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农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思考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vin_c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的问题,其核心内容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以特色院校建设为契机,结合当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提出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有效的突破:一是实践教学模式上创新和突破;二是农林特色上的突破;三是教师职业素质上的突破。
  关键词:高职;农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破
  作者简介:徐国强,男,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4)32-0023-04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经专业是在2011年设立的。上海的农业产值在全市的总产值所占的比重虽然很小,但它担负着全市人民日常食物供应的重要任务,其在城市运行中的地位很重要,而培养农业生产所需人才的学校很少,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特别是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学校更少,为了满足上海郊区农业经济现有和将来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需要,学院从战略的角度提出新办以培养农村财务和现代农产品营销和物流为主的农经专业高职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适应农村人才需要的农经人才是本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农经专业经过几年的办学实践,在专业建设理念和专业培养思路上已很清晰。但毕竟社会在发展,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在变化,以及学院农经专业办学条件有限、专业历史较短,特别是农经专业的实训环境和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农经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旦深入实际操作层面,就会出现专业建设思路和整体解决方案的缺乏。笔者探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问题,为此提出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三个方面的突破。
  一、职业教育的特征和企业招聘员工的依据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属于能力为本的教育,它是为学生进入现实和未来市场就业或创业准备的教育。面对市场需求和新经济的挑战,职业教育学生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继续教育有基础、发展有空间的位置上。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终究是定向教育,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或职业群的顶岗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所在。舍弃了这一点,高等职业教育也就失去了与普教的竞争力和特色。以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按社会需求原则、针对性适应性相结合原则设置专业;按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以应用为日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加技能实训,提高实践教学的知识、技术含量。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追求实效。
  所有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是根据企业的生产和岗位的需要以及经营发展的需要招聘相适合人员。招聘的员工要会做什么和怎样做好工作的要求。学生将来就业直接面临的是企业招聘员工要求的环境,所以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工作岗位技能知识,才能使学生就业有方向。
  二、农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决定人才培养的要求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内容是,培养适应地区发展需要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村财务管理、农村行政管理、农产品物流与营销等领域的农业经济与管理高职人才。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是,从专业素质要求上看,本专业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素质要求是热爱农业经济管理事业,具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爱岗敬业等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具有较强的信息采集与处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具有分析和决策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沟通和执行能力,具有一定的农产品经济核算、农业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农产品营销能力。从专业能力要求看,本专业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总体要求是掌握农业经济管理岗位、财务工作岗位、农产品营销和农产品物流岗位上的具体操作能力。因此,农经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用一句话可以概括为:“农业生产活动中能顶得上,农业经营上有一套,管理操作上能拿得起”。
  三、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
  人才培养模式,其实就是针对特定的专业内涵,明确向本专业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深度界定,并由此体现未来就业岗位的层次差异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直接决定专业毕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并最终在专业人才培养能否满足社会需要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上有许多内容,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规格、专业设置、教学组织模式、课程体系设计与建设、实践教学组织、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涵盖较多内容的大系统概念,作为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在办学历史还较短,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已发展到更明晰和细化的今天,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行业的发展对技能人才需求要求,抓住重点,改革要有自己的特色和主要方向。笔者认为,学院农经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有效的突破,即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在实践教学模式上要有创新和突破,人才培养要在农林特色上有所突破,教师个人要在职业素质上有所突破。
  (一)实践教学模式上创新和突破
  这是由职业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首先是到各个行业中从事职业岗位工作,所要回答的是,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会做什么、怎样去做的问题,所以职业教育是培养工作岗位上的各类技术操作性质的工作人员,强调的是实际操作,而不需要过深的理论知识,它不是培养决策者、设计者人才。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要求,职业教育强调的是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重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实践教学是决定专业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实践教学环节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必要途径。校内校外实训是职业教育中配合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保证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的资源平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掌握工作岗位技能及操作技能,可以胜任就业工作岗位的需要,这就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的目的,因此,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实践教学模式如何突破,为此,提出三个方面的思路。   1.实践教学形式上突破。实践教学的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是两大类,即校内的实训室实践教学和校外的企业实训。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属于经济类专业范围,如前所述,经济类课程和专业的实践教学完全在实训室进行效果不一定理想,而校外企业实训需要连续完整一年或更长的时间保证,这在教学中无法做到。如何做到两全其美,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趁这次特色专业建设时机,作了大量的调研及分析,得出现有的实践教学形式(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实训室应用软件操作练习,专题讲座,校外参观考察等)毕竟较传统,而且是站在学校和教师的地位上去设计和组织,许多技能知识是过去的经验体现,没有与现实的环境融合在一起,需要进行改革。主要有三方面的体会:(1)校内技能实训环境建设(已构建三个实训室);(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以在评估建设);(3)组建实战型的公司。即提出了成立自己创办公司的想法。在学院的支持下成立农产品营销公司。公司的成立主要目的是探索和创新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主要是基于以下四方面的宗旨:(1)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农经特色院校建设的重要内涵就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和教学理念、实践教学上要有新的突破和改革,农经特色专业建设是学院特色院校建设具体内容之一。通过对市场调查和农村调研,农经特色专业建设内容的重心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学生如何学到有用的实践技能?可以利用社会资源,同时要拥有自己的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利用自己办的实体组织开展仿真训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2)为本专业相关课程和综合实习提供真实的场所。通过构建以系部控股的农产品营销公司,可以为农经专业的学生课程实践教学、顶岗实习等提供全方位的轮岗实训,由于是系部控股的实体组织,在实训内容、实训方式、教学时间安排等方面有更多的灵活性和自主权,可以达到专业学生实训内容计划的有效实施;(3)为农经专业的教师了解和掌握农业企业运行和操作提供真实平台。利用这次特色专业建设的契机,对农经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产品物流与配送”、“农业会计实务”等课程的任课教师如果没有经历过实践锻炼,缺乏对实际情况了解和经营管理的实践经验,教学方法再生动也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构建农产品营销公司并进行实际运转,可以为教师积累农业经营和管理的实际经验和实际案例,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根据掌握的实际经验和案例组织开展教学和真实训练,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4)农经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农经特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打造学生实训平台,一般的做法是校内实训室实训和校外农业生产企业,但对于学生真正掌握实践技能都有不足之处,而成立自己的实体公司并进行市场化运作,学生和教师在真正的环境下实训才能学到实践技能,同时,这也是农经特色专业建设的创新和亮点。
  2.实践教学平台突破。实践教学的平台就是农经专业在人才培养中,课程实践教学实施、学生实践技能的学习等放到什么地方去操作。从职业性的要求看,培养农经高职人才,仅有校内实训为平台教学是不够的,农经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技能的掌握一定要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新时期要求的高职人才,适应产业发展要求的人才。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技能知识靠在校内和书本上是无法掌握真正的操作技能知识,一定要到生产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学院农经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要有所突破,一定要走校企合作的模式,形成校企共建实践教学的平台。而实践教学平台搭建上要有所突破必须考虑以下两个问题:(1)校企合作对象的选择及标准确定。行业龙头地位(农产品经营企业在行业中的龙头,表明农业经营规模大、管理较规范、市场大、生产技术较先进,在校企合作时能接纳更多的学生,使学生有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农业经营的内容全面完整(农业经营的内容较多,涉及的面较广,生产所有的流程都有,有利于学生实践选择全面性);具有合作的精神(即双方都有合作愿望,这样能使校企合作获得成功);(2)校企合作构建理念突破。营造校企合作的环境,即利用好社会和他人的资源(有些资源自己没有不等于社会和他人也没有,可以通过整合借势发展),用好学校自有资源(过去和现在特别是在特色专业建设中形成的有形和无形资产要有效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搭建的指导思想(主动服务政府和合作企业,谋求专业建设内容与政府和合作企业相连)。
  3.实践教学组织管理理念突破。实践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在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形式、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地点、教学要求上、教学的安排上、教学时间上、教学过程评价上等都与一般理论课程内容在固定的教室里进行可能完全不一样。要根据农经专业的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从上到下重构教学组织管理模式。可以制定实践教学管理组织突破的路线图,先解决主要问题,再解决次要问题,经过几个学期的实践操作,定会形成有效的专业实践教学管理组织模式。
  (二)农林特色上的突破
  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适应上海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高职人才,其将来要服务于本地区的经济建设需要。上海农业的特点是,农业现代化程度高,都市农业特征明显,所以农经专业人才培养如何体现这一特征,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
  1.课程体系要匹配。明确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将来就业岗位(群)的基础上,对上海郊区都市农业企业在财务会计、农产品物流与营销方面的典型工作过程和环节进行分析和分解。笔者认为,农经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这样的特点:“农业生产上能顶得上,农业经营上有一套,管理操作上能拿得起”。针对核心能力确定核心课程,针对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知识要求和素质要求确定支撑课程。构建不同于以前传统“老三段”的课程体系。结合行业特点农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1)现代农业生产与技术应用(主要是了解先进的农业现代化生产技术,贸易技术知识);(2)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统计、经营管理、营销等知识);(3)现代农业服务业(包括农产品物流、配送、保险、金融等知识);(4)农业信息化(主要包括电子商务、信息化技术等)。   2.专业课程内容要匹配。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决定了学生将来的工作去向和工作能力,所以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关键是教学内容是什么,因此,农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能忽视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要反映上海农业特点,与都市农业要求相一致。现成的农经专业的教材不能完全反映出当代农业特别是现代农业的内容,所以,在设置新的教学内容的同时适时自编一些教材,在教学上给与学生几本参考教材,使教学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
  3.教学方法要匹配。农业经济管理尤其是都市农业经济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产业,集生产技术、经营方式、政策、销售服务等于一体,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实践技能涉及不同的专业领域,教学过程如何把这些不同的领域知识和技能组合在一起。达到综合知识学习和掌握的效果,教学方法也要有别于一般的教学方法。(1)讲师团教学方法。除了常用的教学方法外,在某些课程或某一个方面组成有各专业的教师构成的教学团队,共同备课、共同研究教学内容、共同完成教学任务;(2)社会平台教学方法。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出现的许多新的技术、最新的方法等,书本知识是无法跟进的,因此,在教学上应尽量利用社会资源进行现场教学、讲座、请进来教学等。
  (三)教师职业素质上的突破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职业性,这里的职业性包含两层意思:(1)培养的学生要具有实践动手能力,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2)教师的职业性,教师要具有教会学生动手能力的职业经验和素质。农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突破,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师职业素质的突破。在职业教育理论中经常讲到,教学过程要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第一便是教,教师是主体,教会学生如何去做和学,教师要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尤其实践教学内容。作为农经专业在办学历史较短,教师的职业素质与实际要求还有所欠缺情况下,如何尽快改变教师的职业素质,具体思路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1.积极引进骨干教师。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教师在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传统从高校引进教师的习惯要改变,另辟蹊径,筑巢引凤,积极从企业单位选聘优秀人员,并给予必要的教学业务培训,从而缓解农经专业实践教学师资不足的现状。
  2.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学院、系部、教师三方要有这样的意识,从学院层面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予一定的资金保证;从系部层面要积极带头,谋求合作企业的免费或低成本师资技能培训,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从教师个人层面要有明确的专业方向、职业提升的规划,带着任务主动寻找职业培训的内容和单位。制度性地设计教师职业能力进修和个人职业能力提升规划。为教师的职业能力提高创造平台。反过来又能有效地吸引高水平的人才进来,形成良性循环,营造出人人争学习、求进步的良好氛围。
  3.制度创新提升活力。无论是学院还是系部,既要为教师专业实践技能提升提供技术和资金的支持,也要从制度上形成鼓励教师追求上进工作氛围。形成与之相配的教师评价机制、竞争机制、职业技能学习氛围环境。因此,既要有动力,又要有目标。这样教师能把从企业学到的实践技能应用到相关课程中去,在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发挥教师的作用。
  4.强化教学研究氛围。在农经专业的各门课程教学特别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教师的相互听课制定,对于实践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通过听课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和评议,从而可以促进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
  [责任编辑 秦 涛]
其他文献
摘要:对高职院校生物制药专业顶岗实习进行探讨,重点从学生心理干预、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确立学校在顶岗实习中的主体地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从职业知识、职业素养、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综合能力四个方面,对顶岗实习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以提高顶岗实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职教育;顶岗实习;生物制药;评价体系  基金项目: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3年度立项课题“高职制药专业顶岗实习网络平台开发及自主学习
期刊
摘要:以斯蒂芬·罗宾斯综合激励模型为理论基础,从个人目标、个人努力、个人绩效和组织奖励四个维度着手,对辽宁部分高职教师采取抽样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式,统计分析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提升教师的工作学习能力;建立教师个人绩效考核机制;制定客观公正的组织奖励机制。  关键词:综合激励模型;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  作者简介:张国静,女,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规划与科研处副处长,主要研
期刊
摘 要:基于对长沙市100位农民工及50位市民的问卷调查,全面分析两代农民工在闲暇理念、时间、内容、方式及文化等方面的差距,以及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同龄市民在闲暇时间、闲暇环境、闲暇经济、闲暇内容及闲暇覆盖等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湖南省新生代农民工闲暇现状总体表现为经济条件受局限、闲暇时间欠充足、闲暇设施和活动供给欠补给、闲暇方式与内容欠丰富、闲暇技能需提升、闲暇满意度欠提高。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
期刊
摘要: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按照“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理论,对高职“典型结构冲压模具的测绘与设计”课程进行了改革实践。通过课程定位和职业能力分析,明确课程设计理念,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设计,制定课程评价体系。使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会技能,形成职业素养。  关键词:高职;“典型结构冲压模具的测绘与设计”课程;改革实践;工作过程  基金项目: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
期刊
摘 要:随着当今高校分校区的日益普遍,分校区校园文化建设遭遇了诸多挑战,如何应对挑战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命题。在分析新建分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普适性问题的基础上,从专业社团建设的视角创新分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以期为分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专业社团;校园文化;分校区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高技能人才技术创新活动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R30068)  作者简介:汪建
期刊
摘 要: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度,推进校企融合,培养现代高技能人才,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此背景下,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把握现代学徒制规律,制订明确发展目标,明确实施的条件,实现了以制度保障,探索出了一条基于校中厂平台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模式。在实践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成效显著。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目标;保障;实施  作者简介:单艳芬,女,常州刘国钧
期刊
摘 要:当前成人高等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还不够,仍停留在学历教育补偿层面,整个教学环节与学科设置只是简单沿用普通高等院校的模式,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从“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出发,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该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提出将与某专业相近的一线岗位具备的基本技能作为该专业培训模块的基本架构并嵌入专业素养课程,对进一步提升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有着重要价值。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地方职院校企合作现状的调查,分析地方职院校企合作中政府职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在借鉴国外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地方职院校企合作中的政府职能的四个对策:即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动产业职教对接、建立合作保障机制。  关键词:地方职院;校企合作;政府职能;研究综述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2013年度立项青年专项资助课题“地方职院校企合作中的政
期刊
摘 要: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创新模式,是促进中职学校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学校通过学生的顶岗实习,能够有效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办学”的办学目标;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可以实现与企业需求“无缝链接”、与岗位“零距离接触”。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顶岗实习;问题;调查  作者简介:杨永泉,男,银川职业技术学院一级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教育教学:马媛
期刊
摘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更不容乐观。笔者采用抽样调查法、走访等方法后,对商务英语专业市场人才需求的状况和实训教学等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认为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进一步发展必须做到三点:一是重点培养“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关注学生的非专业素质培养;三是加强商务实训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