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信息反馈中的应答信息分析方法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zishu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信息反馈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文章通过对由师生组成教学系统中建立信息反馈渠道的阐述,系统分析了信息收集及整理的方式、方法,对应答式信息分析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达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信息;反馈;信息分析
  
  控制论认为:“没有反馈的系统是一种无法调控,无从优化的系统”。在整个教学系统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对教学进行调整和修正,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1.多渠道教学信息反馈的建立
  
  1.1 考试反馈
  科目考试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一种检验,它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这门课的整体状况,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检验。因此,考试信息反馈对师生来讲,意义重大。首先,通过教师对考试后试卷的讲评及分析,使学生达到拾遗补缺,端正态度的目的。其次,教师通过试卷分析及成绩统计,对教师自身来讲,也是一种自我检验。[1]可见,科目考试信息反馈是师生实现双向交流的一种过程。
  1.2 校园网络信息反馈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结合,将使网络应用遍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将是本世纪高等教育的新的“双轨制”教学方式。可以预料,网络教学将成为高校现在和将来学生接受教育、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2]借助于校园网络资源,开发网络学生信息反馈系统,是当今高校教学信息反馈的一种新途径。在构建校园网络教学信息反馈系统中,可大致有以下几大功能模块:学习交流、教师答疑、教学建议、BBS论坛、网上评教等。学生在课余时间,可通过校园BBS进行学习交流,任课教师可以及时对学生的问题实施答疑,在期中教学检查检查期间,开通学生网上评教。[3]通过网络信息反馈,实现了信息的高效、便捷。特别是期中教学的网上评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教学信息反馈提供了更自由、更科学的途径。[4]
  1.3 建立日常教学信息反馈
  1.3.1 完善教研制度
  首先,开展不定期的专题座谈会、研讨会,在学生与教师间架起一道沟通桥梁。其次,实时走访学生,方式选择上: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也可以采用随机访问方式;使反馈的信息更全面、更具体。
  1.3.2 建立相互听课制度
  每学期组织任课教师相互听课,并将听课后的感想引入教研活动之中,以达到互相促进、取长补短的教学目的。
  1.3.3 建立班级联络员
  以各课程科代表及班级学习委员为主干,建立全班级学习信息联络员制度,及时向每位任课教师反馈学习上各类信息。
  
  2.应答式信息分析方法
  
  教学信息反馈是教与学的双向反馈,可能涉及到教学大纲、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教师素质、学生素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如何客观、科学、有效的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2.1应答式信息分析方法的特点
  在这里,采用“应答式信息分析”方法。所谓“应答式信息分析”方法,就是利用布尔矩阵SP表(学生S、问题P)来收集各种教育反应信息,并作出分析和处理的一种教育评价方法。它不仅适用于课堂教学信息分析,还可以对教学测验、学生作业、教学仪器、各种教学软件和教科书等的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它具有信息量大,图形直观,使用方便的特点,主要反映应答群体的动态倾向,十分重视S线和P线的直观分析,强调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评价效果科学。[5]
  2.2 应答式信息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应答式信息分析方法”的应用。
  原始得分矩阵的建立
  2.2.1 原始得分数据
  如表1所示:现有10个学生,对5个问题作出反应,其中每个问题有5个可供选择的答案(用A、B、C、D、E表示),每题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
  
  把每个学生对每道问题选择的答案列成矩阵的形式,如表2所示(倾斜带下划线的字母表示答案正确),其中Xij表示第i个学生回答第j个问题的得分。
  表2 矩阵表
  Tab.2 Matrix table
  
  2.2.2规格化条件
  在应答信息分析中,需要对原始得分数据进行规格化处理,并把它转换成原始得分布尔矩阵。对于选择题得分的规格化原则是:对第i个学生回答第j个问题的得分,规定答对的得分为“1”,答错的得分为“0”,即矩阵元素Xij只有两种状态:
  \-j=\S]1m\s∑mi=1X\-ij
  按规则化原则,我们便可将表1的原始得分表变换成表3的形式
  表3 规格化表
  
  对于主观题得分的规格化原则是:
  对于第i个学生回答第j个问题的得分,若超过该问题平均分者,定义为“1”;若低于该问题平均分者,定义为“0”,即矩阵元素Xij只有两种状态:
  
  \-j其中表示对某一问题的平均得分,m为学生总数。
  \-j=\S]1m\s∑mi=1X\-ij
  2.2.3SP表的绘制
  SP表是在原始得分布尔矩阵的基础上,经数据处理而形成的。其处理方式就是要把原始得分布尔矩阵作重新排列,其原则是:
   1) 学生排列顺序按得分多少,从上到下排列2) 问题排列顺序按被学生正答人数多少,从左到右排列;3) S线(学生得分分布曲线),它是在SP表上的阶梯状实线,对于第i个学生,实线左面的格数等于该学生的得分总数Xi;4) P线(问题正答分布),它是在SP表上的阶梯状虚线,对于第j个问题,虚线上面的格数等于该问题的被正答总数Yj。
  按上述原则,将表3的原始得分布尔矩阵作重新排列,得SP表,如图1所示:
  
  2.2.4分析和评价
  ●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和评价
  1)学生该次测验名次排列见SP表纵向由上而下依次为4、1、5……7(学号)。
  2)设m为学生数、n为题数,则第i个学生所得总分X\-i=∑nn=1X\-ij及正答率X\-i0=\S]1n\sX\-ij,如4号学生总分为4,正答率为0.8。
  图2 S线的断层与线幅
  Fig.2 S line with the rate of the fault
  
  3)学生平均正答率:设全体学生总分为G,平均正答率为X0,则X\-0=\S]Gmm\s=\S]1mm\s
  
  4)S线幅和断层分析(见图2)
  
  S线幅的大小就是学生得分范围的大小,它反映了学生之间差别的程度,幅大表明学生之间学习成绩的差别较大。
  如果在S线幅的中间部分出现较长的水平部分,且当水平部分的长度占S线幅长的1/3以上时,则认为S线出现了断层,表明学生学习成绩优劣悬殊,群体中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5)学生应答稳定性分析
  由图③中SP表分析可知,S线左边“1”的个数多于“0”的个数,这表明在S线左边的问题是能被大多数学生正确回答的。因此,对学习稳定的学生,其“1”值应基本在S线左边,如4、9号等学生与之对应的S线左边全部为“1”,这表明这些学生的水平发挥正常,各自应该会答的题目全部应答正确,成绩稳定。
  6)学生整体稳定性分析
  如果每个学生应答水平都得到理想发挥,则S线左边或P线上边不出现“0”,此时S线与P线重合,两者所夹面积为零,这种状态称为整体理想化稳定状态。因此,我们可以用S线与P线间所夹相对面积的大小来反映实际情况下整体的稳定状态,为此引入差异量D来描述:
  差异量D=\S]S线线与P线所夹面SP表总面积\s
  设S线与P线交点为(i′,j′),因S线与P线所夹上、下两块面积相等,容易推出,
  
  显然差异量D值越小,整体应答性越好。正常情况下,阶段性测验D应在0.1— 0.2之间。
  7)学生警告参数
  学生警告参数是为了确定某生与整体应答倾向之间的偏离程度而规定的判断指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G为全体学生得分总和
  
  一般认为,Csi=0完全正常, Csi<0.5无需要引起注意, Csi>0.5需要引起注意, Csi>0.75且正答率Xi0<0.85需引起特别注意。另外,对于警告参数相同且座次相邻的学生也应引起特别注意,可能有作弊现象发生。
  ●试题的分析和评价
  1)试题由易到难,排列见布尔矩阵SP表横向,由左到右依次为4,5……3(题号)。
  2)试题正答人数:第j题正答人数为Y\-j=∑mi=1X\-ij及正答率Y\-j0=\S]1m\s∑mi=1X\-ij,如第4题正答人数为8,正答率为0.8。
  3)P线幅及断层的分析
  图3 P 线的断层与线幅
  Fig.3P line with the rate of the fault
  
  P线幅即学生对试题的正答区间,它反映了试题难易程度的差别。如果P线中间出现较长的竖直部分,则说明试题难度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这将影响试题的效度。
  4)试题稳定性分析
  P线上方“1”的个数越多,表明该题应答稳定性越强,反之则表明该题应答稳定性越差。
  5)试题平均难度
  学生平均正答率越高,则表明试题越容易,所以试题平均难度(这里不用易度表示难度)为:
  
  大规模的物理水平测验一般要求在0.5左右,而对阶段性测验要求在0.3左右。
  6)试题警告参数
  试题警告参数的意义和分析要求等,均与学生警告参数相同,其计算公式为:
  
  对于,且的题目要求教师认真分析并予以改进或淘汰。
  
  参考文献:
  [1] 陈世滢.教学信息反馈及其方法[J].广州师范学报:2000(8):92-95.
  [2] 王园.高校现代化教育管理方法.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J](社会科学版):2007(1):103-104.
  [3] 王景春,杨蓉,周晓丽.构建科学的学生评教体系[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1):43-45.
  [4] 马晓燕.建立网上学生评教系统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87-89.
  [5] 傅德荣.教育信息处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6-192.
  基金项目:2007 (课题编号:2007JG052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 要: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更能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精神动力。大学进行荣辱观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选择,是当今时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道德建设中的核心道德观。因此,深入持久地探索大学校园荣辱观教育和建设,已成为时代大学道德建设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荣辱观;教育;和谐校园;建设     党的十七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
期刊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主要功能是教育功能。抓住热点问题进行教学,有助于突出该课程的教育功能。最近发生在西藏拉萨的“3.14”打砸抢烧事件是一个热点问题,抓住这个热点问题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实现教育目标。    关键词:热点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3.14”打砸抢烧事件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期刊
摘 要:羽毛球运动最基础的体现在课堂及训练中。本文对学生在课堂和训练时用心理学方法来调节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及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  情绪,以供探讨。    关键词:表扬法;心理学;快乐体育;心理训练     随着中国羽毛球运动的迅速发展,羽毛球活动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和提高,这对当代羽毛球教师及教练员们提出了种种新课题。要善于运用学生及队员的心理活动规律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身体机能活动能力、并熟练掌
期刊
摘 要: 针对目前大学生存在的思想观念的偏误,为了实现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认识导向功能,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培养“四有”新人的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应关注在教学中实现大学生思维变革的问题。通过帮助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思维方式,突破思维的“洞穴”,实现思维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思维变革  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一方面是以培
期刊
摘 要:传统四极考试逐渐暴露出其弊端,应时代要求,崭新的四级题型和计分体制已经在全国开始实施。四级考试的全面改革又一次深刻地引起了我们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反思。本文将围绕“改革”二字,从新四级考试到教学模式、课程设置进行全面阐述。    关键词:改革; 教学模式;课程设置    1.四级考试的改革     作为测试大学生在校英语水平的能力考试,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在我国已经实施了近20
期刊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社会生产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从近年招生情况来看,报考高职的学生逐年增加,学校招生计划数也不断呈上升趋势。高等职业教育正呈迅猛发展的良好态势,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而作为敏感的社会群体——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的学风如何将直接影响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和办学特色,直接关系着高职院校的生
期刊
摘 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表现。舞龙舞狮作为华夏民族的一种文化现象,几千年来一直活跃在华夏民族的大舞台上,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其形式、种类繁多、风格、流派异彩纷呈。已成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学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依托学校得以普及,依托学校得以弘扬。充分发挥学校载体之优势,可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中华民族振兴、为人
期刊
摘 要: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新课标的背景下,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保持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对象、课堂教学师生关系等各要素之间的“生态平衡”。    关键词:中小学;课堂教学;优化组合;生态平衡     所谓课堂生态平衡,是指课堂教学中各要素之间相互构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这种状态使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尽管学英语的人较多,但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英语人才却相对较少,本文在分析脑科学新近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教学模式。它们是快乐情境教学模式、双脑运动教学模式、听说领先教学模式以及音乐(韵律、节奏)教学模式。希望本文所研究的成果对改进英语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脑科学;成果;英语;教学模式     当前,伴随着信息时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了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泛读”课的作用;分析了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泛读”课教学改革的要点。    关键词:“泛读”课教学;地位与作用;现状与改革     一、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泛读”课的作用不可低估    教育部在2000年颁发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对“泛读”课的地位、课程设置以及应达到的阅读水平,都作了详细的说明。“泛读”课的主要目的,简单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