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块涂了奶油的面包如果不慎掉落,90%以上概率是涂著奶油的那面着地。
有人用这句话形象地比喻墨菲定律。它的意思就是: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由此,想起某天录制调解节目的经历。
上午场,是一对结婚30年的夫妻,2年前离婚。按说一别两宽,好好各自过日子。可是不,他们闹起纠纷。主要矛盾是,离婚时,男人承诺给女人110万元,现在不肯兑现,从开始的敷衍,到现在的不接电话。
甫一上场,就是完全不同的气场,男人保养不错,看得出衣食无忧。果然,他说离婚后和1998年就认识的女人结婚,现在很幸福。他的衣着打扮,以及一直抖动的二郎腿,透露出稳操胜券与春风得意。
女人相对寒碜局促,虽然比他小6岁,已开始脱发。她离婚前还得过脑梗,身心状况一直不好。她原和儿子媳妇住一起,前不久搬了出来,租房子住。她想讨回110万元,给自己置个家。
女人肯定不完美,男人讲了种种她当年表现,从头到尾都表现出厌恶。印象最深的三句是:“我跟她结婚的时候就后悔。她跟了我是赚了,我跟她是亏了。家里的钱都是我赚的。”
对曾经的糟糠之妻全盘否定,花式嘲讽。且不说他纵横商场20余年,离婚时竟说有千万外债是否属实,仅看他对自己十几年前出轨的轻描淡写,只能说,这样的婚早就该离。
现场所有人都支持女方,拿钱走人。实在不行,上法院起诉。
下午场,呈现另一种格局。
一对中年夫妻,男的木讷少言,女的不停说说说,像一架不断冒出各种抱怨的机器。对丈夫的,对丈夫的姐姐、大哥、二哥,甚至父亲。总之,婆家人伤透了她的心。所以,她现在要丈夫和家人断绝关系。
她说为了这个家,她做了很多很多,而他们不感恩,还各种不待见。她要我们给她评评理。
评论员站在她的角度,指出男方的问题时,她觉得都说到心坎去了。当评论员指出她身上的问题时,她立刻辩解、反驳。现场反应就是她日常生活的缩影,她听不得一点点反对她的声音。
评论员问她,一二十年的婚姻生活中,有没有感到过别人对你的一点点好?她半天说不出话。
虽然是两个家庭,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却有共性。当事人的言行表现出高度一致的逻辑——所有的错都是你的错。
那男人强调前妻的不好,大谈自己的好,似乎这样就可以为不支付协议的110万元开脱。
那女人强调婆家各种糟糕,坚信自己做到了最好,似乎这样就有理由让丈夫与亲人断绝关系。
既然生活中总有一些例外,有一些不同,为什么,在他们的生活中就没有?
那妻子真的一无是处?至少,她是称职的母亲,当年她的父母也给这男人的生意极大的支持,她多年忍气吞声也是维持家的完整。就算她各种稀里糊涂,也是基于对男人的信任。
同理,丈夫的家人真那么可恶?当女人越强调自己在婆家不受待见,就会一直给自己心理暗示,“我就是不受待见的人”。然后,看到的就是婆家人对她种种不好。这就是墨菲定律第四条: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有一句俗话说得特别好:守愚不觉世途险,无事始知春日长。
一个真正单纯善良拙朴之人,他的生活中不会有那么多凶险崎岖,因为世人会友善待他。就像若干年前,一位亲戚给我介绍了一个男孩。我觉得他太老实,亲戚说,真正老实的人是不会吃亏的。虽然没和那男孩交往,但这一句话我记忆至今,也成了我的信念之一。
至于后一句,其实无需解释。此刻,窗外,春日迟迟,卉木萋萋,谁有闲去赏陌上花开,谁便是享清福的人。
编辑 赵莹
有人用这句话形象地比喻墨菲定律。它的意思就是: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由此,想起某天录制调解节目的经历。
上午场,是一对结婚30年的夫妻,2年前离婚。按说一别两宽,好好各自过日子。可是不,他们闹起纠纷。主要矛盾是,离婚时,男人承诺给女人110万元,现在不肯兑现,从开始的敷衍,到现在的不接电话。
甫一上场,就是完全不同的气场,男人保养不错,看得出衣食无忧。果然,他说离婚后和1998年就认识的女人结婚,现在很幸福。他的衣着打扮,以及一直抖动的二郎腿,透露出稳操胜券与春风得意。
女人相对寒碜局促,虽然比他小6岁,已开始脱发。她离婚前还得过脑梗,身心状况一直不好。她原和儿子媳妇住一起,前不久搬了出来,租房子住。她想讨回110万元,给自己置个家。
女人肯定不完美,男人讲了种种她当年表现,从头到尾都表现出厌恶。印象最深的三句是:“我跟她结婚的时候就后悔。她跟了我是赚了,我跟她是亏了。家里的钱都是我赚的。”
对曾经的糟糠之妻全盘否定,花式嘲讽。且不说他纵横商场20余年,离婚时竟说有千万外债是否属实,仅看他对自己十几年前出轨的轻描淡写,只能说,这样的婚早就该离。
现场所有人都支持女方,拿钱走人。实在不行,上法院起诉。
下午场,呈现另一种格局。
一对中年夫妻,男的木讷少言,女的不停说说说,像一架不断冒出各种抱怨的机器。对丈夫的,对丈夫的姐姐、大哥、二哥,甚至父亲。总之,婆家人伤透了她的心。所以,她现在要丈夫和家人断绝关系。
她说为了这个家,她做了很多很多,而他们不感恩,还各种不待见。她要我们给她评评理。
评论员站在她的角度,指出男方的问题时,她觉得都说到心坎去了。当评论员指出她身上的问题时,她立刻辩解、反驳。现场反应就是她日常生活的缩影,她听不得一点点反对她的声音。
评论员问她,一二十年的婚姻生活中,有没有感到过别人对你的一点点好?她半天说不出话。
虽然是两个家庭,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却有共性。当事人的言行表现出高度一致的逻辑——所有的错都是你的错。
那男人强调前妻的不好,大谈自己的好,似乎这样就可以为不支付协议的110万元开脱。
那女人强调婆家各种糟糕,坚信自己做到了最好,似乎这样就有理由让丈夫与亲人断绝关系。
既然生活中总有一些例外,有一些不同,为什么,在他们的生活中就没有?
那妻子真的一无是处?至少,她是称职的母亲,当年她的父母也给这男人的生意极大的支持,她多年忍气吞声也是维持家的完整。就算她各种稀里糊涂,也是基于对男人的信任。
同理,丈夫的家人真那么可恶?当女人越强调自己在婆家不受待见,就会一直给自己心理暗示,“我就是不受待见的人”。然后,看到的就是婆家人对她种种不好。这就是墨菲定律第四条: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有一句俗话说得特别好:守愚不觉世途险,无事始知春日长。
一个真正单纯善良拙朴之人,他的生活中不会有那么多凶险崎岖,因为世人会友善待他。就像若干年前,一位亲戚给我介绍了一个男孩。我觉得他太老实,亲戚说,真正老实的人是不会吃亏的。虽然没和那男孩交往,但这一句话我记忆至今,也成了我的信念之一。
至于后一句,其实无需解释。此刻,窗外,春日迟迟,卉木萋萋,谁有闲去赏陌上花开,谁便是享清福的人。
编辑 赵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