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_mot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使得国际交流日益增多,提升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从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角度出发,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一些策略,以期能够为同类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们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王连芬,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国际传播学院。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使得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大学生无论是出国学习还是毕业后工作都渐趋参与跨文化交际。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出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提出大学英语课程就其人文性而言,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进行跨文化教育;并将增强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纳入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范畴。由此可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是大势所趋。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
  1.文化与语言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语言的丰富与发展,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不仅能够陈述事实、观点,也体现了其背后的文化知识,同时也传达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宗教信仰与看法。所以,生长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理解对方的语言表达方式,也需要了解对方语言的文化背景,理解双方语言与文化的差异,这样才不至于引起误会,导致伤害。
  2.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跨文化交际”概念是由美国人类学家霍尔在20世纪50年代末首次提出的。80年代,国内学者开始引入这一概念,不同学者对其进行了不同的界定,目前未有统一定论。贾玉新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基本交际能力系统、情感和关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与交际方略系统。宁惠萍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组成,强调学习者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赵爱国和姜雅明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指非母语或第二语言的外语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行为能力。”杨慧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语言学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组合”。杨盈和庄恩平尝试建构了由全球意识、文化调适、知识和交际实践四大能力系统组成的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
  二、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侧重语言知识的学习,忽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独立学院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很多大学英语教师在讲授英语时,仅仅把英语当做一门知识来讲解,给学生们传递语言知识的信息。他们认为,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学习仅限于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对语法、语音、语句进行剖析与解读就足以。但实际上,知识学习只是语言学习的一部分,老师们忽略了对英语这门语言背后文化的讲解,也忽略了将英语这门语言在不同语境当中的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让语言运用变得死板,很可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使用英语的时候出现错误。
  2.认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讲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很多英语老师求学阶段只是学习了跨文化交际课程,工作后并未继续学习并深入研究,所以对跨文化交际的认知比较模糊。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他们错误地认为要培养学生们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要让学生们理解中国与英语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这就只需要多在英语教学课堂当中加入文化背景知识讲解就可以。比如,有一些英语老师就在上课前花几分钟的时间采用外国文化进行导入,或者在课文讲解时遇到文化知识点,拓展下背景,认为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了。实则不然,因为跨文化能力不仅仅是让学生们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而是需要让学生们真正地体验、研究与对比目的语文化,仅仅了解目的语文化是不够的。
  3.学生缺少跨文化交际的环境和口语练习机会。目前,大多数的独立学院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主要靠英语教师讲解。口语训练以纠正发音、语法,背诵口语句型和模拟情景对话为主,学生们缺乏真实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环境进行锻炼。在这样的口语教学模式下,教师们尽管可能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会设计情境,但是与真实环境还是相去甚远,学生们只是被动机械地记住了几句简单的句型,很难真正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另外 ,独立学院普遍存在学生人数多老师少的现象,被迫采用大班教学。教师面对一个班级五十几名学生,很难开展口语教学,更做不到让每位同学课上都有机会参与口语表达。再者,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并未开设单独的口语课,至多是听说课,由于学生基础不好,老师课上较多地以听为主,口语表达为辅。因此,学生们严重缺少练习口语的机会,导致其口语水平降低,也就更别谈提高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了。
  三、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1.采用多渠道、多途径,让学生们学习跨文化知识。大学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将语言知识、实际情景与文化背景结合起来,加深学生们对外国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们跨文化交际能力。比如课上为学生提供地道的语境材料,将英语母语地道的发音与真实的交流语境以文字、视频、音频、图像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在课上展现给学生们,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英语这门语言,也能够更好地运用英语与外国人进行沟通、交流。同时,大学英语教师还可以通过作业形式,让学生课下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查找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从而让学生们更加了解外国人的思维与处事方式,扩宽视野,加深他们对外国的理解;通过BBC、VOA等新闻听力、影视片段、纪录片及歌曲赏析等增强学生们对英语国家历史、宗教、信仰等的认知,引导学生思考英语母语者与中文母语者思考方式与处事风格的不同,主动去包容与接受外国的文化,形成跨文化思维,这样就能与英语母语者更好地交流、沟通。
  2.引入案例教學,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兴趣。想要真正地提升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仅仅讲授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与知识是无法达到目标的,还需要主动去培养学生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堂授课中引入教学案例,启发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与评价。比如外教社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一单元Learning,Chinese Style一文就是很好的分析中美教育差异的典型案例。作者作为美国父亲,会让自己年幼的小孩尝试用钥匙开酒店房间的门,虽然会鼓捣多次;而若是中国的酒店服务生在近旁则是会握着小朋友的手直接引向钥匙槽口,并帮他把钥匙插入。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为何中美会有如此不同的表现,根源何在,继而拓展其他材料,如虎妈教育、纪录片《中国老师在英国》等。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与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做出客观评价,以开放态度和宽容精神接受多元文化,达到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而不是使学生仅仅停留在被动吸收枯燥的理论知识层面。   3.给学生创造口语实践机会,切实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独立学院的定位基本上都是应用型大學,《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也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师应牢记该目标与定位,在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和交际知识输入的同时,切实为学生提供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下锻炼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比如,课上老师可以布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跨文化交际场景,如同来自不同背景的人见面打招呼,在餐厅点餐等,让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体验跨文化沟通情形,来锻炼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观赏某个体现跨文化的影视片段,引导他们进行思考与讨论。此外,老师们可以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开设英语角、组织学生进行英语节目表演、参加英语演讲比赛等。最后老师们还可以多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及学校所在地举办的外事、国际赛事等活动的志愿服务,与国际友人进行直接沟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有外籍教师资源的独立学院,则应充分发挥外籍教师的作用,多创造与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机会。这种体验式学习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但是目前许多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育仍然处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大多关注学生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能力,忽视了学生们对语言文化背景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同时,学生们也缺少跨文化交际的实际操作机会。因此,独立学院应该根据《教学指南》的要求,与时俱进,加大对跨文化交际的重视程度,改变大学英语的传统教学模式及固有的教学理念,在不单独开设跨文化课程的情况下,将跨文化交际能力渗透进课堂教学中;在加强学生语言技能训练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敏感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跨文化能力的国际化人才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2-10.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宁惠萍.文化素质教育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2):147.
  [4]赵爱国,姜雅明.应用语言文化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5]杨慧.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国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Z].南京:第六届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2005.
  [6]杨盈,庄恩平.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J].外语界, 2007(4):13-21.
  [7]葛春萍,王守仁.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79-86.
  [8]沈洪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8):52-53.
其他文献
【摘要】在国外游历中越来越意识到英语尤其是专业术语的重要性,日常性的英语解决的是生活问题,而专业性的英语能够深刻地领略全球性知识和文化,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  【关键词】英文术语;重要性  【作者简介】路梅翌(1998-),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法1701班,擅长写散文、小说,先后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近20篇。  这个暑假我有幸成为志愿者前往土耳其,再自游希腊两座岛屿,一路来去,四十多个日
【摘要】针对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缺失的问题,笔者首先阐述了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并试图从巧借单元话题、结合语法教学以及利用试卷分析等三个方面浅析了如何在课堂中渗透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期提高学生用地道的英语去表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中国文化;英语教学;文化意识  【作者简介】余义勇,浙江省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  一、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
【Abstrct】Ji Jiu pian is a enlightenment textbook. Shiyou has written in the Emperor Yuan of Western Han Dynasty,which is the existing earliest and best preserved enlightenment textbook. But it is not
【摘要】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现象称为语言磨蚀,是语言习得的逆过程,这是外语学习的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这是制约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对语言磨蚀进行了简单介绍,阐明了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介绍了国外对于该现象的研究状况,分析了在当代社区大学生学习英语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提高学生的磨蚀阈值提出了可靠的建议,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语言磨蚀;大学英语;社区大学
【摘要】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浅析盛唐名诗《登鹳雀楼》的两个经典译文,通过比照,即译者在翻译生态环境中进行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得出“整合适应选择度”更高的译文。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三维研究法;翻译;唐诗  【作者简介】吴昊(1989-),男,汉族,江苏人,广东理工学院,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一、引言  唐诗是对汉语的高度提炼与浓缩,反映着灿烂悠久的中华传统
【摘要】持续默读是北美英语国家培养孩子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提升英语阅读素养的有效方法。本论文针对持续一学期的初一学生持续默读活动进行反思,涉及到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等各方面。  【关键词】持续默读;阅读素养;初中英语;活动反思  【作者简介】陈静(1989.01-),女,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文昌初中, 初中英语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基金项目】南京市第12期教学研究课题: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素养的行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的地位不断提高,英语教学也越来越成为学校和家长心中的重点内容。学好英语不光能使学生获得一个好成绩,还与学生的人生也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因此,在平时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采取恰当的方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的效率,本文主要从利用师生互动、利用多媒体、利用课堂游戏三方面对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教学;师生互动;趣味性;课堂游戏  【
【Abstract】In fact, “cat city” is a satire and criticism of Chinese people’s evil nature.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t is worthy of being the companion of “the true story of ah Q”. A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模式,严重降低了阅读教学质量。根据现阶段的阅读教学情况来看,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比较低,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弱,对英语阅读没有很高的兴趣,因此,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变,提高英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针对注重英语,分析了阅读教学抵消的根本,提出了相应的调整策略。  【关键词】英语;初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郑丽娟,福建省龙海市实验中学。  在初中教育中,英语与
【摘要】“背后信息”,本文指的是隐藏在字面意思后的可推断得知的信息。有些人认为,翻译最大难题是在“(接)受语”或“译入语”中找到合适的词和结构。但恰恰相反,译员最大困难是透彻理解待译文本的所知意义和联想意义。这不仅要求知道词义和句法关系,而且还要对各种文体手段的一切微妙差别感觉敏锐。英国学者贝耶尔(Jean Boase-Beier)认为“文学作品中风格和意义同等重要(风格包括:源语中作者意图、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