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政初中的讲演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学们,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关于文学和当作家的体会。
  只要一个人还活在世上,都跟文学脱离不了干系。如果你讨厌文学,文学就像苍蝇一样跟着你,让你烦;如果你爱好文学,文学就像花香一样熏陶你,让你心情舒畅。作为学生,你每天学习的语文课,读到的基本都是文学作品,而且都是经典的。在生活中,你说话有文采,能引经据典,别人会说你是喝过墨水的人;你走在大街上,看到的广告辞,都与文学有关,如“喝XX酒,做天下文章”,“一品黄山,天高云淡”。很多酒楼,到处都挂着唐诗宋词,我在南京读书,一个咖啡厅叫半坡村,里面墙上贴的全是当地诗人的诗歌。我们平时看到 的电视剧和电影,大都是小说改编的。剧本本身也是文学作品。北流城去北高的一个路口,水浸社,有一家简陋的理发店,当时我跟著名作家林白经过那里的时候看到一副对联:日日理发,天天阉鸡。因为它兼营两种生意,都是技术含量高的手艺。我们当时笑了。但它也是文学语言。“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广东有一个诗人赵红尘,给茅台酒写了一首诗《酒神醉了》,据称得了两千万。上海《萌芽》杂志前几年举行的新概念作文比赛,前三名可免试进入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名校读书。还可以一举成名,如郭敬明、韩寒、张悦然。他们的作文离文学很近。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如果你既读书又爱好文学更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在座的几位几乎都是文学使他们从卑微的出身成长为人上人,有的从农民成了记者,有的从普通百姓就成了市长、市委书记的秘书,有的还自己亲自当了县长。我自己也算是。我家祖辈都是农民,读高中的时候才离开过六靖镇第一次到县城,当年看到威严的县政府大门门卫对我虎视眈眈,根本就不敢进去,想不到几年后能在里面上班,还有一定的地位,门卫看到我还对我点头哈腰。因为我会写文章,领导看中了。我们都没有后台,也没有关系,更没有钱,就靠一支笔改变面貌。过去的文学爱好者者也是这样改变自己的命运的,我们这一茬文学爱好者也有这种机会,将来还会如此,因为中国的领导大部分自己不会写文章,需要秘书帮他们写,即使他们会写,也不会自己写。美国总统也不会自己写讲话稿,也是秘书帮写的。秘书从哪里来,大部分是从有扎实文字功底的文学爱好者中来!这就是我们的就业机会!现在北流特别缺乏能写的人才,领导就像寻找大熊猫珍稀动物一样物色能写的年轻人,但一直难找得到。吉小吉就因为能写,市长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刘军海只是一个白马小学的教师,因为能写,教育局长亲自开车到白马中学接他到教育局上班。黄应梁镇长也是一个作家,因为能写,市委书记看中他,对他说,你不要当作家了,当作家可惜,你当官吧。黄应梁心里非常矛盾,思想斗争了几天几夜,究竟是当作家呢还是当官好呢?后来他听领导的话,还是选择了当官。但陈琦就不一样,既当官又当作家,脚踏两船,都很成功。谢夷珊,一个懒散的人,经常不上班,自己不上班,还经常不开单位的门(就他有钥匙),让别人也上不了班,如果换了别人,早就下岗了,但他不下岗,反而当了一个官,就因为领导觉得他是一个诗人,如果让他没饭吃,他就撒赖不写诗了,北流就没有诗歌了,没有诗歌,就没有文化了,没有文化,全市人民有意见,大事件,所以哪个领导也不敢拿他怎么样。当年李白“天子呼来不下船”,今天谢诗人也有此气概。在市委、政府,负责给领导写讲话稿的写手地位很高,他们心情不爽的时候,可以发牢骚,甚至可以顶撞两句领导,没事,但如果其他干部胆敢这样做,就有事,而且后果很严重。但文学也可以把一个人害了,我读初中的时候,因为有两个同学跟我写诗,本来他们学习成绩不错的,因为爱好文学后沉迷其中,成绩越来越差,后来中考落榜,回家种田了,让我至今后悔,不该拉他们上贼船。这里面有一个度,爱好文学,但不能偏废正常学业。我刚才说的是,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如果你既读书又爱好文学更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前提是,你要读书,我说的读书是指有文凭,有知识,至少要大学毕业,因为没有大学毕业,你连考公务员的资格都没有,甚至进入人才招聘会的资格都没有。吉小吉就因为当年没读大学,初中毕业就工作了,如果他读过大学,他应该当到副县长的位置了。还好,他意识到读大学的重要性,赶紧到南京大学读书去了,他一个人去读大学,大家不放心,让我陪他去。著名作家毕飞宇就说过,他不敢怂恿青年人往作家这条路上走,太危险,太寂寞,可能一辈子也不出息。当作家实在不是一件轻松和安逸的事情,得为柴米油盐操心,得考虑家庭孩子,得吃得苦,耐得住寂寞,还得经得住诱惑和不公正的潜规则,忍受成名的焦虑。有些文学爱好者苦苦追求了一辈子文学,却没有写出一篇好作品,更没有被人关注,也没有过上好日子,一家人贫困潦倒。这也不能说文学害了他们,他们的精神也很富有,但说明爱好文学并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成功。但是,我认为如果你真有天赋,而且十分热爱文学,你不妨选择文学这条道路,坚持下去,立志做中国一流的作家,要在中国文坛一线冲锋陷阵,攻城掠地,与天下才子争一高低。往这个方向努力,做不到是另外一回事,认了,服了。人生就那么一回事。
  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就很崇拜那些作家,佩服他们高超的写作技巧与丰富的想象力。只见他们笔尖一动,就把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变得那样丰富多彩,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经久不忘。如朱自清的散文《匆匆》《背影》《荷塘月色》;还有鲁迅的《孔乙己》,短短的三千字,勾画出一个旧时知识分子的狼狈:“一个穿着长衫而站着喝酒的人”,最后他是爬着来酒店的,手掌上沾着泥土,多么令人震惊的场景。我也写过一篇小说叫《中国银行》,是对鲁迅的致意之作。但我的人物还有着祥林嫂的唠叨。这些美文激发了我写作的欲望,这种欲望更加坚定了我当作家的决心。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为实现这一个梦想而努力。为了让这个理想早日成为现实,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名篇名作,当时买不到文学名著,只要跟文学靠边的文字都读。从中汲取着养分,金庸、琼瑶、席慕容、巴金、鲁迅、川端康成、高尔基、海明威……一系列文坛巨星的作品在我脑中滑过,我的写作水平不断提升。那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我参加了《星星》的函授,43元学费,比我一个学期的学费还多。为了参加玉林《金田》的一个笔会,50元费用,是一笔天文数字,我利用暑假贩卖雪条,从六靖从高洲。小时候,没有钱,在六靖镇的街头,偷书摊的一本书被人狠揍了一顿。我还成功地偷过六靖新华书店的一本书。如饥似渴的年龄,找不到书读,让我错失了许多。现在有钱买书,想买什么书就买什么书,但精力有限,最能吸收的时候过去了。以前,我为了认识、接近一个作家,处心积虑,也有过屈辱。有一次去找一个作家,他居然不理会我,连手都不跟我握一下。我当时就发誓,我一定要超过他。当时只是一时意气。但现在我的成绩和影响当然超过了他。但我不能骄傲,一骄傲自满就不会再有进步。那位作家就因为不跟我握手,后来他一直没有进步,写了一辈子也没写出什么名堂,还没死别人就把他忘记了。所以说,做人一定要谦虚,不要趾高气扬,该握手时就握手。现在社会,当作家不再是吃香的事情,甚至是很边缘、很冷门的职业,因为稿费又低,大多数作家都不能发财,作品又没多少人读,中国自上而下都向钱看。中国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物质至上、享乐主义盛行,精神和文化被严重忽视。有人统计,中国是全世界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连最贫穷的非洲国家也比不上。一个国家被过度物质化架空了,精神崩坍,这个国家没有正常的与主流普世价值一致的价值观,我们都被一些假大空的口号忽悠着,没有目标,得过且过,对金钱的疯狂追逐,没有信用,没有人情,没有道德感,没有是非观,没有羞耻心,没有思想,这是一个多么荒诞和可怕的事情啊!很多人有知识但是没有思想,不叫知识分子而叫识字分子。如果你有道德感,有正义感,有思想,大家会取笑你,说你不合群,实际上是说你不同流合污。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国家里,谈文学是一件多么不合时宜的事情。但文学终究是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关注人的命运,为精神寻找出路的,她不会因此而消亡。越是杂乱的时代,越是变幻莫测的时代,文学越有她独特的魅力,也更需要文学。越是这样的时代,知识分子越要有担当,越要有文化救亡的自觉。传统上,中国是一个以文立国的国度,没有国家宗教,诗文曾经是国家的宗教,共产党打下天下的时候,都是一帮打仗不要命但没有文化的人在执政,他们不要文化,破坏文化,打倒知识分子,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颠覆了。文化是国家的筋,像人一样,你抽了她的筋,这个国家就会坍塌,人就会变成行尸走肉,无论你多么有钱,在一个正常人面前你始终自卑。这个国家回到正常的时候,文化和文学精神终会得到弘扬,文学的使命会重新得到重视。
  要想从爱好写作到成为作家,这个过程并不简单,它将充满艰辛,充满苦涩。记得有人曾这样说过,一代代的名家既是丰碑又是高墙,丰碑可供后人敬仰与追随,高墙又使很多人畏惧和退缩。所以,对于我来说,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首先就要有扎实的基础。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时刻坚守着这样的理念,多读、多思、多看、多听、多学、多练。多读就是博览群书,积累美词佳句,让自己的作品充满诗情画意;多思就是在欣赏佳作时,要善于分析和吸收,并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多看和多听就是积累生活中的小事,从中选出自己可用的素材,巧妙地融入自己的作品。很多名家也是这么做的,比如《复活》就是根据列夫·托尔斯泰所听到的一个故事与悲惨的现实生活融合而成的一部作品,真实的人或事更容易产生震撼的效果;多学指多学习写作技巧,这是最重要的,如果仅在词语上下死工夫,写出的文章就是空洞的、华而不实的;多练就是勤动笔,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为实现当一名真正的作家的理想,要在这几个方面做不懈的努力。但是,即使你有志当作家,也不要忘记,目前你们最大的任务不是当作家,而是把学习搞好,将来考重点高中,将来考一流的大学,因为大学才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也是你谋生的一个重要台阶。还因为,当作家是一辈子的事情,不是一百米冲刺,是马拉松长跑,不能急于一时。你的人生还长着,你的选择还很多。到了大学后,你也许会发现你还有更好的选择,比如当律师、当物理学家、当经济学家,或者当企业家,不要现在因为想当作家就把自己吊死在一棵树上。我们今天来这里,目的并不是来劝大家选择文学这条道路,而是和大家谈一些人生的道理,谈一些文学的东西,开阔一下大家的视野的,文学只是生活、人生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我只想告诉大学的是,一个人,有一点文学修养是很有用的,无论对你将来的工作,还是对你的气质,都大有裨益。如果大家都明白这一点,而且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那么,我们今天就不算白来。
  朱山坡,著名作家,现居广西玉林。责任编校:晓 苏
其他文献
如何用好例证法?须弄清以下问题:    一、一段完整的例证包括哪些内容?    例如:①1952年,日本东芝电器公司积压了大量黑色电扇卖不出去,三万多职工一筹莫展。有一天,一位小职员向董事长石坂提出改变电扇颜色的建议,并在第二年夏天推出一批淡蓝色的电风扇。市场上立即掀起一股抢购的热潮,几个月之内就卖出几十万台。  ②电扇的颜色由黑到蓝,看来简单,实际却是一种经营策略的变通。乔治·伊斯曼说过,“色彩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要加强课内外的沟通”,这无疑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在使用语文新教材,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力戒关起门来教书,注意开门教学,眼光不仅看着书本,而且随时关注社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在课文教学中找切入点联系社会  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总结,总能在其
今天的演讲是在规定的题目之下,题目是“桥梁与窗口”。我想分三个部分来讲述在我心中和文学有关的桥。  一.山谷山槽  就在一个多月之前,我在德国的时候,一位汉堡大学的华人老教授送给我一本他的回忆录,其中他写取了一座“桥”,留给我深刻印象。这位教授出身于中国一个有名望的家族,生在北京长在上海,之后又回到北京得到一份很优越的让人羡慕的工作。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在一场大面积的政治运动中,他和许多中国知识分
针对中学生目前的写作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最大的困扰就是找不到写作的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是真的没有米吗?我认为作文之米无处不在。  这里,笔者就以本班级学生两次作文练习《坚守内心的美丽》和《倾听》为例来谈谈如何找到可以下锅的米。  到生活中抓米。生活的写作空间很大,学生的写作素材可以来自家庭生活、校园生活或是社会生活。在写《坚守内心的美丽》时,有学生选材于自己的邻居,写一位退
新课标实施至今,已经走过了8年的历程。应该说,新课程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的确也是万紫千红诗意盎然。但是,不可否认,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有的课堂老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新的弊端又不断暴露。现仅以阅读课为例,说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观念依然陈旧落后  1.阅读教学着眼于“教”的状况太多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成长与发展。唤醒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人文性作为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决定了语文课程与生命关怀具有天然的联系。“言为心声”,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唤醒教育”,是点燃学生生命之火、拨动学生心灵琴弦的最温情、最有感染力和渗透力的途径。  现实的语文教育往往疏忽了对学生生命的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被践踏,学生
古人创作讲求“无一字无来历,无一字无出处”,这里的“来历”与“出处”就是模仿创作的范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仿自“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毛泽东曾仿李贺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创成“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名句。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善于模仿,进而达到自然纯熟的境界呢?  一.偷其字  叶圣陶先生说:“我们期望于我们的写作能力,最初步而又最切要的,
今年6月15日早晨上早自习,我一进办公室,听同事道汪金权老师逝世噩耗,心中堵得慌。   汪老师始终是蕲春三中的校友,始终是华中师范大学的校友。他在我校,永远是语文老师乃至其他学科老师的前辈;他在湖北省甚至全国教育界,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老师们的泰斗”。我觉得理应写点什么,怀念我县教育战线心目中的伟大而平凡的老师。   在我的记忆中,第一件事是难以忘怀的。   大约是2006年腊月底,那时我县
2012年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题考查的是王昌龄的《采莲曲》。考试结束后,考生和九年级语文教师一片哗然,学生大喊“坑爹”,教师感叹“坑老师”。因为这首诗《中考指南》没收录,不在复习之列。这是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荷”专题里的一首诗,平时教学只要学生理解大意,会背诵默写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出现在中考试卷中,确实让教师和考生始料未及。这致使很多考生在考场上束手无策,白白丢分。  让我们先来看看
南通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王爱华提出,小学语文课堂要达到“三味”,也就是“语文味”“儿童味”“家常味”。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反思:初中语文如何践行“三味”呢?在聆听了较多的专家的课,在与同行探讨一番后,我觉得初中语文也应该践行“三味”,即“语文味”“生活味”“成长味”。  下面,结合本人在初中教学中的几堂课的教学设计,谈谈我对“三味”语文课堂的理解与实践。  一.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2011年,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