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两“奠仪”与吴棠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dd52303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同治朝的封疆大吏中,有一个乍看来难以捉摸的角色,此人论出身不过举人大挑入仕,探背景也非什么皇亲贵戚,说官声更是贪庸猥琐,不成模样,然而这么个不堪入目的家伙却偏偏官符如火,连连擢升,短短几年功夫从一名不见经传的外省边陲知府而攀升至一品总督高位,去世后,诏“优衈”,谥“勤惠”,真所谓生前荣耀,死后风光,恐怕连当时那些勋业彪炳的“中兴名臣”也难望其项背,这不能不由人去探究其发迹的奥秘。
  此人名叫吴棠,探究其平步青云的底细还得从二百两白银的“奠仪”说起。
  这里先要简单介绍一下晚清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的身世。慈禧的父亲名叫惠征,官居安徽池太广道,是个守土有责的地方长官。咸丰元年,太平军金田起事,雄师挥戈北上东进,一路势如破竹,锐不可挡。当义师席卷安徽时,惠征和当时许多地方官一样,为保身家性命,弃城丢地,望风逃窜。这是“玩弃职守”的重罪,事过被御史参奏,降旨撤职查办,惠征就这么被摘去头上的顶子。丢官以后,惠征郁郁志不得伸,旋即驾鹤西去。惠征死后,一门弱寡。慈禧姊妹四人,她是长女,下面还有一妹两弟,都是未谙世事的孩子。封建时代有句俗话,“太太死了压断街,老爷死了没人抬”。官场是最势利不过的,何况惠征头上还压着一顶“犯官”的帽子,因而当慈禧奉母扶灵返旗安葬时,凄凄惨惨,沿途遭受的白眼和冷遇就不足为怪了。
  
  一日,沿运河北上运灵柩的舟船抵达清河县(今江苏清江市),船只刚刚在码头泊定,忽然岸上有人送来一份“奠仪”,打开包一看,生生让慈禧吃了一惊,整整二百两白花花的纹银。慈禧也略识几个字,看那份名帖注的是清河知县吴棠,这越发令人难解。按说一般官员灵柩过往,若非至亲挚友,东道主尽地主之谊,充其量送上八两银子的程仪,这已是天大的交情了,哪有整百整百的银子应酬?慈禧再仔细琢磨,父亲生前也没提起和这位吴大老爷有什么首尾,秦人视越,老死不相往来。慈禧聪惠过人,料定是差人送错对象,赶紧将钱包原样包好,以免人家来追讨时弄出一场笑话。
  事实也确实是送错了,当日确有吴知县的至亲灵柩泊在清河,所以吴棠差人到码头送上这份厚赠,不料差人阴差阳错送到慈禧船上。看到差人带回的拜帖后,简直把吴棠的鼻子都气歪了,偌大的一注银钱如此落入不相干人的手中。一阵咆哮之后,吴棠立命原差人去追讨送错的银两。这时,有一位跟随吴棠多年、深谙人情事故的师爷出面劝阻。他对吴棠说,“哪有送出的礼再往回讨的道理,即使去讨,人家未必能够退还,反而弄得大家面皮上没有光彩。听说惠道台这两位小姐长得十分齐整,而且知书达理,旗人家的闺秀前途不可限量。东翁索兴将错就错,再送个整人情,亲自去惠道台灵前祭吊一番,把人情做足了。”吴棠仔细一想,师爷的话确有道理,这未必不是一个“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结果,于是命人置备一份香烛祭品,肃整衣冠,传轿前往码头。
  吴大老爷又亲自来祭吊,慈禧两个弟弟年幼无知,一应酬答全凭慈禧隔着白布灵幔完成的。不过吴棠这番举动,到使慈禧悬着的心稳稳地装回肚里,这二百两银子确实是人家送来的奠仪,可以安心支用了。这一份雪中送炭的恩情着实令慈禧刻骨铭心。他将吴棠那份名帖郑重地收藏在妆匣内,深切地告诉弟妹,倘若异日有出头之日,咱们一定要重重报答吴大老爷的恩惠。
  世事确实难以预料,返京不久,慈禧就被选为秀女,进而受咸丰帝宠幸成为贵妃,其妹也成为咸丰弟弟醇亲王的福晋(光绪帝就是她生的)。姐妹两人,一个嫁给当今天子,一个成为皇帝嫡亲弟的老婆,这简直是旷世恩荣。辛酉政变以后,两宫垂帘听政,慈禧大权在握,第一件事就是“报恩”。她一路将吴棠越次擢升,其速度用日新月异形容一点都不过份。
  吴棠的官作遍了大半个中国,晋升的速度实在无人与之媲肩。文首说过,吴棠决非一个清廉干练的角色,据野史载,在吴棠走红之际,弹劾他的章奏累案盈匣,但慈禧一概不准,这真应了戏词上唱的,“背靠大树好乘凉”。
  除了贪赃纳贿不说。吴棠还是个沉溺于声色犬马,穿行于酒池肉林的饕餮之徒,他在四川总督任上,公事全委托下人,自己日日开筵演戏,顿顿鱼翅鸡鸭,自我豢养成一个臃肿不堪的大胖子,四川人不称其为一品总督而嘲嘘其为“一品肉”,其在任时留下的种种弊端,是由继任川督丁宝桢大力振刷才有所扭转。
  (责任编辑/杨剑鸣)
其他文献
文学作品的诞生犹如新生儿,是作家心血孕育而成的。作家都十分珍视自己的“孩子”。十九世纪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果戈理就有四次焚书稿的经历。  1829年,20岁的果戈理为了出版自己的田园诗《汉斯·古谢加顿》,不仅把母亲寄来的钱全部花光,还不得不向朋友借债。当他翻阅着散发着新鲜油墨香味的书页时,心情激动不已。他提心吊胆,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到各家书店去打听该书的销售情况,然而《汉斯》的销路却不好,想
期刊
一代文豪欧阳修,为北宋时期古文运动之翘楚;他文比韩愈,诗兼李、杜,是不轻易赞许人的,但在一次交往中,却为李观所折服。  李观,江西分宜人。北宋皇韦占四年(公元1052年),欧阳修护送母郑氏灵柩归葬故里庐陵,路过清江。这时的清江属临江军,知军出来迎接,要他的下属清江县令李观给欧阳修的母亲写篇祭文,表示尊敬。李观挥笔立就,只写了二十个字。知军很不高兴。欧阳修拿过来看,却连声击掌,表示赞服。这二十个字是
期刊
五公祠在海口市南7公里,位于海口与琼山市之间。它的前身是金粟庵,又名“海南第一楼”,是为纪念唐朝李德裕,宋朝李纲、赵鼎、李光、胡铨五位被贬来海南岛的历史名臣,而于明万历年间开始建造的。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再经修建,更名“五公祠”。如今,这里已成为人们景仰、崇拜先贤的地方,享有“琼台胜景”之美誉。  五公祠是一座两层高的木结构古建筑,其周围是一组古建筑群,诸如观稼堂、学圃堂、两伏波祠、洗心
期刊
牛贩子“掺水”失策    19世纪50年代的华尔街流行这样一句话:丹尼尔说:涨!——伊利股票就上涨;丹尼尔说:跌!——伊利股票就下跌;丹尼尔说:摆动!——伊利股票就上下摆动! 丹尼尔·德鲁是一个狡诈的投机商。他很早就开始干坑蒙拐骗的勾当,并靠给牛“掺水”发了大财,他在卖牛前先给牛喂掺有盐的草料,等生口干欲裂时又给它们大量饮水,原本骨瘦如柴的牛于是显得体肥膘壮,一头牛可增重50来磅,多卖出十五六美
期刊
阴谋出台    1943年9月间,墨索里尼被抓后,希特勒派人将他救了出来。那天在司令部与这位旧盟友见面时,希特勒一方面踌躇满志,但另一方面又指责谍报局首脑卡纳里斯将军,最后他竟然大声吼叫道:“按照你的条件,你应该能够把丘吉尔从英国给我抓来!”在一旁的盖世太堡头子希姆莱则火上加油,冷冷地说:“元首,我想将军阁下是肯定能够办到的。”“对,就这么办。”希特勒这样说道,卡纳里斯将军只好表示遵命。  回到自
期刊
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一个海上故事至今还未结束,而且也许永远也不会结束。这就是“巴奇莫”号货轮的故事。这是一艘因触礁后而被抛弃的航船,可它在水手们全部撤离多年后也拒不消失,仍然像幽灵一样时时闯入人们的视野,唤起人们的好奇之心。  1322吨的“巴奇莫”号货轮属于哈得逊公司所有,它建造于1914年.最初的用途是沿着加拿大西北的维多利亚海岸从爱斯基摩猎人那里收集皮货。因为这一带水域常常漂浮着大块大块的浮冰
期刊
近代中国,有三位国学造诣很深,往来密切,被人称为“近代学人三疯子”的人,他们是章太炎、刘师培和黄侃。这里单说刘师培。  刘师培,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精于音韵训诂之学。所谓训诂学,即我国研究词义的学科,偏重研究古代的词义,综合分析古书中的语言、修辞等语文现象。他主张以字音推求字义,用古语明今言,用今言通古语。还擅长骈文。     因躐塌被称疯子    刘师培早年醉心于民族革命。1903年在上海时,
期刊
《水浒传》与《三国演义》在内容上相去甚远,前者描述绿林好汉造反的境遇,后者讲的是魏、蜀、吴三国争霸的故事。但一般读者还是很容易由《水浒传》想到《三国演义》,李逵像张飞,喜欢哭的宋江像同样喜欢哭的刘备。诸葛亮上懂天文下知地理,能掐会算,呼风唤雨,可称是古今智慧大全型人物,无人堪比。但如果我们相信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的说法,就可以信心十足地说:一个吴用加一个公孙胜等于一个诸葛亮。鲁迅先生曾说诸葛亮
期刊
西汉派往西域的第一个使者——张骞。在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为联络大月氏,首次出使,前后经历十多年。以后在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又第二次再次出使乌孙,还到过大宛、康居、安息等国。他的两次出使,加强了汉和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在他的成功后面,有两个人物,关键的时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个是在一路上充当张骞的卫士、向导和翻译的甘父,这是个有姓名记载,有史可查的人物。但是对于另外的一位,却名
期刊
走向王位    维多利亚女王是18至19世纪英国汉诺威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也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统治者,统治英国达64年之久,直到1901年她82岁寿终正寝时才离开王位。维多利亚女王虽然并不是一个很伟大的君主和很有才华的女人,但是她总有能干的首相辅佐。而19世纪是世界工业革命取得伟大成果的时期,资本主义得到较迅速的发展,作为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大本营的英国,工业空前地发展起来,科学、文艺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