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子冲突具有两面性
平时工作中,发现不少家长对亲子冲突有些误解,而这些误解的存在,会让家长在处理亲子关系时,要么过度谨慎,小心过头,要么容易陷入情绪漩涡,无法理智应对。所以,在寻找处理亲子冲突的方法策略之前,或许我们需要先客观合理地看待亲子冲突。
有的家长认为,亲子间有冲突就意味着亲子关系不够好
其实不然,从心理学的角度,只要有关系在的地方,就无法避免冲突的存在。亲子之间更是如此,至少二三十岁的年龄差,父母和孩子从小经历、生活环境很不同,天性、性格、思维方式、心理需求等也存在很大差异,想要完全没冲突,基本不可能。而且,人往往是在越亲密越安全的关系里,越敢放心地释放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和需求,越敢展现自己的内心和本性。所以,如果孩子敢于把好的、不好的一面都暴露在家长的面前,明知道意见不统一、观点不一致,还敢说敢做,或许也更能说明亲子之间的关系足够安全。
有的家长认为,只要发生亲子冲突,就一定会破坏亲子感情
其实也未必!有些亲子之间,虽然时不时有冲突,但在冲突的过程中,他们听到了对方平时没表达的一些感受和需求,也不经意表达了自己的所感所思,经历冲突后,彼此又能冷静梳理,反思各自的反应,不仅加深了彼此的认识了解,还有助于改善亲子互动模式。
诚然,强烈的、反复的、持久的亲子冲突,不仅会破坏亲子关系,还会给彼此留下心灵创伤。但家长也无须一味放大亲子冲突的负面影响和后果,因为内心越担心害怕,越排斥拒绝,那么当冲突爆发时,人就越容易慌乱失措、情绪失控,也无法更理智有效地处理应对。
偶发的亲子冲突真的不是洪水猛兽,尝试允许它的存在,冲突就有可能转化成更有意义的东西。比如去发掘冲突发生的原因,其实很多冲突都是由于孩子的需求和父母的要求不一致,孩子做的,不是家长希望的,家长给的,又不是孩子想要的。亲子间的沟通不够,相互了解不足导致冲突发生。而内心的感受和需求越不表达、越积攒,当冲突再次爆发时,冲击力和破坏力就会越强。
所以,我们可以把日常的一些亲子冲突当作是彼此表达宣泄、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和渠道。努力将冲突转化成互相沟通、增进了解、看到彼此的重要契机。
看到彼此的情绪易燃易爆点
家长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不是所有方面、所有行为都会点燃你的情绪,你的孩子肯定也只是在某些时候、有些事件,容易爆发他的情绪,这就是彼此的情绪易燃易爆点。例如:你心情烦闷时、工作不顺时、当孩子不按照你的指令去做事时,你比较容易发火;当你絮絮叨叨时、大声怒斥孩子时、用发号施令的语气去指挥孩子时,你的孩子比较容易爆发情绪……
找到这些点后,请在心平气和时、冲突没发生前,告知提醒彼此,让对方有一个心理准备和缓冲期,也有助于唤醒调动自己的“理智大脑”,做出更冷静的选择。
看到彼此的心理底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底线,当底线被触碰时,都会有情绪和反应。所以,家长要清楚自己的底线是什么,并明确告知孩子,请孩子尊重。同时要了解孩子最忌讳的是什么,最无法接受父母哪些言谈举止或表达方式,然后也请尊重孩子。例如,有些孩子最无法忍受父母当着众人的面批评自己,每每发生,都有深深的被羞辱的感觉,内心非常受伤。如果你清楚孩子有这个底线,相信你不会故意为之,即便有情绪,处理起来也会稍加注意。同样的,如果孩子知道你的底线以及触碰底线可能带来的后果,他也会思考如何做出更恰当、更有利于自己和关系的选择。
看到彼此的内心真实需求
孩子说的就是他心里真正想的?他现在表现出来的,就是他内心渴望的?你对孩子的付出只是为了他好?你和孩子互动时产生的情绪,一定全是他带给你的?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外在行为表现的背后,可能还藏着很多内心的情绪情感、渴望期待、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观点和看法,甚至是内心深处最核心的心理需求。我们可以尝试着透过亲子冲突,看到彼此内心深处的部分。或许,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亲子关系。例如,当你知道孩子总和你对着干,喜欢挑战你的权威,是因为他需要证明和体验他长大了、能干了,希望获取更多自主感和独立感,或许你对孩子也会多一份理解,教育互动起来,方式方法也会适当地調整改变。当你意识到,你担心孩子成绩不好,害怕孩子不够优秀,背后有一部分原因是你无法接受自己或家人比别人差,从小就有必须胜利、害怕失败的感觉。或许,下次孩子考差时,你不会那么着急上火。
所以,不要只关注亲子冲突本身,请透过它,看到更多深层次的东西,不仅是看到孩子的,也看到自己的。因为每一次冲突,都是一次了解彼此、看到彼此、成长彼此的契机。我们应更客观合理地看待亲子冲突,并尝试将冲突变成促进亲子沟通、增进亲子了解、看到彼此的契机。
那么,当亲子冲突发生时,我们就不会“如临大敌”“乱了阵脚”,要么被自己或孩子的情绪牵着鼻子走,失去理智;要么一味回避、不知所措,消极处理。我们就能更加淡定从容地去迎接它、面对它、处理它、转化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