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教育中,环境创设属于“隐形课程”,它是丰富多彩、具有立体感和吸引力的无声的教科书,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和创造,从而得到情感的体验,激发出潜在的智慧,最大程度发挥环境所具有的作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一、营造安全、开放、丰富的物质环境,激发幼儿自主地活动
幼儿环境中的设备设施要安全第一,保证幼儿的安全,幼儿才会更加放心大胆地玩耍和活动。我们不仅应为幼儿提供安全的桌椅、门窗、玩具、公共设施,还应考虑幼儿活动场所的适宜性,如幼儿园内的地面建议铺设草坪或软性地砖,鼓励幼儿放心进行运动,这样,幼儿的心理素质和运动能力才会得到逐步提高。此外,考虑幼儿的实际能力和情况,应将教室的把手更换成单柄,让小班幼儿学会使用水龙头开关等等,这样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自理能力,还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环境应是开放的、丰富的,幼儿才能自由地选择,主动地和环境中的事物相互作用。活动室内的区域设置合理,充分利用空间,根据区域之际的联系和幼儿年龄特点设计娃娃家、益智区、建构区、美工区、表演区、读书区等,材料投放符合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丰富且及时更新。户外活动场地进行合理布局,设置玩沙区、戏水区、攀爬区、种植区等各类较大活动区域,室内外相得益彰,以开放的活动场所和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由、自主地与环境互动,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二、营造适宜、多元、自主的互动环境,促进幼儿快乐地学习
1.环境创设中,培养幼儿成为参与者和创造者
在环境创设活动中,应做到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激发出他们的创造能力,才能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真正地融入环境创设中。因此,在环境创设中要让幼儿成为参与者和创造者,充分投入环境创设中。
例如:在春天即将到来时,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想象春天的景象,再组织他们共同布置,有的幼儿自己制作春天的花朵,有的自己动手剪树叶,有的动手搓柳条等。再如:过新年时,可以借鉴圣诞节的做法,在圣诞树上挂满自己动手制作的贺卡、新年礼物等,也可以用橡皮泥和糖纸做成糖果。幼儿做的成品虽不精致,有的甚至粗糙可笑,但这些却都体现了他们的创造力及心愿。
2.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环境与幼儿间的互动
环境和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是创设环境的关键。在墙饰的创设上,要真正做到墙饰与幼儿对话;在区域材料的投放上,要使幼儿能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经验。
例如:在进行“我们爱运动”的主题方案时,幼儿对运动时的身体姿势把握不够,我就引导幼儿每人做了一个四肢可以随便摆弄的运动人,布置在主墙饰上,幼儿利用课间或者游戏的时间充分地去摆弄运动人,很容易就掌握了不同运动时身体姿势的变化。又如:为了让大班幼儿较快地掌握撕四方连续图案的技能,教师有意识地在撕纸角中提供了一些四方连续图案的图谱和模具,让幼儿在观察图谱和操作模具的过程中,主动探究撕图案的方法。
三、为幼儿营造宽松、民主、关爱的精神环境
进入小班是幼儿从家庭到进入社会环境的第一步,幼儿开始只会用哭闹表达自己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胆小不愿开口说话,这时教师需要用母亲般的关爱,来敏锐地观察捕捉幼儿的每一个情绪、行为、态度,对幼儿的心理进行仔细的分析。孩子为什么哭诉?是否要表述什么?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是什么?等等,做到疏导要具有针对性,给予充分的包容、理解和帮助,这样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真正地使幼儿融入环境中。
心理需求对幼儿而言非常重要。幼儿生病,教师应积极地关心,还应想办法让其他幼儿也能关心这位生病的幼儿。例如:教师可将生病幼儿的名字及电话贴在教室的墙上,再挂一个小爱心箱,引导其他幼儿去关心和关注他人。孩子们抄下电话号码,打电话去关心同伴,并且请爸爸妈妈帮忙写一些爱心问候的卡片,投在爱心箱里。教师带领幼儿将爱心箱里的卡片通过信封邮寄出去,表达全班小朋友的关心和思念,爱心卡把孩子们的心连在了一起,家长激动地说:你们使孩子从小就学会了怎么付出同情和关心,也使孩子体会了被关爱的愉快。孩子们更喜欢幼儿园,更依恋老师和小朋友了。
现代人都非常具有个性,“敢想、敢说、敢做”是人们心理素质的体现。而要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教师应配合做到以下几点:(1)提供支持性的环境,不论在学习还是游戏和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对于幼儿合理性的要求尽量满足;(2)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动机,并抓住他们的兴趣点,给予他们一定的空间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给予他们一定的机会让他们之间充分交往,自由探索和实践;(3)让幼儿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增加自信心;(4)当幼儿遇到困难或者犯错误时,教师应及时了解,适当点拨,并给予帮助;(5)当幼儿有自己想法并想表达或发挥出来时,教师应第一时间发现并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6)当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出现想法不适当或错误时,教师禁止呵斥,应引导幼儿并给予包容理解;(7)当幼儿出现新的想法或思维时,教师应敏锐捕捉并给予扶持。实践告诉我们:为了能够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需要提供宽松、愉快、积极、自主的游戏、生活、学习环境和适宜、多元、自主的互动环境。
一、营造安全、开放、丰富的物质环境,激发幼儿自主地活动
幼儿环境中的设备设施要安全第一,保证幼儿的安全,幼儿才会更加放心大胆地玩耍和活动。我们不仅应为幼儿提供安全的桌椅、门窗、玩具、公共设施,还应考虑幼儿活动场所的适宜性,如幼儿园内的地面建议铺设草坪或软性地砖,鼓励幼儿放心进行运动,这样,幼儿的心理素质和运动能力才会得到逐步提高。此外,考虑幼儿的实际能力和情况,应将教室的把手更换成单柄,让小班幼儿学会使用水龙头开关等等,这样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自理能力,还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环境应是开放的、丰富的,幼儿才能自由地选择,主动地和环境中的事物相互作用。活动室内的区域设置合理,充分利用空间,根据区域之际的联系和幼儿年龄特点设计娃娃家、益智区、建构区、美工区、表演区、读书区等,材料投放符合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丰富且及时更新。户外活动场地进行合理布局,设置玩沙区、戏水区、攀爬区、种植区等各类较大活动区域,室内外相得益彰,以开放的活动场所和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由、自主地与环境互动,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二、营造适宜、多元、自主的互动环境,促进幼儿快乐地学习
1.环境创设中,培养幼儿成为参与者和创造者
在环境创设活动中,应做到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激发出他们的创造能力,才能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真正地融入环境创设中。因此,在环境创设中要让幼儿成为参与者和创造者,充分投入环境创设中。
例如:在春天即将到来时,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想象春天的景象,再组织他们共同布置,有的幼儿自己制作春天的花朵,有的自己动手剪树叶,有的动手搓柳条等。再如:过新年时,可以借鉴圣诞节的做法,在圣诞树上挂满自己动手制作的贺卡、新年礼物等,也可以用橡皮泥和糖纸做成糖果。幼儿做的成品虽不精致,有的甚至粗糙可笑,但这些却都体现了他们的创造力及心愿。
2.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环境与幼儿间的互动
环境和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是创设环境的关键。在墙饰的创设上,要真正做到墙饰与幼儿对话;在区域材料的投放上,要使幼儿能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经验。
例如:在进行“我们爱运动”的主题方案时,幼儿对运动时的身体姿势把握不够,我就引导幼儿每人做了一个四肢可以随便摆弄的运动人,布置在主墙饰上,幼儿利用课间或者游戏的时间充分地去摆弄运动人,很容易就掌握了不同运动时身体姿势的变化。又如:为了让大班幼儿较快地掌握撕四方连续图案的技能,教师有意识地在撕纸角中提供了一些四方连续图案的图谱和模具,让幼儿在观察图谱和操作模具的过程中,主动探究撕图案的方法。
三、为幼儿营造宽松、民主、关爱的精神环境
进入小班是幼儿从家庭到进入社会环境的第一步,幼儿开始只会用哭闹表达自己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胆小不愿开口说话,这时教师需要用母亲般的关爱,来敏锐地观察捕捉幼儿的每一个情绪、行为、态度,对幼儿的心理进行仔细的分析。孩子为什么哭诉?是否要表述什么?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是什么?等等,做到疏导要具有针对性,给予充分的包容、理解和帮助,这样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真正地使幼儿融入环境中。
心理需求对幼儿而言非常重要。幼儿生病,教师应积极地关心,还应想办法让其他幼儿也能关心这位生病的幼儿。例如:教师可将生病幼儿的名字及电话贴在教室的墙上,再挂一个小爱心箱,引导其他幼儿去关心和关注他人。孩子们抄下电话号码,打电话去关心同伴,并且请爸爸妈妈帮忙写一些爱心问候的卡片,投在爱心箱里。教师带领幼儿将爱心箱里的卡片通过信封邮寄出去,表达全班小朋友的关心和思念,爱心卡把孩子们的心连在了一起,家长激动地说:你们使孩子从小就学会了怎么付出同情和关心,也使孩子体会了被关爱的愉快。孩子们更喜欢幼儿园,更依恋老师和小朋友了。
现代人都非常具有个性,“敢想、敢说、敢做”是人们心理素质的体现。而要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教师应配合做到以下几点:(1)提供支持性的环境,不论在学习还是游戏和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对于幼儿合理性的要求尽量满足;(2)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动机,并抓住他们的兴趣点,给予他们一定的空间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给予他们一定的机会让他们之间充分交往,自由探索和实践;(3)让幼儿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增加自信心;(4)当幼儿遇到困难或者犯错误时,教师应及时了解,适当点拨,并给予帮助;(5)当幼儿有自己想法并想表达或发挥出来时,教师应第一时间发现并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6)当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出现想法不适当或错误时,教师禁止呵斥,应引导幼儿并给予包容理解;(7)当幼儿出现新的想法或思维时,教师应敏锐捕捉并给予扶持。实践告诉我们:为了能够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需要提供宽松、愉快、积极、自主的游戏、生活、学习环境和适宜、多元、自主的互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