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高职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ping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数学教学一直是重点,也是难点,针对学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提出了分层教学模式,这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如何利用分层教学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整体性提高学生的素质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高职数学;分层教学;探索;实践
  
  一、分层教学的提出
  近年来,高校都有不同程度的扩招,高职院校的招生标准也有所下降,学生之间文化素质差异巨大,整体来说,基础都较薄弱,数学又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底子就更差,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所有的学生都上一堂课,无论对基础好还是基础差的学生都是不利的。
  所谓的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文化知识基础、智力因素或其他影响因素的差异,对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设计,教授不同的内容,制作出一整套的教学程序,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正在被教师逐渐接受,并在实际中应用,但也要准确地把握层次,一是学生所处的层次水平,一是某一层次应该接受的教学内容水平,否则只会造成教学上的混乱。分层教学的准确运用能激发学生的潜力,发展其个性,提高其学习热情,使每名学生都获得发展。
  二、学生分层
  分层要考虑到的因素是全面的,包括学生的原有数学基础、选择的专业、学习的能力、对自己的要求等,除了学生本身的因素外,还要结合教材实际,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数学能力的要求不一样,教材的难易程度也不同,若教材较简单,则可以将分层标准放大,反之亦然,一般分为2~3个层次,层次太多需要大量的师资投入,教育成本过高,也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在新生入校之后,首先根据学生选择的专业方向,所学专业对数学的要求水平做第一次分层,按专业要求分为高层、中层、低层,形成新的数学学习集体,这一步也明显地给出了某一专业对师资的要求;在第一次分层之后,再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及到校后进行摸底考试的成绩,综合考虑,作出最后的评定,将每个专业的学生再划分为高层、中层、低层三个层次,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就根据这个层次进行分班上课。第二次分层是关键的环节,要尽量做到准确、公平。评定好层次后,还要不断地调整,根据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的表现,调整其所处的层次,采取动态的评定方法,对学生也比较公平,避免一次的偏差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三、分层教学的实践
  学生层次决定之后,接下来就是与之相关的其他内容的分层,并使之实现到教学中的过程。
  1教学目标及内容
  准确的教学目标能让学生判断自己的学习效果,认可自己的成绩,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目的地学习,最终完成学习任务;能让教师明确教学方向,引领学生,提高教学效率。高层的教学目标应以数学教学大纲的较高要求为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在自主学习中终生受益;中层的教学目标则是达到教学大纲的一般要求,使学生能完整地掌握数学知识,并尽可能地提高数学能力和智力水平;较低层的教学目标则是以教学大纲的最基本要求为准,让学生掌握应用性强的知识,培养其对数学的兴趣,使其能在未来自己加强学习。教学内容只要与教学目标相关联就分出层次了,根据不同目标的不同要求,在内容的选择上也要突出重点,高层教学内容重视能力的提升,中层教学内容主要是教会学生理解及理解的方式,低层教学内容则主要是对内容的记忆及重点内容的应用。
  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有相匹配的课程设计,而且不同层次的内容对教师的要求也不同。要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案,对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对教材一定要非常熟悉,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分清知识的主次。最后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可以将整个教材内容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难易程度从高到低,如理解层次、简单应用层次、综合应用层次等,也可以将层次分得更细一些,然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要求,如低层要达到理解层次,中层要达到简单应用层次,高层要达到综合应用层次,然后以此为目标进行课程设计。如在学习线性代数中的向量、矩阵时,要求低层组学生掌握矩阵的运算方式和规律,能进行有效的矩阵运算;中层组则要求掌握矩阵的简单应用;高层组学生要有综合应用的能力,能自己推理出较复杂的证明题,在实际中能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课程设计是实施教学的前提准备,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以保证教学效果。
  3面对学生
  与学生接触的环节主要包括授课、作业的布置、点评等,在这些环节中,也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要求教师设计出有层次的教学内容,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在完成基础教学后,再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提高对优等生的要求,重点辅助后进生,统筹兼顾。在布置练习任务时,也是同样的道理,分层次设置题目,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高层学生的作业应尽量减少重复,重视题目的灵活变动,综合性要强;中层学生的作业则要难易结合,在基础性的知识掌握后,也要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其完成高层的作业;低层学生的作业应该重视基础,负担不能过重,也鼓励其主动选做中层的作业。在进行作业点评时也要进行分层,不同的题目和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提醒的内容不同,高层目标学习者需要点评的是其思维方式,而低层则要帮助其完善对知识的理解,中层目标学习者位于前两者之间,是前两者的综合,根据点评的结果,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辅导了。
  四、结束语
  分层数学教学是教育工作中的一次变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能为社会培养出更有能力的人才,是值得我们不断地探索与研究的。目前,数学分层教学在实施中仍面临着困难和阻碍,需要我们的深入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贾耀辉。职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科学时代,2009(1)。
  [2]李瑞。高等数学分层教学教程[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3]王晓琴。高等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J]。吉林教育,2009(11)。
其他文献
【摘要】 在课改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先学后导,自主互助”的数学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先自学,再进入 “导”的环节,这是课堂教学的高潮. 老师导的内容少而精,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 课堂上老师当好导演,做好主持人,用精准的语言,引领学生紧张、高效地学习,打造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 立足课改课堂;品味数学教学  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先学后导,自主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自学结束后,就进入
“数感”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发觉,面对同一个数学情境,有些学生反应迅捷,思路简洁,有些学生苦思冥想,思路混乱. 这实质上是数学气质的表现,数学气质的精髓便是数感.  一、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要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要求教师能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去试着感知、发现,主动地探索,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例
【摘要】作为一种批判思维,近些年来,很多教育从业人员都对高中学生所具有的反思能力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高中学生反思能力并不高。反思一直都是认识自我和不断完善自己的重要途径,更加是对自己思维过程以及最后总思维结果进行有意识的分析和回顾,对于自身所关注的问题能够主动进行研究和思考,本文就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反思能力;分析;培养;浅谈    身为
【摘要】 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教材,但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照本宣科,教师要根据自身特点及学生特点灵活地把教材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它进行科学适度地调整、加工和处理,使之更适合于活的、具体的、实际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1. 合理调整顺序,使知识更具系统性  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7章“数值的估算”其实是“有理数”一章的延伸,而且是有理数中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一部分内容,也不难掌握,没有必
【摘要】本文基于阅读自学能力培养的视角分析新教材的呈现方式.我们认为新教材的呈现方式适合学生阅读自学.教材采用观察、思考、探究等不连续呈现方式,就是为了制造一种对话形式,打造编写教材专家、教师和学生三维对话的平台;在对话的过程中,带领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过程,培养学生阅读自学能力、问题意识、创新能力.  【关键词】“自我提问”;元认知;合情推理  一、问题的由来  
一、课始导入,留一点思考的时间给学生  新课程实施以来,一线教学的老师们都认识到了数学教学首先应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课始的导入往往新奇巧妙,有引人的故事导入,有精致的课件导入等,期待着把我们的学生很快地带入到数学学习中,实践也证实了这一做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然而,很多时候课题一出来,施教者往往就迫不及待的进入到预设的教学程序中,根本不去考虑此时学生的思维状态. 课始导入,留一点思考的时
数学中对空间形式的探究主要表现在图形的研究上. 特别是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学习能力的阶段,对学生几何直观的学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老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及研究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充分认识,感悟图形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变化. 所以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直观感受,为以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小学阶段乃至日后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中所面临的课题
教材简析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把自己的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的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 21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苏霍姆林
【摘要】 创设数学情境是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 本文阐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创设数学情境,从而唤起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数学教学.   【关键词】 数学情境;课堂教学;有效性    我们知道,语言学习注重语境. 与之类似的,注重数学情境也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 新版教材的优点之一是以情境作为手段来引入知识. 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