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要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j0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他们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看他们能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方式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数学能力;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Mathematics teaching needs to eagerly anticipate the student to have the question to move toward the practice
  Fu Yan
  【Abstract】Student's mathematical skill not only lies in them to master mathematics knowledge how many, also does not lie in them to be able to solve how many mathematics difficult problem, but looked whether they mathematics knowledge which, the thinking mode studies migrate to the solution actual problem, forms studies the new knowledge ability, meets the social development need.
  【Keywords】Mathematical skill; Thinking mode; Analysis question; Solves the problem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188-01
  
  数学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即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说,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他们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看他们能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方式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要能自主获取知识,自主寻求发展的教学规律,目的是让学生产生主动研究问题的愿望。21世纪的教育应该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理念,以全体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为宗旨。
  教师要充分展示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我们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所学教材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学生的引导者与合作者,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独立思考氛围,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和感受最深,理解的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表明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最近发展区”内依靠自己的知识基础,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去掌握知识实质。这里充分体现了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主动性。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品质。如:在学习了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补充问题,“水果店运来13箱苹果,26箱梨,____?”,并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想法提出不同的问题。结果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纷纷议论起来,最终得出结论:“苹果和梨一共多少箱?苹果比梨少多少箱?梨比苹果多多少箱?梨的箱数是苹果的几倍?、、、、、、短短十分钟,没有经过老师的讲解、提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提出了多个问题。这样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得多。
  有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言更是如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内在感受和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这就意味着没有一种放之四海皆有效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具体的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语言是思维物资的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时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首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猜想、发现,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爱说,怎么想就怎么说,说错了再重说,使他们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有一个同学问到:“为什么2+2等于2×2,而3+3不等于3×3呢?”,这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的问题,这时教师应予以表扬,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讨论分析。鼓励学生想说就说,去大胆地说,既深化了学生对乘法知识的理解,又强化了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究热情。
  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共有的特征,对于什么事情他们都愿意自己去试试。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觉器官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通过剪剪,拼拼、做做、量量、说说等多种形式的感知建立表象,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再通过分析和综合,比较和概括等思维活动把感知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的产生。
  如:在教几何图形时,先让学生打开学具盒,把里面的塑料片分类,并想想为什么这样分?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图形,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初步的概念。再让学生选择用小棒摆出这些图形,用一张纸折出这些图形。这样,学生首先通过实际探索,不仅感受到了这些图形知识的产生,而且也初步了解这些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培养了创造思维和时间能力,养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贴近生活,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乘法应用题和常见数量关系”一节,我们做了这样的尝试:上课一开始就问学生“最近你们去过商店买过东西吗?谁来说说你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于是教师就板书A:每本书5元,买8本共花:5×8=40(元)。 B:每支钢笔,3.2元,买5支共花:3.2×5=16(元)。 C:每双鞋18元,买3双共花:18×3=54(元)。
  以上三道题与例题完全相同,由于是自己去编题、分析、从而概括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式,这样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挖掘出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达到了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就如何实现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使他们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取长补短。
  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以往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告诉学生“S=πR2”,运用这个公式求圆的面积。如今我们完全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剪成均匀的近似三角形,再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互相说说,然后再向大家汇报。在讨论中教师深入小组中适当指导,学生很快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并且得知近似三角形越小,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最后研究得出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S=πR2。整个推导公式的过程全部由学生自主操作、观察、讨论、交流、合作得出結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生活动,成为一个真正的主人。
  每个学生都期望自己拥有智慧的力量、成功的感觉,深刻体验收获的喜悦。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手去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能力,才能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进一步学习、探索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通过询问各位政治老师,从课程安排、教学目标、教学手段三方面来阐述其“新的活力”中的“新”,重点突出课程安排方面,又分三点阐述自己的发现。在最后总结归纳新课标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新课标;新的活力; 不足之处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181-01    以前一听到政治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164-01    概率,简单地说,就是一件事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比如:太阳每天都会东升西落,这件事发生的概率就是100%或者说是1,因为它肯定会发生;而太阳西升东落的概率就是0,因为它肯定不会发生。但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是既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的,比如某天会不会下雨、买东西买到次品等等,这类事件的概率就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167-01    【题记】  语文如风,轻轻拂过;语文如溪,缓缓流过;语文如歌,婉转柔美;语文如画,精美隽秀;语文如诗,轻灵凝结;语文如歌,古朴凝重……语文教学是如此美丽。  今天听课,执教老师那和蔼可亲的面孔,充满自信的话语,彬彬有礼的动作,流畅的板书,在举手投足间充分展现了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学生们通
期刊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教師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指导策略; 合作;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16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是实
期刊
【摘要】和諧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深化教师的职业情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独立性、创造性和进取精神,形成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关键词】班级;师生;和谐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182-02    班级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深化教师的职业情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独立性、创造性和进取精神,形成健
期刊
【摘要】小学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巧与运动技能,而且还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  【关键词】小学体育;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185-01    农村小学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巧与运动技能,而且还能发展智力、陶冶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162-02    树人之道,重在立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更是一个班主任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习惯养成教育是做人教育,通过习惯培养教育可以形成学生良好的外在行为方式和行为倾向,培养良好习惯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奠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要。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可塑性强,是进行养成教
期刊
【摘要】做为优生,最主要、最基本标准是德才兼备、德育为先。做事先做人,我们不能设想,一个道德品质差的人,即使本事再强,对国家、社会和他人能有多大的益处,本文做出一下探讨。  【关键词】优生;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186-02    谈到优生教育,很多人可能不以为然,认为优生在学习、纪律、成绩等方面都很自觉,用不着老师
期刊
【摘要】为走出山区初中作文教学困局。建议山区语文老师应该做到:一颗红心,二处着眼,三个结合,四项措施。“一颗红心”是走出困局的前提条件;“二处着眼、三个结合”是作文教学理念,贯穿于“四项措施”中。“四项措施”是指:一、高度重视课文对写作的指导作用。二、切实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三、把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当重要环节抓。四、因材施教,落实分层教学工作。唯此必能走出初中作文教学的困局,开创出崭新
期刊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知识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素质基础。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254.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