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官场小说的异曲同工之妙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sk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果戈理的《钦差大臣》和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同为惟妙惟肖的“官场群丑画卷”,向世人展示了中俄不同时代异中有同的官场丑景。两位作者都对黑暗社会和腐臭荒诞的官场进行了犀利讽刺与批判,也均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之所以如此,源于两位作者的主观创作倾向和官场黑暗的历史背景。这两部作品的比较研究,对今日的我们了解当时的中俄两国政治文化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钦差大臣》;《官场现形记》;主题
  历史上描写国家黑暗落后时期官场腐败现象的作品屡见不鲜。《钦差大臣》是俄罗斯19世纪“自然派”代表作家果戈理的经典戏剧,主要描写19世纪沙皇统治下俄罗斯官场的黑暗丑态.《官场现形记》是中国晚清谴责小说家李伯元的代表作,作者以形象生动的笔触向读者展示了 “千里为官只为财”的铜臭官场。两部作品都采用讽刺的艺术手法揭露了官场的腐化堕落和社会的黑暗,堪称批判官场丑恶的杰作。
  一、强烈的社会批判主题
  果戈理震世之作《钦差大臣》写于1835年,68年之后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在风雨飘摇的中国问世,两位处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作家却异曲同工地揭示了中俄不同官制下相似的官场百丑图,正应了鲁迅所言的“官场伎俩,大同小异”。
  (一)为官夺得权,尽为揽钱财
  《钦差大臣》这部戏剧的题词引用了民间谚语:脸丑莫怪镜子歪。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就是“决意把所有一切俄国的坏东西都收集到一起一并痛快淋漓尽致的加以嘲骂”。《钦差大臣》中的官员都是社会无耻的寄生虫,本着为官就应为金钱的原则。市长靠着巴结上级官员,努力钻营,爬到了市长的职位。在位之后这个老奸巨滑的官场“能手”贪污、拐骗、抢夺,竟还自豪的讲到“连最狡猾的骗子也被我骗过……我骗过三个省长”,法院院长把诉讼者送给他的礼物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就连市长旁边的小人物斯图诺夫也是爱极了小利,一根小小的银匙也要偷偷地塞入筒靴之中。这些都活画出沙俄当时腐败的官场丑态。
  《官场现形记》全书六十回,涵盖了上至慈禧太后、军机大臣,下至县官、小杂役百十来个官吏的数十个官场腐败故事。这些官员小权在手则挖空心思趋炎附势,大权在握便想尽招数压榨百姓。第5回中三荷包和兄长何潘台为买卖官缺之事大打出手,最后还是因为孝敬过他一万多的“大主顾”王梦梅的禀见,才渐消怒气。第22回中一向“居官清廉”的傅抚院连打发情妇和私生子的钱都不舍得出,要下属替自己掏腰包处理风流债。堂堂的抚院,饱读诗书的学子连最起码的羞耻之心都没有,还夸夸其谈地说自己是讲理学的人,真可谓是荒唐可笑至极。第52回中官员尹子崇竟趁政府动荡受辱之际偷梁换柱,把安徽的全部矿产私自卖给洋人,出卖了国家。这一件件为官为钱的官场丑态,实在令人发指。
  (二)竞奴颜婢膝,求荣华富贵
  《钦差大臣》中市长是个逢迎上司的能手,听说饭馆里来了位“钦差大臣”,竟把“钦差大臣”接到自己家中。为了自己的官位甚至连老婆的色相、女儿的终身也都搭上。将女儿许配给“钦差大臣”之后欣喜若狂,做着升官发财的黄粱美梦。其他官员也都竞相讨好,生怕欽差大臣不接受他们的贿赂。当钦差大臣开口向他们借钱的时候,他们欢喜异常。“这真是莫大的荣幸!”“您拿着吧,我打心眼里乐意为您效劳。”为了加官进爵、步步攀升,他们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甚至搭上家人的尊严和幸福,一张张奴颜婢膝的嘴脸如出一辙。
  一朝中第,滚滚黄金便会接踵而至。晚晴的官场,做官一本万利,官阶和所获得的金钱往往是成正比的,这也导致了奴颜婢膝的现象泛滥成灾,官员们极尽无耻下流手段争相钻营,趋炎附势。第29回中羊紫辰担心章豹臣占了自己的位子,竭力地拉拢他,不仅与之拜把子,还托媒人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的大少君。第30回中后营的周总爷把太太孝敬了统领得到了美差,冒得官迫使女儿做了自己升官保仕路上的垫脚石,送她做了羊统领的妾室;第38回中候补知县为了得到优缺竟让自己五十多岁的老太婆认了制台府里二十多岁的丫头“宝小姐”做了干娘,种种勾当令人切齿。
  (三)表金玉其外,实败絮其内
  官员昏庸无能,狗苟蝇营。《钦差大臣》中的官僚们个个只是贪污的能手,钻营拍马的奇才。慈善院院长窃取到院长的职位,对病人漫不经心,百般虐待。法官滥用职权,损害民众的利益,把法院神圣的地方弄得和市井无异,公开跟伙计讲“我是受贿的”;督学禁止教师向年轻人灌输自由思想,想尽办法阻碍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把学校弄得一团糟。邮政局长甚至还有私拆、收藏别人信件的嗜好。剧中的市长、督学、局长是地方官员的典型代表,而赫列斯塔科夫影射出的是整个圣彼得堡官员的丑恶本质。果戈理用幽默刻薄的语言把癖好各异的官僚们写得栩栩如生,揭示了沙俄官场的种种恶行勾当。
  《官场现形记》中官员的丑态也刻画到极致。第7-8回中朝廷陶官员趁兴办洋务之际中饱私囊,大谈官派,竟被一班人骗得公款挥霍殆尽,最后机财两空。第24回中何师爷奉了委札去上海劝捐,竟靠着政府给的盘缠做着倒卖人口的无耻勾当……荒唐无语之例数不胜数,令人啼笑皆非。果戈理和李伯元虽身处异国异代,但他们都看到了官场的丑恶和黑暗,并辛辣地讽刺了专制制度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二、表现批判主题的深层动因
  《钦差大臣》与《官场现形记》共同的批判主题,除了中俄有比较相似的社会因素之外,还与两位作家的创作倾向和社会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官场黑暗的历史背景
  《钦差大臣》创作于19世纪30年代中期。当时的俄罗斯正处于尼古拉一世专制的严酷统治下,国家官僚体制臃肿腐败,国家虽无外患侵扰,但是自身毒瘤蔓延。沙皇专制的反动性、掠夺性和奴役性愈加明显,政府疯狂压制自由言论,违反者动辄遭受流放,官员贪污、受贿、欺压百姓,他们如同毒瘤脓疮般严重侵蚀着当时的俄国。与此同时,资本主义萌芽,人民群众日益觉醒,解放运动蓬勃高涨。作为没落贵族的果戈理在首都彼得堡当过薪俸微薄的小公务员,经历过最底层人的生活,使他深深地体验到小人物的悲哀和官僚们的骄奢淫逸,堕落无耻。正是现实的触发和作者的亲身经历相互作用,《钦差大臣》应运而生。   《官场现形记》创作于19世纪初的清代晚期,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最后岁月,封建统治阶级到了腐朽崩溃的边缘和极限。政治中心被占,统治者仓皇出逃,中国面临着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险局势,而清廷镇压起义,残害革命进步人士,整个国家社会矛盾空前尖锐。模仿西方体制成为当时先进人士奔走呼号的愿望。他们以西方自由、平等、民主学说为武器批判封建专制主义,以西方人道主义为武器批判纲常名教;以进化论为依据主张变革传统的思想观念以此促进社会进步。李伯元等一大批进步作家在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下决意用笔杆子揭露官场黑暗现实,暴露统治者贪污腐败和媚外卖国的的丑态。
  (二)作者主观创作意图
  果戈理是俄国“自然派”的奠基人。“自然派”是19世纪上半期由果戈理开创的批判现实主义传统,以写实为主,揭露社会黑暗面,对待底层人物采取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倾向。俄国史上,果戈里首次把批判锋芒无情地指向沙俄的两大制度: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揭露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官场的腐败、社会的黑暗。作者从官场中选择了一批最有讽刺意义的人物,加以描叙渲染,将锋利的讽刺隐含在“笑”之中,揭示了沙俄贵族官僚的丑陋行径,鞭笞了他们的下流本质。他说“你们笑什么,笑你们自己吧!”嘲笑了整个沙俄统治阶级。鲁迅先生非常推崇《钦差大臣》,他称果戈理的“笑”是“含泪的微笑, 其用意在于“ 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 振其邦人”。这也点中了果戈里的创作意图 “决定在《钦差大臣》中,将我所知道的……俄罗斯全部的丑恶集成一堆来嘲笑这一切。”戏剧最后以真钦差大臣到来作为结尾,不难看出果戈理对本国体制还抱有一定的幻想,寄希望于廉政爱民的清廉官吏。
  李伯元在《官场现形记》中,用犀利的文笔将晚晴官场的黑暗腐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不同于果戈理的幽默诙谐,李伯元采用了批判现实主义手法。他的语言犀利,用讽刺和夸张的手法将官场中普遍化的污吏形象刻画出来,用以表现当时整个清政府的丑恶。第25回中军机大臣华中堂专门经营买卖官缺的生意,“一分行钱一分货”公开提倡“捞钱”。连慈禧太后也不得不承认“通天底下一十八省,哪里来的清官。”可见当时,贪污受贿、买卖官缺非一官一吏所为,是大众化的现象。此外,李伯元与伯父李翼青的随宦生活也为他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素材,使他比起同一时期的其他谴责小说家更深入统治者的骨髓。他把笔锋直指封建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对晚清的封建统治集团进行了尖锐而无情的鞭挞,并指出制度的腐朽导致了官吏的腐败,希望可以一改体制以救国,这也正是李伯元这部作品的特色。
  三、巨大的社会反响
  《钦差大臣》与《官场现形记》作为批判官场腐败的名篇,在发表之初就引起社会的广泛反响,成为时评热议的对象。
  时光荏苒,今天阅读《钦差大臣》和《官场现形记》仍可以感受到其巨大的启迪和警示意义。《钦差大臣》作为俄国现实主义戏剧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从开演之日就引起了轰动。亚力山德拉剧院里座无虚席,连彼得堡宫廷的大臣们都纷纷前来观看演出。官吏们笑过之后才恍然大悟,骂喊到这出喜剧简直是不值一看。如此《钦差大臣》仍然轰动了彼得堡。沙皇和反动当局对此恨之入骨,他们对它发动了一场声势猛烈的攻击,在反动派的攻击下果戈理满怀愤懑地离开了祖国,然而《钦差大臣》的拥护者无数。同样,《官场现形记》出版后社会反响也很强烈,震惊了当时腐朽的朝廷。朝廷采取通缉、剌杀等毒辣的手段迫害作者,甚至下了“南匪,格杀勿论”的命令。广大群众却对他大加赞誉、热情支持,编辑部每天都收到读者热情洋溢的信件。李伯元在大家的支持下进行游击战,始终没有放弃写作,甚至将笔名改为真名,意为“尔今更抖擞,慷慨告天下,仍做不平鸣”。
  四、总结
  综上所述,《钦差大臣》与《官场现形记》两部作品虽然在时间上相差一个多世纪,但是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社会批判主题均有相似之处,两位作者用各具特点的手法对官场的黑暗腐败,官僚的昏庸贪婪进行了犀利无情的讽刺。对于这两部作品的比较研究,对今日的我们了解当时的中俄两国政治文化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
  注释:
  果戈理著 王加兴译:《果戈理幽默作品选》,漓江出版社,2001,P10。
  果戈理著 王加兴译:《果戈理幽默作品选》,漓江出版社,2001,P377。
  鲁迅:《鲁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96页。
  果戈理著 王加兴译:《果戈理幽默作品选》,漓江出版社,2001,P10。
  王朝庭:《李伯元与官场现形记》,文史精华:2008·5 总第216期
  参考文献:
  [1]王加兴译.果戈理幽默作品选[M].漓江出版社,2001(3).
  [2]胡楠.果戈理作品分析之《钦差大臣》[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4).
  [3]彭诗琅主編.《官场现形记》(上、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3).
  [4]王朝庭.李伯元与《官场现形记》[J].文史精华,2008(5).
  [5]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6]果戈理.《果戈理全集》第6卷[M].莫斯科:苏联科学院出版社,1937—1952.
  [7]段士秀.解读果戈理极其创作[J].社会科学战线,2010(4).
  [8]鲁迅.《鲁迅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9]陈爱香.狂欢化的诙谐—重释《钦差大臣》中“笑”的内涵[J].戏剧文学,2008,(12).
其他文献
摘要:新闻的时新性要求新闻工作者不仅要不断跟踪挖掘最新的新闻,并且需要创新新闻的表达形式,从最初印刷时代的报纸刊载新闻到大众传播时代的广播电视新闻,再到信息化时代的网络新闻以及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记者,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也要求新闻工作者适应这一变化,采用数据挖掘和可视化技术呈现新闻,数据新闻显然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新闻呈现方式。  关键词:数据新闻;财新网;表现特征  数据新闻,又称数据驱动新闻,在欧洲
期刊
摘要:“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在爱中学会包容,学会爱的教育,学习爱的管理方式,学生在爱中成长,在爱中学会爱。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爱的教育  从06年开始当班主任,到现在已经整整10个年头了。从最开始的新鲜到纠结,再到最后的轻车熟路,到现在的真心的爱学生和感受学生的爱,经历了一个又一个考题。班主任的生活像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我们每天的工作的琐碎、繁杂且不说,关键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油画《银钱兑换商夫妇》图像构成要素的解读,发现经济的发展对文化产生的影响,即商业精神与宗教情感发生了冲突;贪欲与信仰也产生了冲突;新航线的发现开阔了民众的视野,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印刷术的发展则加速了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关键词:图像;尼德兰;经济;信仰;文化  现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的《银钱兑换商夫妇》是16世纪尼德兰画家昆丁·马西斯所画的风俗画作品。画中描绘的是钱铺夫妇的日常生活情
期刊
《罪恶的黑手》是诗人臧克家的代表作品之一,写于1934年,既保留着诗集《烙印》中坚忍的抒情诗风,又融入了作家后来在诗歌叙事上的鲜明倾向,在臧克家的创作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诗歌是一种具有空间性的文体,叙事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诗歌中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对我国诗歌中的空间叙事研究甚少。本文试以《罪恶的黑手》为例,探讨其空间叙事特征,寻找用空间叙事解释诗歌的可能性。  一、诗歌是集叙事与抒情于一体的文学形式,在
期刊
小说主人公王起明和郭燕夫妇来美国之前,满怀着憧憬,渴望着这个神秘的国度。在顺利拿到夫妻双人签注之后,两人更是紧紧相拥,“脸颊上闪着泪花”兴奋异常。从开头的描写当中,不难看出,他们对于美国这一遥远而又充满无数他人印象式赞赏的国家表现出无比的自信与希望。这种希望成为了王起明和郭燕夫妇心中怀揣已久的美国梦。“我们是去美国吗?”这一简单的问话被王郭夫妇重复了好几次,他们在潜意识当中把美国塑造得太美好而遥不
期刊
她嫣然一笑,  如同夜空星光闪耀。  一股施愛的波涛,  滋润了众人向往的心窍。  透出笑意的眼神分外妖娆,  深深的酒窝隐藏着美妙,  上扬的嘴角洋溢着笑的格调,  轻柔的笑声磁音袅袅。  那善解人意的音容笑貌,  展现了和谐友爱的感召。  那一见钟情的莞尔一笑,  张开了相亲相爱的怀抱。  笑是索爱的长矛,  笑是大爱的浪潮,  微笑中爱的篝火熊熊燃烧,  微笑中情爱之树根深叶茂。
期刊
摘要:《邯郸记》作为明代杰出的戏剧家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之一,也是当时著名的神仙道化剧,也是一部重要的八仙度脱剧。通过对《邯郸记》文本的具体分析来阐释其所蕴含的道教文化。  关键词:《邯郸记》;道教  老子所谓“道乃万主,道绝万物不生,万物不生则无世类,无可相传,万物不相生相传则败矣。何有天地乎?”将道论为道教宇宙观的本原。所以我们分析像《邯郸记》之类的黄粱梦故事不得不谈其所蕴含的道教意蕴。  《
期刊
摘要:现今,为加强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的国外电影作品涌入国内市场。作为促进文化交流与沟通的媒介,电影字幕翻译的精准与否、适合与否就显得尤为重要。西方国家无论是在电影业还是在电影字幕翻译的研究上都先于我国许多年。而我国在电影字幕翻译实践中,常常忽视了两国之间客观存在的文化差异,导致了我国的电影字幕翻译仍存在较多词不达意或是错译的现象。以影片《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字幕翻译为例,笔者尝试通过德国
期刊
摘要:龚自珍、魏源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两位杰出诗人,以“龚魏”并称。他们创作的山水诗富含时代特征,反映个人的思想情志,很有特点和价值。不仅有诸多差异,亦有多处相似。对其的研究有助于更加深入而全面地认识与比较龚魏二人及其山水诗。本文将就二者山水诗在诗歌内容、思想感情和表现技巧方面的相似之处及其原因,分别进行探析。  关键词:龚魏;山水诗;相似;原因  龚自珍、魏源,一双站在封建末世风潮浪尖的弄潮骄子
期刊
摘要:在美国的华人学者王靖献先生的《钟与鼓》一书中,通过借用帕里——洛尔德的理论,分析了《诗经》中“套语”和“主题”的问题。这种研究古希腊史诗的“套语理论”对当代《诗经》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通过对《毛传》所涉及的一百多处 “兴”的表述的统计与阐释,弄清楚《诗经》之“兴”的具体内涵及其文化外延。其二,结合王靖献先生在《钟与鼓》中所阐述的“主题”的理论,对“主题”与“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