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有料的“实践所”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haij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好啊,我今朝又来哉。”住在南环新村的曹阿兔是吴门桥街道新时代实践所健身馆的常客了。曹师傅平常喜欢打乒乓,每周要来这里运动好几次。每次来还能认识老伙伴,他感觉挺好。
  今年,吴门桥街道将锦南巷66号的党群服务中心资源和街道志愿者服务团队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践所对辖区居民来说,简直是超赞的福利,约4300平方的空间内,囊括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五大功能,生活在此每一天都是快乐的。
  驿站诠初心  资源链接精准服务
  南环第三社区居民袁以坚是“初心驿站”的熟客,平日里没事就来读读书,和邻居们唠唠嗑,她说:“这里如同家里客厅,我们这些老党员没事可以来互动学习,交流分享,真格蛮灵的。”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部分,初心驿站不仅是居民们的“谈心室”,更是“微课堂”,大家可以在这里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养生知识、隔代教育方法等内容,定期举办的“读书会”、“道德讲堂”更是吸引广大居民参与。
  “初心驿站,体现了街道和社区党员干部体察民意、体恤民情的初心,真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办贴心的事。”社区居民刘阿姨告诉记者,她从家里步行到初心驿站只需3分钟,每天都会来驿站好几趟,她觉得这里既是党的阵地,更是老百姓的乐园。
  据悉,街道依托吴门先锋党校、初心驿站、先锋书屋等,并引入高校师资力量,开办“吴门学堂”、“吴门名嘴”讲师团等。设在一楼的“吴门学堂”,开设有文化、体验、传统技艺培训及生活小技能小常识提升等课程,可以根据居民需求不断更新课程设置,让老年人真正“老有所学”。学习之余当然不能忘了身心放松,为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了运动舞蹈、强身健体的空间。
  街道还借助老年大学、社区教育中心的远程教室、文化方舱等现有资源,引入各类培训项目。此外,充分利用文化站资源,开放一批文化场馆,打造市民大舞台、友新书场等文化阵地,组织、协助各个文化志愿者团队和文化志愿者力量开展群文活动。
  这样的文艺氛围让居民们受益其中。61岁的吕瑞英在友联三社区“快乐友三”舞蹈队担任队长八九年了。她说,舞蹈队成立15年来,队员们的平均年龄60岁,别看大家都上了年纪,动作和柔韧度上丝毫看不出年龄,自信和快乐使她们变得年轻。
  楼道的“美丽变装”
  楼道是每天上下楼必经之地。整洁的楼道,能够让你一进大楼就感到舒适。
  来到南环新村16幢,只见干净整洁的墙壁上,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家园邻里守望、礼仪孝道等主题文化宣传。墙上的党政便民信息栏里张贴了党组织生活日、楼道党支部信息、垃圾分类小常识等海报。同时,一组组邻里和睦的照片,足见幸福指数倍增。小区楼道整理干净后,如何布置墙面让大家伙动足了脑筋,“何不拍些照片,分享各自的精彩生活瞬间呢?让大家充分感受到楼道之间的温暖。”热心居民陈杏珍提出这一想法后,得到了众人的支持,在不少老南环人心中,南环新村就是一个大家庭,只要一家有事,邻居们都会来帮忙。虽然照片会更新,但是楼道内的温情从未变过。
  今年,街道着力推进美丽楼道建设,不仅结合文明城市建设,对楼道进行了彻底清理,去除了楼道内的乱涂贴的小广告、乱堆放的杂物,解决了楼道内存在异味的情况,整治了楼道内外的非机动车乱停放现象,还对门禁、照明灯、楼梯扶手、消防等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和修复,确保居民的生活安全感。同时,楼道内安装了公告栏,开展主题文化宣传。最近吴门桥街道上下所有工作人员在日常开展文明城市建设的同时,自愿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开展“萤火之光·点‘靓’吴门”志愿服务活动,大家化身一只只“萤火虫”,扮靓了辖区每个角落。
  文明实践遍地开花
  吴门桥辖区设有健身场地、休闲广场、小游园、科普馆等,这些场所全方位满足居民对体育运动需求的同时,开展各类公益培训,组织体育比赛,以传递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今年6月1日垃圾分类正式实施,实践所依托新城社区“儿童友好家园”,组织12组家庭体验了“快乐成长营”手绘垃圾路板画活动。
  实践所还营造学习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积极氛围。同时、对接市、区科协的科普志愿者资源,定期面向居民开展科普活动。南二社区有一座城市交通科技馆,多次组织辖区青少年参观学习,通过多媒体动态生光电演示的2020年交通大格局的联动沙盘、动态灯箱展示苏州交通安全图片影片、互动趣味答题及拼图游戏等,在让孩子们了解到苏州交通發展历史的同时,也感受现代交通的魅力。模拟驾驶舱里,青少年一边手握方向盘,一边脚踩油门,聚精会神地观察路面情况。在交通拼图单元,大家手脑并用,完成了一幅幅炫酷的汽车模型。
  “我们将实践所打造成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服务惠民’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宣教思想文化阵地。”吴门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静表示。
其他文献
苏州评弹(评话、弹词)是江南文化的一面镜子,是江南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  周良,著名评弹理论家,长期从事评弹工作管理,研究探索评弹艺术规律,为保护与传承评弹艺术、促进评弹艺术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比起昆曲,评弹似乎更生活化,更易传唱,这其中有何原因?发展过程中形式有无变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弹保护和发展的现状如何?带着这些问题,笔者专访了九旬高龄的周良先生。  “苏州评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
期刊
有样学样。天下多的是现成的样子,有笔墨样、有格局样、有雕琢样、有当红样……可我义父戴敦邦偏偏不学,他执意苦修几十年,和自己对着干,见样破样,闯出了一番“戴家样”。  义父戴敦邦因创作《水浒人物一百零八图》、《红楼梦人物百图》、《金瓶梅全图》等古典题材及古装人物为人们所熟知,其画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精神,用笔精到,浓墨重彩,雅俗共赏。戴家样,是戴敦邦的艺术之样,也是将自我活出的一个人生样本。  
期刊
开车出行,最糟心的莫过于堵在路上,一眼望不到头的车尾,道路秒变停车场。对于在苏州生活的人们来说,南环、友新这两处高架路,甚至被调侃为“自带干粮”路段。  这下好了,有着苏州最大立交之称的尹山湖立交,近日已局部试通车。东环南延二期工程尹山湖立交,位于吴中区尹山湖畔,由中铁二十局一公司承建。这条立交贯通东西、连接南北。向北连接南环高架,直通市区;向南直通吴江;向西通过南湖路,连接友新高架;向东接南湖路
期刊
大家到一个地方去出差或旅游,其实对城市的各个细节之处是很上心的。比如大街上卫生状况怎样,当地人如何过马路,他们普遍的热情度怎样,他们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总体评价如何,以及机场、酒店、饭馆、出租车等行业服务人员的平均质素等,都会影响到你对这个城市的印象。这就是文明城市创建的意义和必要性。  国内城市每年有各种各样的大小评比,很多人不知道,全国文明城市是中国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一个,
期刊
访谈黄裴莉的时间段是在开学第一天。“我等下还有一个会议要开。”仅有一小时空余时间的黄裴莉爽利地招呼记者坐下,她快速地回复完手机里的工作留言后便示意可以开始采访。当黄裴莉讲述起办学理念和对教育的理解时,她思绪万千……  “生命影响生命”贯穿教育  有位名为阿心的“知心朋友”以心灵捕手的身份,忠诚地为田初中学子的成长守候。这位“知心朋友”就是苏州市田家炳实验初级中学与苏州大学心理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合
期刊
为了让居民切实参与到垃圾分类中,姑苏区白洋湾街道长青社区开启了变废为宝系列活动,将身边废旧物品重新转化为有用物品的同时,更多居民在观察和思索的过程中,不但更深入地了解了分类思路,在日常生活中也受到启发减少了垃圾的产生。  将“缠花” 的艺术之美带入生活  在之前的清掃行动中发现,草丛内扔有衣服吊牌、扑克牌、儿童卡牌等废弃物,清理起来麻烦不说,特别影响环境。但受此启发,社区手工爱好者们想起汉服文化流
期刊
物质的进步有时使人作茧自缚。  而简单,是一种可以拯救我们的生活哲学。  梭罗说过:"大多数豪华的生活以及许多所谓的舒适的生活,不仅不是必不可少的,反而是人类进步的障碍,对于豪华和舒适,有识之士更愿过比穷人还要简单和粗陋的生活。"  简单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撥开物质世界的层层裹缚,多做减法,多探索内心,平息外部无休无止的喧嚣,回归内在自我,遵循内心,尽量让自己过得悠闲、舒适,活得通透明白,只
期刊
活的法则,无非就是简单的快乐。看历史、文学,要看两个人,一个是屈原,一个是陶渊明。这两人,确实是触动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对完美人格的向往,都好像是寄托在这两人身上。  有时,我们拥有越多,就越没时间做自己,在物质的重压和驱使下,几乎忘了关照自己的内心。而那种“简朴”的快乐其实离开我们太久了。  《论语·述而第七》中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吃着简单的饭
期刊
烈日炎炎里,各色冷饮轮番登场,而对于苏州人来说,在“秋老虎”的日子喝一碗苏式绿豆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老苏州们说,现在的吃货可幸福多了,绿豆汤料丰富,味道足。不像从前,大家把绿豆装在饭盒里,在厂里的食堂蒸烂,冲点“冰冻水”就是一杯防暑饮品了。  而如今流行在苏州大街小巷的苏式绿豆汤里,绿豆甚至成了“篇幅”不多的主角。一杯杯绿豆汤,何止料多,简直好看到真正“弹眼落睛”。  苏式绿豆汤,  吃的就是一
期刊
雪菜肉丝、雪菜炒年糕、萝卜干炒毛豆、咸菜烧小鲫鱼……想想直流口水。如今,自己动手腌菜的人少之又少,大家图方便,就去菜场买一些来尝鲜。不过,也有老人依旧习惯在家自己腌几缸,将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延续着。  吴门桥街道福星社区有一位无人不晓的“咸菜奶奶”,她一年四季都腌咸菜,且热心送给左邻右舍们吃,大家都夸奶奶腌的菜地道,吃了还想吃。  忆苦思甜 感恩于心  很多人说,一碗面透出了苏州人精致的生活态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