对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几点思考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zheng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逮捕是我国刑事诉讼中最严厉的强制措施,它较长时间剥夺了人的自由。一个公民一旦被逮捕后,就会处于较长时间的羁押状态。如果逮捕措施适用不当,必然会严重侵犯人权。为此,新刑诉法提高和细化了逮捕条件,增加了捕后羁押性审查的规定。其中第九十三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这一规定,是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也是对我国现行逮捕羁押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
  一、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内涵。
  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不同于逮捕必要性的审查,逮捕必要性审查指的是在检察机关侦查监督办案人员在办理审查逮捕案件的过程中,对一名有证据证实其涉嫌犯罪的犯罪嫌疑人是否有逮捕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如果有逮捕必要性,就批准逮捕,如果没有,则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而羁押必要性审查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对是否有继续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如果情况发生变化,无继续羁押必要的,则应建议有关机关予以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对象不仅指经过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同样适用于由人民法院决定逮捕的被告人。审查的时间从被逮捕后一直到法院作出生效判决时止。
  二、建立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价值分析和意义。
  联合国《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9条规定:“等候审判的人受监禁不应作为一般规则”。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在关于该条规定的一般性评论中明确指出:羁押应是一种例外,并尽可能的短暂。从中不难看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法院判决之前,不应长时间被剥夺人身自由。
  西方国家的羁押制度与我国是不同的。其羁押与逮捕是相分离的,具有不同的条件和程序,时间长短也有很大区别。西方国家所称的逮捕一般是指对犯罪嫌疑人临时采取的强制到案措施,时间通常较短,多为24小时或48小时。而羁押是指司法官对侦查人员申请对犯罪嫌疑人羁押的案件进行审理后,对认为可能有
  碍侦查或者再次实施犯罪等需要关押的犯罪嫌疑人作出正式羁押的裁决或命令,并由此启动一段较长时间羁押的措施。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过程中,一名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可能经过的诉讼环节包括侦查环节、审查起诉环节、审判环节。从被执行逮捕到法院作出生效判决期间,如果不变更强制措施,将会一直处被于被羁押的状态。为了改变我国刑事诉讼中这种“一捕到底”,重打击犯罪、轻保障人权的状况,借鉴了西方的羁押制度,结合中国的实际,在新刑诉法中增加了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条款。该项制度的建立既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由权利的尊重,又是限制“公权力”滥用的重要举措。它有利于降低羁押率,节约司法资源,落实尊重与保障人权原则,促进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 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实施
  (一)审查的主体
  新刑诉法明确规定,检察机关是审查的主体,这也是由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性质决定的。这既是检察机关的一项职能,也是一种责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有关机关提出变更强制措施的申请,如果遭到拒绝,则可以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请,由检察机关依职权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
  (二)审查的标准
  1.主观方面,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主观恶性大小,区分故意和过失犯罪,有无前科劣迹,犯罪后的认罪态度及悔罪表现。
  2.客观方面,可能判处刑罚的情况,行为的严重程度,有无被害人,是否对被害人作出赔偿以及取得谅解。
  3.能否保证刑事诉讼过程的顺利进行。是否可能串供、打击报复证人?有无社会危险性等等。
  (三) 审查的方式
  羁押必要性审查要指定专人承办,承办人员可以向侦查机关了解捕后取证的相关情况,听取办案人员意见,讯问犯罪嫌疑人并听取其及其近亲属、法定代理人、辩护人的意见。综合各方面情况和证据加以判断,审查有无继续羁押的必要性,从而作出相应的决定。
  四、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不足之处
  根据新刑诉法的规定,检察机关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之后,如果认为无继续羁押必要的,应当建议有关机关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十日之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因为检察机关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故相关机关可以采纳,也可以不采纳。而无论是侦查机关,还是审判机关,都首先会从能够保证顺利办案的角度考虑,其次才会考虑到羁押的必要性,毕竟能够保证刑事诉讼活动能够顺利地进行才显得至关重要。在相关机关不采纳的情况下,法律并没有规定检察机关应该怎么做,这样也就极容易使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其他文献
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为加以监视、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据此,为了保证侦查、起诉工作的顺利进行,人民检察院依法责令犯罪嫌疑人不得离开指定区域,并对其活动进行监视。  一、新刑诉法对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提出的新要求  早在196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草案(初稿)》中即已规定了监视居住,
期刊
摘 要:  本文对我国现有的营业转让制度中债权人保护立法进行了相关梳理和检讨,重点评析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有关的民事纠纷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确立的“债务随企业转让原则”和企业债权债务依公告分别承继规则,并对其中一些关键问题展开了探讨,并提出了加强程序、实体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营业转让;债权人;利益保护  一、引言  营业制度属于商法总则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商法制度中处于一般性、共同
期刊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安排下拨的涉农资金越来越多,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等起到了巨大作用。涉农信访案件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例如我院2010年受理信访案件59件,举报33件,其中涉农举报案件7件,占21%; 2011年受理信访案件48件, 举报34件,其中涉农举报案件16件,占4
期刊
摘 要: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修正案中将法定证据中的“鉴定结论”修改为“鉴定意见”,这一变化不仅仅是术语称谓的变化,而且是证据观念、理念的转变,它必将推动我国现行司法鉴定体制的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鉴定结论;鉴定意见;司法鉴定;体制  从“鉴定结论”到“鉴定意见”,不仅仅是术语称谓的变化,而且是证据观念、理念的转变,它必将推动我国现行
期刊
摘 要: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强制措施作了补充与完善,规定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依法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执行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本文拟梳理现行法律规定,从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如何开展监督的实务角度,构建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监督的启动、运行和保障三个监督机制。  关键词:强制措施;监视居住;监督机制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刑事诉
期刊
摘 要:主诉检察官制度自1999年实行以来,已经走过了十几个春秋。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根据检察起诉业务的司法属性设计,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及现实的必要性。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实行以来,充分调动了检察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作为“摸着石头过河”的司法改革的一部分,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仍存在权责不统一、行政干预过强等问题。厘清主诉检察官的定位是解决以上问
期刊
摘 要:新修订刑事诉讼法中,对于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和司法制度均作出了重大改革和完善。其中关于刑事证据的范围、审查判断、非法证据排除等均从全新的高度重新作出规定。如何正确理解、适用新刑事诉讼法的法意和规定,对司法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刑事证据;审查判断;非法证据排除  刑事证据贯穿于整个诉讼活动,是诉讼活动的基础和核心,是正确进行刑事诉讼活动的事实根据。每一个案件从立案、侦查
期刊
刑事案件的举证责任无须赘言,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决都要重证据,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公诉人、辩护人应当向法庭出示物证,让当事人辨认,对未到庭的证人的证实笔录,鉴定人的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其它作为证据的文书应当当庭宣读“。从以上规定不难看出,刑事案件的举证责任在司法机关这一方,因为出于对
期刊
摘 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络跨境代购逐渐被国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捧,成了一种新兴的网络购物方式,随着北京市离职空姐李某代购走私获刑,以及随后出现的大量的代购引起的法律纠纷问题暴露了跨境代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将以刑法为切入点,探析网络跨境代购巨大诱惑的背后所隐藏的刑事风险,并力求寻找规制网络跨境代购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网络代购;刑事风险;法律规避  一、网络跨境代购的概述  所谓网络
期刊
摘 要:2012年,新的刑事诉讼法出台,公诉案件和解程序作为其中亮点之一,也可以称之为刑事和解。作为一种新型的刑事案件处理方式,其核心价值理念是被害人保护思想,体现了对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进行平等保护的刑事司法理念,寓惩戒于教化之中,体现了现代法治的精髓。本文从背景、内容、不足、相似概念比较等方面,展现了对公诉案件和解程序的思考。  关键词:公诉案件和解程序;刑事和解;恢复性司法  2012年出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