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通常所知爱琴海上最古老的文明是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文明和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迈锡尼文明,那么在这两个文明之前是否还存在过更古老更成熟的古希腊文明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基克拉底文明。
让我们回到100多年前,这个古老文明初露头角的岁月。19世纪晚期的希腊还沉浸在民族国家独立的欢乐气氛中,在雅典卫城山脚下的跳蚤市场上,人们总是能够看到各种古物摊铺出售一些奇怪的白色大理石小雕像,40多公分高,人物形象简洁,线条流畅,表面光滑,或坐或立,基本样式统一。当时,德国商人施里曼在小亚细亚发掘特洛伊宝藏引发整个欧洲掀起到希腊寻宝的热潮,但是没有人注意这种小雕像,因为他们都不清楚这种大理石雕像属于哪种已知的文明,更不了解其价值何在,只知道它们来自基克拉底群岛。
多亏了英国雅典学校首位主任番洛赛先生慧眼识金,他最先注意到这些雕像的重要性。他从摊主们那里了解到它们出土于基克拉底群岛上的古墓,因此设立了到基克拉底群岛考古的项目。基克拉底古墓发掘项目开展后,吸引来另一位希腊考古学者赫里斯多。这位古典考古学家由于对迈锡尼王宫遗址的发掘和研究而闻名遐迩,他在全面调查研究了基克拉底古墓群后,为这个新发现的文明命名为“基克拉底文明”。
然而,独立后的希腊长期处于混乱状态,文物市场更是缺乏监管,从基克拉底群岛流失的文物高达半数。有关基克拉底文明的研究工作重新吸引人们的视线大约又过了半个多世纪,特别是当考古科学新技术大量用来进行古物年代测定后,基克拉底文明研究再度迅速发展。学者们发现,这种未知的文明存在的年代早于米诺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其成熟的程度高于后两者。
现代考古学者们已经确定,基克拉底文明属于新石器晚期和青铜时代早期文明,存在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3300-2000年。其间又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一些学者近年来对基克拉底古墓群考古得到新证据,表明该文明存在的时间上限可能要提前到公元前5000年,那时,第一批移民从小亚细亚进入这个地区。考古学家伦弗雷认为,该文明区最早的居民大概是第一批南下的印欧人种,而马罗瑞则认为,他们应该是早于印欧人种的小亚细亚移民。
如果这些结论是可靠的话,那就意味着基克拉底文明远比克里特文明更古老。众所周知,米诺文明属于青铜时代的文明,其存在的时间大约为公元前27—15世纪。也就是说,当米诺文明兴起之时,基克拉底文明已经兴盛了数百年。或者至少可以推论,基克拉底文明比米诺文明发展得更为成熟,并由于两者海域相连,前者对后者有文化影响。这个推论得到了考古学的证明,从米诺文明遗址出土的陶器绘画上,人们找到了基克拉底文明的强大影响痕迹。
基克拉底文明所在的基克拉底群岛海域总面积大约2572平方公里,位于爱琴海中部,在雅典东南方向,该海区有人居住的岛屿大约有200多个。基克拉底群岛大多由火山喷发形成,并围绕海底火山口分布成圆圈形状。古希腊人用“圆圈”(基克拉底)一词为该群岛命名。
根据该地区考古发掘和古物研究,基克拉底文明区采取农耕和渔猎相结合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于该海区有利的地理位置,基克拉底群岛一度控制爱琴海贸易的海上霸权。而活跃的商贸活动也为该地区居民带来巨大财富,进而为该文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遗址发掘发现,当时已经出现了冶炼和制作青铜器的作坊。从大量墓葬群的分布情况分析,该文明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早期城市居住区。但是各个居民中心区的人口规模较小,千人左右。集中的建筑群遗址表明,当地形成了规范的建筑模式,即直线和矩形的平面设计。建筑材料多为岩石。每户住宅包括2—5间房屋。从古墓群的构成分析,由多个家庭构成某种更大的群体。学者们推测,基克拉底群岛上已经出现了早期的国家。
基克拉底文明遗址考古发现的古代器物多达数千种,包括最具特点的大理石雕像、石料或贝壳为原料的串珠项链、金属工具和装饰品、石头用具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埃拉岛古墓出土的青铜锯,体现出当地青铜加工工艺的高超。基克拉底文明为外界所知的代表性器物是大理石小雕像,迄今为止推测总计有1400多尊,流散在世界各地。它们造型别致,具有现代雕刻艺术的气质。总之,无论是石料还是金属器物,它们的加工水平都高于同期的米诺文明,学者们据此推测该文明比米诺文明更成熟。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基克拉底文明不知因何逐渐衰落。根据爱琴海中部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的情况推测,该文明的衰落和消亡一定与此有关。也许由于这个原因,人们至今尚未在基克拉底群岛发现大规模宫殿遗址。也有学者认为,地质活动破坏对有限的历史遗迹的永久性损坏就是该文明长久覆盖着神秘面纱的原因。但是随着现代考古特别是水下考古技术的发展,基克拉底文明的神秘面纱将进一步被揭开,这个陌生而古老的文明必将得到人们更多的认识。
(据《光明日报》)
“油灰”可提速骨伤愈合
任何有过骨折经历的人都知道康复所需时间之长和过程之难。美国的科学家们日前表示,他们找到了一种可以大大提高骨折治愈效率的全新“油灰”。
美国佐治亚州大学再生生物学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借助成体干细胞,成功制造出了骨骼自愈、再生所需的蛋白质。研究者将这种蛋白加工成某种被称作“骨伤油灰”的胶质物。
实验中,科研人员将这种油灰注入老鼠的骨折部位,该老鼠两周后便完全康复。实验录像显示,这只老鼠在痊愈后既能灵活跑动,又能靠后肢直立,完全看不出它之前的伤势。该中心的科学家们日前正在以猪、羊为对象,利用“油灰”展开进一步实验。
该研究的负责人史蒂夫表示:“我们的实验在小动物方面已获成功,在大动物方面也正取得良好进展。”科学家们希望,“骨伤油灰”能够颠覆传统的骨伤治疗方式,尤其是让士兵们从中受益。史蒂夫博士透露称:“复杂的骨伤是导致美军士兵们不得不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很多年轻士兵们的心理疾病通常是在长达3至6个月的卧床治疗时爆发的……我们的研究可能会帮助他们早日康复”。据悉,实验动物仅用了不到4周的时间便完成了骨骼再生。
当下,“骨伤油灰”在真正用于人体前还需更多的动物实验。史蒂夫介绍称:“我们下一个目标是,在大型动物身上获得同样良好的效果。接着,我们将在佐治亚州大学诊所中进行临床实验,实验对象依旧是动物,但这些动物都有着复杂的骨伤情况。”
报道称,骨伤油灰最有希望的应用前景之一是面部骨骼、颅骨的修复,这种需要通常出现在战场上。
(据《中国日报》)
巴拿马发现史前骆驼化石身高不足一米
近期科学家们在中美洲巴拿马境内发现了两种怪异的史前骆驼化石,它们身材娇小,生活在热带雨林之中。在2008至2011年间,科学家们在巴拿马境内的拉斯·卡斯卡得考古发掘地找到一些微小的化石碎片。研究的第一作者,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脊椎古生物学研究生阿尔多·林肯说:“回到实验室后,我开始将这些碎片拼接在一起并立即意识到我几乎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下颌骨。”
基于这些新发现的化石线索,林肯和他的小组成员们描述了两种新的史前骆驼种类:“Aguascalietia panamaensis”和“Aguascalientia minuta”,这两种骆驼都生活在大约2000万年前中美洲热带地区。
这两种史前骆驼都拥有鳄鱼般长长的吻部,林肯告诉记者,他认为这可能是它们进化出用以适应在浓密的热带雨林中寻找果子和树叶等食物的。除此之外,这些骆驼的牙齿又短又锋利。根据这些化石线索,林肯和他的同事们估计这两种最小的骆驼中,A. minuta的站立身高大约为2英尺(约合60厘米),差不多是现代麝香鹿的体型;而A. panamaensis的站立身高则为2.5英寸左右,约合80厘米。
论文合著者,来自巴拿马史密森热带研究院的科学家卡洛斯·亚拉米洛说:“它们是非常可爱的动物。我从没想过会在巴拿马发现这样的动物。”
骆驼的演化
尽管现代的骆驼绝大部分都生活在非洲和中东的沙漠中,这种哺乳动物在大约3500-4000万年前曾经遍布美洲大陆。后来骆驼物种逐渐分化为两支,其中一支迁往南美洲,进化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美洲驼和它们的一些近亲;而另一支则迁往亚洲,最后演化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骆驼形象。现在我们了解到骆驼曾经在巴拿马这样的地方生活,这样一来,科学家们将得以更好的对这种偶蹄目动物的了解。
(据《现代快报》)
皮肤细胞能造出脑细胞
英国科学家宣布,他们首次通过对人的皮肤细胞进行重组,在实验室内制造出大脑皮层细胞。这项研究成果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治疗帕金森氏症、癫痫和中风等疾病。
大脑皮层是大脑内大多数神经疾病出现的地方。大脑皮层占人脑的75%,绝大多数使我们成为人的重要过程,比如记忆、语言和意识等,都与此有很大关联,然而,这里也是疾病出现的重要地方。
此前,科学家们只能通过使用胚胎干细胞制造出大脑皮层细胞,但这种方法需要破坏胚胎,因此一直饱受争议。另外,也有科学家尝试用皮肤细胞制造出人脑细胞,但没有获得大脑皮层细胞。
现在,剑桥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对成人的皮肤细胞进行重组,使其发育成大脑皮层中出现的两类主要神经细胞,并证明采用这种方式得到的细胞与胚胎干细胞制造出的神经细胞一模一样。
该研究的领导者、剑桥大学戈登研究所的瑞克·利维赛指出:“现在,我们已能对皮肤细胞进行重组让其发育成大脑皮层细胞,并在实验室重演大脑发育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大脑的发育情况;被疾病影响后大脑会出现什么错误以及对新的药物疗法进行筛查等。”
科学家们也表示,最新研究最终或许能为神经变性疾病和大脑损伤病人找到新的疗法,通过病人自身提取的皮肤样本在实验室中培育成大脑细胞来取代那些受损的大脑细胞。利维赛说:“使用从任何人身上提取的皮肤细胞样本,我们都能制造出大量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而且从原理上来讲,我们也能将这些神经细胞移植入病人体内。”
(据《辽沈晚报》)
研究人员发现促神经再生的线虫蛋白质
线虫的神经细胞凸起物——神经轴突在意外断裂后,会有少数轴突神奇地复合再生。它们是如何做到的呢?日本研究者发现,这种“再续前缘”得益于两种蛋白质的特殊作用。神经轴突是神经细胞的输出通道,负责将该细胞发出的神经冲动传递给其他神经细胞或肌肉、腺体。如果轴突彻底断裂,神经就无法再发挥作用。
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教授松本邦弘和同事在英国期刊《自然·神经学》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研究了线虫体内约1.5万个蛋白质,发现在神经细胞外部诱导这种细胞增殖的分泌蛋白和位于神经细胞膜内的受体蛋白,在轴突再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两种蛋白质的结合,可帮助轴突再生。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操作,使线虫能大量合成这两种蛋白质,然后切断它们的神经轴突。最后,在断开的轴突中有40%至60%的轴突能够再生。而在正常情况下,线虫的轴突被切断后只有5%能再生。
松本邦弘认为,某些人体蛋白质的功能可能与上述两种线虫蛋白质类似,如能在今后的研究中确认这些人体蛋白质的“促进再生”功效,并把它们注射到神经受损者的特定部位,就有可能使严重受伤的神经复合再生。
(据新华网)
让我们回到100多年前,这个古老文明初露头角的岁月。19世纪晚期的希腊还沉浸在民族国家独立的欢乐气氛中,在雅典卫城山脚下的跳蚤市场上,人们总是能够看到各种古物摊铺出售一些奇怪的白色大理石小雕像,40多公分高,人物形象简洁,线条流畅,表面光滑,或坐或立,基本样式统一。当时,德国商人施里曼在小亚细亚发掘特洛伊宝藏引发整个欧洲掀起到希腊寻宝的热潮,但是没有人注意这种小雕像,因为他们都不清楚这种大理石雕像属于哪种已知的文明,更不了解其价值何在,只知道它们来自基克拉底群岛。
多亏了英国雅典学校首位主任番洛赛先生慧眼识金,他最先注意到这些雕像的重要性。他从摊主们那里了解到它们出土于基克拉底群岛上的古墓,因此设立了到基克拉底群岛考古的项目。基克拉底古墓发掘项目开展后,吸引来另一位希腊考古学者赫里斯多。这位古典考古学家由于对迈锡尼王宫遗址的发掘和研究而闻名遐迩,他在全面调查研究了基克拉底古墓群后,为这个新发现的文明命名为“基克拉底文明”。
然而,独立后的希腊长期处于混乱状态,文物市场更是缺乏监管,从基克拉底群岛流失的文物高达半数。有关基克拉底文明的研究工作重新吸引人们的视线大约又过了半个多世纪,特别是当考古科学新技术大量用来进行古物年代测定后,基克拉底文明研究再度迅速发展。学者们发现,这种未知的文明存在的年代早于米诺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其成熟的程度高于后两者。
现代考古学者们已经确定,基克拉底文明属于新石器晚期和青铜时代早期文明,存在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3300-2000年。其间又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一些学者近年来对基克拉底古墓群考古得到新证据,表明该文明存在的时间上限可能要提前到公元前5000年,那时,第一批移民从小亚细亚进入这个地区。考古学家伦弗雷认为,该文明区最早的居民大概是第一批南下的印欧人种,而马罗瑞则认为,他们应该是早于印欧人种的小亚细亚移民。
如果这些结论是可靠的话,那就意味着基克拉底文明远比克里特文明更古老。众所周知,米诺文明属于青铜时代的文明,其存在的时间大约为公元前27—15世纪。也就是说,当米诺文明兴起之时,基克拉底文明已经兴盛了数百年。或者至少可以推论,基克拉底文明比米诺文明发展得更为成熟,并由于两者海域相连,前者对后者有文化影响。这个推论得到了考古学的证明,从米诺文明遗址出土的陶器绘画上,人们找到了基克拉底文明的强大影响痕迹。
基克拉底文明所在的基克拉底群岛海域总面积大约2572平方公里,位于爱琴海中部,在雅典东南方向,该海区有人居住的岛屿大约有200多个。基克拉底群岛大多由火山喷发形成,并围绕海底火山口分布成圆圈形状。古希腊人用“圆圈”(基克拉底)一词为该群岛命名。
根据该地区考古发掘和古物研究,基克拉底文明区采取农耕和渔猎相结合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于该海区有利的地理位置,基克拉底群岛一度控制爱琴海贸易的海上霸权。而活跃的商贸活动也为该地区居民带来巨大财富,进而为该文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遗址发掘发现,当时已经出现了冶炼和制作青铜器的作坊。从大量墓葬群的分布情况分析,该文明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早期城市居住区。但是各个居民中心区的人口规模较小,千人左右。集中的建筑群遗址表明,当地形成了规范的建筑模式,即直线和矩形的平面设计。建筑材料多为岩石。每户住宅包括2—5间房屋。从古墓群的构成分析,由多个家庭构成某种更大的群体。学者们推测,基克拉底群岛上已经出现了早期的国家。
基克拉底文明遗址考古发现的古代器物多达数千种,包括最具特点的大理石雕像、石料或贝壳为原料的串珠项链、金属工具和装饰品、石头用具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埃拉岛古墓出土的青铜锯,体现出当地青铜加工工艺的高超。基克拉底文明为外界所知的代表性器物是大理石小雕像,迄今为止推测总计有1400多尊,流散在世界各地。它们造型别致,具有现代雕刻艺术的气质。总之,无论是石料还是金属器物,它们的加工水平都高于同期的米诺文明,学者们据此推测该文明比米诺文明更成熟。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基克拉底文明不知因何逐渐衰落。根据爱琴海中部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的情况推测,该文明的衰落和消亡一定与此有关。也许由于这个原因,人们至今尚未在基克拉底群岛发现大规模宫殿遗址。也有学者认为,地质活动破坏对有限的历史遗迹的永久性损坏就是该文明长久覆盖着神秘面纱的原因。但是随着现代考古特别是水下考古技术的发展,基克拉底文明的神秘面纱将进一步被揭开,这个陌生而古老的文明必将得到人们更多的认识。
(据《光明日报》)
“油灰”可提速骨伤愈合
任何有过骨折经历的人都知道康复所需时间之长和过程之难。美国的科学家们日前表示,他们找到了一种可以大大提高骨折治愈效率的全新“油灰”。
美国佐治亚州大学再生生物学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借助成体干细胞,成功制造出了骨骼自愈、再生所需的蛋白质。研究者将这种蛋白加工成某种被称作“骨伤油灰”的胶质物。
实验中,科研人员将这种油灰注入老鼠的骨折部位,该老鼠两周后便完全康复。实验录像显示,这只老鼠在痊愈后既能灵活跑动,又能靠后肢直立,完全看不出它之前的伤势。该中心的科学家们日前正在以猪、羊为对象,利用“油灰”展开进一步实验。
该研究的负责人史蒂夫表示:“我们的实验在小动物方面已获成功,在大动物方面也正取得良好进展。”科学家们希望,“骨伤油灰”能够颠覆传统的骨伤治疗方式,尤其是让士兵们从中受益。史蒂夫博士透露称:“复杂的骨伤是导致美军士兵们不得不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很多年轻士兵们的心理疾病通常是在长达3至6个月的卧床治疗时爆发的……我们的研究可能会帮助他们早日康复”。据悉,实验动物仅用了不到4周的时间便完成了骨骼再生。
当下,“骨伤油灰”在真正用于人体前还需更多的动物实验。史蒂夫介绍称:“我们下一个目标是,在大型动物身上获得同样良好的效果。接着,我们将在佐治亚州大学诊所中进行临床实验,实验对象依旧是动物,但这些动物都有着复杂的骨伤情况。”
报道称,骨伤油灰最有希望的应用前景之一是面部骨骼、颅骨的修复,这种需要通常出现在战场上。
(据《中国日报》)
巴拿马发现史前骆驼化石身高不足一米
近期科学家们在中美洲巴拿马境内发现了两种怪异的史前骆驼化石,它们身材娇小,生活在热带雨林之中。在2008至2011年间,科学家们在巴拿马境内的拉斯·卡斯卡得考古发掘地找到一些微小的化石碎片。研究的第一作者,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脊椎古生物学研究生阿尔多·林肯说:“回到实验室后,我开始将这些碎片拼接在一起并立即意识到我几乎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下颌骨。”
基于这些新发现的化石线索,林肯和他的小组成员们描述了两种新的史前骆驼种类:“Aguascalietia panamaensis”和“Aguascalientia minuta”,这两种骆驼都生活在大约2000万年前中美洲热带地区。
这两种史前骆驼都拥有鳄鱼般长长的吻部,林肯告诉记者,他认为这可能是它们进化出用以适应在浓密的热带雨林中寻找果子和树叶等食物的。除此之外,这些骆驼的牙齿又短又锋利。根据这些化石线索,林肯和他的同事们估计这两种最小的骆驼中,A. minuta的站立身高大约为2英尺(约合60厘米),差不多是现代麝香鹿的体型;而A. panamaensis的站立身高则为2.5英寸左右,约合80厘米。
论文合著者,来自巴拿马史密森热带研究院的科学家卡洛斯·亚拉米洛说:“它们是非常可爱的动物。我从没想过会在巴拿马发现这样的动物。”
骆驼的演化
尽管现代的骆驼绝大部分都生活在非洲和中东的沙漠中,这种哺乳动物在大约3500-4000万年前曾经遍布美洲大陆。后来骆驼物种逐渐分化为两支,其中一支迁往南美洲,进化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美洲驼和它们的一些近亲;而另一支则迁往亚洲,最后演化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骆驼形象。现在我们了解到骆驼曾经在巴拿马这样的地方生活,这样一来,科学家们将得以更好的对这种偶蹄目动物的了解。
(据《现代快报》)
皮肤细胞能造出脑细胞
英国科学家宣布,他们首次通过对人的皮肤细胞进行重组,在实验室内制造出大脑皮层细胞。这项研究成果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治疗帕金森氏症、癫痫和中风等疾病。
大脑皮层是大脑内大多数神经疾病出现的地方。大脑皮层占人脑的75%,绝大多数使我们成为人的重要过程,比如记忆、语言和意识等,都与此有很大关联,然而,这里也是疾病出现的重要地方。
此前,科学家们只能通过使用胚胎干细胞制造出大脑皮层细胞,但这种方法需要破坏胚胎,因此一直饱受争议。另外,也有科学家尝试用皮肤细胞制造出人脑细胞,但没有获得大脑皮层细胞。
现在,剑桥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对成人的皮肤细胞进行重组,使其发育成大脑皮层中出现的两类主要神经细胞,并证明采用这种方式得到的细胞与胚胎干细胞制造出的神经细胞一模一样。
该研究的领导者、剑桥大学戈登研究所的瑞克·利维赛指出:“现在,我们已能对皮肤细胞进行重组让其发育成大脑皮层细胞,并在实验室重演大脑发育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大脑的发育情况;被疾病影响后大脑会出现什么错误以及对新的药物疗法进行筛查等。”
科学家们也表示,最新研究最终或许能为神经变性疾病和大脑损伤病人找到新的疗法,通过病人自身提取的皮肤样本在实验室中培育成大脑细胞来取代那些受损的大脑细胞。利维赛说:“使用从任何人身上提取的皮肤细胞样本,我们都能制造出大量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而且从原理上来讲,我们也能将这些神经细胞移植入病人体内。”
(据《辽沈晚报》)
研究人员发现促神经再生的线虫蛋白质
线虫的神经细胞凸起物——神经轴突在意外断裂后,会有少数轴突神奇地复合再生。它们是如何做到的呢?日本研究者发现,这种“再续前缘”得益于两种蛋白质的特殊作用。神经轴突是神经细胞的输出通道,负责将该细胞发出的神经冲动传递给其他神经细胞或肌肉、腺体。如果轴突彻底断裂,神经就无法再发挥作用。
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教授松本邦弘和同事在英国期刊《自然·神经学》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研究了线虫体内约1.5万个蛋白质,发现在神经细胞外部诱导这种细胞增殖的分泌蛋白和位于神经细胞膜内的受体蛋白,在轴突再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两种蛋白质的结合,可帮助轴突再生。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操作,使线虫能大量合成这两种蛋白质,然后切断它们的神经轴突。最后,在断开的轴突中有40%至60%的轴突能够再生。而在正常情况下,线虫的轴突被切断后只有5%能再生。
松本邦弘认为,某些人体蛋白质的功能可能与上述两种线虫蛋白质类似,如能在今后的研究中确认这些人体蛋白质的“促进再生”功效,并把它们注射到神经受损者的特定部位,就有可能使严重受伤的神经复合再生。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