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inn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增强学生对于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反思我们现在的教学,有哪一门科目与生活紧密联系呢?没有生活这个源头活水,学生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而语文作为所有科目的基础、课程改革的先锋,理应努力构建与生活联系的体系。那么,将语文教学作生活化处理,应该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要求将课文学习、语文训练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同教会做人、教会生存有机统一起来。那么,如何将生活与语文教学联系得更紧密、更和谐呢?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尝试了下面的一些做法。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是填鸭式的教学,课堂气氛严肃而沉闷,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宽松的人际环境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认知等方面的培养。而创设一种学生熟悉的、轻松的、愉悦的生活情境,才能让学生无拘无束地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全的心智和完善的人格。
  首先,教室环境的布置要充满生活情趣。学生喜欢教室,才会愿意到学校学习。假如学生不愿到学校读书,老师再厉害也没有用。可以在教室里建立阅览角、悬挂学生的美术或书法作品、在教室一角开辟学生优秀作文专栏等,让学生觉得教室像一个温馨的家。此外,还要结合教学内容与生活环境,模拟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如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比如《皇帝的新装》可作为课本剧进行表演,《威尼斯商人》法庭上的情节也是很好的课本剧表演素材,等等。在这样的课堂中,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孩子们学习的伙伴、生活的导师,带领着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置身于这种生活的乐园中,孩子们怎能不神采飞扬、活力四射?
  其次,要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多媒体教学能综合利用视觉、听觉等感官,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和音像的不断冲击,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替进行,使学生身临其境,高度参与,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热情,实现了学与教的互动。而生活化教学是一种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由于学生的生活大都比较单调,两点一线,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而多媒体教学恰好填补了这一缺陷。如部编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飞天”凌空》这篇课文假如没有视频播放,学生单凭想象,很难理解课文内容。我将课文内容的视频播放出来,让学生先形象、直观地感受跳水的动作,然后由学生用动词表达出来,这样的效果肯定比较受学生的欢迎,也容易让学生接受,比在黑板上板书有效率得多。同一个单元的《一着惊海天》也可以播放视频,这比单纯讲解的教学效果好得多。
  二、语文课堂生活化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生活,生活是教材的源头活水。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
  1. 再现生活情景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存在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对此,教师要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或在课堂上补充资料,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的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不够深入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文本,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如《背影》中“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情节,现在的学生把它理解为“父亲”违反交通规则,因此如果没有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学生的理解肯定会有所偏颇。
  部编教材新增了活动单元,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新闻采访的活动单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访身边的人,如校长、门卫、校工等,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理解和学习课文,同时充实了学生的生活,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往等能力。学生会感觉到原来学习语文这么有趣,老师没有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2. 再现生活角色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记录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而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例如《愚公移山》等课文,内容比较丰富,有不同的角色,有生动的情节,有个性的对话,教学时若借助于情境的创设,让学生通过表演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就能使学生如临其境,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使学生获得了生理感官上的快乐和满足。
  3. 再现社會生活
  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在岸边讲一大堆理论是没有用的。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有些教师不放心让学生自己去学、去说,学生也习惯于被动地听、被动地学,部分学生甚至养成懒于思考、不愿实践的惰性。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更谈不上具有创造性。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学习实践中,对于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探索、实践的每一点成功和进步,都应给予满腔热情的支持、帮助和肯定,使他们在体验、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语文、学会做人。例如,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可以让学生在走访社区、搜寻家乡的文化遗产(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写成报告,以锻炼学生的待人接物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而所有这些,没有深入生活、了解社会是无法完成的。
  三、活动资源生活化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所以,达到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目的,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   统编语文教材在八、九年级设置了四个活动探究单元,每册教材安排一个,八年级上册学习的是新闻。与传统意义上的以课文为中心的单元组织方式不同,活动探究单元以活动任务为轴心,以阅读为基础,以探究为内核,以写作为落脚点,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搜集、活动策划、实地考察等项目,形成一个综合实践系统,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活动探究单元也试图改变学生以课文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在这里,学习课文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某一文体的基本特点,把握其阅读策略,为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实践活动,则引导学生从课内拓展开来,或实施采访,或模拟演讲,或朗诵鉴赏,或揣摩台词、排演戏剧。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充分利用课文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并自主搜集、整理、建构相关知识。比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设计了三个任务——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这些任务都比较生活化。
  1. 日常生活有语文
  “生活处处皆语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中外名著、名胜古迹、山川河流等都可以作为语文学习的资源。从打电话到接待客人,从写留言条到写申请书,从看电视广告到看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勤写生活随笔,努力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家庭是小社会,在其中学生品尝了成长过程中的苦乐酸甜,也体味到了亲情的可贵。翻阅部编语文教材,会发现有一个与传统教材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有一个“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这是部编教材的亮点之一。温儒敏教授解释,大人是指父母、老师或其他家庭成员与亲友。增加这个栏目的用意,是激发读书的兴趣,让孩子刚上学就喜欢语文,喜欢读书。
  以往亲子阅读更多的是在课外,一些有想法且关注家校合作的老师也会请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但这只是微弱的声音。现在教材上对亲子阅读规定了学习任务,这是一个倡导,一个非常及时的倡导,它将会督促家长们进一步关注孩子的阅读,也会和孩子一起学习,认同主流思想,实现共同成长。
  然而,许多学生认为每天都和父母接触,实在没有什么让人激动的事情。此时,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让学生动情的东西。如让学生回家参加家务劳动,学习劳动技能,和父母一起体会劳动的甘苦;父母生日的时候,给父母送上自己亲自做的礼物等,体验亲情,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让学生和父母每周谈一次心,把成长的困惑告诉家长,把成长的成果和家长一起分享。学生在与父母的交流中,享受到了亲情,也为写作奠定了情感的基础。
  2. 班级生活有语文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许多故事都可以引入学生的学习中。例如,学校里开展的各项活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以及学校建筑、环境等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可结合语文教学,组织学生参观校园,举行游戏、比赛、主题教育活动等,让学生演讲、讲故事、表演课本剧、写作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社会生活有语文
  语文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它源于社会生活,应用于社会生活,一旦离开了社会生活,也就丧失了其生命力。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他一周两次把学生带到野外去。面向社会的生活实践,是学生学好语文、增加积累、培养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参观、访问等方式,让学生关注本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和国内外的重要事件等,在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中,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们更好地领悟人生的意义。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能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走进文本,走进生活,融入社会,并在真实的实践中去感悟、去发现、去操作、去创造。这样,不仅可以克服了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课题批准号2017YQJKO63)的研究论文之一。]
其他文献
[摘要]加强学生的德育建设,是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德育教育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好坏的标尺,是育人之本。本篇文章围绕“实施爱心教育;榜样的激励;体验成功,让赏识教育走进课堂;对学生实施多元化的评价作为初中阶段班主任实施德育教育的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爱心榜样赏识多元化  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责任,做好学生的思想德育工作,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
[摘 要] 應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基于能力本位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切实有效的教学模式。文章以“能力本位”为核心,阐述了能力本位教育的基本内涵,分析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例,提出基于能力本位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关键词] 能力本位;人才培养;应用型  doi : 10 . 3969 /
“渴望被人赏识是人最基本的天性。”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的一句话,一直被我牢牢地记着并运用于管理实践。现实生活中,人——哪怕是最普通的升斗小民都有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渴望得到亲戚、朋友、上司和同事的赏识和赞美。作为学校的管理主体和教育的主导力量——教师群体,就是一个“良心群体”,也是一个既讲“里子”也讲“面子”的群体。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比较发达的顺德教师来说,选择教师行业并不完全是选择
【编者按】有这样一群教师,她们凭着对孩子、对事业特殊的爱,教这些孩子学会了认字、学会了自理、学会了简单的生活技能,有的孩子甚至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大力发展特殊教育”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作为九年义务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彰显教育公平理念、促进社会和谐共享的特殊教育,理应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理解与关爱。陈丽江老师坚持学习反思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中小衔接是否顺利,将关系到学生能否在初中生活里有一个“好的开始”。中小衔接工作不能单靠学校孤军奋战,家长也应参与到其中,成为主力军。本文就“中小衔接家校合作”这一模块展开研究,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着力落实《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对“学校家庭教育”的相关要求,希望通过研
【摘要】 政治认同素养在高中阶段的培养要求主要表现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的目标与要求。本文以高三政治专题复习课《函数图像类题》为例,探索如何在高三政治复习课中通过问题导学培育高中生的政治认同。  【关键词】政治认同素养;有效性;高中政治复习课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堂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研究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这门语言的感觉。英语语感对于学生学习英语起到重大的作用。所以,英语教师首先要认真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因为培养好了良好的语感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打下基础知识的同时,并能增强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而且又能使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能力,并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作为小学英语,是学生最先接触英语的阶段,也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所以要想学生以后能把英语学好,必须从小学开始就要重视英语
【摘要】估算是“数的运算”中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能用合理的估算策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发展其估算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在情境中,激发学生潜在估算的意识;在实践中,调动学生自觉估算的意识;在日记中,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在反思中,掌握调整简化数据的策略;在争论中,明晰估算策略的合理性。作为一线的老师应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估算能力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尤其在小学阶段,语文属于重点学科之一,通过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基础。但是,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过程中,由于有些学生的基础不扎实,对篇章理解能力较弱,导致阅读和写作环节较为薄弱,为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使学生充分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朗读训练法进行提
微信在问世后用极短的时间占据了社交媒介的半壁江山,几乎成为大陆每个网民必備的社交平台。在坐拥庞大的用户基数的前提下,微信公众号功能的开发,使得公众号成为网民获取社会资讯、学习和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微信公众号,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服务高考备考工作的作用,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与此同时,全面、高效是高三复习的基本要求。不断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成为高三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