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他指出:“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础,有着超越国界、超越时代的深远影响。孔子是儒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论语》是研究孔子教育思想最基本、最重要的参考文献,探究《论语》中关于君子品格的论述,与大学生道德教育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也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论语;君子品格;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党校80年校庆时讲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可见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对于个人和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研究《论语》中关于君子品格的论述,秉持扬弃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但有助于更好的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还可以从中吸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应用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二、《论语》中的君子品格
在传统观念中,“君子”与“小人”对立,两者是根据一个人的出身来区分,出身高贵即为君子,出身低贱即为小人。但到了春秋时期,政治和文化不再为统治阶级专有,出现了下移,因此“君子”和“小人”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一个人道德修养取代出身,成为了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根据。在《论语》一百零七个例子中,只有少数是侧重贵族出身的,大部分更是侧重其品德。那么到底要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称得上是“君子”哪?
首先,君子是重仁、重义、重礼之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君子把道义作为人生第一需求;“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君子把“义”比“利”看的更重要;“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诚之”(《论语·卫灵公》),“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论语·颜渊》),君子时刻以礼来约束自己行为。
其次,君子是坦荡、正直、律己之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君子无忧不惧......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所谓君子就是胸怀坦荡、无忧无惧之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君子无所争”(《论语·八佾》),“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所谓君子就是正直、与世无争之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亲于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论语·阳货》),所谓君子就是严于律己、洁身自好之人。
再次,君子是博学、谦虚、庄重之人。“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论语·雍也》),所谓君子就是博学之人;“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君子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论语·子路》),“君子四不出其位”(《论语·宪问》,“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所谓君子就是谦虚不骄之人;“修己以敬”(《论语·宪问》),“君子不重,则不威”(《论语·学而》),“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论语·尧曰》),“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思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论语·泰伯》),所谓君子就是庄重严肃之人。
最后,君子是笃行、智勇、怀志之人。“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君子耻其言而过于行”(《论语·宪问》),所谓君子就是言行一致,尤其注重实际行动之人;“君子有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所谓君子就是有智有勇之人;“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论语·卫灵公》),所谓君子就是胸怀大志、可担重任之人。
以上这些就是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标准,只有符合这些标准才能称得上是一名真正的“君子”。
三、结束语
《论语》中论述的“君子”所应该有的修养和行为,并不是大而空,所有的“君子”品格其实都可以应用于我们日常的社会实践中。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习近平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同时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之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让我们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有扬弃的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号召,勇敢的承担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担,完成好实现中华民族崛起的使命。
作者简介:鞠传鑫(1989.02-),山东聊城人,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3级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4
[2]《论语》[M]
[3]汤化、张瞾.论语开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7
[4]周向军、周颜玲、鲁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若干重要论断[N].大众日报,2015-05-08
【关键词】论语;君子品格;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党校80年校庆时讲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可见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对于个人和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研究《论语》中关于君子品格的论述,秉持扬弃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但有助于更好的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还可以从中吸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应用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二、《论语》中的君子品格
在传统观念中,“君子”与“小人”对立,两者是根据一个人的出身来区分,出身高贵即为君子,出身低贱即为小人。但到了春秋时期,政治和文化不再为统治阶级专有,出现了下移,因此“君子”和“小人”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一个人道德修养取代出身,成为了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根据。在《论语》一百零七个例子中,只有少数是侧重贵族出身的,大部分更是侧重其品德。那么到底要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称得上是“君子”哪?
首先,君子是重仁、重义、重礼之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君子把道义作为人生第一需求;“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君子把“义”比“利”看的更重要;“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诚之”(《论语·卫灵公》),“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论语·颜渊》),君子时刻以礼来约束自己行为。
其次,君子是坦荡、正直、律己之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君子无忧不惧......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所谓君子就是胸怀坦荡、无忧无惧之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君子无所争”(《论语·八佾》),“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所谓君子就是正直、与世无争之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亲于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论语·阳货》),所谓君子就是严于律己、洁身自好之人。
再次,君子是博学、谦虚、庄重之人。“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论语·雍也》),所谓君子就是博学之人;“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君子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论语·子路》),“君子四不出其位”(《论语·宪问》,“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所谓君子就是谦虚不骄之人;“修己以敬”(《论语·宪问》),“君子不重,则不威”(《论语·学而》),“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论语·尧曰》),“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思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论语·泰伯》),所谓君子就是庄重严肃之人。
最后,君子是笃行、智勇、怀志之人。“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君子耻其言而过于行”(《论语·宪问》),所谓君子就是言行一致,尤其注重实际行动之人;“君子有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所谓君子就是有智有勇之人;“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论语·卫灵公》),所谓君子就是胸怀大志、可担重任之人。
以上这些就是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标准,只有符合这些标准才能称得上是一名真正的“君子”。
三、结束语
《论语》中论述的“君子”所应该有的修养和行为,并不是大而空,所有的“君子”品格其实都可以应用于我们日常的社会实践中。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习近平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同时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之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让我们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有扬弃的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号召,勇敢的承担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担,完成好实现中华民族崛起的使命。
作者简介:鞠传鑫(1989.02-),山东聊城人,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3级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4
[2]《论语》[M]
[3]汤化、张瞾.论语开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7
[4]周向军、周颜玲、鲁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若干重要论断[N].大众日报,201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