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廷:豪庭雅所

来源 :财富圈TID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447150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廷曾被拿破仑(Courvoisier)誉为“最顶级”的酒店之一,如今除了是“LeadingHotels of the World” 会员酒店之一外,更是业务横跨四大洲的朗廷酒店集团的旗舰物业。
  
  据悉,某国际酒店集团近日已购入美国本土的酒店Ritz-Carlton Huntington Hotel&Spa,使之成为本品牌在美国西岸的首家豪华酒店。此外,此酒店集团还将在5年之内对中国内地投入100亿元人民币,落实10个投资计划项目,并采取酒店、写字楼与商场结合的“三合一”模式经营;究竟是哪个酒店采取如此大规模的“攻势”来登陆内地酒店市场呢?又是凭借什么来一展财大气粗之势呢?
  此中之疑,还要从1865年6月10日的伦敦说起。当日,是朗廷酒店的落成之日。酒店耗资300,000英镑历时15个月建成,建筑商声称朗廷酒店是伦敦最大的建筑。后来,EdwardWalford在“Old and New London”中形容该酒店“并非一个庞然怪物,但确是酒店中的巨人”。酒店拔地而起,高达156英尺,总共有10层,包括酒窖在内,地下共有3层,如将公用房间和职员房间都计算在内,房间数量多达600间。
  
  从技术角度来看,这幢酒店堪称建筑上的典范力作,客房拥有独立的蒸汽驱动自流井、冷热自来水以及卫生间,另外还有空调以及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液压传动电梯。
  意大利的能工巧匠被请到伦敦,负责设计和灌注石膏浮雕天花,以及铺设以白金装饰的华丽镶花地板。酒店高7层,公共区域装修极为奢华,采用大理石、丝绸、15,000码的波斯织锦和手绘墙纸等。
  
  以客为尊
  
  自1865年英国伦敦朗廷酒店开业以来,朗廷酒店一直秉承着高贵优雅的设计、创新思维及真挚服务为典范;鹰君集团属下的朗廷酒店集团采用伦敦朗廷酒店的名号,进一步实现其拥有或经营高档酒店的承诺,集尊贵典雅、积极创新及优质服务于一身。
  朗廷酒店集团现于全球拥有6间酒店,分别在伦敦、波士顿、墨尔本、奥克兰及香港,提供超过2,700个房间。每家朗廷酒店都会全力满足客人的感官需要:醒神怡人的独特香熏,精选佳肴美馔,舒适松软的床寝,朗廷能令每位宾客称心满意,让每一位入住朗廷的客人有宾至如归之感。
  作为全欧洲第一间Grand Hotel,140多年来努力为顾客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近年集团刻意重整及经营“朗廷”品牌,并在员工培训和顾客服务上不断提升,以达到令客人更满意的服务。
  朗廷员工用亲切自然的服务态度,充分展示了尊贵与热情的待客之道。“4M”课程现于集团旗下6间酒店全面推行。课程特别之处是着重解释朗廷的品牌理念,以及员工对工作与集团的承担,务求使世界各地的集团员工都拥有相同的理念和文化,从而确保服务质素统一。
  “4M”课程涉及4个范畴,分别是MyGuest(我的客人)、My Colleague(我的工作伙伴)、My Langham(我的朗廷酒店集团)以及My Self(理想的我)。
  My Guest,面对顾客时,是希望能做到先知知觉,反应迅速;My Colleague,同事间要诚实待人,互建信心;My Langham,所有员工一同提升专业,全力以赴;My Self,热诚积极地投入工作,经常笑容满面,顾客开心。
  


  
  名流之留
  
  在朗廷开业之日,威尔斯亲王(后来的爱德华七世)率领众多达官贵人为朗廷酒店剪彩。威尔斯亲王亦成为朗廷开业后的老主顾,从此朗廷也成为皇亲贵胄经常光顾之所。即使被放逐的法国前国家首领路易斯·拿破仑三世也受到朗廷的热情招待,在其最后的黄金岁月,更是常常流连于朗廷。
  除了皇亲贵胄之外,入住朗廷酒店的最著名的还有浪漫诗人Maria LouisaRamee(penname Ouida)。她在28岁那年(即1867年)入住朗廷,然后一直待到1887年。Ouida在朗廷过着别样的生活,她要么接待访客,要么借着明亮的烛光躺在床上写诗。《UnderTwoFlags》、《Idalia,Tricotrin》和《Puck》均来自她入住于朗廷期间的创作。
  剧作家兼诗人王尔德(Oscar Wilde)也是朗廷的常客,此外还有作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毛姆(SomersetMaugham)和欧威尔(George Orwell)、指挥家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和作曲家安东尼·德沃夏克(Antonin Dvorak)(G小调第8交响曲)等人也经常小憩于此。
  John Alcock和Athur Brown在1919年首度飞越大西洋的庆功宴也曾在此举办;之外,温文尔雅的诺尔·克华德(Noel Coward)在朗廷套房中从事了多部二战前舞台剧的创作,“疯狗和英国人”(Mad Dogs and Englishmen)等俏皮歌也是在此诞生。
  同样,朗廷酒店也吸引过一些声名狼藉的宾客。因为,当时入住朗廷是进入上流社会的标志。在19世纪晚期Carr与Benson的草皮诈骗案中,辩方证人曾在法庭中宣称:“我知道他是个地地道道的绅士,因为他住在朗廷酒店!”
  1936年,海尔·塞拉西(Haile Selassie)是第二位下榻朗廷的流亡君主;直至1941年英国人将墨索里尼和意大利人驱逐出境,他才重新坐上埃塞俄比亚“犹太之狮”的宝座。朗廷还接待过华里丝·辛普森(Wallis Simpson)夫人,当年她正与温莎(Windsor)公爵坠入爱河。也正是朗廷这样发展成熟服务周到的豪华酒店,才为她营造出了一个“世纪之浪漫”。
  温莎公爵退位后,其弟乔治六世的加冕礼轰动整个伦敦。朗廷为其筹划了历时一整周的盛宴,在1937年5月11日加冕礼前夕,七道菜的加冕庆宴竞标出了“天价”——15先令。
  1991年,威尔士公主黛安娜(Diana)在朗廷下榻。根德公爵夫人(Duchess of Kent)和爱丁堡公爵(Duke of Edinburgh)也曾到访,朗廷酒店正是约克公爵夫人(Duchess of York)莎拉(Sarah)的首选住处。近年来访的名人还有Shirley Bassey、Rod Stewart、David Hasselhof、Rikki Lake、Elton John、Phil Collins、RodSteiger和RichardGere。
  朗廷曾被拿破仑(Courvoisier)誉为“最顶级”的酒店之一,如今除了是“Leading Hotels of the World”会员酒店之一外,更是业务横跨四大洲的朗廷酒店集团的旗舰物业。
  
  经年往事
  
  1879年,朗廷为了让光临酒店的顾客得到更好的服务,在入口和庭院都配置了电灯,各个客房也逐步换上这种新式照明,耗资 5,000英镑,相当于朗廷3个月的利润。
  查尔斯·狄更斯曾于1879年说道:“近年来,旅行社对伦敦的经济起到很大推动作用。这种运作方式是Messrs ThomasCook and Son最先创立的。”而朗廷的火车票和船运办事处,自然而然就成为Messrs Thomas Cook and Son代理人在伦敦的首选。
  维多利亚时期,朗廷酒店生意兴隆、门庭若市;朗廷1887年的服务指南上称,在“繁忙的季节”,厨房每天要切上千磅的肉,40个擦鞋匠每天早上要擦800双皮鞋。
  作家Howard Paul于1890年这样描述朗廷的棕榈厅(Palm Court):“空间十分阔落,缀以棕榈、柏木和羽毛状的漂亮植物,仿佛置身英国皇家植物园(Kew Gardens),为现代化的砖墙增添了不少生趣。”
  朗廷并没有因为名声的显赫和入住者的尊贵而脱离时代脉搏,早在19世纪90年代便安装了电话,号码为3571。随后,又安装了拥有7条线路的电话交换机,号码改为5080。最后,由于酒店名望卓著,整个地区的电话局都命名“朗廷”,朗廷酒店因此获得配备20条线路的号码20809。
  在朗廷酒店1930年的宣传册中写道:“朗廷客房不仅仅是个休息的地方,在这里您可以彻底放松,舒适柔软的床垫和枕头,将伴您好梦到天亮。”
  二战期间,直接和间接的炸弹袭击,最终导致朗廷在20世纪40年代停止对外营业。但朗廷仍作为BBC员工及贵宾的酒店继续经营,Bolivar餐厅也在营业。二战中的朗廷酒店成为救伤站,后又遭炸弹袭击,大部分建筑被破坏。战争结束后的长达40年间,朗廷酒店都被对面的英国广播公司(BBC)用作办公室,许多客房都被改成录音室。
  1986年,BBC取得威斯敏斯特区政府(Westminster Council)同意和英国遗产署(English Heritage)批准后,出售该物业,政府下令恢复酒店业务,并由政府代理负责维护和修复历史建筑。同年博彩公司Ladbroke Group收购酒店并对其进行重修。
  酒店重建时备受关注,“朗廷重建项目是一项振奋人心的挑战,我们众志成城,恢复酒店当年的格调和华丽,再现伦敦首家豪华酒店的风貌。”
  酒店斥资1亿英镑花费四年多时间完成恢复工程,并于1991年3月4日重新开业。修复后的酒店建筑光芒四射,处处彰显工匠的娴熟技艺,令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前辈叹为观止。内部采用大理石、镀金、丝绸和桃木装饰,体现古雅气息,再次成为伦敦西区舒适华贵的代表作。
  1991年竣工时,朗廷已成为伦敦十年内最豪华的酒店。1996年香港上市公司鹰君集团收购了这家酒店,经过装修及扩建,让这座维多利亚时代的古老建筑恢复了瑰丽原貌,查尔斯王子、已故的黛安娜王妃、理察德·基尔等都曾是这里的常客。2004年酒店重新更名为“伦敦朗廷酒店”,正式成为鹰君集团属下的朗廷酒店集团的旗舰酒店。现时,集团共有6家酒店,跨越世界四大洲;经过140多年来的努力和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朗廷以现代创新再现昔日传统的魅力,同时演绎了显赫尊贵的不朽传奇,其名字已成为优越服务的代名词。
其他文献
爱马仕家族第六代成员、爱马仕国际集团副行政总裁、兼爱马仕钟表主席Guillaume de Seynes先生是一个忠实的爱马仕“粉丝”:西装是爱马仕的、皮鞋是爱马仕的、领带是爱马仕的、腰带是爱马仕的。而在他身上,最经典的一款爱马仕产品却时时被他隐藏在衣袖里。那是爱马仕涉足钟表产业后的一款经典腕表。而时隔这么多年,这款腕表早就成了各路“奢华藏品”爱好者的宠儿。因为在这款腕表身上,被“贴”上了标签,那是
期刊
好吃是天性,会吃要靠些天赋  杨雯、赵则鸣、戴爱群、赵凡,四个将职业、爱好和饮食都交织到一起的人,四个性格不同的美食爱好者,爱吃的人都爱交朋友,因为吃饭这件愉快的事情是需要分享的。杨雯说的一句话应该代表四个人的心意:我喜欢这个职业,因为,爱吃的人都是热爱生活的人,和这样的人交朋友,是件幸福的事情。  戴爱群是个美食家,为中央电视台烹饪大赛做评委,为媒体策划美食栏目,为餐厅策划菜式。采访这天,他最后
期刊
依偎在山峦之间的热带茵茵绿草上,在充满异域风情的泰国球场潇洒挥杆,看着球在果岭上慢慢滚入洞中……那份惊喜又将如何形容?    在泰国南部,热带风光令人陶醉。而行走在泰国南部的蓝天和绿地之间,那种惬意,是无法用语言说明的。  很显然,世界上没有两个绝对相同的高尔夫球场。所以对于高球爱好者来说,享受高尔夫带来的乐趣,不仅仅是征服不同的球场会带来不同的满足感,其旖旎的风光和周到的服务,更是让人陶醉。  
期刊
我们中国人做企业,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现代企业经营手段和经济规律都要掌握,但是更要充分考虑我们自身的情况,我觉得我首先是属于这个家庭的,其次是属于社会和国家的,如果每个人都只属于自己,这个世界就真的乱了。企业是个更大的家,如果每个员工都有了家一样的归属感,这个企业不可能做不好。    家和万事兴是中华民族的老理儿,但说到总比做到难。就在前不久香港珠宝大亨谢瑞麟因为家族内部的纷争,导致了数人身陷囹
期刊
就在等待的日子里,他观赏了东海的日出时霞光万道的壮丽景色;目睹了海风呼啸、恶浪滔天的惊险场面;还经历了风平浪静、群鸟轻飞的美妙时刻……    中国人把“能理解自己的人”称为“知音”,用“知音”称呼的决不是普通的朋友。历史上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就是琴瑟觅知音的典范。  春秋时期,在民间有一个著名的音乐家,姓俞名伯牙,出生在楚国郢都(今湖北江陵)。他是一个弹琴能手,也是一个出色的作曲家。伯牙年轻时,跟
期刊
独霸世界,一直是某个阶层在财富最大化之后的终极欲望,如何实现这样的欲望,如何用财富构建出自己理想中的世界,如何用自己的财富圈住这个世界呢?这是每个野心家被财富膨胀出来的雏形思想。但是这样的欲望稍有萌芽便会被国家利器扼杀在摇篮中,谁能说007不是国家扼杀这些萌芽的致命武器呢?    “感谢上帝,所有的人都愿意结为一体站在亲爱的女王陛下和国家一边去反对天主教和其他敌人……”如弗兰西斯·德雷克的蛊惑之词
期刊
海天一色海鲜酒楼是秦皇岛秦皇求仙入海处一景,玻璃窗外就是一望无际的海水!一面大快朵颐海鲜大餐,一面推窗观海潮,倚窗望日出。北京的海天一色是秦皇岛的连锁,虽没了海景天成的美景,却仍是吃新鲜海鲜的好去处。    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热辣辣的光线穿过车窗照得人皮肤生疼,北京的温度飙在30度不下来。这样的天气让人心里燥热,我们必须得做点让自己愉悦的事情来舒缓心情,于是突然想起了海。  人们为什么热爱大
期刊
在整个定制过程中,客户只需选择材质、颜色、功能、相关部件和工序,将自己的需求与品牌的工作人员沟通。接下来,制表工匠们将根据相应的要求来完成设计及手工制作。一款独一无二的专属腕表就在工匠们卓越精湛、沿袭传统的制表工艺下诞生了。    “求异”一直被当成一种区隔方式而被某些阶层采纳,这种区隔越明显,越能彰显自己的地位。享受“专属”的服务,量体裁衣、度身定做具有独特个性化的产品被视为荣耀和尊贵的标点。 
期刊
沙阿王朝的离去,将这个与中国只有一山之隔的老邻居,再次推到了世人目光的焦点之中。在我们向沙阿王朝挥手作别的同时,我们不禁要与黯然伤神的王室成员一起回顾239年来他们所走过的历程,同时也忍不住要问走向共和是否真的能够给这个“雪山之国”带来和平与繁荣。    5月28日,尼泊尔制宪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由临时政府提出的议案,宣布尼泊尔为联邦民主共和国。至此,尼泊尔走完它不到20年的君主立宪体制,延续
期刊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学者文人一直在反复申说,中国是一个定居的乡土社会,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即便是作为“乡土中国”的理论根据的儒家思想,也是产生于一群如“丧家犬”的儒生当中,更不用说后来陆上海上的丝绸之路,以及远赴身佛国求取真经的历代高僧了。  “逍遥游”其实一直是中国文化中最令人向往的境界。今日之国人重拾游的生趣是很晚近的事情,财富阶层无疑是个中先锋,他们当中有的还只是满足于游山玩水,周游世界,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