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中学语文教育中民族精神的培养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5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通高中語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使它不仅是作为学习汉语的工具,同时也具备了传承民族文化精神的功能。中学语文教材涵盖了丰富的民族精神,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深入挖掘,积极探索民族精神教育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语文教育 民族精神 培养
  语言学家罗常培曾说过:“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这句话无疑指明了语文教育的一项任务:语文作为一个民族的语言教育,应肩负起传播民族文化的重任。作为民族文化传播者,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该如何传播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树魂立根”——加强对民族精神教育的认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当代一些中学生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对中华文明知之甚少,缺少民族责任感和爱国精神。因此,“树中华民族之魂,立中华民族之根”,加强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使得民族精神具有无比厚重的内涵:它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国忧民思想;是“亲仁善邻”“以和为贵”的和平意识;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进取精神……
  语文教材中许多文本都深深体现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在教学过程,语文教师必须勇挑弘扬民族精神的重担,帮助学生“树魂立根”,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如《五人墓碑记》中,五人生于草芥,为了正义与阉党斗争,凛然大义、蹈死不顾的气节;《病梅馆记》中,一代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振兴的责任……这些优秀文章展现了时代的精神。作为民族文化传播者,我们应责无旁贷地把这些推动民族不断前进的动力因素、支撑民族奋起的脊梁展示给学生,传承民族精神,并内化为当代学生的精神品质。
  二、“内外兼修”——探索民族精神教育的形式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语文“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培养民族精神的形式,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
  首先,应认识到语文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新课标》中,把“情感目标”列为一个单独的教学目标,意在通过语文课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教育。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可有意识地对历史性较强的课文进行史料背景讲解,帮助学生还原中国历史的真实,与历史中那些跳动着的灵魂进行心灵深处的对话。如岳飞的《满江红》,如果以现代观点去分析,会觉得整篇词充满着大汉族主义气息,仇视、敌视兄弟民族,从而得出不利于民族团结的结论,有悖于时代精神。因此,在讲这篇课文时,必须讲清历史背景,即宋金交战,金人入侵中原,岳飞怀着保家卫国的情怀投身战场,成为一名战功显赫、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在此基础上分析《满江红》,才能体会他对祖国的热烈情怀,对恢复故土的冲天壮志。对于一些有着铮铮铁骨的历史人物,我们还可以通过介绍其生平事迹来引导学生深入认识,触摸人物的灵魂,体味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
  其次,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应注重“内外兼修”。既要通过“内”(课堂教学),又要通过“外”( 课外活动)等渠道,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培养。
  第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语文是“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它本来就该满贮着文化的精华来到课堂。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积极创设课堂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文化”应有的魅力,通过朗读、对话、交流、感悟等方式,把弘扬民族精神落到实处。比如,可以在教室张贴古代名人画像和警句,在板报上开辟“民族文化”专栏,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在教学时引用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音乐或影像材料,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精湛与美妙。只要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挖掘、体验文本的内涵,就能让祖国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透过一堂堂氤氲着文化精神气息的课堂展现出来,使学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并由此激发爱国热情,培养民族精神。
  第二,应把民族精神教育延伸到课外。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中处处有生活。要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拓展教材,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民族精神。如,开展“亲近古诗文”活动,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诵读古典诗文,课前交流自己的感悟;举办古诗文朗读比赛、文化常识比赛、课本剧等,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通过诵读含咀,熏陶渐染,在“润物细无声”中外化为良好道德、丰富学识和文明行为,使他们“博于学问,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又如,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校外活动场所、社会实践基地的育人作用,把语文学习与参观城乡新貌,游览名胜古迹等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学生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实践者,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语文教师应该自觉肩负起点燃民族精神圣火的光荣使命,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根、有魂、有脊梁的真正中国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陈建民:《语言文化社会新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
  [3]刘艳秋:《在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课外阅读:中下》,2012年2期?
  [4]杨根桥:《解读十六大报告:论民族精神的新内涵》,《中国青年报》,2003年5月25日?
其他文献
本文以团结乡为例,定义“体验式”农家乐旅游产品,阐述其特点,分析团结乡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提出团结乡发展“体验式”农家乐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议及措施.
【摘要】政治课程的教学是培育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重要学科,是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主要渠道。当前,新课程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要求广大教师必须紧貼时代和形势要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那么,如何有效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呢?这或许是每一位高中政治教师经常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对此,本文就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课
【摘要】加强思维训练,发展思维能力是化学教学重要内容。而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组成,也是加强思维训练的有利契机。化学教师要充分认识结合化学实验开展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充分把握化学实验中加强思维训练的契机,引导学生结合实验进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究。  【关键词】化学实验 思维训练 自主探究  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化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化学教学大纲》
【摘要】通过大学新生基本信息录入、职业目标确定、日常生活管理、能力素质拓展及专业技能培训模块等模块化组合管理方式提出“全过程管理模式”在未来的高校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是深入关心和指导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力求为高校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管理 全过程管理 模块化组合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和教育的普及,高校大学生的比例每年都在逐步提高,并且大学生
本文分析国内外铁路通信信号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阐述我国发展通信信号一体化技术的必要性和目标,分析了通信信号一体化系统组成以及关键技术和实用技术
【摘要】加强美育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文本的美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美好人格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学科有着诸多美育因素,挖掘美好情感因素,进行美育教育,加强批判性思维训练,实施美育教育,拓展联想开展美育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 美育因素 教学策略  挖掘美育因素,加强美育教学,陶冶学生美好情操,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将感受到的现实生活中或喜
详细介绍了LCF—100型车载ATP系统的构成、功能及性能,并结合大连市快速轨道交通三号线工程,介绍了系统具体应用情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也对城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GSM—R系统和目前使用较多的TETRA系统的比较,对城轨专用无线通信系统采用GSM-R系统可能性进
本文简单介绍了单网交织冗余覆盖、同站址双层覆盖和交织双层覆盖三种适合于时速300km及以上客运专线G-SM—R无线系统建设的方案及其优缺点。
【摘要】文章分析了图书馆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并从图书馆内部管理角度提出干预措施。认为应当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形象,改变人们对图书馆的认识,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馆员队伍建设,营造和谐、合作的工作氛围,从而防范和遏制职业倦怠的产生。  【关键词】职业倦怠图书馆员干预措施  职业倦怠(burnout)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最早由F reudenberger于1974 年提出,他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