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新思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0496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缺乏创意,导致学生的写作水平不高。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认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切实发挥主导作用,充分挖掘农村丰富的教学资源,引领学生亲近自然,亲近生活,走进课堂,走进名篇,拥抱书本,对话大师,采撷丰富的写作素材,学习名家的写作技巧等。
  关键词: 农村初中 作文教学 技巧 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写作目标里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那么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撷取用之不尽的新鲜素材,抒写出感情真挚、有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美文佳作呢?
  一、亲近自然、亲近生活、采撷丰富的写作素材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把笼里的小鸟放到天空中去,使他能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1]这一主张指导我们,大自然是语文学习的第二课堂,那里有学生张扬个性的天空,那里有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
  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最真实最鲜活,也是最富于变化的。春花秋果、夏荷冬雪、山水田园、日月星辰,这一切的个体皆以其鲜明独特的个性张扬自己的本色,彰显自己的魅力。
  大自然无穷的魅力需要我们用心地去聆听,去感应,才能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鲁迅先生在看“社戏”的途中,亲近自然,感悟自然,闻到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大自然丰富鲜活的个性需要我们零距离地去接触、去感悟,才能采撷其中无穷无尽的鲜活的写作素材。当代女作家宗璞零距离接触盛开的紫藤萝,有所感悟,创作了优美散文《紫藤萝瀑布》。因此只要我们走进自然,留意观察、感悟,与山水为友,与花草为伴,就一定能采撷到丰富的写作素材。
  新课标的写作评价指出:“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因此,我经常利用活动课或课余时间,把学生带到室外,与大自然亲近。有时带他们到园门东面的树林里,听树上鸟儿的鸣叫,看鸟儿身上漂亮的羽毛,欣赏树下无名的野花,观赏草丛里昆虫的世界;有时带领学生在学校门前的小河里划着小船,看水里游动的鱼儿,赏水里招摇的水草,观两岸摇曳的垂柳;有时带他们到学校的菜园里,让学生动手采摘碧绿的黄瓜、紫色的茄子、火红的辣椒,在轻松愉快、和谐温馨的氛围中观察自然,领略自然,感悟自然。
  著名教授朱永新在《新教育之梦》文集里说:“理想的智育,应该具有开放性,注重实践性,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使学生关注窗外的世界,校外的天空。”[1]因此,我除了引导学生领略农村特有的自然风光外,还引导学生亲近生活、了解生活。农忙的时候,我和同学们一起走向田头,帮助农民摘花生、挖红薯、拾棉花,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收获丰收的喜悦;农闲的时候,我和同学们一道追寻他们的身影,或农家小院,或村头巷尾,听他们闲聊,或家常里短,或人情世故,让他们体验人情的冷暖,体验世态的炎凉,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过节的时候,我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寻常百姓家,体验淳朴的民风民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体验生活的真谛,领悟生活的哲理。
  二、走进课堂、走进名篇,模仿名家的写作技巧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有老师的引导与启发,有同学的交流与碰撞,有激励写作的气氛与环境,有系统的训练与练习。打开课本,更是名篇荟萃,精彩纷呈。如鲁迅的《社戏》,朱自清的《春》,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于漪的《往事依依》等。这些名篇或赞美民俗风情,或描绘多彩四季,或抒发奇思妙想,或叙写金色年华。这里有学生学习写作的无尽的宝藏。
  如何入门,特级教师丁有宽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捷径——模仿。他指出:模仿是青少年的天性,青少年善于模仿,而且由于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模仿又成了他们学习时心理上的需要。青少年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是要以模仿作为阶梯的。[4]根据青少年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就更加注重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模仿训练。例如学习何其芳的《生活是多么广阔》,我结合文本第二小节,训练学生运用排比句仿写一组多姿多彩的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画卷,激励学生去开发生活的宝藏,体验生命的价值,进而领悟“在平凡中发现非凡,用热情发现真诚”的生活哲理。学了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彩四季”四篇课文后,我积极引导学生结合平时亲近自然获得的感性材料,选出自己喜欢的片断进行仿写,写完后同学之间交流评价,取长补短。此环节完成后,再与学生一起走进诵读欣赏栏目,一同欣赏高晓声的《充满活力的春天》,钱钟书的《夏夜》,叶以群的《晚秋的原野》,玛拉沁夫的《草原之冬》。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差距,经历学习写作提升的过程。
  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启发学生这篇文章具有非常丰富的模仿资源,希望大家认真研读,用心体会,寻找到最能打动你的片段进行仿写,同学们热情很高,很快就找到了各自喜欢的仿写片段,有的选了“春夏秋景图”,有的选了“雪地捕鸟图”,有的选了过渡节“惜别百草园”,还有的选了“三味书屋后的小园”。
  如: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太久,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声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学生仿写:我家院子的东面也有一个园,园子的东南方长有一颗高大的枣树,树枝上挂满了成熟的果子,树干上缠满了藤状的植物。树下是奶奶心爱的菜园。一到双休日,这里就是我和小伙伴们的乐园,有时爬上枣树掏鸟窝,有时爬上枣树摘枣儿,有时在树下的菜园里寻找成熟的瓜果,常惹得奶奶大声叫喊:“今天又是哪几个调皮鬼呀!”
  随着学生模仿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也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由写景到叙事,由议论到抒情,由片段到篇章,由语言到结构,逐步脱离模仿,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三、拥抱书本、“对话”大师,汲取丰富的写作营养
  “胸中书富五车,笔下句高千古”(明·冯梦龙)。作家邓友梅在一次“让我们亲近书籍”的研讨活动中说:“我只上了三四年的学,上了三四年的学就能成为一个作家的人有,但是不要忘记我读的书不比任何一个大学生少,因此受教育的年限跟学习的功底不完全是划等号的,但读书学习是成功的法宝。”[2]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要想学生的写作水平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引导他们读书读好书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感受其艺术魅力,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其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魅力,提升审美境界,完善自我人格,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认识”。[3]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一切有利的机会激励学生阅读,想方設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内,我不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引入课外文学作品的精华。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引入莫泊桑的《项链》,与学生一起欣赏情节的曲折、构思的精妙、语言的传神等。学生都会聚精会神地听讲并表现出由衷的欣羡之情。久之,学生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也愈来愈浓。
  课外,一方面引导学生订阅一些课外读物,如《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作文通讯》等,让他们感受同龄人的精彩生活,学习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增强写作的信心,提高写作的兴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如《繁星·春水》《朝花夕拾》《格列佛游记》等。“让学生体会阅读的快乐,感受名家的风采,透过美的文字发现美的意境,培养美的情感,积淀美的思想。”[3]同时欣赏诗歌语言的或清新明快,或宁静深沉,感受诗歌丰富的内涵。欣赏散文语言的或浓艳绮丽,或恬淡纯净,感悟散文深刻的哲理。欣赏小说语言的或精练含蓄,或幽默诙谐,感悟小说深刻的主题。让学生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体味名家的魅力和名篇的意蕴,汲取大师文笔中的精华。
  只有阅读才能汲取丰富的写作营养,所谓长期积累,偶然得之;只有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才能在不经意间产生创作的灵感和冲动;只有“和书本拥抱,与大师对话”,才能逐步进入写作佳境,抒写出滋养心灵的美丽篇章。
  四、结语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这里有美丽的自然环境,有淳朴的劳动人民,有丰富的乡风民俗。只要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听到花开的声音,看到花开的过程;只要热爱生活,勤于练笔,就一定能从心底流淌出丰富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1-32.
  [2]朱永新.诗意与理性.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9.
  [3]华中师范大学主办.教研天地[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4:44-45.
  [4]华中师范大学主办.教研天地[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10:47-48.
其他文献
新教改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革新,提倡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做学习的主人。高中数学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完成新课标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的转换,让新课程扎根于课堂。因此教师作为新课标理念的传播者与实践者,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目的,完成高中新教材改革的宗旨和目标,获得数学教育的成功。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和
抗战爆发时,刘少奇同志是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他正确地估计到了华北会全部沦陷的形势,主张在华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提出“要扩大八路军到拥有数十万人枪强大集团军”。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有很大的变化,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把握新课程的理念,以适应变化的形势。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 教学理念 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    有一位哲学家说过:人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要被点燃的火把。如今,新一轮课程改革正以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潜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把,今日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所
舍伍德.安德森是美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之一,他最杰出短篇的小说——《小城畸人》的发表,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学史中的地位。短篇小说《母亲》是其中较有分量的一篇。本文从“母
图式是储存在人脑中的一个极为复杂而井然有序的信息网络,包含语言图式、结构图式和背景知识图式.口译中的预测是口译员根据已有图式进行的有根据、有方向的预测.本文以奥巴
摘 要: 关于语法性属问题的讨论,已有许多不同的理论解释。本研究从女性主义角度对语法性属问题进行研讨。关于语法性属划分原因问题的讨论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所在。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语法性属的相关研究,然后提出了女性主义理论用以研究语法性属问题。语法性属问题的研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无法取得统一见解。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初步结论:语法性属是对社会性别的象征;语法性属对社会性别的象征是由男人规定的;中性词的出现是
一、逸笔人物画定义rn中国逸笔人物画,习惯上人们称为写意人物画,或水墨人物画.因为称谓的不同,其学术指向也不同.我之所以称它为逸笔人物画,不仅是从它的表现形式来考虑,而
目的:探讨广西HIV/AIDS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为日后深入开展广西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打下基础和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2012年5月~2012年9月于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感染科
与一般论说性文章不同,文学作品语言的模糊性、意象的隐喻性、意义的潜在性和混然性,必然导致理解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开放性。事实上,每一部真正有意味的文学作品的意义总是“韵味无穷”的,这种“韵味无穷”,不仅指作品本身所包含的意义是不可穷尽的,而且指人们对它的感悟和理解是不可穷尽的。朱光潜先生在《谈美》第九章中指出:“读诗就是再做诗,一首诗的生命不是作者一个人所能维持住,也要读者帮忙才行,读者的想象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