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股东知情权的行使要件

来源 :商品与质量·科教与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问题作了更进一步的规定,但对于知情权的行使要件问题并没有作细致的规定。结果导致股东在行使知情权时产生了一系列的纠纷和争论,有必要对知情权制度进行精细化设置。下面从股东知情权的行使主体、行使范围和主观目的对知情权的行使要件进行讨论。
  关键词:知情权 行使主体 行使范围 主观目的
  
  新《公司法》第34条、第98条分别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知情权作了规定,该规定的立法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司股东对公司经营状况的知情权,保障股东对公司事务作出更加准确的判断,有效的保障股东的合法权益。但遗憾的是《公司法》并未对股东如何行使知情权作详细的规定,而学界一般认为股东知情权的行使要件一般包括主体、行使范围、主观目的。这就引出了知情权的行使主体如何确定,行使的范围应当如何界定、主观目的如何界定等疑问。这些疑问的讨论直接关系股东知情权的维护和公司法相关规定的准确实施。
  一、股东知情权的行使主体问题
   1、毋容置疑,股东是股东知情权的行使主体,但对于股东资格的确定却存在两种标准,即以是否履行出资义务作为确定股东资格标准的实质要件说和以股东是否被记载于出资证明书、股东名册、公司章程及工商登记等形式要件作为确定股东资格的形式要件说。①这就产生了股东知情权行使主体的争议。理论上和实践中关于股东知情权行使的主体资格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股东可否委托他人代为查询,或协助其查询。
  现代公司的经营治理结构相当复杂,公司的经营业务和财务信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而公司的很多股东特别是大多数小股东不可能精通各种相关的知识,股东仅仅依靠自己的个人常识和判断往往无法真正了解公司的状况,当然更加无法识破公司为隐瞒真实经营状况而特意营造的假象。因此,为了解决股东在专业上存在的障碍,有效的维护股东的公司知情权,法律应赋予股东有权聘请、选任会计师、律师得等专业人士辅助自己查询的权利。其理由是:一方面,这些人员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助于他们更有效地查阅相关资料。另一方面,由于会计师、律师等专业人员受到保守业务秘密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约束,当他们进行审阅公司相关文件时,更能保护公司的商业秘密。在这一点上我们完全可以可以借鉴国外通行的做法:启动外部检查人制度,即当股东有正当理由怀疑公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违反法律或章程的重大事实时,有权申请法院选任检查人调查公司的业务和财产状况。②
  第二,股权受益所有人可否行使股东知情权。
  在股权转移过程中,受让人已经取得出资或者股份但尚未按照规定程序办理股东名册变更手续的就产生了股权受益人能否行使股东知情权的问题。这时受益所有人实质上已经成为股东,但股东名册上却未能体现他的股东资格。这就出现一段真空期,在这阶段已将出资或股权转让给受益所有人的在册股东因与公司已不存在利益上的一致,可能不再关心公司事务了;而受益所有人出于自己的利益,希望能准确了解公司的事务却又不能直接行使权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法律应当给受益人一个平衡,比如受益所有人可以指令在册股东要求其行使权利或者将受益所有人作为委托人代理其行使权利,如果这两种途径都无法实现,那么受益所有人可以直接申请法院使其行使权利。③而且,对于公司而言,其要承担的义务仅仅是在对象上从原股东替换成所有人,而并未加重公司的义务,因此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第三,已经通过转让出资或股份,并且在股东名册上注销的原股东,可否查询其作为公司股东期间的公司相关信息?
  对于这个问题在现实中已有实际案例的发生。典型的案例是无锡的梁溪公司起诉无锡的太平洋公司和长江公司,认为这两家公司侵犯了其股东知情权。而根本的问题是梁溪公司被强制转让,而梁溪公司认为其原持有的股权价值在执行中被低估,所以要求查阅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及账簿,如果否定其权利,则其请求保护其他权利的主张也无法得到实现,对原告是不公平的。④ 关于已转让股权的原股东是否有权行使其作为股东期间的知情权,存在争议。从理论上来说,股东一旦丧失股东资格,也就丧失了其行使股东权利的基础。但现实中的问题是,股东知情权被侵害往往发生在股东未丧失股东资格时,股东一旦转让股份离开公司后,其与公司之间的利益一致性的基础也随之消失,取而代之只存在利益上冲突,股东和公司都会尽可能争取自己的利益。有人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信息的占有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的事情的成败。相较于公司而言,在信息占有和掌握方面,股东根本无法跟公司抗衡,其导致的结果往往是股东的利益受损。是要坚持只有具备股东资格的人才能行使股东知情权呢,还是修正这个理论,尝试平衡股东的知情权和公司的利益之间的冲突呢?有学者提出原则上股东不能行使知情权,即使仅仅要求知晓其作为公司股东期间的公司信息,除非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其利益有受损的可能,而且这得通过向法院起诉地方式进行判断。⑤
  第四,未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能否行使股东知情权。
  法律规定,违反出资义务只导致股东承担相应责任,而并不直接导致股东资格的否认。鉴于此,一般来说,未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自益权,如股利分配请求权,剩余财产分配权,股份转让权等等应该受到限制,但如股东诉权,出席股东会的表决权,知情权等公益权,即直接为公司利益,间接为股东自己利益的权利,不应该被否认,否则,实质上等于取消该股东的股东资格,当然如果能够证明股东行使知情权是为了谋求个人经济利益服务,则可以以其未履行出资义务而拒绝。
  二、股东知情权的行使范围
  根据《公司法》第34条、第98条规定股东知情权的行使范围一般包括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而第34条还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有权查阅公司会计账簿。但我们不能把股东的知情权仅仅限定在公司法例举的这些文件上。一方面,由于在股东所掌握的公司信息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公司财务信息。而公司财务信息一般记载于公司会计报告和会计账簿,因此《公司法》第98条虽未例举公司会计账簿,但在司法实践中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有权查阅的范围也应包括公司会计账簿。另一方面,对记载公司经营活动的原始凭证和票据也应包括在行使范围内。公司法例举的文件包含的信息往往是概括性的,股东经常无法从中了解公司真正的经营情况,股东的知情权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其次,由于公司往往不欢迎股东的查阅,可能存在对公司的真正经营情况加以隐瞒的行为。如果把查阅范围限定在公司法例举的范围内,结果自然是股东无从知晓真实的、全面的和其利益切身相关的公司经营和管理信息。
  三、股东知情权行使的主观目的
  一般而言,股东行使其知情权都要具备正当的目的,如果股东的查询具有非常明显的恶意,那么公司有权拒绝其查询要求。但是正当目的如何界定,或者要不要股东有正当目的,或由谁来证明股东的目的是正当,实践中是一个很难判断的问题。一般来说,股东在提出查阅请求时所陈述的正当目的应当是:(1)和他作为股东的地位相关;(2)合法的;(3)不能与公司的利益相违背或有害于公司的利益。⑥对于股东查阅公司会计帐簿,各国的立法和实践都规定了股东需要提供正当目的的说明,但对于那些包含公司商业秘密很少的信息的文件,如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等则没有必要要求股东通过书面形式对目的的正当加以说明。
  然而,对于股东行使其知情权目的是否正当,股东和公司往往得出相反的结论,股东认为是正当的,公司可能认为是恶意的。这种情况下,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认为股东的行使请求权的目的不正当时,可以拒绝其要求的权利,并且说明理由。而股东如果对公司拒绝的决定不服,则可以向法院起诉,最终由法院来判断股东的主观目的是正当。但是我国《公司法》对此作的规定,导致公司和股东认定的目的正当性的判断无法达成统一的标准,股东和公司往往对目的的正当性各执一词,而且将对目的是否正当的最终判断的权利赋予人民法院,又导致诉讼成本的增加,加重了股东、公司、乃至人民法院的负担。因此,有必要对正当目的作更具体的规定。建议我国公司法参照日本的立法模式修改我国的立法模式,采取列举式,在设立正当目的一般规定的同时,列举正当目的的若干情形和不正当目的的若干情形,提升公司法的可操作性。
  总而言之,股东知情权的主体方面、行使范围、目的的正当性方面存在诸多的争议或难题,面对这些争议或难题,要找到合理的,能够被社会普遍接受的解决之道绝非易事,除了理论上的探讨,更多的是需要司法的实践才能够积累足够的智慧,形成详细而又兼具灵活性的法律规则。
  参考文献:
  ①赵旭东《新公司法讲义》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6 148页
  ②刘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M].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86-187页
  ③施天涛:《公司法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47页。
  ④怀效锋:《中国最新公司法-典型案例评析》,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30-136
  ⑤任再峰《探讨股东知情权与公司商业秘密的平衡》载自北大法律信息网
  ⑥孙宪超《股东查阅公司会计账簿的正当目的论》载自法大民商经济法律网
  作者简介:蒋玲玲,女,汉族,北京工商大学09级民商法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民商法方向。
其他文献
摘要: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钢铁企业发展的政策,钢铁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发展迅速。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的钢铁产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但是由于受到内部需求下滑和对外出口幅度降低的影响,我国的钢铁销售日趋艰难。为走出销售困境,许多钢铁企业越来越重视营销体系构建。现代市场营销理论和经营理念证明,构筑合理、有效的营销体系,能够创造出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利于钢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
期刊
摘要:电气自动化是一种应用范围极广的新兴学科,在我国的很多行业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在工业还有军事国防的应用上更为普遍。控制理论和电力网理论是电气工程自动化的专业基础,电气自动化作为一个对高新技术产业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更是息息相关和各行各业密不可分。而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现代先进科学领域的核心,是现代化工业的重要方向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现状;发展趋势 
期刊
摘 要:逮捕是刑事诉讼过程中为保证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而由专门的国家机关采取的强制羁押措施。在我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逮捕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本文通过对我国逮捕制度的缺陷进行分析,试图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逮捕 证明标准    逮捕作为一项强制措施,为在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我国具体立法与司法实践来看,我国的逮捕制度仍存在着一系列缺陷。  一、我国逮捕制度存在的缺陷
期刊
摘 要:刑事简易程序是相对于普通程序而言的一种特殊程序,它符合公正与效率的要求,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确立了这一程序,但在司法实践中在程序适用的范围、被告人程序选择权、公诉人出庭公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立足于现有框架内,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措施,以实现简易程序的应有功能。  关键字:简易程序;受案范围;选择权;出庭公诉    一、简易程序的价值理念  刑事简易程序是在诉讼程序进行过程中为谋求公
期刊
摘 要:刑事和解的正当性问题,一直为人所诟病。本文先从概念出发,给予刑事和解正确定位;然后指明保持正当性所应遵循的价值原则。从理论角度论证了保持刑事和解的正当性的必要性及其保障原则。  关键词:犯罪;正当性;刑事和解    一、刑事和解之概念再探析  无论在理论还是在时间中,刑事和解的一系列问题无疑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一些地方的司法机关,刑事和解的试点工作也得了试点开展,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错
期刊
摘 要:刑事和解协议是刑事和解制度的核心,是刑事和解制度健康发展和完善的基石。但是由于人们对其的精神和属性认识的模糊,以及在程序操作上的不规范,使其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本文在以民事契约精神解读整个刑事和解制度后,厘清刑事和解协议的属性,从而得出了刑事和解协议的特点。以图能深化对理论的认识,为实践创造条件,使刑事和解协议的运作能够更加规范化,在司法实务中具有更合理的适用性。  关键
期刊
摘 要: 关于环境侵权行为侵犯的具体法益范围,侵权责任法(民法)和环境法学者给予了不同的回答。本文通过对环境侵权及其救济全过程的法益分析,论证了侵权责任法与环境法在环境侵权领域的的各自功能取向,并由此认为环境侵权所侵犯的利益不包括环境利益,最后指出不同法律部门的相互合作是维护环境侵权领域各种法益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 环境侵权;环境利益;法益 ;救济    一、环境与环境侵权  (一)环境侵权的
期刊
摘 要:设立派驻街镇巡回检察室是检察机关延伸职能的新举措,笔者结合本院的实践情况,从设立目的、运行关键、制度保证、不足和改进等方面浅谈了对巡回检察室的思考。  关键词:巡回检察室 宗旨 关键 保证 动力    为发挥检察机关在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服务大局、维护和谐、保障民生,全力服务本区经济建设,2010年3月起,我院先后在全区九个街镇设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描述了工伤与工伤保险的定义与分类,结合实际情况说明了工伤发生以后,如何从工伤经济补偿、工伤康复等方面填补工伤损害,给予工伤受害者充分救济,从而更好的保障劳动者权益。  关键词:工伤;工伤保险;新《工伤保险条例》;《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工伤事故越来越多,给企业发展、工伤职工及其家属
期刊
摘 要:2008年5月最高院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以下简称解释二)。此次颁布的司法解释的部分内容有意义重大的创新或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如:在公司资产不足以清偿公司债务时不当然进入破产程序等,此外还有一些内容值得商榷的。笔者将就本解释的上述问题进行评析与探讨。  关键词:公司法;司法解释二;公司解散清算    一、根据解释二对"经营管理发生严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