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语文教法 让数学课堂绽放异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ji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听说读写”,语文教师再熟悉不过了,因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各阶段目标中对学生的听说读写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听说读写的目标要求则“含蓄”得多,所以经常被忽视。但是笔者通过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证明,听说读写并不是语文教学的“专利”,数学教学中如能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同样能使课堂绽放异彩。
  一、听——训练捕捉要点的能力
  学生应学会聆听,但听并不是最终目的。在听的过程中,学生能概括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能拥有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才是我们的追求。
  开始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在读题时,看错数字、漏掉文字是常有的事。所以,我常把直接出示数学题目改为听题目,题目只以中等速度读两遍,重要的内容学生可做必要的记录。开始训练时,全班仅有不到20%的学生能抓住要点,正确分析、解决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指导后,90%以上的学生都能听懂题目了。渐渐的,学生们思维活跃,捕捉重点正确,不仅能准确地解决问题,还能经常发现不同的解法。
  二、说——促进合作交流的能力
  数学课堂中,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都离不开语言表达,合作交流的过程更是思维的交流、语言的交流过程。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学生在数学课上都不善于表达。究其原因,主要是数学课堂上,教师很少有意识、有层次地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我们要给学生营造表达的氛围,创造表达的条件,示范表达的方法,激励学生想说、敢说。如果学生是自己有问题要问、有答案想说,合作交流便水到渠成了。
  1.立足课堂教学,加强说理
  数学课堂中多是动笔计算,汇报、交流也多是简单地校对答案,学生对自己的解答过程很难作出有力的解释。其实,数学知识理解性比较强,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正确地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所以,课堂中必须注重说理训练,使学生自己发现计算的方法,并优化算法,教师要指导他们理解算理,而不是死背方法。
  对学生经常性地进行说理训练,使他们不但能正确解答问题,还能解释解题的思路,对结论的正确性作出有理有据的说明。
  2.提供活动机会,促进交流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喜欢活动,在活动中也愿意交流,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身临其境的环境,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在活动中加强指导,搭建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很好地完成交流任务,也能在活动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三、读——增强感悟内涵的能力
  多少年来,只要我走进校园,书声琅琅的一定是语文、英语课堂。难道数学课中就没有可读的内容,就没有能让我们的学生读出点味儿的东西吗?其实,数学课堂中可让学生朗读、品读、研读的东西太多了,如一个概念、一个规律、一个公式,特别是关于数学家的阅读材料,以及一些数学资料,如果让学生反复品味,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那么学生的认识一定会更深入。
  读数学童话、数学故事,是学生们最喜欢的事。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如果能让学生读读数学童话、数学故事,在班级中交流,理解其中的道理,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接受了教育。
  四、写——提高总结创新的能力
  课堂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但课堂训练的时间毕竟比较少,而且教师不能考查到每一个学生的训练情况,所以,我们要更多地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向课外延伸。
  通过指导学生去写数学日记、周记或数学故事、童话等,可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由外化到内化再到外化的过程,培养他们总结创新的能力和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其实总是有自己的体会的,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鼓励学生捕捉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通过数学日记或周记,叙述学到的新知,描述生活中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反思实验的步骤,记录自己的数学思考、数学方法等,也可以指导学生根据知识的情况,编写数学故事、数学童话,帮学生进一步认识知识的产生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与数学或其他所有学科的教学其实都不是孤立的,它们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只要我们善于运用,语文教学的训练方法同样可以在数学教学中找到合适的土壤,并使数学教学绽放光彩。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给学生一个灵动的有效的课堂是语文教学的目标。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  一、发挥想象力,巧妙补空白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语文教学当中。多媒体技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优化教学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本文以苏教版第十一册《练习6》的“倒顺词”和诗歌《大风歌》的教学为例,通过使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出浓浓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直观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
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学对培养小学生英语听、说、读、写方面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英语基础有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英语是一种外来语言,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且较为枯燥,尤其是对心智发展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注意力难以集中,加之英语教学活动大多形式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不高。趣味教学法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围绕教学目标,采用游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出炉几年了,每次仔细研读,我们都会发现它在内容与要求上有了较多的改变与细化。认真品味,我发现新的课程标准中很多地方都蕴藏着两个字——放慢。  何以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放慢呢?又有什么必要放慢呢?奋战在第一线的教师,肯定感觉到了现在学生的心浮气躁。这一切,表面看是学生的性格问题,其实找一下深层次的原因,我们会发现,这还是与我们教师的快节奏与大容量的教学有关。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特征
我问过许多孩子:最怕老师让你们做什么?得到回答多数是:写作文。我看过许多孩子的作文,得到的感受多数是空、俗、闷。这种普遍存在的现状应该令每一位语文教师忧虑、沉思、觉醒。写作是所有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若是把学生逼进了“怕作文”的死胡同,那么语文教学就毫无意义可言。  一、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引导自主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作文而言,广泛阅读是必不可分
当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阶段时,正处于一个心理的转折期: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适应新的作息时间,应付新的学习要求。在这过程中,他们会遇到许多“心”坎儿,凸显出许多问题。本文针对一年级新生学习、生活中的三个典型案例,就出现的原因、解决的方法作了简单的分析和指导。  【案例一】丢三落四  宏宏刚上小学一年级,经常丢三落四,不是水杯不见了,就是铅笔、橡皮找不到了,连早上去上学也会忘了带课本。老师常常叮嘱宏宏
博览群书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其化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选择合适的书籍、组织丰富的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三个方面来谈如何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选择合适的书籍,培养阅读的主动性  1.书籍要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  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而手语作为最古老、最有效的心理暗示方法之一,一直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乐于采用的教学方法。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小,注意力分散,教师对此往往无计可施。特别是在英语教学中,单纯的教师讲解不仅会疏远师生的情感距离,也会使孩子们对于英语知识感到越来越陌生。这时就需要教师尝试用手语与他们进行沟通与交流,让他们心领神会教师的意图,增强教学的情趣感,达到
科研视窗·教例剖析  2011年10月16日中午,中央一台播出的“老师,听我讲”是一期关于教学改革的节目,教室里四面都是黑板,课堂上老师在黑板上写,学生也在黑板上写。教室里参观的专家、教师络绎不绝,但学生们仍然讨论的讨论,书写的书写,不因参观者的进进出出而影响他们的学习。  这是一所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的学校,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该校大胆改革,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起到的仅是指导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是写世界遗产导游词的,而有些学生去旅游过,有些学生没有去过旅游,有的学生知道什么是世界遗产,有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世界遗产。这可怎么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是闭门造车?还是叫家长一句一句教?NO!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作文教学打开了另一扇门。打开计算机,在网上搜索相关的的图片、文字介绍,作文的素材就可信手拈来,可谓丰富多彩,这就是信息技术的魅力。  一、信息技术激起学习的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