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中的家园共育对幼儿的影响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ter_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期课改理念指出,以“幼儿发展为本”,幼儿科技教育也要求在幼儿毫无压力的情况之下进行,又要求学得愉快、学得主动,使他们自愿地、自然地、自为地感知身边的各种科学技术,从而使学科学的兴趣得到发展。
  其实,在幼儿的身边,出现了很多的问号与发现,可能是在幼儿园或者是在家里,他们同样希望能够很快的了解,比如说:为什么天冷了会下雪,为什么鱼能在水里一直游,为什么种下去的种子会变成了好多好吃好看的东西?无数个为什么围绕在孩子的身边,所以,无论是教师与家长,在与幼儿每个接触的瞬间,都要去关注幼儿,关注他的所思所想。
  作为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提供物质材料和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运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程度和方式指导幼儿参与各种科学探索活动。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
  从幼儿园的整个规划以及课程实施,家长的配合,幼儿的发展各方面都充分体现出科技的特色。特别是当科技教育不再局限于我们教师,幼儿园有了创意,让家庭教育也成为我们科技教育中的一员,从而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所以我将以我园如何创新开展科技教育与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幼儿的方面入手,以及科技教育中家园共育对幼儿会有哪些方面的提高来浅谈我的感受。
  一、科技教育中家园共育在班级创设中的充分体现
  班级创设对于教师来说,无非就是班级的墙面设置,区域设置,活动设置,以及一些特色设置,以前我们都是跟着主题,有什么都是教师在弄,幼儿在看,如今,当科技教育融入在我们的身边,当幼儿越来越喜欢探索、喜欢发现、喜欢感知、喜欢创想,我们单一的想法已经不够,所以我们想到了更大的群体,那就是我们的家长。让家长与我们一起创设。
  二、科技教育中家园共育在大小环境中的丰富体现
  环境可以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小环境指我们班级的小环境,大环境可以指幼儿园这个大环境,小环境中那郁郁葱葱的自然角是家长的奉献,旁边写满了这些植物的名称与用途,他们给幼儿带来了直观的感受。记得大三班的班级里有着一排蔬菜水果制品,这些都是家长的创意,有胡萝卜雕刻的老鹰,有白萝卜雕刻的老头,有菠萝雕刻的人等等,进入班级的感受就有一种科技的气息在传递给他人。大环境中看到了幼儿园大型的种植养殖区域,那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支持,让幼儿了解种植的不同品种,从种子、发芽、长大、成熟一系列的过程。点点滴滴中,这种环境可以给幼儿培养丰富的科技知识。
  三、科技教育中家园共育在我园科技节的完美体现
  创新来自于灵感,当科技节来到幼儿、教师、与家长的身边,科技教育便与这三者融为一体。最近这个阶段,我们幼儿园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第三届科技节”的活动,在活动中,充分的发挥了家园共育的特色,让幼儿与家长一起来感受,来参与科技的魅力。回想第一届的科技节中,最值得回忆的是我们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的科技小风铃,多姿多彩,挂在我们的走廊上悦音缭绕,小班的幼儿对科技虽然没有很大的认识,但是他们从幼儿园中,从与家长一起配合制作风铃中,他们了解到风铃的科技含量最主要的就是它的声音,于是我们从小班幼儿的身上也看到了科技教育中家园共育的重要影响。
  第二届科技节中幼儿园以多方面的切入点,从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的版块在幼儿园中展示,让家长和幼儿共同来体验科技的直观感受,幼儿都比较喜欢,家长的一边讲解,幼儿的一边提问,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探索感受。最值得提到的是科技小品的演出,每个班级的教师与家长通力的协作与研讨形成了科技小故事,并由家长与幼儿以小品的形式演出,演出中发现小班的幼儿会以“我从哪里来”,中班的幼兒会以“月晴圆缺”,大班的幼儿会以“雷雨闪电的形成”等形式来展现科技与我们生活的关系,通过家长与幼儿的表演,让在座的教师与其他幼儿也能融入到科技的海洋,从而对身边的科技有了新的体验。
  如今的第三届科技节,幼儿园又以绿色畅想科幻画为主题,引导家长与幼儿共同畅想科幻画,幼儿以其大胆的想象,丰富的思维,家长以其较高的科技素养引导幼儿创造出了一幅又一幅独具匠心的科幻画。幼儿园又以科技小制作、科技小报的形式充分发挥家长的科技创想,让幼儿去想象,与家长来配合制作,从这些中我们看到了家长的科技素质,高超的电脑技术,丰富的科技知识,幼儿的可爱生动,全心投入,兴趣盎然,每一张科技小报的背后,每一个科技小制作的背后,都是家长与老师苦心的设想,都是家长与幼儿共同的努力。
  科技节是开心的,创想非凡,幼儿在科技的海洋里不断的遨游,在家长的共同培养下,幼儿对科技有了更深的认识与了解。
  实践证明,幼儿园的科技教育通过家园的努力合作正起着非凡的作用,如今的这些实践将给我们这个科技特色的幼儿园带来更多的惊喜与发现。
  【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区虹鹿幼儿园 上海】
其他文献
《24时计时法》教学目标有三点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2.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3.能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重点是理解24时计时法的基本原理,难点是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互换。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完时分秒后学习的,是一个比较接近实际生活而又有趣的教材。因为时间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因此这节课给我的感悟很深,下面我结合自己本节课的教学谈
企业自主创新环境对企业创新有较大影响。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11项企业自主创新环境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浙江省11市的企业自主创新环境进行评价。分析结
现在孩子的一个普遍特点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差,比如在用餐时,我们经常会发现幼儿(特别是小班幼儿)边吃边玩,或者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来喂他;在楼梯上,经常会碰到抱孩子上、下楼的家长;甚至幼儿午睡起床后不肯动手,连最简单的鞋子都不肯尝试自己穿等。因此,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已刻不容缓。俗话说,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一点也不假,我们要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着手,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那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
<正> 一绪言浦东新区的开发已为世人所瞩目。而位于新区北端的外高桥港区无疑将成为通向世界的门户。港区附近的长江口水道,有一段江底,因沉积物成带状高出于周围基底而影响航行,故自1916年起即被海图作礁石标志标出,视为禁区。开发外高桥港区,势必要弄清长江口该段航道梗阻的原因。1985年,经有关单位勘查,发现“危险区”水域内确有一条断断续续的沉石带,但对其来历却未知其详。近据《文汇报》报导,一位高级工程师经过研究推定此沉石带的成因主要是位于浦东的一座
口语是信息传递最便捷、最基础的交际手段。培养基本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更好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需要,也是一个人学习知识、经验的第一重要渠道。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儿童从四、五岁到九、十岁,他们的模仿力和记忆力都很强,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称之为语言的“习得期”。因此,抓住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充分挖掘儿童语言习得的潜能,极早进行规范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儿童健康全面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洛惠渠渠首加闸工程地质条件的介绍和分析评价,揭示了该工程的地质状况,提出了反映工程地质特征的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为开展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著名现代教育学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学先驱陶行知先生也明确提出了“在生活里找教育,为了生活而教育”的先进理念。与此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教学领域的共识在当代教育界也引起了相当的重视。因此,将生活化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广泛推行和把兴趣教学融入到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是优化小学英语教育中的关键一步。  一、学习内容生活化,把英语融入生活,提高学习兴趣  英语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學科,语言的
所谓绘本就是图画书,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以生动的图画讲述故事情节。以往教学实践与经验表明,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英语绘本,可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对培养小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运用英语绘本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阶段,学生刚接触英语,尚处于初级认知阶段,提高学生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为今后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英语绘本的运用,则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意义:  
在语文学科中,写作是最富于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作文教学,去帮助学生开启想象、创新的大门。  一、生活和阅读是学生培养作文创新意识的源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用说,学生创新的源头就是学生课外的生活体验和阅读。  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产物。这样的习作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