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Acronis公司发布了2012年全球灾难恢复信心指数。此指数反映了全球中小企业在备份与灾难恢复的准备、能力与实际操作等方面的信心度。中国中小企业的总体信心指数为0.71,在参与调查的18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五,与排名第一的德国(信心指数为2.1)相去甚远。这反映出中国中小企业在灾难恢复方面信心不足。
防灾意识要增强
与普遍建立了较完备的数据备份系统,并拥有异地容灾系统,甚至已经在考虑构建双活数据中心的大型企业用户相比,中小企业的数据保护意识相对比较淡薄。2005年,数据备份厂商CommVault刚进入中国时,CommVault中国区总经理徐永兴就曾向记者表示,中国80%的中小企业还没有部署过数据备份系统,这对CommVault来说是潜在的商机。7年过去了,这种状况是否有了改观呢?
Acronis的调查显示,在灾难事件发生时,43%的中国企业会担心其备份与灾难恢复作业不能完成,48%的企业则担心灾难事件会引发长时间的停机。由于没有完善的备份和灾难恢复系统,一些企业在灾难事件中遭受到的损失也是巨大的。Acronis公司调查发现,中国企业每年平均停机时间为1.5天,因停机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40万美元。
中小企业疏于数据保护在全球来说也是一种普遍现象。赛门铁克《2011年中小企业灾备调查》显示,半数受访企业目前没有适当的灾备计划,41%的企业甚至从未想过制定一份灾备计划。赛门铁克公司信息管理部门资深研发总监贾宏宇介绍说:“调查显示,缺乏灾备措施的代价是极其高昂的,有些中小企业甚至会因此而倒闭。”
一个企业能否建立一套完备的、切实有效的数据保护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高管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Acronis的调查显示,仅有37%的中国企业高管支持建立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系统,这一比例远低于53%的全球平均值。
许多企业的高管通常把短期的经济利益放在首位,所以将资金主要投向那些能直接促进生产力提升,并能带来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的IT项目,比如采购新的服务器或构建电子商务的IT支撑平台等。
这种保障企业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做法无可厚非,但是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特别是在充满各种各样安全隐患的现实世界中,企业如果没有一套完备的数据保护机制,那么突如其来的灾难性事件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可选项还是必选项
“许多企业宁愿用大笔资金来采购服务器、存储设备,也不愿意改善一下当前的数据备份及灾难恢复系统。”Acronis亚太区总裁Bill Taylor-Mountford表示,“许多企业视灾难恢复系统为奢侈品。这是因为这些企业还没有真正认识到灾难恢复系统的价值所在。在有些情况下,企业高管的不重视成了灾难恢复系统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的主要阻碍。这就需要对企业的高管进行反复教育。”
许多企业之所以在灾难恢复系统建设方面表现得漫不经心,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们没有经历过灾难或数据损失,因此不认为建立灾难恢复系统是必要的。赛门铁克《2011年中小企业灾备调查》显示,中小企业通常是在经历了灾难或数据损失后,才开始重视灾难防范。Acronis公司的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31%的中国企业认为,由于以前没有出现过数据丢失的情况,因此对备份和灾难恢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人们的印象中,灾难恢复针对的是小概率的灾难性事件,许多没有这方面惨痛教训的用户在灾难防范方面存在侥幸心理。其实,从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频发的自然灾害以及越来越多的网络恶意攻击来看,企业的IT系统时刻处于风险之中。企业应该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从许多调查机构的统计数据来看,引发系统停机的最主要因素是人为误操作、预期外的系统更新或打补丁以及服务器机房的环境问题。这说明风险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时刻存在于企业的IT系统之中,有时可能是技术人员的一个误操作,就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建设灾难恢复系统可以保证企业业务的连续性。现在,有些企业可能认为灾难恢复系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可选项,但是从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来看,灾难恢复系统应该是一个必选项。
增强对虚拟化的支持
随着数据量的增加以及人们对服务级别协议(SLA)的要求逐渐提高,那些传统的低性能的或容易造成信息孤岛的数据备份产品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赛门铁克的调查显示,如果备份的速度能够提高一倍,72%的用户愿意更换其原有的备份产品。2012年3月,赛门铁克宣布将为企业提供一种全新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方法,它可以将备份速度提高近100倍,并且可以实现一次性恢复,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可简化备份的管理。
在数据备份方面,中小企业最关注的问题是控制数据的增长,实现平台的统一,简化备份的过程。赛门铁克新推出的Backup Exec 2012增加了许多新功能,可以降低备份的复杂性,并且统一执行对物理环境和虚拟环境的备份,实现无需硬件的灾难恢复。贾宏宇介绍说:“在赛门铁克独有的V-Ray技术的支持下,Backup Exec 2012可实现跨虚拟环境和物理环境的可视性,并且能够快速、高效地备份和恢复数据,同时消除用户对专用的单点产品的需求。”此外,Backup Exec 2012还可为VMware、Hyper-V或物理服务器提供单一文件恢复、重复数据删除和备份管理等功能,从而大幅节省存储和管理的成本。
无独有偶,Acronis在3月7日发布了针对虚拟机的备份新品vmProtect 7。Bill Taylor-Mountford介绍说:“Acronis vmProtect 7采用了基于Web的直观管理界面,并且无缝集成了VMware vCenter,允许管理员使用一个控制台管理所有任务。”Acronis vmProtect 7还提供了先进的数据复制功能,支持故障转移和故障返回,即使发生服务器全部崩溃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裸机恢复功能,将整机数据全部恢复到另外一台计算机上,从而减少停机时间。
Acronis的调查显示,2012年,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会采用虚拟服务器,虚拟化应用的增长率将达到21%,甚至超过大型企业虚拟化应用的增长率。以前,许多企业习惯采用不同的产品分别对物理环境和虚拟环境进行备份和保护。现在,用户更倾向于采用一体化的产品,同时对物理环境和虚拟环境进行备份,并实现快速恢复。
Acronis调查发现,国外用户通常会使用3~5个备份产品,而在中国,超过50%的用户喜欢用一个产品实现对所有数据和应用的备份。
究其原因,国外用户的备份历史很长,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会根据应用需求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备份产品。中国用户的备份历史较短,没有历史遗留系统的包袱,因此可以利用当前先进的、集成的技术,同时实现对物理机和虚拟机的备份,甚至可以将数据备份到云中,一劳永逸。
链 接
转向云还需要时间
云端应用是中国企业的另一个兴趣点。Acronis的调查显示,35%的中国企业预期,其IT 基础架构有一半以上将在2012年进入云端,而全球的平均水平仅为26%。如果中小企业都转而采用云服务,那么还会有多少人愿意自己购买备份软件呢?
除了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和空间等有利因素以外,精简人员和提高企业IT基础架构的质量也是中国企业希望采用云端备份与灾难恢复的主要原因。Acronis亚太区总裁Bill Taylor-Mountford表示:“虽然越来越多的用户对云应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将备份与灾难恢复融入云中还需要一个过程。”
Acronis的调查显示,相当多的企业表示,对云服务提供商缺乏信任。
许多企业虽然认为云备份与灾难恢复可以有效地降低IT运营成本,节省存储空间以及满足法规遵从的要求,但同时它们也在担心云中的数据恢复、云的安全风险以及消除工作负荷复杂度等问题。
防灾意识要增强
与普遍建立了较完备的数据备份系统,并拥有异地容灾系统,甚至已经在考虑构建双活数据中心的大型企业用户相比,中小企业的数据保护意识相对比较淡薄。2005年,数据备份厂商CommVault刚进入中国时,CommVault中国区总经理徐永兴就曾向记者表示,中国80%的中小企业还没有部署过数据备份系统,这对CommVault来说是潜在的商机。7年过去了,这种状况是否有了改观呢?
Acronis的调查显示,在灾难事件发生时,43%的中国企业会担心其备份与灾难恢复作业不能完成,48%的企业则担心灾难事件会引发长时间的停机。由于没有完善的备份和灾难恢复系统,一些企业在灾难事件中遭受到的损失也是巨大的。Acronis公司调查发现,中国企业每年平均停机时间为1.5天,因停机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40万美元。
中小企业疏于数据保护在全球来说也是一种普遍现象。赛门铁克《2011年中小企业灾备调查》显示,半数受访企业目前没有适当的灾备计划,41%的企业甚至从未想过制定一份灾备计划。赛门铁克公司信息管理部门资深研发总监贾宏宇介绍说:“调查显示,缺乏灾备措施的代价是极其高昂的,有些中小企业甚至会因此而倒闭。”
一个企业能否建立一套完备的、切实有效的数据保护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高管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Acronis的调查显示,仅有37%的中国企业高管支持建立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系统,这一比例远低于53%的全球平均值。
许多企业的高管通常把短期的经济利益放在首位,所以将资金主要投向那些能直接促进生产力提升,并能带来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的IT项目,比如采购新的服务器或构建电子商务的IT支撑平台等。
这种保障企业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做法无可厚非,但是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特别是在充满各种各样安全隐患的现实世界中,企业如果没有一套完备的数据保护机制,那么突如其来的灾难性事件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可选项还是必选项
“许多企业宁愿用大笔资金来采购服务器、存储设备,也不愿意改善一下当前的数据备份及灾难恢复系统。”Acronis亚太区总裁Bill Taylor-Mountford表示,“许多企业视灾难恢复系统为奢侈品。这是因为这些企业还没有真正认识到灾难恢复系统的价值所在。在有些情况下,企业高管的不重视成了灾难恢复系统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的主要阻碍。这就需要对企业的高管进行反复教育。”
许多企业之所以在灾难恢复系统建设方面表现得漫不经心,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们没有经历过灾难或数据损失,因此不认为建立灾难恢复系统是必要的。赛门铁克《2011年中小企业灾备调查》显示,中小企业通常是在经历了灾难或数据损失后,才开始重视灾难防范。Acronis公司的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31%的中国企业认为,由于以前没有出现过数据丢失的情况,因此对备份和灾难恢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人们的印象中,灾难恢复针对的是小概率的灾难性事件,许多没有这方面惨痛教训的用户在灾难防范方面存在侥幸心理。其实,从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频发的自然灾害以及越来越多的网络恶意攻击来看,企业的IT系统时刻处于风险之中。企业应该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从许多调查机构的统计数据来看,引发系统停机的最主要因素是人为误操作、预期外的系统更新或打补丁以及服务器机房的环境问题。这说明风险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时刻存在于企业的IT系统之中,有时可能是技术人员的一个误操作,就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建设灾难恢复系统可以保证企业业务的连续性。现在,有些企业可能认为灾难恢复系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可选项,但是从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来看,灾难恢复系统应该是一个必选项。
增强对虚拟化的支持
随着数据量的增加以及人们对服务级别协议(SLA)的要求逐渐提高,那些传统的低性能的或容易造成信息孤岛的数据备份产品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赛门铁克的调查显示,如果备份的速度能够提高一倍,72%的用户愿意更换其原有的备份产品。2012年3月,赛门铁克宣布将为企业提供一种全新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方法,它可以将备份速度提高近100倍,并且可以实现一次性恢复,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可简化备份的管理。
在数据备份方面,中小企业最关注的问题是控制数据的增长,实现平台的统一,简化备份的过程。赛门铁克新推出的Backup Exec 2012增加了许多新功能,可以降低备份的复杂性,并且统一执行对物理环境和虚拟环境的备份,实现无需硬件的灾难恢复。贾宏宇介绍说:“在赛门铁克独有的V-Ray技术的支持下,Backup Exec 2012可实现跨虚拟环境和物理环境的可视性,并且能够快速、高效地备份和恢复数据,同时消除用户对专用的单点产品的需求。”此外,Backup Exec 2012还可为VMware、Hyper-V或物理服务器提供单一文件恢复、重复数据删除和备份管理等功能,从而大幅节省存储和管理的成本。
无独有偶,Acronis在3月7日发布了针对虚拟机的备份新品vmProtect 7。Bill Taylor-Mountford介绍说:“Acronis vmProtect 7采用了基于Web的直观管理界面,并且无缝集成了VMware vCenter,允许管理员使用一个控制台管理所有任务。”Acronis vmProtect 7还提供了先进的数据复制功能,支持故障转移和故障返回,即使发生服务器全部崩溃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裸机恢复功能,将整机数据全部恢复到另外一台计算机上,从而减少停机时间。
Acronis的调查显示,2012年,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会采用虚拟服务器,虚拟化应用的增长率将达到21%,甚至超过大型企业虚拟化应用的增长率。以前,许多企业习惯采用不同的产品分别对物理环境和虚拟环境进行备份和保护。现在,用户更倾向于采用一体化的产品,同时对物理环境和虚拟环境进行备份,并实现快速恢复。
Acronis调查发现,国外用户通常会使用3~5个备份产品,而在中国,超过50%的用户喜欢用一个产品实现对所有数据和应用的备份。
究其原因,国外用户的备份历史很长,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会根据应用需求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备份产品。中国用户的备份历史较短,没有历史遗留系统的包袱,因此可以利用当前先进的、集成的技术,同时实现对物理机和虚拟机的备份,甚至可以将数据备份到云中,一劳永逸。
链 接
转向云还需要时间
云端应用是中国企业的另一个兴趣点。Acronis的调查显示,35%的中国企业预期,其IT 基础架构有一半以上将在2012年进入云端,而全球的平均水平仅为26%。如果中小企业都转而采用云服务,那么还会有多少人愿意自己购买备份软件呢?
除了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和空间等有利因素以外,精简人员和提高企业IT基础架构的质量也是中国企业希望采用云端备份与灾难恢复的主要原因。Acronis亚太区总裁Bill Taylor-Mountford表示:“虽然越来越多的用户对云应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将备份与灾难恢复融入云中还需要一个过程。”
Acronis的调查显示,相当多的企业表示,对云服务提供商缺乏信任。
许多企业虽然认为云备份与灾难恢复可以有效地降低IT运营成本,节省存储空间以及满足法规遵从的要求,但同时它们也在担心云中的数据恢复、云的安全风险以及消除工作负荷复杂度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