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空肠导管减压治疗炎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处理)和观察组(利用液囊空肠导管减压处理),两组患者均加入中药以及泛影葡胺,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梗阻缓解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90%),观察组患者在3d内肛门排气率(90%)、肠梗阻缓解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26.7%)、(30%),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囊空肠导管减压治疗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容易护理,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空肠导管;炎性肠梗阻;减压治疗;护理体会
肠梗阻是临床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其主要指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肠内容物运行障碍或者通过异常症状,该病的病因机制较为复杂,病情变化较快,临床症状具有多样化,不仅会改变肠管自身的解剖功能,可能还会导致全身性生理功能紊乱,严重的话可能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腹部是炎性肠梗阻患者常见的发病部位,手术早期主要是由于腹腔内炎症、腹部手术创伤等功能性或者机械性因素诱发肠壁水肿、炎液渗出症状,同时会伴有粘连性肠梗阻。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别采用常规胃管以及空肠导管减压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1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患者年龄17-86岁,平均(43.1±21.6)岁;手术方式:阑尾手术11例,胃部手术7例,胆道手术4例,结直肠手术4例,妇科手术2例,小肠手术2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患者年龄18-84岁,平均(43.6±21.5)岁;手术方式:阑尾手术12例,胃部手术7例,胆道手术5例,结直肠手术3例,妇科手术2例,小肠手术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等基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导管操作的方法
对照组患者常规放置胃管,而观察组患者放置液囊空肠导管,具体操作如下:将液囊空肠导管取出,将消毒石蜡油涂在导管前段,从一侧鼻腔将导管缓慢插入胃腔内。然后将2-3ml泛影葡胺针从液囊导管的圆形开口注入,将管口盖子塞紧,固定好胃管,继续深入液囊空肠导管15-20cm,最后将导管妥善固定在患者面部。应利用X线片检查证实导管是否真的进入空肠,待确定后应先打开液囊导管盖,将囊内泛影葡胺液体全部抽尽,将其换成生理盐水,便于拔管。
1.2.2严格把握灌注中药的时机
待经X线片证实液囊确实已经进入空肠上段后,应严格按照医嘱,每天应给予80ml浓度为50%泛影葡胺注入空肠导管内,连续观察4h,若无明显不良反应,即可给予大承气汤中药剂灌肠灌胃。具体的中药配方:枳实15g,厚朴15g,大黄15g,芒硝9g,2剂/d,均加水煎煮,取药汁100ml装入输液瓶,控制药液滴注速度为20-30ml/h。若观察到胃管存在药液返流或者患者出现腹胀,应立即停止滴药,夹管1h后进行药液引流。在滴注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并记录引流量,若灌注量较引流量小,则适当减慢中药灌注速度。连续观察4h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即可进行第2剂中药灌注。待患者排气后,并有大量水样便排出后,应停止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减少中药灌注量,1剂/d,在液囊管内给予肠内营养液滴入,起初灌注速度可为30ml/h,慢慢可增加至100ml/h,给予全量肠内营养支持一直到可自行经口进食为止。
1.2.3严格把握肠内营养液的时机
观察到患者并不存在腹胀症状,恢复肠道功能,有大量水样便排出后,即可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进行空肠导管减压时,空肠导管可自行经胃腔进入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同时可充分引流胃以及肠内液体。在患者正常排便后首日应给予500ml生理盐水注入液囊空肠导管中,观察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在第3d可给予500ml百普力溶液滴入,若患者情况良好,第4d可增加500ml,也可以给予自制米汤等营养液支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慢慢接受经口饮食。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患者腹胀完全消失,肠梗阻完全被解除,大便排泄畅通,经X线片检查无明显异常,经CT检查显示,腹部病变区水肿完全吸收。显效:患者腹胀基本消失,肠梗阻基本被解除,大便排泄恢复,经X线片检查无明显异常,经CT检查显示,腹部病变区水肿大部分吸收。有效:患者腹胀、腹痛症状缓解,并无明显并发症,大便排泄正常,经X线片检查显示仅存在肠腔积气甚至没有,经CT检查显示,腹部病变区水肿有明显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肠梗阻现象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对计量数据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 论
目前临床治疗炎性肠梗阻的主要措施为胃肠减压以及肠内外营养支持等非手术疗法[3]。临床有相关资料显示,给予泛影葡胺100ml鼻饲,可有效缓解粘连性不全肠梗阻,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其主要药理机制是利用高渗透压(是细胞外液的6倍),可将血管、组织间液体转移到肠腔,稀释肠内容物,扩张梗阻肠管近端,刺激小肠蠕动,有利于消除肠壁水肿,达到缓解肠梗阻的目的[4]。本组采用空肠减压措施,可经胃腔流入十二指肠、空肠上段,胃、小肠液体充分引流,可在较短时间内使上段肠腔压力缓解。空肠导管减压联合泛影葡胺可有效改善肠壁水肿、渗出,有利于改善肠功能。而中药药剂可有效改善腹部血循环,改善胃肠道功能,且大承气汤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等作用,有效预防腹部感染。
经本次空肠减压治疗以及护理分析,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护理体会:①应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尽可能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和负担,给予患者信心和支持,取得患者积极配合。②加强导管护理。导管应妥善固定,避免出现脱出、移位或者药液外渗现象,时刻保持空肠导管的畅通。③应注意灌注液的配置和输注。在连接导管和输注用具(一次性)前,应将导管末端消毒,保持灌注液温度在37-38℃。肠内营养液应按照由慢到快的速度滴注。④应密切观察患者不良反应。若患者出现鼻腔、咽喉疼痛,口腔溃疡、腹泻、腹胀、腹痛、呼吸不畅、拔管困难等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总之,液囊空肠导管减压治疗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容易护理,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吕云福,邹声泉,詹文华,等.肠梗阻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46-547.
[2]洪菁.液囊空肠导管3种注液方法的对比研究[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5):1-2.
[3]洪友兰,汪凤梅.胃切除术应用液囊空肠导管的护理[J].浙江临床医学,2012,8(5):559.
[4]陆振一,黄胜,孙炜,等.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12,21(2):180—181.
关键词:空肠导管;炎性肠梗阻;减压治疗;护理体会
肠梗阻是临床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其主要指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肠内容物运行障碍或者通过异常症状,该病的病因机制较为复杂,病情变化较快,临床症状具有多样化,不仅会改变肠管自身的解剖功能,可能还会导致全身性生理功能紊乱,严重的话可能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腹部是炎性肠梗阻患者常见的发病部位,手术早期主要是由于腹腔内炎症、腹部手术创伤等功能性或者机械性因素诱发肠壁水肿、炎液渗出症状,同时会伴有粘连性肠梗阻。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别采用常规胃管以及空肠导管减压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1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患者年龄17-86岁,平均(43.1±21.6)岁;手术方式:阑尾手术11例,胃部手术7例,胆道手术4例,结直肠手术4例,妇科手术2例,小肠手术2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患者年龄18-84岁,平均(43.6±21.5)岁;手术方式:阑尾手术12例,胃部手术7例,胆道手术5例,结直肠手术3例,妇科手术2例,小肠手术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等基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导管操作的方法
对照组患者常规放置胃管,而观察组患者放置液囊空肠导管,具体操作如下:将液囊空肠导管取出,将消毒石蜡油涂在导管前段,从一侧鼻腔将导管缓慢插入胃腔内。然后将2-3ml泛影葡胺针从液囊导管的圆形开口注入,将管口盖子塞紧,固定好胃管,继续深入液囊空肠导管15-20cm,最后将导管妥善固定在患者面部。应利用X线片检查证实导管是否真的进入空肠,待确定后应先打开液囊导管盖,将囊内泛影葡胺液体全部抽尽,将其换成生理盐水,便于拔管。
1.2.2严格把握灌注中药的时机
待经X线片证实液囊确实已经进入空肠上段后,应严格按照医嘱,每天应给予80ml浓度为50%泛影葡胺注入空肠导管内,连续观察4h,若无明显不良反应,即可给予大承气汤中药剂灌肠灌胃。具体的中药配方:枳实15g,厚朴15g,大黄15g,芒硝9g,2剂/d,均加水煎煮,取药汁100ml装入输液瓶,控制药液滴注速度为20-30ml/h。若观察到胃管存在药液返流或者患者出现腹胀,应立即停止滴药,夹管1h后进行药液引流。在滴注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并记录引流量,若灌注量较引流量小,则适当减慢中药灌注速度。连续观察4h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即可进行第2剂中药灌注。待患者排气后,并有大量水样便排出后,应停止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减少中药灌注量,1剂/d,在液囊管内给予肠内营养液滴入,起初灌注速度可为30ml/h,慢慢可增加至100ml/h,给予全量肠内营养支持一直到可自行经口进食为止。
1.2.3严格把握肠内营养液的时机
观察到患者并不存在腹胀症状,恢复肠道功能,有大量水样便排出后,即可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进行空肠导管减压时,空肠导管可自行经胃腔进入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同时可充分引流胃以及肠内液体。在患者正常排便后首日应给予500ml生理盐水注入液囊空肠导管中,观察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在第3d可给予500ml百普力溶液滴入,若患者情况良好,第4d可增加500ml,也可以给予自制米汤等营养液支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慢慢接受经口饮食。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患者腹胀完全消失,肠梗阻完全被解除,大便排泄畅通,经X线片检查无明显异常,经CT检查显示,腹部病变区水肿完全吸收。显效:患者腹胀基本消失,肠梗阻基本被解除,大便排泄恢复,经X线片检查无明显异常,经CT检查显示,腹部病变区水肿大部分吸收。有效:患者腹胀、腹痛症状缓解,并无明显并发症,大便排泄正常,经X线片检查显示仅存在肠腔积气甚至没有,经CT检查显示,腹部病变区水肿有明显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肠梗阻现象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对计量数据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 论
目前临床治疗炎性肠梗阻的主要措施为胃肠减压以及肠内外营养支持等非手术疗法[3]。临床有相关资料显示,给予泛影葡胺100ml鼻饲,可有效缓解粘连性不全肠梗阻,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其主要药理机制是利用高渗透压(是细胞外液的6倍),可将血管、组织间液体转移到肠腔,稀释肠内容物,扩张梗阻肠管近端,刺激小肠蠕动,有利于消除肠壁水肿,达到缓解肠梗阻的目的[4]。本组采用空肠减压措施,可经胃腔流入十二指肠、空肠上段,胃、小肠液体充分引流,可在较短时间内使上段肠腔压力缓解。空肠导管减压联合泛影葡胺可有效改善肠壁水肿、渗出,有利于改善肠功能。而中药药剂可有效改善腹部血循环,改善胃肠道功能,且大承气汤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等作用,有效预防腹部感染。
经本次空肠减压治疗以及护理分析,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护理体会:①应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尽可能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和负担,给予患者信心和支持,取得患者积极配合。②加强导管护理。导管应妥善固定,避免出现脱出、移位或者药液外渗现象,时刻保持空肠导管的畅通。③应注意灌注液的配置和输注。在连接导管和输注用具(一次性)前,应将导管末端消毒,保持灌注液温度在37-38℃。肠内营养液应按照由慢到快的速度滴注。④应密切观察患者不良反应。若患者出现鼻腔、咽喉疼痛,口腔溃疡、腹泻、腹胀、腹痛、呼吸不畅、拔管困难等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总之,液囊空肠导管减压治疗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容易护理,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吕云福,邹声泉,詹文华,等.肠梗阻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46-547.
[2]洪菁.液囊空肠导管3种注液方法的对比研究[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5):1-2.
[3]洪友兰,汪凤梅.胃切除术应用液囊空肠导管的护理[J].浙江临床医学,2012,8(5):559.
[4]陆振一,黄胜,孙炜,等.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12,21(2):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