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系统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日渐恶化,使得人类健康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如何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开创有中医药特色的膏方,必将是中医发展的一大亮点。本文对膏方制作工艺和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一、膏方起源发展
膏方历史悠久,起于汉唐,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膏剂的记载,如马膏,主要供外用,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的大乌头膏、猪膏发煎是内服膏剂的最早记载。唐代《千金方》中个别“煎”已与现代膏方大体一致,如苏子煎,王焘《外台秘要》有“煎方六首”。宋朝膏逐渐代替煎,基本沿袭唐代风格,用途日趋广泛,如南宋《洪氏集验方》收载的琼玉膏,沿用至今,同时膏方中含有动物类药的习惯也流传下来,如《圣济总录》栝萎根膏,此时膏方兼有治病和滋养的作用。明清膏方更趋完善和成熟,表现为膏方的命名正规、制作规范,膏专指滋补类方剂,煎指水煎剂;数量大大增加,临床运用更加广泛。
二、膏方制作用具
膏方的中药浸泡、煎煮宜选用不锈钢锅,但一般宜选铜锅,其中以紫铜锅为佳,也可用或砂锅,忌用铁锅,因铁易与中药中鞣质、有机酸发生反应,影响膏方疗效。在膏方生产中采用的是以不锈钢为煎药器皿的现代煎煮装置,不锈钢价廉易得,规格齐全,质轻、受热快、耐酸、耐腐蚀,而且化学性质稳定,是十分优良的煎药器具。顺应“一人一方、一方一锅”的要求。
三、膏方的组方原则
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属大方、复方范畴,且服用时间较长,因此,制定膏方更应注重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应该针对患者的疾病性质和体质类型,经辨证后配方制膏,一人一方,量体用药,方能达到增强体质、祛病延年的目的。另外,膏方中多含补益气血阴阳的药物,其性黏腻难化,若不顾实际情况,一味纯补峻补,每每会妨碍气血,于健康无益,故配伍用药,至为重要。有学者提出组方时尤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注重辨证论治,不可迎合病家心理,一律投以补益之品;其次注意虚实夹杂,以“衡法”为则,调节患者阴阳;再次不宜滥补,以防导致气血壅滞。也有学者认为中医治病应该遵循“和”字,注意调和全身气血阴阳。在当今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疾病谱发生改变,由不良生活习惯和不良环境等因素导致的疾病在上升。膏方应用应当在“调”字上下功夫,从虎杖、蒲黄、黄芩、黄连等药物在膏方中的普遍应用可以看出,膏方的含义已经从传统的滋补逐渐演变成对人体机能的调节。一般有经验的大师在拟中药膏方前先拟一周量的汤剂“调试方”,目的是运脾健胃,理气化湿(运化为先);二则试探是否受补;三则在 拟膏方时调整用药。
四、膏方制作工序
中国传统膏方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复杂的是其制作的工序。制作传统中药膏方,要经过10道工序,在所有这些工序中,最为关键的是收膏。整个过程有前期准备过程。有浸泡和煎煮过程,还有沉淀和浓缩的环节,以及另煎兑人和过滤的中间环节,有收膏的关键过程,还有后期的包装和凉膏工序。
1、提前的准备
①将配制所需的各种药材与药方加以比对,确保准确。然后对药材进行洗涤,保持干净。②清洗煎药机二至三次,最好使用液体真空浓缩煎药机。③将包装机的内桶,用滚水清洁。
2、准备有关辅料
① 阿胶等 胶类药物补益性好。同时在膏体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在中药膏方制作中大量使用,非常有益。将药材中的阿胶鹿角胶等胶类药材,用适当量的黄酒进行浸渍和烊化处理,以备后期使用。②在制作中,对于那些贵细药材,如人参三七和鹿茸等,要尽量减少损耗。因此,要另外煎熬,通常为小火一个小时,然后进行过滤,以备后期使用。
3、药材的浸泡时间和水量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序。把所用药材加水润湿。过一点时间后,再注入高出药材十厘米的水,让药材在水中充分浸泡十个小时。这样就可以使以根茎为主的中药材能够吸收水分,充分膨胀,有利于保证制成药膏的品质 。
4、煎药的过程和基本要求
最终药剂和出膏率的多少,取决于煎煮的质量。煎煮时,在液体真空煎药机中注入干净饮用水,第一次时,水要高出药材三到五厘米,加入煮沸一小时。把药液取出,然后加水,高出药材二厘米,加热煮沸取液。一般可以煎熬两三次,以是否有浓烈药味为准。最后把几次所取药液合在一起。
5、对药液的沉淀以及过滤的过程和基本要求
收取的药液,要放置在干净阴凉的地方,沉淀两个小时,然后进行过滤。用四层纱布,进行三次以上过滤,防止细微的沉淀杂质进入,从而保证下一步浓缩时的质量,避免出现浓缩时的焦糊。
6、过滤液的浓缩过程和要求 .
把所有过滤过的药液加入到不锈钢锅中,加热。用大火煮之沸腾,同时把药液表面的浮沫去掉,当药液变少到总量的百分之三十左右,改为小火,慢慢使其蒸发,并不停搅拌。把所有浓缩液混合前,再用四层纱布过滤。要注意浓缩 时所采用的容器一般不适用铁和铝制 的,尽量减少药物和容器的反应,最好采用瓷器和铜器。
7、将辅料兑入另煎的流程和要求
将所需的辅料药物。如上述贵细药材人参等另煎药物和阿胶等贵重的胶类药物 细粉兑人,以便于下一步进行收膏。将上述所需辅料兑入后,用小火缓缓加热,熬炼,同时不停搅动,以能够扯拉成旗为度,也可以滴水成珠为度。
8、膏方的收膏过程和要求
这是整个制作流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在粘稠的膏状中,把贵重药材的药液兑人,同时加入相应剂量 的胶类辅料药末,并根据情况,加入适当的冰糖或蜂蜜,小火加热,不停搅动,这个过程要有专人看管。在搅拌过程中,要注意从锅底用力,不能造成药膏沉在锅底,出现焦糊。要把加入的备用药末药粉充分搅拌均匀。扯拉膏状药液成旗,或者滴在牛皮纸上成珠状即可收火。季节不同,收膏時的粘稠程度和气温不同。夏季的药膏要稠些,所谓“夏季挂旗”,而冬季药膏要稀一点,所谓“冬季挂丝”。收膏是膏方制作的关键。在稠膏状的药液中加入贵重药材的提取液、胶类细粉、适量蜂蜜或冰糖等,使用小火慢慢熬炼.收膏过程中应不断搅拌,专人负责,搅拌必须搅至药锅底.以避免药液粘稠后造成糊锅
9、对膏方进行包装
一般采用的灌封制作技术是真空自动灌封,灌封后的膏方保存时间长,一次服用一袋,并且携带方便,能够抵抗挤压,非常好用 。
10、凉膏过程和要求
膏方包装后,在干净阴凉的室内存放一段时间放凉。放凉后用外包装装好,以方便患者使用。为了便于患者取用.可把患者的相关情况标注在外包装上。整个包装完毕,将药膏置于冷柜保存。
一、膏方起源发展
膏方历史悠久,起于汉唐,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膏剂的记载,如马膏,主要供外用,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的大乌头膏、猪膏发煎是内服膏剂的最早记载。唐代《千金方》中个别“煎”已与现代膏方大体一致,如苏子煎,王焘《外台秘要》有“煎方六首”。宋朝膏逐渐代替煎,基本沿袭唐代风格,用途日趋广泛,如南宋《洪氏集验方》收载的琼玉膏,沿用至今,同时膏方中含有动物类药的习惯也流传下来,如《圣济总录》栝萎根膏,此时膏方兼有治病和滋养的作用。明清膏方更趋完善和成熟,表现为膏方的命名正规、制作规范,膏专指滋补类方剂,煎指水煎剂;数量大大增加,临床运用更加广泛。
二、膏方制作用具
膏方的中药浸泡、煎煮宜选用不锈钢锅,但一般宜选铜锅,其中以紫铜锅为佳,也可用或砂锅,忌用铁锅,因铁易与中药中鞣质、有机酸发生反应,影响膏方疗效。在膏方生产中采用的是以不锈钢为煎药器皿的现代煎煮装置,不锈钢价廉易得,规格齐全,质轻、受热快、耐酸、耐腐蚀,而且化学性质稳定,是十分优良的煎药器具。顺应“一人一方、一方一锅”的要求。
三、膏方的组方原则
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属大方、复方范畴,且服用时间较长,因此,制定膏方更应注重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应该针对患者的疾病性质和体质类型,经辨证后配方制膏,一人一方,量体用药,方能达到增强体质、祛病延年的目的。另外,膏方中多含补益气血阴阳的药物,其性黏腻难化,若不顾实际情况,一味纯补峻补,每每会妨碍气血,于健康无益,故配伍用药,至为重要。有学者提出组方时尤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注重辨证论治,不可迎合病家心理,一律投以补益之品;其次注意虚实夹杂,以“衡法”为则,调节患者阴阳;再次不宜滥补,以防导致气血壅滞。也有学者认为中医治病应该遵循“和”字,注意调和全身气血阴阳。在当今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疾病谱发生改变,由不良生活习惯和不良环境等因素导致的疾病在上升。膏方应用应当在“调”字上下功夫,从虎杖、蒲黄、黄芩、黄连等药物在膏方中的普遍应用可以看出,膏方的含义已经从传统的滋补逐渐演变成对人体机能的调节。一般有经验的大师在拟中药膏方前先拟一周量的汤剂“调试方”,目的是运脾健胃,理气化湿(运化为先);二则试探是否受补;三则在 拟膏方时调整用药。
四、膏方制作工序
中国传统膏方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复杂的是其制作的工序。制作传统中药膏方,要经过10道工序,在所有这些工序中,最为关键的是收膏。整个过程有前期准备过程。有浸泡和煎煮过程,还有沉淀和浓缩的环节,以及另煎兑人和过滤的中间环节,有收膏的关键过程,还有后期的包装和凉膏工序。
1、提前的准备
①将配制所需的各种药材与药方加以比对,确保准确。然后对药材进行洗涤,保持干净。②清洗煎药机二至三次,最好使用液体真空浓缩煎药机。③将包装机的内桶,用滚水清洁。
2、准备有关辅料
① 阿胶等 胶类药物补益性好。同时在膏体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在中药膏方制作中大量使用,非常有益。将药材中的阿胶鹿角胶等胶类药材,用适当量的黄酒进行浸渍和烊化处理,以备后期使用。②在制作中,对于那些贵细药材,如人参三七和鹿茸等,要尽量减少损耗。因此,要另外煎熬,通常为小火一个小时,然后进行过滤,以备后期使用。
3、药材的浸泡时间和水量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序。把所用药材加水润湿。过一点时间后,再注入高出药材十厘米的水,让药材在水中充分浸泡十个小时。这样就可以使以根茎为主的中药材能够吸收水分,充分膨胀,有利于保证制成药膏的品质 。
4、煎药的过程和基本要求
最终药剂和出膏率的多少,取决于煎煮的质量。煎煮时,在液体真空煎药机中注入干净饮用水,第一次时,水要高出药材三到五厘米,加入煮沸一小时。把药液取出,然后加水,高出药材二厘米,加热煮沸取液。一般可以煎熬两三次,以是否有浓烈药味为准。最后把几次所取药液合在一起。
5、对药液的沉淀以及过滤的过程和基本要求
收取的药液,要放置在干净阴凉的地方,沉淀两个小时,然后进行过滤。用四层纱布,进行三次以上过滤,防止细微的沉淀杂质进入,从而保证下一步浓缩时的质量,避免出现浓缩时的焦糊。
6、过滤液的浓缩过程和要求 .
把所有过滤过的药液加入到不锈钢锅中,加热。用大火煮之沸腾,同时把药液表面的浮沫去掉,当药液变少到总量的百分之三十左右,改为小火,慢慢使其蒸发,并不停搅拌。把所有浓缩液混合前,再用四层纱布过滤。要注意浓缩 时所采用的容器一般不适用铁和铝制 的,尽量减少药物和容器的反应,最好采用瓷器和铜器。
7、将辅料兑入另煎的流程和要求
将所需的辅料药物。如上述贵细药材人参等另煎药物和阿胶等贵重的胶类药物 细粉兑人,以便于下一步进行收膏。将上述所需辅料兑入后,用小火缓缓加热,熬炼,同时不停搅动,以能够扯拉成旗为度,也可以滴水成珠为度。
8、膏方的收膏过程和要求
这是整个制作流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在粘稠的膏状中,把贵重药材的药液兑人,同时加入相应剂量 的胶类辅料药末,并根据情况,加入适当的冰糖或蜂蜜,小火加热,不停搅动,这个过程要有专人看管。在搅拌过程中,要注意从锅底用力,不能造成药膏沉在锅底,出现焦糊。要把加入的备用药末药粉充分搅拌均匀。扯拉膏状药液成旗,或者滴在牛皮纸上成珠状即可收火。季节不同,收膏時的粘稠程度和气温不同。夏季的药膏要稠些,所谓“夏季挂旗”,而冬季药膏要稀一点,所谓“冬季挂丝”。收膏是膏方制作的关键。在稠膏状的药液中加入贵重药材的提取液、胶类细粉、适量蜂蜜或冰糖等,使用小火慢慢熬炼.收膏过程中应不断搅拌,专人负责,搅拌必须搅至药锅底.以避免药液粘稠后造成糊锅
9、对膏方进行包装
一般采用的灌封制作技术是真空自动灌封,灌封后的膏方保存时间长,一次服用一袋,并且携带方便,能够抵抗挤压,非常好用 。
10、凉膏过程和要求
膏方包装后,在干净阴凉的室内存放一段时间放凉。放凉后用外包装装好,以方便患者使用。为了便于患者取用.可把患者的相关情况标注在外包装上。整个包装完毕,将药膏置于冷柜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