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进行了充分的探究与思考,并灵活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而对该教学思想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生本教育,数学课堂,教育模式
今年暑假,在市教育局组织下,我与我校十多位老师前往广州进行“生本”教育培训。通过一个星期的学习培训,我对生本教育有了一些认识。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利用“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等多种方法,才可以真正做到少教多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通过在广州华师附小听观摩课、看生本课堂教育视频、假期上网查生本教育的资料,我谈谈自己对生本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生本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生本教育的课堂,精彩的是学生,他们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学生完全拥有自学的天赋和潜能,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很多的知识,并能在自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在生本的课堂上,学生是那样的投入,他们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个个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在课堂上,他们发挥想象,积极思维,对事物都有着执着的探索精神。这种课堂,让学生充满了自信,让课堂呈现出精彩。学生动起来了,快乐起来了。
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知识。学习期间,听那节《圆柱和圆锥》时,学生在教师设计的三个活动方案的引领下,按照自己的意愿,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讲台作为展示的舞台。展示时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设有主持组长,组长指派本组人员确定发言内容,指定发言人,组员中有的用语言表述,有的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还有的用自制教具演示等等,将自己做成的圆柱,拆卸成两个圆形和一个长方形,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探究并归纳圆柱的特征,推导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丰富多彩的个性化交流展示、学生之间的自由的质疑争辩中,学生积极参与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收获,学习目标就这样悄然无声地完成了。在学生的精彩表现过程,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自信。正如老师最后总结时所说:“我只是给了你们一只桶,你们却把它装满了水。”
二、生本课堂中,教师是课后的“引领者”
生本课堂主张教师不要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学生学习尽可能的自主。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者,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是课堂的策划者。教师要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教师只是给学生指出方向,剩下的时间都交给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大大扩大了学生应该吸收的知识量。在生本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下面三点:
1.设置好前置性作业,放手让学生预习。
生本教学的原则是“不学不教,先学后教,让学生有备而来”。这“有备”就是指提前做好预习作业,作好上课的准备。可见,前置性作业的布置就尤为重要。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学习,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因此如何设计布置“前置性作业”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
2.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把课堂真正还给學生,课堂上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交流、探究。每组选出组长,负责本组的纪律、任务分配等事务,组内成员有不明白的问题时,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确实无法解决,则可以向教师提出。如问题具有普遍性,再由教师和全班同学交流,展开全班性的讨论。
生本课堂看似简单:(1)布置前置性作业。(2)小组讨论。(3)全班讨论。(4)教师点拨指导。可实际上,要想上好生本课,是很不容易的。我认为生本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点拨时的“收”和“放”。教师要有获取并灵活运用课堂生成资源的能力,通过点拨,让学生向更深处迈进。通过点拨,让学生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上正确的道路。引导学生自己学,教师只起到帮学的作用,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学,教师在什么时候帮,教师在引导的同时还应该做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
三、做“生本”,不能急功近利
学习期间,荆志强教授让我们观看了一个“多少人,没熬过那三厘米”的视频:生长在中国东部的毛竹,4年的时间里,仅仅长了3厘米。第五年开始,这些竹子则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地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其实,在前面的四年里,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生本”亦是如此,我们不要担心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我们现在的付出都是为了“扎根”,等到时机成熟,我们自然就能达到成功的目的地。
总之,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用生本课堂教育模式教学,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更深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2】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6
【3】郭思乐.《谛听教育的春天——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随笔》.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3
关键词:生本教育,数学课堂,教育模式
今年暑假,在市教育局组织下,我与我校十多位老师前往广州进行“生本”教育培训。通过一个星期的学习培训,我对生本教育有了一些认识。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利用“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等多种方法,才可以真正做到少教多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通过在广州华师附小听观摩课、看生本课堂教育视频、假期上网查生本教育的资料,我谈谈自己对生本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生本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生本教育的课堂,精彩的是学生,他们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学生完全拥有自学的天赋和潜能,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很多的知识,并能在自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在生本的课堂上,学生是那样的投入,他们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个个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在课堂上,他们发挥想象,积极思维,对事物都有着执着的探索精神。这种课堂,让学生充满了自信,让课堂呈现出精彩。学生动起来了,快乐起来了。
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知识。学习期间,听那节《圆柱和圆锥》时,学生在教师设计的三个活动方案的引领下,按照自己的意愿,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讲台作为展示的舞台。展示时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设有主持组长,组长指派本组人员确定发言内容,指定发言人,组员中有的用语言表述,有的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还有的用自制教具演示等等,将自己做成的圆柱,拆卸成两个圆形和一个长方形,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探究并归纳圆柱的特征,推导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丰富多彩的个性化交流展示、学生之间的自由的质疑争辩中,学生积极参与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收获,学习目标就这样悄然无声地完成了。在学生的精彩表现过程,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自信。正如老师最后总结时所说:“我只是给了你们一只桶,你们却把它装满了水。”
二、生本课堂中,教师是课后的“引领者”
生本课堂主张教师不要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学生学习尽可能的自主。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者,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是课堂的策划者。教师要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教师只是给学生指出方向,剩下的时间都交给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大大扩大了学生应该吸收的知识量。在生本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下面三点:
1.设置好前置性作业,放手让学生预习。
生本教学的原则是“不学不教,先学后教,让学生有备而来”。这“有备”就是指提前做好预习作业,作好上课的准备。可见,前置性作业的布置就尤为重要。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学习,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因此如何设计布置“前置性作业”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
2.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把课堂真正还给學生,课堂上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交流、探究。每组选出组长,负责本组的纪律、任务分配等事务,组内成员有不明白的问题时,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确实无法解决,则可以向教师提出。如问题具有普遍性,再由教师和全班同学交流,展开全班性的讨论。
生本课堂看似简单:(1)布置前置性作业。(2)小组讨论。(3)全班讨论。(4)教师点拨指导。可实际上,要想上好生本课,是很不容易的。我认为生本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点拨时的“收”和“放”。教师要有获取并灵活运用课堂生成资源的能力,通过点拨,让学生向更深处迈进。通过点拨,让学生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上正确的道路。引导学生自己学,教师只起到帮学的作用,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学,教师在什么时候帮,教师在引导的同时还应该做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
三、做“生本”,不能急功近利
学习期间,荆志强教授让我们观看了一个“多少人,没熬过那三厘米”的视频:生长在中国东部的毛竹,4年的时间里,仅仅长了3厘米。第五年开始,这些竹子则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地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其实,在前面的四年里,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生本”亦是如此,我们不要担心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我们现在的付出都是为了“扎根”,等到时机成熟,我们自然就能达到成功的目的地。
总之,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用生本课堂教育模式教学,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更深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2】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6
【3】郭思乐.《谛听教育的春天——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随笔》.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