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级是高校的基本教学组织和基本育人单位;是大学生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集体和基础平台;班级的日常管理者是班主任。班主任的基本职责是:坚持科学的育人观,面向全体学生,服务全体学生;加强班委会、团支部等学生组织的全面建设,加强学生骨干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集体的团队组织作用;对班级工作实施全面管理、指导和服务。
【关键词】班级建设;理念创新;实践
目前,如何进一步深化高校的班级建设和管理问题,已受到广大学生思政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笔者结合近年来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及班主任工作的实际体验,拟对这一课题作以若干思考与探讨。
一.坚持育人为本,创新班级建设管理的理念与体制
1.确立整合班级全体骨干力量的队伍建设新理念
以班级为基础,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整合凝聚全班学生干部队伍,努力发挥学生骨干在班级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坚持育人为本,培养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与素质等,既是高校班级管理的重要理念,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原则。
高校班级中的学生干部具有多元性的特点:其中既有班委会、团支部的组成人员;也有班、团小组组长和学生宿舍的寝室长;还包括有班内一部分在学校或院(系)等学生组织(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学生楼寓管理组织等)任职的干部。这些学生干部虽然职务不同,但都属该班学生干部中的一员,都是学生群体里的骨干力量。班主任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将他们纳入该班的全体学生干部序列实行统一管理和原则指导。
譬如可以实施学生干部任职情况通报制:即班主任对各类学生干部的任职岗位和职务变动情况在班内作适时的通报。建立班级全体学生干部例会制:由班主任定期召集全体学生干部会议,通报班级重大事项,部署班级重点工作;举办学生干部学习会,加强对全体骨干的教育和培训。建立学生干部交叉任职制:即根据实际需要,对部分干部实行不同层次之间的职务交叉兼任。目的是既让校、系学生干部及时了解、支持和参与班级的工作,促使其更好地联系群众,在班级中更好地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又使全班学生及时了解校、系干部的任职情况,便于大家配合支持他们的工作;同时让参加例会的班团小组组长、寝室长,及时得到班主任、班委会、团支部的工作指导与支持,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心,促进组、室工作的开展。其结果是有利于班主任加强对全体学生干部的考察培养,以便做到统筹管理、分类指导,全面、客观、公正地做好学生党建和各类评优、推优等工作。实践中,这些班级管理理念与方法均颇具实效,对于充分提升高校班级全体学生干部的能力与素质,促进他们更好地团结、带领全班学生加强班集体的建设,不断增强班级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2.建立健全班团小组基础组织的班级管理新体制
高校班级不仅建有班委会和团支部,而且应健全其基础组织——班小组和团小组,这既是进一步完善班团组织建设的基本管理体制,也是夯实班团工作基础的重要措施。
班、团小组是班团组织系统中最小的基础单位。一个班级的班团小组是否健全,是否团结和谐,是否运行正常,是否具有生机和活力,反映了班级的整体建设成效和管理水平。实践证明:班级建立班、团小组,有利于划小班级的基本管理单位,健全组织系统,夯实育人基础;有利于增强小组成员的团组归属感与团队荣誉感;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开展各类竞赛型系列的班团活动,促进班级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全面加强高校班集体的建设和管理。
组建班、团小组应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在班主任指导下,由班委会、团支部集体决定。班、团的组别名称可分设,而组成人员及主要负责人可以合二为一。班级一般可设4-6个小组;每组以8-10人为宜。分组时,一般应兼顾男女生比例、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住宿生与走读生等诸多因素的相对平衡;同寝室的成员一般适宜划在同一小组,其他方面的因素可作为调节考虑。科学、合理、公平分组的积极意义是:班、团小组在组建时就让各组的人员素质相对平衡,即有目的的使各小组一开始就尽量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为今后班级工作和活动的全面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坚持德育为先,创新班级学生思政工作的机制与方法
传统的学生思政工作偏重于教育灌输、纪律约束的方式,而面对当代的大学生,传统工作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怎样才能“坚持德育为先,创新学生思政工作的机制”;如何“引导大学生在班集体中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摆正民主与集中,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的相互关系”;怎样促使大学生努力实现‘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基本育人目标”等等,已成了当前高校班级建设和管理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要进一步提高高校班级管理的能效和水平,就应在启迪、引导学生的民主意识,维护学生的民主权利方面;在建立、拓展学生的民主管理渠道,使“民主集中制”原则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得到正确的运用方面;在创新、激活班级思政工作机制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
创新高校班级思政工作机制,应该找准符合高校班级实际的切入点。比如针对现在大学生竞争、参与意识强的特点,就可选择“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个体民主参与班集体建设和管理”作为思政工作的切入点。
激活高校班级思政工作机制,需要确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原则,并作为班级各项工作的突破口,以充分调动广大学生民主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公平”即要求机会均等,班主任对全体学生应做到一视同仁、平等相待,给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成长发展以公平、均等的机会;“公正”即要求教育者做到时时、事事出于公心,办事公道、说话公正、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公开”即要求班级实行班务公开和团务公开,使得全体学生在公开的班务、团务中,及时地最大限度地获得知情权,行使参与权,以全面履行一个大学生和青年团员的基本民主权利。
完善高校班级思政工作机制,要求广大的高校思政工作者,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在班级的建设中充分发扬民主,积极推行班务、团务公开,建立健全班团工作定期研究、通报、公示、公告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
如可实行“班级工作周点评”制,即由班主任或班级主要负责人,每周以召开全班短会的形式,及时通报与点评班级一周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有关事项;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倾向;明确下阶段工作任务等。这种点评式的班级短会,往往以其“重点突出、鲜活生动、及时公开、扬优抑劣”的特色而受到大学生的欢迎。
建立“班级工作月公告”制。即由班委会、团支部将每个月的班级主要工作(活动)的安排在月初用书面形式进行公布。“月公告”制度既可强化班级工作的计划性,并起到告示全班、动员全体的作用;还具有强化民主监督,促进班级工作目标的实现与完成;以及提升学生干部工作能力,提高班、团组织威信等诸多效能。
开设“班级工作公告栏”。“公告栏”是班级建设的重要园地,是班团工作的信息窗口,是班务、团务公开的公示载体。“公告栏”可将班级需要公示、公告的重要事项予以及时的公布,诸如学期考试成绩优秀榜、课堂考勤纪律汇总表、班级月工作(活动)安排表、班级(小组)各项竞赛活动评比榜、寝室卫生评比榜、各类评优公示榜、班费使用情况通报等等。
在深化高校班级建设、管理的科学实践中,坚持探索和运用“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原则,必将有效地拓宽学生的民主管理渠道,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群体关心班级建设,参与班级管理,维护班级形象与荣誉,促进大家团结协力地创建文明、和谐的高校班集体。
【关键词】班级建设;理念创新;实践
目前,如何进一步深化高校的班级建设和管理问题,已受到广大学生思政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笔者结合近年来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及班主任工作的实际体验,拟对这一课题作以若干思考与探讨。
一.坚持育人为本,创新班级建设管理的理念与体制
1.确立整合班级全体骨干力量的队伍建设新理念
以班级为基础,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整合凝聚全班学生干部队伍,努力发挥学生骨干在班级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坚持育人为本,培养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与素质等,既是高校班级管理的重要理念,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原则。
高校班级中的学生干部具有多元性的特点:其中既有班委会、团支部的组成人员;也有班、团小组组长和学生宿舍的寝室长;还包括有班内一部分在学校或院(系)等学生组织(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学生楼寓管理组织等)任职的干部。这些学生干部虽然职务不同,但都属该班学生干部中的一员,都是学生群体里的骨干力量。班主任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将他们纳入该班的全体学生干部序列实行统一管理和原则指导。
譬如可以实施学生干部任职情况通报制:即班主任对各类学生干部的任职岗位和职务变动情况在班内作适时的通报。建立班级全体学生干部例会制:由班主任定期召集全体学生干部会议,通报班级重大事项,部署班级重点工作;举办学生干部学习会,加强对全体骨干的教育和培训。建立学生干部交叉任职制:即根据实际需要,对部分干部实行不同层次之间的职务交叉兼任。目的是既让校、系学生干部及时了解、支持和参与班级的工作,促使其更好地联系群众,在班级中更好地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又使全班学生及时了解校、系干部的任职情况,便于大家配合支持他们的工作;同时让参加例会的班团小组组长、寝室长,及时得到班主任、班委会、团支部的工作指导与支持,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心,促进组、室工作的开展。其结果是有利于班主任加强对全体学生干部的考察培养,以便做到统筹管理、分类指导,全面、客观、公正地做好学生党建和各类评优、推优等工作。实践中,这些班级管理理念与方法均颇具实效,对于充分提升高校班级全体学生干部的能力与素质,促进他们更好地团结、带领全班学生加强班集体的建设,不断增强班级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2.建立健全班团小组基础组织的班级管理新体制
高校班级不仅建有班委会和团支部,而且应健全其基础组织——班小组和团小组,这既是进一步完善班团组织建设的基本管理体制,也是夯实班团工作基础的重要措施。
班、团小组是班团组织系统中最小的基础单位。一个班级的班团小组是否健全,是否团结和谐,是否运行正常,是否具有生机和活力,反映了班级的整体建设成效和管理水平。实践证明:班级建立班、团小组,有利于划小班级的基本管理单位,健全组织系统,夯实育人基础;有利于增强小组成员的团组归属感与团队荣誉感;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开展各类竞赛型系列的班团活动,促进班级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全面加强高校班集体的建设和管理。
组建班、团小组应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在班主任指导下,由班委会、团支部集体决定。班、团的组别名称可分设,而组成人员及主要负责人可以合二为一。班级一般可设4-6个小组;每组以8-10人为宜。分组时,一般应兼顾男女生比例、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住宿生与走读生等诸多因素的相对平衡;同寝室的成员一般适宜划在同一小组,其他方面的因素可作为调节考虑。科学、合理、公平分组的积极意义是:班、团小组在组建时就让各组的人员素质相对平衡,即有目的的使各小组一开始就尽量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为今后班级工作和活动的全面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坚持德育为先,创新班级学生思政工作的机制与方法
传统的学生思政工作偏重于教育灌输、纪律约束的方式,而面对当代的大学生,传统工作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怎样才能“坚持德育为先,创新学生思政工作的机制”;如何“引导大学生在班集体中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摆正民主与集中,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的相互关系”;怎样促使大学生努力实现‘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基本育人目标”等等,已成了当前高校班级建设和管理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要进一步提高高校班级管理的能效和水平,就应在启迪、引导学生的民主意识,维护学生的民主权利方面;在建立、拓展学生的民主管理渠道,使“民主集中制”原则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得到正确的运用方面;在创新、激活班级思政工作机制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
创新高校班级思政工作机制,应该找准符合高校班级实际的切入点。比如针对现在大学生竞争、参与意识强的特点,就可选择“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个体民主参与班集体建设和管理”作为思政工作的切入点。
激活高校班级思政工作机制,需要确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原则,并作为班级各项工作的突破口,以充分调动广大学生民主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公平”即要求机会均等,班主任对全体学生应做到一视同仁、平等相待,给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成长发展以公平、均等的机会;“公正”即要求教育者做到时时、事事出于公心,办事公道、说话公正、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公开”即要求班级实行班务公开和团务公开,使得全体学生在公开的班务、团务中,及时地最大限度地获得知情权,行使参与权,以全面履行一个大学生和青年团员的基本民主权利。
完善高校班级思政工作机制,要求广大的高校思政工作者,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在班级的建设中充分发扬民主,积极推行班务、团务公开,建立健全班团工作定期研究、通报、公示、公告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
如可实行“班级工作周点评”制,即由班主任或班级主要负责人,每周以召开全班短会的形式,及时通报与点评班级一周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有关事项;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倾向;明确下阶段工作任务等。这种点评式的班级短会,往往以其“重点突出、鲜活生动、及时公开、扬优抑劣”的特色而受到大学生的欢迎。
建立“班级工作月公告”制。即由班委会、团支部将每个月的班级主要工作(活动)的安排在月初用书面形式进行公布。“月公告”制度既可强化班级工作的计划性,并起到告示全班、动员全体的作用;还具有强化民主监督,促进班级工作目标的实现与完成;以及提升学生干部工作能力,提高班、团组织威信等诸多效能。
开设“班级工作公告栏”。“公告栏”是班级建设的重要园地,是班团工作的信息窗口,是班务、团务公开的公示载体。“公告栏”可将班级需要公示、公告的重要事项予以及时的公布,诸如学期考试成绩优秀榜、课堂考勤纪律汇总表、班级月工作(活动)安排表、班级(小组)各项竞赛活动评比榜、寝室卫生评比榜、各类评优公示榜、班费使用情况通报等等。
在深化高校班级建设、管理的科学实践中,坚持探索和运用“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原则,必将有效地拓宽学生的民主管理渠道,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群体关心班级建设,参与班级管理,维护班级形象与荣誉,促进大家团结协力地创建文明、和谐的高校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