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思维着重强调思维的角度,它能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受阻时不断地转换思维角度,破除消极思维定势,用创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具体讲,创新是指人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创新的核心就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着重强调思维的角度,它能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受阻时不断地转换思维角度,破除消极思维定势,用创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创新就是改变,或者根本性地改变。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创新的意识,教给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并作有针对性的创新思维训练。
一、在阅读教材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人教八上物理课本有这样一段话:“按照这个规定,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我在讲课时,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在电源内部电流应该怎样流?这是逆向思维的训练,既然有外部当然要想一想内部。同样在学磁场时提出:在磁体内部磁感线方向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教师要关注课本上有限的文字,挖掘思维训练的资源。八下7页研究了串联电池组电压,很少有学生主动探究干电池并联使用问题,我又引导学生提出电池并联的问题。许多发明创造就是在这打破常规看似荒唐的想法中诞生的。
二、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用电压表测串、并联电路电压的实验后,我提出,如果电压表量程不够用,该怎么办?学生们很快提出了用几个电阻串联,分别测这几个电阻的电压再相加得到总的电压。我肯定了这一方法,进一步提出没有电阻只有几块电压表,鼓励学生探讨其它方法。有的学生提出了能不能把两块电压表串联的设想。我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最终学生发现了用电压表串联测高电压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运用发散思维方法使学生们有了创新,得到了新的测电压的方法。学生们意犹未尽,还提出了用电流表并联测大电流的设想。这是联想思维的具体体现,做到了知识、技能的迁移,培养了创造力。
三、在习题讲解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一中考题:在透镜前放一近视眼镜,屏上缩小的像变模糊了,怎样移动光屏,像才能重新清晰?根据透镜对光的作用原理,学生很快得出了正确的结果。问题并没有就此结束,我演示了这一实验,当把一学生的近视镜放在透镜前时发现屏上仍有一清晰的像,只是在像的周围出现了一个大的光斑,学生们很是惊讶。怎样去解释?通过观察有的学生提出近视镜片是一窄条,不能把凸透镜全部挡住,因而其它部分仍能成完整的像。怎样验证?换一个大眼镜是学生的定势思维,可班里根本就没有这种眼镜。换一个小透镜吧,也没有。经过讨论和实验最后得出方法:在凸透镜前挡一个纸片,在纸片上打一个比眼镜片稍小的孔。清晰的像消失了,只有一个模糊的光斑。我有意堵住学生思维的路子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开去,使其另僻蹊径。
另外,一题多解也是训练发散思维很有实效的方法。多种方法测电阻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能在习题讲解中也不失时机地引入实验,相信会给学生更多直观的感性积累,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四、在小制作中培養学生的创新思维
重视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我重点抓的是小制作。小孔成像器采用了书上的方法统一选择了八宝粥罐,半透明的塑料膜。成品出来效果良莠不齐。我指导学生列举缺点并提出改进方法。首先解决看不清像这个问题,经过对比、讨论和实践,学生们认识到膜太透、屏周围的光太亮以致看不清像。最后选定毛玻璃作屏,并在屏这一端接了一截纸管。成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我又指导学生希望成像器具备哪些新功能。学生提出能调节像的大小,增加照明功能使成像器能看清暗处的物体,给成象器增加一个支架等。我又提出怎样方便改变孔的大小、形状和个数的问题。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具备照明功能,可方便调节的抽拉式圆筒成像器最终诞生了。
五.新、奇、悬、趣、迷的实验,使学生见之生趣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于中学生来说,新、奇、悬、趣、迷的实验,会使他们感到新鲜和好奇,可以给他们带来饶有兴趣的乐趣,在此基础上,才能使他们有效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使之逐步取得探索物理知识的主动权,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例如:初三学生学习“功”这一章时,对功、功率、机械效率三个概念容易混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可以设计一堂比赛形式的实验课,比比谁做的功最多,谁的功率最大,谁的机械效率最高。每个同学都抱五块砖以最快的速度从一楼跑上四楼,设计方案,测出自己做的功,功率、机械效率。然后集体讨论评选出四个“全班之最”。上楼最快的,做功最多的,功率最大的,机械效率最高的,四项冠军分别由四位同学获取。这一结果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了同一个焦点上,为什么做功最多的,功率不是最大?机械效率也不是最高?为什么上楼最快的,做功却不是最多?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实验课,把本来混淆不清的概念变得简单易懂,把理论知识转变成了亲眼所见的事实,使学生在欢快的“游戏”中,学到实在的知识。
总之,创新就是改变,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多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角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具体讲,创新是指人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创新的核心就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着重强调思维的角度,它能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受阻时不断地转换思维角度,破除消极思维定势,用创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创新就是改变,或者根本性地改变。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创新的意识,教给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并作有针对性的创新思维训练。
一、在阅读教材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人教八上物理课本有这样一段话:“按照这个规定,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我在讲课时,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在电源内部电流应该怎样流?这是逆向思维的训练,既然有外部当然要想一想内部。同样在学磁场时提出:在磁体内部磁感线方向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教师要关注课本上有限的文字,挖掘思维训练的资源。八下7页研究了串联电池组电压,很少有学生主动探究干电池并联使用问题,我又引导学生提出电池并联的问题。许多发明创造就是在这打破常规看似荒唐的想法中诞生的。
二、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用电压表测串、并联电路电压的实验后,我提出,如果电压表量程不够用,该怎么办?学生们很快提出了用几个电阻串联,分别测这几个电阻的电压再相加得到总的电压。我肯定了这一方法,进一步提出没有电阻只有几块电压表,鼓励学生探讨其它方法。有的学生提出了能不能把两块电压表串联的设想。我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最终学生发现了用电压表串联测高电压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运用发散思维方法使学生们有了创新,得到了新的测电压的方法。学生们意犹未尽,还提出了用电流表并联测大电流的设想。这是联想思维的具体体现,做到了知识、技能的迁移,培养了创造力。
三、在习题讲解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一中考题:在透镜前放一近视眼镜,屏上缩小的像变模糊了,怎样移动光屏,像才能重新清晰?根据透镜对光的作用原理,学生很快得出了正确的结果。问题并没有就此结束,我演示了这一实验,当把一学生的近视镜放在透镜前时发现屏上仍有一清晰的像,只是在像的周围出现了一个大的光斑,学生们很是惊讶。怎样去解释?通过观察有的学生提出近视镜片是一窄条,不能把凸透镜全部挡住,因而其它部分仍能成完整的像。怎样验证?换一个大眼镜是学生的定势思维,可班里根本就没有这种眼镜。换一个小透镜吧,也没有。经过讨论和实验最后得出方法:在凸透镜前挡一个纸片,在纸片上打一个比眼镜片稍小的孔。清晰的像消失了,只有一个模糊的光斑。我有意堵住学生思维的路子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开去,使其另僻蹊径。
另外,一题多解也是训练发散思维很有实效的方法。多种方法测电阻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能在习题讲解中也不失时机地引入实验,相信会给学生更多直观的感性积累,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四、在小制作中培養学生的创新思维
重视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我重点抓的是小制作。小孔成像器采用了书上的方法统一选择了八宝粥罐,半透明的塑料膜。成品出来效果良莠不齐。我指导学生列举缺点并提出改进方法。首先解决看不清像这个问题,经过对比、讨论和实践,学生们认识到膜太透、屏周围的光太亮以致看不清像。最后选定毛玻璃作屏,并在屏这一端接了一截纸管。成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我又指导学生希望成像器具备哪些新功能。学生提出能调节像的大小,增加照明功能使成像器能看清暗处的物体,给成象器增加一个支架等。我又提出怎样方便改变孔的大小、形状和个数的问题。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具备照明功能,可方便调节的抽拉式圆筒成像器最终诞生了。
五.新、奇、悬、趣、迷的实验,使学生见之生趣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于中学生来说,新、奇、悬、趣、迷的实验,会使他们感到新鲜和好奇,可以给他们带来饶有兴趣的乐趣,在此基础上,才能使他们有效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使之逐步取得探索物理知识的主动权,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例如:初三学生学习“功”这一章时,对功、功率、机械效率三个概念容易混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可以设计一堂比赛形式的实验课,比比谁做的功最多,谁的功率最大,谁的机械效率最高。每个同学都抱五块砖以最快的速度从一楼跑上四楼,设计方案,测出自己做的功,功率、机械效率。然后集体讨论评选出四个“全班之最”。上楼最快的,做功最多的,功率最大的,机械效率最高的,四项冠军分别由四位同学获取。这一结果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了同一个焦点上,为什么做功最多的,功率不是最大?机械效率也不是最高?为什么上楼最快的,做功却不是最多?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实验课,把本来混淆不清的概念变得简单易懂,把理论知识转变成了亲眼所见的事实,使学生在欢快的“游戏”中,学到实在的知识。
总之,创新就是改变,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多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角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