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提要:如何认识高效课堂,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共同面对的话题。高效课堂既是理想的,也是充满困难的,构建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余妙霞、黎志新主编的《高中新课程教学策略与备课指南》认为,我们可以从"回归"的角度理解新课程。新课程从书本向人回归、从知识向能力回归、从存储向创新回归、从考向学回归、从贵族向平民回归、从精英向大众回归、从利己向利国利民回归。从理论上讲,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很完美的,但也是很理想化的。理想和现实之间是存在很大距离的。要实现这样完美的理想的教学目标,无疑需要对一些教学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任何理论,只有和实际比较完美地结合起来,只有对实际工作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才能算得上先进的理论;任何改革,只有不脱离实际,只有能有效杜绝现实的一些弊端,才是有意义的改革。教育改革也是如此。
那么,怎样贯彻新课程标准,构建高效课堂?
首先要明确高效课堂的概念。很多人在改革之初就大谈特谈"高效课堂""高效教学",那么,怎样的课堂才算得上真正的高效课堂?怎样的教学才可以称为高效教学?这方面的论述颇多,有人定义为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有人定义为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也有人认为就是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的教学;更有人认为高效课堂就是在坚守人类基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同时充分利用本节课的资源,让学生明白丑与美,恶与善的客观真实的课堂......我个人认为,高效课堂,就是在尊重学生学习实际的基础上,让尽可能多数的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的课堂。
一直以来,教育界流行着一种说法,叫做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乍一看,言之凿凿,似乎不无道理,实际上这是一个严重违背哲学和人类自身规律的假命题,是地道的大话、假话、空话(仔细想,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很相似)。教育不是万能的,试问,谁能把一个弱智的学生教育成精英?而谁又能把一个智商不高、更不想学习的人教育成爱因斯坦一样的奇才?人的智能是存在差异的,有的人可能抽象思维的能力很强,而有的人可能形象思维的能力出众。表现在学习上,有的学生数学物理突出,有的学生语文英语优秀,这就是个性的差异。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允许学生存在差异。这本身就是尊重人性,尊重科学。
其次,要明确怎样构建高效课堂。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不外乎两个:一是老师,二是学生。构建高效课堂,对老师来说,最为关键的是老师的素养。教师的语文素养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深厚的文化素养。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了解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应该了解人类最新的文化成果。广泛地阅读文学、历史学、哲学以及相关学科的著作,尽可能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很难想象,一个不读书,不学习的语文老师能够胜任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语文教学。语文素养是在平时的阅读积累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起来的。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必须成为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的人。很难相信,一个不了解先秦诸子百家,没有阅读过《史记》和《资治通鉴》一类经典著作,不了解西方哲学发展的老师是合格的语文老师。
2、良好的个人品德素养。在师范院校的教学中,常谈博学为师,德高为范。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说身教重于言传。实际上强调的就是教师的个人品德修养,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教师良好的品德修养应该包括仁爱,理性,谦逊,诚信,正直和善良。仁爱可以使教师拥有博大的胸怀,去热爱他从事的事业,热爱他的学生;理性会让一个教师正确的认识自己,正确的认识别人,既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狂妄自大;谦逊是做人的基础,失去了谦逊,只会让人轻狂和浮躁;正直和善良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品格。教师具备了这些素养,才有资格教育学生,才会影响学生成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这也就是古代儒家强调读书人首先要修身的原因。所谓修身,就是让自身品行端正。
3、熟练的语言表达素养。任何学科,尤其是语文学科,教材内容的准确传授,要凭借语言这个载体。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熟练的语言表达素养。然后,凭借语言把深奥的课本知识传授给所有学生。教师的语言应该是有条理性的语言,应该是富有情感的语言,应该是明晰的语言。这个语言能力,应该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4、适应社会需求和教学发展的素养。语文教学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社会对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所以,语文教师应该积极适应教学形势的变化,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期教学的要求。
教师只有具备了足够的知识,同时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并能不断充实自己,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才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也才能够构建出高效的课堂。一个文盲,一个外行,是不可能打造出高效课堂的。
对于学生来说,关键是学习方式和方法的改变。学习方式和方法上,要把以前的一味被动地听讲,变为不懂就问,问同学,问老师,和老师、同学一起,去研究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把以前老师的一言堂,变为多言堂,有问题大家谈论,各抒己见,不要唯一答案;要把以前的死记死学变为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多种渠道研究性地解决问题。
高效课堂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应该把一些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做一回学习的主人。
当然,语文学科有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并不是一味放开,一味放任,而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习的目标,不同教材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尽可能多数的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技能。也不能为了搞课程改革全盘推翻以前的教育教学方法,任何创新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而不是重塑一个新世界。更不能盲目地认为把课堂搞热闹,看看视频,放放课件就是高效课堂。
无论传统课堂还是新课标下的高效课堂,都是神圣的,不能允许任何人不按照教学规律办事,也不要迷信这个模式那个模式,更不能盲目崇拜这个专家那个专家,教师只要能付出自己的全部努力,恪守教书育人的原则,相信每个有良知的理智的教育工作者,都可以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
作者介绍:张宇乾,中学一级语文教师,任职于甘肃省酒泉市肃州中学。曾获甘肃省第一届"青年教学能手"称号;参加甘肃省课堂教学竞赛获三等奖,参加全国课堂教学竞赛获二等奖;先后辅导学生参加全国作文竞赛,学生作文分别获得全国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近年先后参加国际级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研究,参加甘肃第一轮新课改实验教学,独立研究高效教学及作文的有效教学等教学实际问题。电话号码15097227976邮编735000
提要:如何认识高效课堂,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共同面对的话题。高效课堂既是理想的,也是充满困难的,构建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余妙霞、黎志新主编的《高中新课程教学策略与备课指南》认为,我们可以从"回归"的角度理解新课程。新课程从书本向人回归、从知识向能力回归、从存储向创新回归、从考向学回归、从贵族向平民回归、从精英向大众回归、从利己向利国利民回归。从理论上讲,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很完美的,但也是很理想化的。理想和现实之间是存在很大距离的。要实现这样完美的理想的教学目标,无疑需要对一些教学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任何理论,只有和实际比较完美地结合起来,只有对实际工作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才能算得上先进的理论;任何改革,只有不脱离实际,只有能有效杜绝现实的一些弊端,才是有意义的改革。教育改革也是如此。
那么,怎样贯彻新课程标准,构建高效课堂?
首先要明确高效课堂的概念。很多人在改革之初就大谈特谈"高效课堂""高效教学",那么,怎样的课堂才算得上真正的高效课堂?怎样的教学才可以称为高效教学?这方面的论述颇多,有人定义为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有人定义为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也有人认为就是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的教学;更有人认为高效课堂就是在坚守人类基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同时充分利用本节课的资源,让学生明白丑与美,恶与善的客观真实的课堂......我个人认为,高效课堂,就是在尊重学生学习实际的基础上,让尽可能多数的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的课堂。
一直以来,教育界流行着一种说法,叫做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乍一看,言之凿凿,似乎不无道理,实际上这是一个严重违背哲学和人类自身规律的假命题,是地道的大话、假话、空话(仔细想,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很相似)。教育不是万能的,试问,谁能把一个弱智的学生教育成精英?而谁又能把一个智商不高、更不想学习的人教育成爱因斯坦一样的奇才?人的智能是存在差异的,有的人可能抽象思维的能力很强,而有的人可能形象思维的能力出众。表现在学习上,有的学生数学物理突出,有的学生语文英语优秀,这就是个性的差异。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允许学生存在差异。这本身就是尊重人性,尊重科学。
其次,要明确怎样构建高效课堂。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不外乎两个:一是老师,二是学生。构建高效课堂,对老师来说,最为关键的是老师的素养。教师的语文素养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深厚的文化素养。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了解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应该了解人类最新的文化成果。广泛地阅读文学、历史学、哲学以及相关学科的著作,尽可能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很难想象,一个不读书,不学习的语文老师能够胜任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语文教学。语文素养是在平时的阅读积累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起来的。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必须成为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的人。很难相信,一个不了解先秦诸子百家,没有阅读过《史记》和《资治通鉴》一类经典著作,不了解西方哲学发展的老师是合格的语文老师。
2、良好的个人品德素养。在师范院校的教学中,常谈博学为师,德高为范。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说身教重于言传。实际上强调的就是教师的个人品德修养,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教师良好的品德修养应该包括仁爱,理性,谦逊,诚信,正直和善良。仁爱可以使教师拥有博大的胸怀,去热爱他从事的事业,热爱他的学生;理性会让一个教师正确的认识自己,正确的认识别人,既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狂妄自大;谦逊是做人的基础,失去了谦逊,只会让人轻狂和浮躁;正直和善良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品格。教师具备了这些素养,才有资格教育学生,才会影响学生成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这也就是古代儒家强调读书人首先要修身的原因。所谓修身,就是让自身品行端正。
3、熟练的语言表达素养。任何学科,尤其是语文学科,教材内容的准确传授,要凭借语言这个载体。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熟练的语言表达素养。然后,凭借语言把深奥的课本知识传授给所有学生。教师的语言应该是有条理性的语言,应该是富有情感的语言,应该是明晰的语言。这个语言能力,应该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4、适应社会需求和教学发展的素养。语文教学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社会对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所以,语文教师应该积极适应教学形势的变化,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期教学的要求。
教师只有具备了足够的知识,同时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并能不断充实自己,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才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也才能够构建出高效的课堂。一个文盲,一个外行,是不可能打造出高效课堂的。
对于学生来说,关键是学习方式和方法的改变。学习方式和方法上,要把以前的一味被动地听讲,变为不懂就问,问同学,问老师,和老师、同学一起,去研究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把以前老师的一言堂,变为多言堂,有问题大家谈论,各抒己见,不要唯一答案;要把以前的死记死学变为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多种渠道研究性地解决问题。
高效课堂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应该把一些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做一回学习的主人。
当然,语文学科有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并不是一味放开,一味放任,而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习的目标,不同教材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尽可能多数的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技能。也不能为了搞课程改革全盘推翻以前的教育教学方法,任何创新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而不是重塑一个新世界。更不能盲目地认为把课堂搞热闹,看看视频,放放课件就是高效课堂。
无论传统课堂还是新课标下的高效课堂,都是神圣的,不能允许任何人不按照教学规律办事,也不要迷信这个模式那个模式,更不能盲目崇拜这个专家那个专家,教师只要能付出自己的全部努力,恪守教书育人的原则,相信每个有良知的理智的教育工作者,都可以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
作者介绍:张宇乾,中学一级语文教师,任职于甘肃省酒泉市肃州中学。曾获甘肃省第一届"青年教学能手"称号;参加甘肃省课堂教学竞赛获三等奖,参加全国课堂教学竞赛获二等奖;先后辅导学生参加全国作文竞赛,学生作文分别获得全国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近年先后参加国际级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研究,参加甘肃第一轮新课改实验教学,独立研究高效教学及作文的有效教学等教学实际问题。电话号码15097227976邮编7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