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水城县保华乡为例,针对采煤造成的环境问题对当地居民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分析,采用实地走访法、文献法的方法进行分析与总结,保华乡地区由采煤造成的地质环境破坏、煤矸石堆放压占土地等引起的人地矛盾、矿农矛盾等改变了当地居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结合研究区的地理条件和社会条件提出政府主导,政企共同出资,全民参与的对策措施,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有所改善,以期趋利避害,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地质难民;生态补偿;搬迁
1水城县保华乡区域概况
保华乡地处水城县北部,距市中心25公里,总面积83.31平方公里,境内有一条阿勒河(三岔河支流)。保华乡由“建并撤”前的保華、双营两乡合并而成,政府驻地位于保华乡加河村三组,全乡辖11个行政村,92个村民组,5528户,总人口25329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7.9%。境内资源丰富,煤炭探明储量4.3亿吨.可开采量3.41 亿吨,具有煤质优良,煤种齐全,易于开采的特点,现有7对有证照矿井。
2保华乡已建煤矿的主要环境问题和社会影响
2.1生态环境破坏
截至2010年,由于保华乡地区大量开采煤炭,造成许多地下采空区,如加河村许多地下的地方已成为采空区,地势较高处常有滑石落下。因此,为了保护采空区范围内的居民安全,经过政府慎重考虑和规划,最终决定对采空区居民进行整体搬迁,如东升村一组、三组。基于就地安置的原则,政府最终把东升村两处较为平坦、相对安全的地区划为搬迁街供搬迁居民使用,但由于当时某些工作做得不到位,在搬迁过程中出现了搬迁居民与矿厂企业的冲突,导致出现了部分居民受伤的情况。
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许多伴生的环境问题对当地居民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人们的生活生产面临着新的挑战。煤炭资源的开采会对地下水造成很大影响,使其无法再按照原有的客观规律进行循环,本是水质良好的地下水经过一系列的开采变成了矿坑水。而保华乡的煤炭开采主要是深井开采,这就使得地下水下渗更为厉害,在采煤之前都要进行排水,这样,地势较高处的水不断往下运移,加重了排水的工作量时也使地势较高处的居民用水较为困难。矿井水的排放一方面加重了河流水的污染,另一方面造成了大量地下水的浪费。
2.2水资源压力加大
保华乡境内的阿勒河作为三岔河的支流以及上游流域,其河流水质量的好坏关系着下游地区的发展。保华乡7对有证照矿井多为沿阿勒河(距河不超过500m)分布,因此,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必然对水资源承载能力造成极大压力。且大多数矿坑水都是排到阿勒河,矿区排除的废水不仅不能利用,还加重了河流水的污染,使得牲畜饮水都成为困难。
2.3煤矸石造成土地复垦难,空气污染影响当地居民身体健康
2.3.1煤矸石堆放造成的土地流失
现在,保华乡有7个煤矿,1个砖厂。煤矿厂挖煤产生的煤矸石每年大概有几十万吨,经过不断的累积,有的煤矸石堆放处已形成小山状。当地虽有一个砖厂可回收煤矸石制砖,但由于砖厂规模较小难以对煤矸石全部回收利用,多数煤矸石还是进行露天堆放。这样,就使得煤矸石堆放区土地再次利用难,且堆放的煤矸石由于流水的冲刷作用,使得里面的污染物质向四周扩散,致使堆放区周围的土地因此被污染,农作物难以生长。
2.4居民搬迁安置问题突出
以黔北矿区二郎区为例,选取在已建和在建的7对矿井进行分析(表1),在受采矿影响的耕地中,53%以上严重采空区及煤矸石堆放区,耕作功能丧失;18%以上的受到影响的村寨均需要搬迁,平均每对矿井的搬迁规模在103人以上。这几个矿区总面积约为7平方公里,已探明煤储量约4.3亿吨,每个煤矿平均服务年限为50a。到2020年矿区生产规模达到630万t,若按单位保有储量的耕地损失率和搬迁规模计算,最终将丧失耕地9045.6亩,搬迁居民近2000人。对于采煤造成的搬迁问题若处理不当,不仅影响社会稳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有较大的影响。
3结语
煤炭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有目共睹,本文从当地居民的角度论述了保华乡地区采煤造成的环境问题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带来的诸多不便,指出了为缓和矛盾,维持矿业和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政府、矿山企业应该担负的环境补偿责任责任,也提出了当地居民的出路。
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没有掌握清楚矿井的地质条件、规模、生产工艺等,所以没能提出矿井为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在生产工艺改进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在当地居民的出路方面写的也不够具体。
参考文献
[1]水城县政府网.保华乡基本概况[OL].
[2]刘建军,韩德军,顾再柯.煤矿采空区的灾害预防与生态修复措施[J].中国矿业,2008(1).
[3]新华网.贵州公布三起重大煤矿事故处理结果[N].中国煤炭资源网.2013-6-14.
◆关键词:地质难民;生态补偿;搬迁
1水城县保华乡区域概况
保华乡地处水城县北部,距市中心25公里,总面积83.31平方公里,境内有一条阿勒河(三岔河支流)。保华乡由“建并撤”前的保華、双营两乡合并而成,政府驻地位于保华乡加河村三组,全乡辖11个行政村,92个村民组,5528户,总人口25329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7.9%。境内资源丰富,煤炭探明储量4.3亿吨.可开采量3.41 亿吨,具有煤质优良,煤种齐全,易于开采的特点,现有7对有证照矿井。
2保华乡已建煤矿的主要环境问题和社会影响
2.1生态环境破坏
截至2010年,由于保华乡地区大量开采煤炭,造成许多地下采空区,如加河村许多地下的地方已成为采空区,地势较高处常有滑石落下。因此,为了保护采空区范围内的居民安全,经过政府慎重考虑和规划,最终决定对采空区居民进行整体搬迁,如东升村一组、三组。基于就地安置的原则,政府最终把东升村两处较为平坦、相对安全的地区划为搬迁街供搬迁居民使用,但由于当时某些工作做得不到位,在搬迁过程中出现了搬迁居民与矿厂企业的冲突,导致出现了部分居民受伤的情况。
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许多伴生的环境问题对当地居民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人们的生活生产面临着新的挑战。煤炭资源的开采会对地下水造成很大影响,使其无法再按照原有的客观规律进行循环,本是水质良好的地下水经过一系列的开采变成了矿坑水。而保华乡的煤炭开采主要是深井开采,这就使得地下水下渗更为厉害,在采煤之前都要进行排水,这样,地势较高处的水不断往下运移,加重了排水的工作量时也使地势较高处的居民用水较为困难。矿井水的排放一方面加重了河流水的污染,另一方面造成了大量地下水的浪费。
2.2水资源压力加大
保华乡境内的阿勒河作为三岔河的支流以及上游流域,其河流水质量的好坏关系着下游地区的发展。保华乡7对有证照矿井多为沿阿勒河(距河不超过500m)分布,因此,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必然对水资源承载能力造成极大压力。且大多数矿坑水都是排到阿勒河,矿区排除的废水不仅不能利用,还加重了河流水的污染,使得牲畜饮水都成为困难。
2.3煤矸石造成土地复垦难,空气污染影响当地居民身体健康
2.3.1煤矸石堆放造成的土地流失
现在,保华乡有7个煤矿,1个砖厂。煤矿厂挖煤产生的煤矸石每年大概有几十万吨,经过不断的累积,有的煤矸石堆放处已形成小山状。当地虽有一个砖厂可回收煤矸石制砖,但由于砖厂规模较小难以对煤矸石全部回收利用,多数煤矸石还是进行露天堆放。这样,就使得煤矸石堆放区土地再次利用难,且堆放的煤矸石由于流水的冲刷作用,使得里面的污染物质向四周扩散,致使堆放区周围的土地因此被污染,农作物难以生长。
2.4居民搬迁安置问题突出
以黔北矿区二郎区为例,选取在已建和在建的7对矿井进行分析(表1),在受采矿影响的耕地中,53%以上严重采空区及煤矸石堆放区,耕作功能丧失;18%以上的受到影响的村寨均需要搬迁,平均每对矿井的搬迁规模在103人以上。这几个矿区总面积约为7平方公里,已探明煤储量约4.3亿吨,每个煤矿平均服务年限为50a。到2020年矿区生产规模达到630万t,若按单位保有储量的耕地损失率和搬迁规模计算,最终将丧失耕地9045.6亩,搬迁居民近2000人。对于采煤造成的搬迁问题若处理不当,不仅影响社会稳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有较大的影响。
3结语
煤炭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有目共睹,本文从当地居民的角度论述了保华乡地区采煤造成的环境问题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带来的诸多不便,指出了为缓和矛盾,维持矿业和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政府、矿山企业应该担负的环境补偿责任责任,也提出了当地居民的出路。
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没有掌握清楚矿井的地质条件、规模、生产工艺等,所以没能提出矿井为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在生产工艺改进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在当地居民的出路方面写的也不够具体。
参考文献
[1]水城县政府网.保华乡基本概况[OL].
[2]刘建军,韩德军,顾再柯.煤矿采空区的灾害预防与生态修复措施[J].中国矿业,2008(1).
[3]新华网.贵州公布三起重大煤矿事故处理结果[N].中国煤炭资源网.201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