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跨学科整合课例回顾
2014年4月18日,我校初二年级美术、地理、语文、思想品德四位老师开设了一节跨学科“黄土地民族魂”的跨学科整合课,这次尝试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遵循可持续发展教育的16字教学原则:“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知行并进”,尤其是最后对于民族精神的讨论,一改通常政治课说教和灌输的教育方式,而是让学生从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生活展开讨论,感悟民族精神,实现价值观引领教育。以下是具体的教学思路分析和设计:
(一)课程整合思路及学科课标落实点
总体目标:依托空間和时间线索,通过多学科协作完成对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状况、文化生活、精神风貌等全面的整体的认识;能力方面:培养观察、反思、小组合作、全面分析、知识迁移的能力;价值观提升方面:通过走近民族文化的一个代表——黄土地文化,认识到需要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不屈不饶、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并时刻践行。各学科确定各自的关键点:
美术:从艺术表现的外在现象,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理解其所承载的文化元素和内涵。(形象感知)
地理:从自然和社会现实状况出发,认识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现在人们和水土流失作斗争,理解人们在相对恶劣的地理环境中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地改造自然以及人地和谐相处的关系。(现实分析)
语文:通过文本深入分析,以“白杨树”意象去深化理解北方农民哨兵守土有责、不屈不挠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入理解)
政治:讲延安革命圣地,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理解黄土地上生出了怎样的民族精神,落脚在黄土地、民族魂。并结合自己对生活的体悟和对社会的观察,提出自己的想法,提升价值观,体现知行并进,行胜于言的德育效果。(升华认识、现实践行)
(二)各个学科的知识目标分解
美术:学习剪纸的蕴意,落到:艺术审美,体现黄土地的文化。
地理:学习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文明的摇篮(地理学科知识,体现黄土地的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语文:白杨礼赞一课的学习,深入分析解读文本(黄土地的文化上升到精神)。
政治:学习黄土地的人们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观念、价值选择以及道德情操。
(三)课程内容的统筹安排
美术课:开头以安塞腰鼓表演气势磅礴地引入到这块黄土地,通过剪纸艺术表现生活,展示这块土地上乐观生活的那些人、那些事。
过渡和衔接:给地理课留的线索是一张五谷丰登的剪纸。
地理课:用平铺手法,客观地展示这里的地理环境和这块土地上为中华民族所做的贡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这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引起对地理环境的好奇心。
过渡和衔接:给语文的线索:由环境的恶劣,引出植被——白杨树。
语文:通过黄土地上那高高挺立的白杨树,赞美这里人们的精神。
政治:生活在北京的孩子们环境比较优越,但面对未来的发展、面对国家的强大,需要我们具备这种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去面对、去拼搏,上升到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二、对跨学科整合研究步骤的归纳总结
(一)准备阶段:主线明确 分工清楚 准备充分
主线明确:需要在研究开始之前反复探究教师自身的问题是我们最终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过程的逻辑主线和情感主线是什么?只有在明确、统一的总目标指导下才能始终保证正确的研究方向和设计。
分工清楚:有了统一清晰的总目标,这时就需要来自不同学科的教师开展合作,学科教师要努力地理解别的学科和角度,同时让自己的观点和角度得到他人的理解,并且以一种更为包容的视角看待整合的课程。
准备充分:教师各自部分的准备需要精准、得当,同时对于学生的课前准备指导更要用心、细致,对预设的教学效果做好充足的估计和判断,并制定好应急的措施和方法,学会灵活、机动地处理好各种突发性情况。
(二)实际演练:反复实践 汇集众智
反复实践:实践出真知是对如何走向成长的精准描述,有了好的设计和准备之后还是需要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得以实施,才能使教育的实际效果得到检验。
汇集众智:教师团队的协作更多是在既已形成的整体思维框架下开展的探索,时刻需要外在、客观、全面的指导和建议。
(三)总结提升:及时高效 注重推广
及时高效:教学过程结束之后需要教师团队及时进行整体分析和反馈,不光是每位参与者自身的切实感受,也要通过观看回放等形式努力寻找自身和整体过程中的不足,对自身和同伴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促进今后的成长和提高。
注重推广:注重推广不是要求组内、学校内的每位教师都以这一方式进行教育教学,在现实条件下不具备广泛推广的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
三、对教师参与跨学科整合研究的建议和反思
(一)寻找到适当的整合契机
学科整合不是简单的学科拼加,而是在教学中立足自身的同时,善于发现不同学科对学生发展可以加以有效整合的内容,从而取得弥补各自不足而又高效、切实的协作效果。
(二)确定整体规划、明确自身教学目标
在最初阶段就要明确共同的目标,并对本学科在整体设计中的作用和呈现方式等有准确的定位,既不越位也不能缺位,在科学、准确的定位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三)落实具体教学环节,反复研究磨合
对整体设计有了明确认识之后,需要教师结合各自特点设计具体教学环节和内容。本次尝试在后期的研磨阶段,各位老师几经易稿,甚至对于最初各自呈现范围都产生很大争议,但也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使得大家思路更加清晰,眼界更加开阔,教师要不怕别人的质疑和批判,以全局意识和个体配合行动推动整体的发展。
(四)及时总结提升,积累相关资源
教师的总结有时可能就是一句话或转瞬的想法和做法,不是系统性、理论性论文等形式的具体积累,建议对整个过程建立自己的资料库,每次的改动和感受都要如实记录下来,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具体策略,在不断的反思和回顾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同时也有利于对其他同伴起到借鉴作用。
(五)创新思考方式,探索多种整合方式
在今后的尝试中是否可以解决生活问题为主线,通过探究式方式在教师共同备课后由一名教师进行授课的方式开展具体教学,或者结合不同教学内容开创出更为新颖、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呢?这需要我们共同为之加以思考和探索。
2014年4月18日,我校初二年级美术、地理、语文、思想品德四位老师开设了一节跨学科“黄土地民族魂”的跨学科整合课,这次尝试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遵循可持续发展教育的16字教学原则:“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知行并进”,尤其是最后对于民族精神的讨论,一改通常政治课说教和灌输的教育方式,而是让学生从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生活展开讨论,感悟民族精神,实现价值观引领教育。以下是具体的教学思路分析和设计:
(一)课程整合思路及学科课标落实点
总体目标:依托空間和时间线索,通过多学科协作完成对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状况、文化生活、精神风貌等全面的整体的认识;能力方面:培养观察、反思、小组合作、全面分析、知识迁移的能力;价值观提升方面:通过走近民族文化的一个代表——黄土地文化,认识到需要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不屈不饶、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并时刻践行。各学科确定各自的关键点:
美术:从艺术表现的外在现象,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理解其所承载的文化元素和内涵。(形象感知)
地理:从自然和社会现实状况出发,认识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现在人们和水土流失作斗争,理解人们在相对恶劣的地理环境中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地改造自然以及人地和谐相处的关系。(现实分析)
语文:通过文本深入分析,以“白杨树”意象去深化理解北方农民哨兵守土有责、不屈不挠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入理解)
政治:讲延安革命圣地,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理解黄土地上生出了怎样的民族精神,落脚在黄土地、民族魂。并结合自己对生活的体悟和对社会的观察,提出自己的想法,提升价值观,体现知行并进,行胜于言的德育效果。(升华认识、现实践行)
(二)各个学科的知识目标分解
美术:学习剪纸的蕴意,落到:艺术审美,体现黄土地的文化。
地理:学习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文明的摇篮(地理学科知识,体现黄土地的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语文:白杨礼赞一课的学习,深入分析解读文本(黄土地的文化上升到精神)。
政治:学习黄土地的人们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观念、价值选择以及道德情操。
(三)课程内容的统筹安排
美术课:开头以安塞腰鼓表演气势磅礴地引入到这块黄土地,通过剪纸艺术表现生活,展示这块土地上乐观生活的那些人、那些事。
过渡和衔接:给地理课留的线索是一张五谷丰登的剪纸。
地理课:用平铺手法,客观地展示这里的地理环境和这块土地上为中华民族所做的贡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这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引起对地理环境的好奇心。
过渡和衔接:给语文的线索:由环境的恶劣,引出植被——白杨树。
语文:通过黄土地上那高高挺立的白杨树,赞美这里人们的精神。
政治:生活在北京的孩子们环境比较优越,但面对未来的发展、面对国家的强大,需要我们具备这种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去面对、去拼搏,上升到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二、对跨学科整合研究步骤的归纳总结
(一)准备阶段:主线明确 分工清楚 准备充分
主线明确:需要在研究开始之前反复探究教师自身的问题是我们最终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过程的逻辑主线和情感主线是什么?只有在明确、统一的总目标指导下才能始终保证正确的研究方向和设计。
分工清楚:有了统一清晰的总目标,这时就需要来自不同学科的教师开展合作,学科教师要努力地理解别的学科和角度,同时让自己的观点和角度得到他人的理解,并且以一种更为包容的视角看待整合的课程。
准备充分:教师各自部分的准备需要精准、得当,同时对于学生的课前准备指导更要用心、细致,对预设的教学效果做好充足的估计和判断,并制定好应急的措施和方法,学会灵活、机动地处理好各种突发性情况。
(二)实际演练:反复实践 汇集众智
反复实践:实践出真知是对如何走向成长的精准描述,有了好的设计和准备之后还是需要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得以实施,才能使教育的实际效果得到检验。
汇集众智:教师团队的协作更多是在既已形成的整体思维框架下开展的探索,时刻需要外在、客观、全面的指导和建议。
(三)总结提升:及时高效 注重推广
及时高效:教学过程结束之后需要教师团队及时进行整体分析和反馈,不光是每位参与者自身的切实感受,也要通过观看回放等形式努力寻找自身和整体过程中的不足,对自身和同伴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促进今后的成长和提高。
注重推广:注重推广不是要求组内、学校内的每位教师都以这一方式进行教育教学,在现实条件下不具备广泛推广的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
三、对教师参与跨学科整合研究的建议和反思
(一)寻找到适当的整合契机
学科整合不是简单的学科拼加,而是在教学中立足自身的同时,善于发现不同学科对学生发展可以加以有效整合的内容,从而取得弥补各自不足而又高效、切实的协作效果。
(二)确定整体规划、明确自身教学目标
在最初阶段就要明确共同的目标,并对本学科在整体设计中的作用和呈现方式等有准确的定位,既不越位也不能缺位,在科学、准确的定位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三)落实具体教学环节,反复研究磨合
对整体设计有了明确认识之后,需要教师结合各自特点设计具体教学环节和内容。本次尝试在后期的研磨阶段,各位老师几经易稿,甚至对于最初各自呈现范围都产生很大争议,但也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使得大家思路更加清晰,眼界更加开阔,教师要不怕别人的质疑和批判,以全局意识和个体配合行动推动整体的发展。
(四)及时总结提升,积累相关资源
教师的总结有时可能就是一句话或转瞬的想法和做法,不是系统性、理论性论文等形式的具体积累,建议对整个过程建立自己的资料库,每次的改动和感受都要如实记录下来,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具体策略,在不断的反思和回顾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同时也有利于对其他同伴起到借鉴作用。
(五)创新思考方式,探索多种整合方式
在今后的尝试中是否可以解决生活问题为主线,通过探究式方式在教师共同备课后由一名教师进行授课的方式开展具体教学,或者结合不同教学内容开创出更为新颖、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呢?这需要我们共同为之加以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