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来源 :华人时刊(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if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雪山依旧巍峨,高原换了人间.沐浴着建党百年的阳光雨露,西藏迎来了和平解放70周年.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步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新时代.经济年均增速位居全国三甲,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城镇化率上升13个百分点.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到2019年底,西藏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62.8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摆脱了束缚千百年的绝对贫困,26.6万人从山高地远的苦寒之地搬迁到河谷城镇安居乐业,西藏与全国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其他文献
从艺术学的角度,探寻共同体意识的感性因素,挖掘共同体意识的本质,溯源其思想与认知形成的基础,探讨由意识构建整体意识,由艺术教育构建个体整体意识能力,再由个体整体意识能力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途径,为利用美育构建个体整体意识能力进而形成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提供理论依据.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中,意识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没有意识的介入,整体就不可能大于局部之和,整体意识也不可能凸显而出;而没有整体意识作为认知基础,个体就不可能具备共同体意识.
达斡尔族歌舞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我国少数民族艺术领域中摇曳生姿.其蕴含的艺术元素,自然也具备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气质.这种宝贵的传统艺术元素,应以恰当的方式融入高校艺术领域的课堂教学当中.尤其是在舞蹈表演专业上,达斡尔族歌舞的艺术元素具备较高的教学应用价值.这种应用,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来说,也是一种颇具实际意义的探索方向.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代表,其英译本在海外传播效果突出,美国汉学家徐穆实的外译传播功不可没.本文在接受美学的框架下阐释《额尔古纳河右岸》及其英译本的读者接受心理,为民族文学的外译传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学作品,符合海外受众的阅读期待和共有价值,是传播国家民族形象、文化价值最大的推动力.为了加强民族文学在异质文化中的传播效果,在翻译策略上选择与读者的定向期待和创新期待紧密相关的归化和异化策略,而在传播策略上需要寻求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以及传播受众间的认知共享,考虑目的
“抹黑节”是中国东北达斡尔、满、锡伯、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共同的节日,正月十六当天人们都以脸上涂抹黑灰为一年之吉利.东北少数民族“抹黑”习俗主要是为了驱邪消灾,老人给孩子“抹黑”以及年轻人互相“抹黑”,深层寓意是给孩子、年轻人驱邪消灾.这些民族“抹黑”习俗表现出的禳灾祈福观念与他们的生产方式有关,根本目的 是祈求平安顺利.这些民族的“抹黑”习俗,还与他们对正月阴阳变化的认识有关.人们相互“抹黑”已成为大家愉快的活动,活动的寓意由过去祈求神灵保佑健康平安,发展为当今相互祝愿新春幸福.
江苏省归国留学人员众多,总数超过20万人,且呈现逐年递增的明显趋势.2017年6月28日,在中共江苏省委的坚强领导和省委统战部的关心支持下,在欧美同学会总会的悉心指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江苏省欧美同学会(江苏省留学人员联谊会)在南京正式成立.rn留学人员工作历来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更广泛地把广大留学人员团结凝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留学人员工作方针,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江苏留学归国人员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留学人员
期刊
生产和分配是否处理得当,关系全面深化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生产和分配问题高度重视.全面深化改革中生产和分配问题的本质特征是在分配领域不断加强二次分配并辅以三次分配,以解决初次分配不到位导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生产和分配问题研究中,党的领导是核心变量,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生产和分配研究不同于一般性生产分配研究的关键,由此才能更好地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功能,以及生产和分配的内在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可以从党领导全面深化改
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固化的体育思想、体育认知、体育需求、体育价值取向和专业师资短缺等.为了更好推进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必须要转变思想,构建多维学校体育治理体系,逐步缩小区域、城乡学校体育发展差异;要以学生为中心,多维度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满足学生多元化体育诉求;完善学校体育法律法规、积极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不断增强师生存在感和获得感;积极构建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的体育教学、考核评价和竞赛新模式;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加强区域合作和国际交流、积
在做好抢救与保护的前提下,对赫哲族非遗中的经济资源加以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其经济价值,从发展文化产业的角度去充分利用赫哲族地区丰富的非遗资源,将有条件的文化资源转化成为现实经济发展、转化成为文化生产力,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带来经济效益,才会为赫哲族地区非遗带来持久的、有深厚基础的传承.本文在深入分析赫哲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完善赫哲族文化产生价值链、创新相关衍生品的开发、积极打造精品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科技+非遗”、可持续性开发赫哲族传统舞蹈类非遗等方面提出了赫哲族非遗文化产业创造性
伴随着影像技术和审美风格不断变化,新媒体影像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具有更为长久持续的互动关系,少数民族影像表达随之呈现出社交化、虚拟性、碎片化和主体性等特征.短视频影像既可在一定程度通过“虚拟现实”,再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原生态,也可实现跨地域跨群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态传播,在全球化视野中追求民族影像的差异性.本文主要对少数民族短视频的传播趋势进行判断,并从文化认知角度理解短视频形式所提供的多元化视角,进一步挖掘新时期民族影像传播的新路径.
在华侨华人历史上,有一位声名远扬的东南亚华侨教育家,曾创办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远东地区最负盛名的华侨学校”——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中华中学,培育了大批拔萃良才,矢志不渝地为促进中印两国文化交流与陶铸民族情谊躬行践履,他就是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县西亭镇的李春鸣.李春鸣生于1894年,字霆震,号村民,1916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被江苏省立第七中学(今南通中学)聘为国文教师.1918年,经黄炎培推荐,李春鸣于12月奔赴由著名侨领陈嘉庚在新加坡筹办的“南洋华侨中学”任教,自此辗转东南亚多地开始了其长达半个多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