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文化”与纳粹“焚书驱儒”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meila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已惯于对希特勒纳粹暴政的谴责,但很少有人把纳粹暴政同德国文化联系起来研究。纳粹暴政之所以出现在德国,希特勒之所以能在德国掌权,且一呼百应,除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外,德国文化的特殊性更是其深层次的原因。希特勒纳粹主义的意识形态,可以从德意志历史上寻觅到相应的文化渊源,尤其是从德国一些著名的知识分子,如哲学家费希特、黑格尔、尼采,历史学家特莱奇克、斯宾格勒,甚至音乐家瓦格纳的思想中,我们都隐约听到了纳粹主义的鼓噪。可以说,希特勒的纳粹主义就是德意志文化糟粕长期积淀的结果。
  纳粹专制政权,对社会各个领域,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到社会生活领域,甚至包括个人生活方面,都实行严厉的控制措施。纳粹政权十分重视意识形态的宣传和灌输,但对文化事业本身却非常蔑视。其鼓吹的复兴所谓的"德意志文化"思想,实际上就是宣传种族原则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强调雅利安人创造了全部人类文化,鼓吹在文化领域排除犹太人的影响。纳粹当局推崇和提倡所谓的"德意志文化",排斥并诋毁"非德意志文化"。纳粹主义的一切文化体系、文化机构和文化政策,都带有强烈的种族主义和文化专制主义色彩。
  其实,纳粹政权所谓的"德意志文化",并没有明确的概念,更缺乏完整的体系。只不过是根据纳粹头子希特勒、戈培尔,以及纳粹理论家罗森伯格的言论和解释,歌颂雅利安或日尔曼血统优越的理论和作品,以及可用来为纳粹主义作理论性注解的学科和学术流派。如尼采的"超人"理论和"权利意志论",就是备受希特勒和纳粹政权推崇的"德意志文化"的重要内容。因为尼采曾狂妄地提出,要以"德意志文化"取代以往欧洲传统的基督教文化。之后,进一步把德意志文化发展成为世界文化。尼采被纳粹党推崇为"纳粹主义的思想先驱","德意志文化的哲学泰斗"......形形色色的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理论,都成了纳粹政权提倡的"德意志文化"。甚至连自然科学的数学、化学也划分为德意志的和非德意志的。这不仅被用来为纳粹德国侵略扩张服务,也为其推行种族主义和反犹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法西斯在德国刚一上台,便发动了大规模的"焚书"运动。1933年5月10日,柏林一些大学生组织和"希特勒青年团",打着"纯洁德意志文化"的旗号,在柏林洪堡大学对面广场上,高唱着纳粹党党歌,把两万册图书扔进熊熊的大火之中。
  在这个群魔乱舞的夜晚,戈培尔的到来,将"焚书"运动推向高潮。他慷慨激昂地说:"一个革命者应该是无所不能的,在毁坏和重建中,他应该是同样伟大的。假如你们有权力把一大堆知识分子的垃圾扔到火堆里去的话,那么你们也有责任为真正的德国精神开辟出一条道路来!""在这火光下,不仅一个旧时代结束了,这火光还照亮了新时代。"
  法西斯当局还在三十多所大学煽动学生举行"焚书日",被焚的对象据学生所言,是对"前途"起破坏作用的一切书籍。其中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领导人李卜克内西、倍倍尔、卢森堡、梅林的著作;还有德国著名作家和科学家托马斯·曼、布莱希特、海涅、爱因斯坦、斯特凡·茨威格等,以及外国著名作家高尔基、左拉、杰克·伦敦等人的著作;还有现代派、抽象派、印象派等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人类文化的瑰宝,却被法西斯毫不怜惜地付之一炬。
  遭受厄运的,不仅是书,还有这些书籍的当时尚在人世的作者,自法西斯上台之日起,纳粹当局就开始有计划地迫害和驱逐这些"创造和传播非德意志精神"的文化人。
  1933年8月,纳粹当局公布了第一批被取消国籍,"不受法律保护"的人的名单,揭开了"驱儒"的序幕。到1936年底,共公布了七批名单,近三百名文化名人流亡海外。到1938年底,共八十四批,约五千名科学文化人士流离国外。其中有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著名文学家托马斯·曼,被誉为戏剧创作之王的布莱希特,著名艺术大师康定斯基......还有很多知识分子被送到军火厂做苦力,甚至被送到前线挖工事。
  在所谓弘扬"德意志文化"的旗帜下,德意志文化经历了德国历史上一场空前绝后的浩劫。
  (摘自《希特勒与知识分子》下篇第一章,
  作者刘国柱,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晓东摘编)
  
其他文献
中国知识分子和自己的祖国一样,在20世纪里既感受到欢乐也蒙受了不少苦难。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在知识分子的苦难中有它独特的地位,蒙难者人数之多(据说有五十多万人),遭受的精神与肉体的折磨之大,都是空前的。我"有幸"在这次苦难中与我国著名的史学大师雷海宗先生共患难。事隔45年,世事已大变,不少当事人已经作古。在有关雷先生的论著中,对他的这段经历,大多语焉不详。我愿将这段鲜为人知的经历写出来,拾遗补缺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学新历史教科书编写特点以及"教本"与"学本"问题的历史考察,同时结合海外尤其是台港地区新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实践,分析了中学历史教科书由"教本"到"学本"的改革趋向。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科书,改革,趋向  From"TeachingBook"to"StudyingBook":TheReform and Trend of History Textbook  Abstract:T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根据我国的教学实际,将原创于英美等国的项目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简称PBL),经过变通后运用,可以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本文拟通过唐宋比较研究谈谈项目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一、实施项目学习的依据    1.项目学习以建构主义和多元智力理论为依据。  项目学习
期刊
"中共八大确定了现代化和经济改革的方针,通过了把中国变为现代化的高度发达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期纲领"。但是这个纲领并没有坚持下去。以往的研究者从制度因素、一些偶发因素(如苏共二十大、波匈事件、反右斗争等)、主要领导人的领导责任(如毛泽东)等方面论述原因,本文试图从分析八届中央委员会成员构成(即年龄、知识结构、性格特征、个性心理),来探讨它与八大路线中断的关系。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后,一方面我
期刊
[摘 要] 本文探讨了中国文化深层之泛血缘特征的生成并予以界定,揭示了孔子的仁之泛血缘特征,考察了孔子的仁在先秦儒家仁学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 泛血缘,德,孝,仁  On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Kongzi‘s “Ren” and its role in Pre-Qin  Abstract: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forma
期刊
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巨大灾难,但是,它却给苏联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苏联利用西方迫切需要向外国输出资本、技术和寻找摆脱危机出路的有利时机,大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技术人员和资金,在各主要工业部门建立了一大批骨干企业,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一    1.大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  30年代苏联主要以外国商号和工程师、专家为媒介大量引进西方的
期刊
2002年秋天,在河北广宗召开的纪念景廷宾起义10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编辑部组织了几位学者,就中学历史教材如何编写问题展开座谈。以下诸文,即根据座谈会上部分学者观点整理而成。    趣味性是中学历史教材的灵魂    赵树好  (山东聊城大学历史系山东聊城252000)  要编好初中学生的《中国近代史》教材,我认为最好将"学本"和"教本"分开。学本简明生动,重在培养学生对祖国近代史的热爱和兴趣。教本
期刊
在南北战争的最后阶段,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已经明显地越来越悬殊。南军的失败,已经是迟早的事情了。当时的林肯总统和格兰特将军,对这一点已经深信不疑。可是,他们担心剩下的几万南军会化整为零,融合到广袤的南方丛林,进行一场无休无止的“保家卫国”的游击战。那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军人对平民的战争暴力,从而在所有美国人中间,积累起仇恨和报复,形成恶性循环。南北双方的美国同胞,都将遭受长期的痛苦和牺牲。  格兰特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实验稿·2001年)比初中《历史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试用修订版·2000年)有质的飞跃。其优点:  1.贯彻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纠正以知识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和过于偏重课本知识的倾向,确实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中心"。  2.呈现方式的创新。学习板块--学习主题。"内容标准"指出学习的层次要求,即识记、理解和运用。"教学活动建议"有利于教学活动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 北京 100872)  尚钺(1902—1982年),河南罗山县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早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后师从鲁迅,从事文学创作。1927年在白色恐怖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朝鲜革命领袖金日成的“马克思主义启蒙老师”,一生主要从事革命宣传教育工作。解放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曾编写百万字的《中国通史》讲义,出版有《中国历史纲要》。自1959年起,因他的主要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