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前,基于“传承与发展”的需要,我们开展了立足实际的区域艺术教育的调研,通过分析与总结、学习与规划,我们认识到:靠原有艺术教育优势校“金帆乐团”的一枝独秀,已不能诠释艺术教育的内涵,更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各校前期的组织培训、反复酝酿研讨,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我们成立了学校“艺术教育委员会”,认真落实《朝阳区关于加强改进艺术教育工作的意见》,依据《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出台并详细解读了学校《艺术教育三年规划》《艺术教育标准》《艺术委员会章程》和《艺术教育奖励办法》,明确了学校艺术教育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发展艺术社团;第二步,研发校本课程;第三步,实现学科中的艺术渗透。这些系列文件的出台,旨在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校艺术教育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形成学校以艺立德、以艺促智、以艺健体、以艺育情的艺术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深化学校整体艺术教育特色品牌。学校希望以艺术教育为载体,满足各校区文化发展需要的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教育公平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作为管理者,如何在实践中落实教育公平?促进全体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引发着我们的思考……作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作为历史悠久、名誉在外的“老牌”金帆乐团校,如何贯彻学校《规划》,促进全体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进一步引发了我们的深思……学校与各校区开始了共同的关注与探索。
以往我们常会发现:课堂上因学生的差异会出现“听不懂”或“吃不饱”的现象。长此下去,学生都会因个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对课堂学习缺乏动力,更有甚者可能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作为北京市特色鲜明的艺术教育学校,在“以美立校”思想指导下,依托金帆民乐团,多年来着力推动艺术教育,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那么如何依托艺术特色,让差别迥异的学生都能接受适合他们的教育呢?这成为我们研究的突破点。我们从“聚焦高效课堂”到“开放第二课堂”再到“特色精品社团”,进行了建立学校课堂内外联动路径的探索与研究。
聚焦常态课堂——打造高效课堂
学校采取“优秀人才”的重点培养与全力打造、全体教师的目标管理与任务驱动及骨干教师的科研引领与资源引进等策略,通过尝试读懂教师、分层定位与对标、梯队打造与评价等多种方式,使每一位教师得到关注。同时,学校加强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教师培训与交流活动,提升教师落实国家、地方课程的施教能力,通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提问的机会均等性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打造高效课堂,努力实现课堂过程的公平。
开发校本课程——开放第二课堂
学校立足教师特长和学生的需求,开发师生喜欢的校本课程,推出丰富多元的第二课堂,让学生自主选择。让已经学会课内知识的学生解放出来,走入第二课堂,立足自身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研究性学习……如今学校已开发了《快乐舞动》《音樂之旅》《笔墨留香》《动漫乐园》《艺术赏析》等五大类别的校本课程,涵盖音乐、舞蹈、戏剧、书法、绘画等诸多方面。为了进一步挖掘民族文化教育元素,学校还开展了古诗文经典诵读、民俗体育游戏、民族绘画技艺、民族舞蹈、古曲传唱等第二课堂特色活动,让学生深切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学校还特别重视经典诵读对于帮助学生积淀深厚文化素养的重要作用。根据学生年级特点开展了不同内容的经典诵读,使孩子们以另外一种方式感受音乐美和节奏美,也进一步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短短几年,学校经典诵读多次参加市区大型演出活动和比赛……丰富多元的第二课堂的吸引,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在自主选择的第二课堂的实践体验中习得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也将反作用于第一课堂,进一步促其课堂学习的高效。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衔接与互补,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内驱力。其实,这也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体现了学校教育过程的公平。
注重特色传承——打造精品社团
学校依托艺术教育特色,尤其是以金帆民乐团为龙头打造精品课程,创造精品社团,吸纳在第二课堂学习过程中某方面兴趣、才能突出的学生走进来,在各级专家教师的指导下,感受精彩课堂,不断促进其兴趣点与特长的发展……
传承民乐文化,积淀艺术教育特色一是发掘教育资源,营造艺术育人氛围。学校紧邻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乐团,艺术教育资源丰富。长期以来,民乐团的成长得到了朴东升、刘文金、胡炳旭等一大批艺术家的关怀与指导,近年来更是得到李重庵、李肇星、柳斌、朱永新等领导、教育专家的高度关注。在一批又一批音乐名师的循循诱导下,学生的艺术素养、文化素养都有了质的提升。北京市教委、朝阳区教委对学校金帆民乐团及艺术教育的发展非常支持,先后投资200多万元,使校园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书香走廊、艺术走廊、排练大厅、形体教室、音美教室等,将民族的与现代融为一体,营造了一个优雅的高品位的艺术育人氛围。
二是完善组织机构,日常管理精细到位。为了保证学校金帆民乐团建设和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先后完善了学校民乐团和艺术教育的管理机构,成立了由校长担任民乐团团长、书记兼常务校长担任乐团秘书长的学校乐团管委会以及由主管领导负责的特色发展部,保证了学校艺术教育和乐团建设的高效运转。
三是加强师资建设,保障乐团持续发展。学校聘请了一批国家知名的一级演员、指挥家、作曲家执教,形成了一支较强的专家师资队伍。在这批艺术教育专家的带领下,学校全体教师的艺术素养都有明显提升,艺术教育师资的专业素质也获得显著提高。一支民乐素质高、能创编乐曲、规范打谱、独立完成日常排练和演出任务的教师团队逐渐成熟。
四是坚持曲目创新,打造乐团合奏精品。我们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民乐团先后创作《手拉手圆舞曲》、《登山》组曲、《小小花木兰》等曲目;2003年作曲家赵第军和张列创作的合奏曲《走向未来》,2006年的《小巴朗畅想曲》《金色希望》,2008年的《彝山娃》、2009年的《鼓趣》,2011年重新编配的民乐合奏曲《为了谁》,2012年的《咱当兵的人》等这些乐曲贴近儿童生活,深受孩子们喜爱。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教育公平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作为管理者,如何在实践中落实教育公平?促进全体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引发着我们的思考……作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作为历史悠久、名誉在外的“老牌”金帆乐团校,如何贯彻学校《规划》,促进全体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进一步引发了我们的深思……学校与各校区开始了共同的关注与探索。
以往我们常会发现:课堂上因学生的差异会出现“听不懂”或“吃不饱”的现象。长此下去,学生都会因个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对课堂学习缺乏动力,更有甚者可能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作为北京市特色鲜明的艺术教育学校,在“以美立校”思想指导下,依托金帆民乐团,多年来着力推动艺术教育,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那么如何依托艺术特色,让差别迥异的学生都能接受适合他们的教育呢?这成为我们研究的突破点。我们从“聚焦高效课堂”到“开放第二课堂”再到“特色精品社团”,进行了建立学校课堂内外联动路径的探索与研究。
聚焦常态课堂——打造高效课堂
学校采取“优秀人才”的重点培养与全力打造、全体教师的目标管理与任务驱动及骨干教师的科研引领与资源引进等策略,通过尝试读懂教师、分层定位与对标、梯队打造与评价等多种方式,使每一位教师得到关注。同时,学校加强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教师培训与交流活动,提升教师落实国家、地方课程的施教能力,通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提问的机会均等性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打造高效课堂,努力实现课堂过程的公平。
开发校本课程——开放第二课堂
学校立足教师特长和学生的需求,开发师生喜欢的校本课程,推出丰富多元的第二课堂,让学生自主选择。让已经学会课内知识的学生解放出来,走入第二课堂,立足自身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研究性学习……如今学校已开发了《快乐舞动》《音樂之旅》《笔墨留香》《动漫乐园》《艺术赏析》等五大类别的校本课程,涵盖音乐、舞蹈、戏剧、书法、绘画等诸多方面。为了进一步挖掘民族文化教育元素,学校还开展了古诗文经典诵读、民俗体育游戏、民族绘画技艺、民族舞蹈、古曲传唱等第二课堂特色活动,让学生深切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学校还特别重视经典诵读对于帮助学生积淀深厚文化素养的重要作用。根据学生年级特点开展了不同内容的经典诵读,使孩子们以另外一种方式感受音乐美和节奏美,也进一步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短短几年,学校经典诵读多次参加市区大型演出活动和比赛……丰富多元的第二课堂的吸引,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在自主选择的第二课堂的实践体验中习得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也将反作用于第一课堂,进一步促其课堂学习的高效。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衔接与互补,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内驱力。其实,这也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体现了学校教育过程的公平。
注重特色传承——打造精品社团
学校依托艺术教育特色,尤其是以金帆民乐团为龙头打造精品课程,创造精品社团,吸纳在第二课堂学习过程中某方面兴趣、才能突出的学生走进来,在各级专家教师的指导下,感受精彩课堂,不断促进其兴趣点与特长的发展……
传承民乐文化,积淀艺术教育特色一是发掘教育资源,营造艺术育人氛围。学校紧邻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乐团,艺术教育资源丰富。长期以来,民乐团的成长得到了朴东升、刘文金、胡炳旭等一大批艺术家的关怀与指导,近年来更是得到李重庵、李肇星、柳斌、朱永新等领导、教育专家的高度关注。在一批又一批音乐名师的循循诱导下,学生的艺术素养、文化素养都有了质的提升。北京市教委、朝阳区教委对学校金帆民乐团及艺术教育的发展非常支持,先后投资200多万元,使校园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书香走廊、艺术走廊、排练大厅、形体教室、音美教室等,将民族的与现代融为一体,营造了一个优雅的高品位的艺术育人氛围。
二是完善组织机构,日常管理精细到位。为了保证学校金帆民乐团建设和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先后完善了学校民乐团和艺术教育的管理机构,成立了由校长担任民乐团团长、书记兼常务校长担任乐团秘书长的学校乐团管委会以及由主管领导负责的特色发展部,保证了学校艺术教育和乐团建设的高效运转。
三是加强师资建设,保障乐团持续发展。学校聘请了一批国家知名的一级演员、指挥家、作曲家执教,形成了一支较强的专家师资队伍。在这批艺术教育专家的带领下,学校全体教师的艺术素养都有明显提升,艺术教育师资的专业素质也获得显著提高。一支民乐素质高、能创编乐曲、规范打谱、独立完成日常排练和演出任务的教师团队逐渐成熟。
四是坚持曲目创新,打造乐团合奏精品。我们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民乐团先后创作《手拉手圆舞曲》、《登山》组曲、《小小花木兰》等曲目;2003年作曲家赵第军和张列创作的合奏曲《走向未来》,2006年的《小巴朗畅想曲》《金色希望》,2008年的《彝山娃》、2009年的《鼓趣》,2011年重新编配的民乐合奏曲《为了谁》,2012年的《咱当兵的人》等这些乐曲贴近儿童生活,深受孩子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