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1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871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英语教学是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英语阅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了升级和革新,其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思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对英语教学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思维导图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英语的学习越来越成为了学生的学习重点,初中英语的教学任务也变得越来越繁重。国家目前在不断推动英语阅读教学的改革,其中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引进了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思维导图是近年来应用效果比较火的一种教学模式,提高了英语阅读的教学效率,同时,也让学生从一个更加全面的角度提高了做英语阅读题的能力。本文从思维导图出发,对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析。
  一、思维导图的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教学
  英语教学在我国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内容,而语言的教学相对枯燥乏味,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直接影响到了上课的效率。在初中英语教学当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考察了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阅读的部分也是中考中占比重比较高的部分,所以,学生对阅读也是十分重视的。近年来,我国的教学改革在不断的推进,特别是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面,重视程度是非常高的,其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志。所谓思维导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和模式,它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传入我国的,所以说,思维导图的应用传入是比较晚的,在我国的应用也就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取得的效果是非常不错的。通过思维导图的教学,我们可以把整篇阅读的主干提取出来,进而,提取出关键句中的关键词,再与问题进行对比和解读,这样,就能夠提高英语阅读的能力,更好的解答出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教学。
  二、思维导图的学习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新课程改革所重点提出的观点,的确如此,长期以来,我国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老师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满堂灌的教学思想都非常不利于学生的额学习。传统的课堂没有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体,没有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而今天我们所探讨的思维导图的学习,就能够充分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思维导图的运用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从课前的准备工作开始就是学生展示的舞台,学生在课前需要进行工具的准备、理论知识的准备等等。我们还是以Reading Beauty in Common Things为例来进行探讨,因为这篇文章是对传统文化的探析,所以,学生可以准备一些传统工艺品的图片、卡纸和水彩笔等等,可以用这些材料来进行精美的思维导图绘制。其次,是理论知识的储备,英语的学习不同于语文,这不是我们的母语,所以,要进行充分的理论准备来应对这篇文章。进行完课前的准备之后,我们就要进行阅读导图的绘制了,这个时候,教师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教师根据本文来设计一个宏观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来完成思维导图,使他们对全文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并找出其中的中心结构,引导他们进行结构的分析,从而为下一步的更为细致的思维导图的绘制做好铺垫。我们首先要找出文章的关键词,具体图示如下:
  随后,我们继续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学习并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例如,在文章当中,有一段是对民间艺术sky lanterns,也就是孔明灯的介绍,我们可以制作精美的思维导图,细节如下:
  三、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可以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
  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经过实践证明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们在进行思维导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与其他教学方法共同使用。例如,在Beauty in Common Things这篇文章当中,我们在上文探讨了思维导图的绘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可以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使用,比如说,第一、二组的学生在仔细读完第二段有关于剪纸的叙述之后,可以绘制这一段的思维导图,而第三、四组的学生可以读完第三段中国陶土的内容之后绘制这一段的思维导图,通过这两种教学方法的共同使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的方法也可以应用到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当中去,帮助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初中英语的教学是我国教育教学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对阅读的教学将越来越重视。在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当中,思维导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式,经过实践的检验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我们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当中,将继续利用好思维导图的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中日一衣带水,文化交流也不停歇尤其兴盛的就是小说的流传。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 《挪威的森林》在中国影响颇深。这部小说在中国大陆传播最广泛的译文要属林少华先生的译本。其中比喻的修辞在《挪》中运用颇多且传神,因此在翻译中如何译好比喻句,对于翻译这篇小说来说,是一个重大课题。以往的分析都集中在翻译手法层面,本文通过韦努蒂(Venuti)的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对林氏翻译中的比喻句进行分析,从而归纳
期刊
I. Introduction  “Bank Non-performing Assets Management” is selected from a book named Theory and Practice of non Literary Translation written by Li Changshuan(2004:205). Li said “The translation is t
期刊
【摘要】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深化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本文结合外研版《新标准英语》教材中的案例,提出了英语课堂改革的三大教学主张,着重阐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并为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 未来教室 智慧提问 精讲多学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改革,小学英语教学的不断发展,英语教学逐步从“知识核心时代”转向“核心素养时代”,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仅是
期刊
【摘要】英语语调历来是英语学习者的学习难点。本文以汉语单音节句为着手点,从语义功能、调型的语义含义及音高三方面对汉语声调和英语语调进行对比,以期找出两者间的异同,为英语语调教学提供更多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声调 语调 音高  一、引言  英语语音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部分。英语语音教学历来以正音为主,而近年来,许多研究已表明中国学习者在习得英语语音时,出现的问题不再是音段(元音、辅音等)的教学而
期刊
【Abstract】Cultural differences can easily lead to misunderstandings, embarrassments, shocks and even conflicts when it comes to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s. It is, therefore, imperative that those e
期刊
【Abstract】Yan Fu is known as an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thinker and translator in China’s history. Thanks to his educational experience, he is proficient both in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in English, fu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以compulsory和mandatory为例,利用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从不同语域的词频分布、搭配特征、句法结构等方面,结合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辨析英语同义词。本研究对英语教学和实践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和视角,以语料库为基础的英语同义词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COCA语料库 同义词 搭配特征 类连接  统计数据表明,同义词占到所有英语单词的60%以
期刊
【摘要】本文尝试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来分析大学英语四级翻译。文章首先介绍了大学英语四级翻译的考核要求,然后介绍了概念整合理论及其类型,接着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了大学英语四级翻译中的典型例子,最后提及该理论对大学英语四级翻译的启示。合理的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能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關键词】概念整合理论 概念整合网络 大学英语四级 翻译  一、引言  英语翻译作为衡量大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
期刊
【摘要】林语堂先生最系统、最有名的译论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所写的《论翻译》,这篇文章不但继承了严氏信雅达三标准,对“直译”“意译”见解独到,还提出“艺术文之不可译”等看法。此外更是首次提出从语言学和心理学谈翻译观,本文将致力于探讨林语堂与严复翻译观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林语堂 美的标准 雅 直译  林语堂出生在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是教会牧师,从小便接触西方文化的熏陶。1912年进上海圣约翰大学专攻
期刊
【摘要】在乔治·奥威尔的著名散文《马拉喀什》中,作者如照相机一般客观地描画了殖民统治下的马拉喀什居民的悲惨生活。六幕场景彼此独立又层层递进,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即所有殖民帝国得以建立的基础就是压榨当地人民。本文试图从这六幅图着手,逐一分析作者笔下的《马拉喀什》。  【关键词】马拉喀什 乔治·奥威尔 殖民统治  乔治·奥威尔是英国著名的社会评论家,以其政治讽喻小说闻名于世。纵观其个人经历,伊顿公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