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途径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nm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改变知识灌输、机械训练的传统观念,引领学生收集资料、独立思考、分析评价,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与批判思维,增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历史。审视当前的历史教学,有些教师重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接受固化的结论,使学生对教材和老师产生依赖,缺乏主动提问、质疑的勇气,长期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有些教师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认识上存在偏差,他们认为问题意识就是提出与历史有关的问题,但忽视了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问题意识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独霸课堂的话语权,采用“一讲到底”的方式传授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简单易行,具有可控性,但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被动接收知识时难有思考、探究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师要从“传授”走向“导学”,为学生留有表达、展示的空间,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大胆质疑,通过讨论解决争端,以达成共识。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当学生的回答出错时,教师要给予启发,引导他们表达正确的见解,不能因学生基础差就批评,不能因回答“离题万里”而挖苦。当学生提出的问题脱离实际时,教师不能全盘否定,要给予正确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发问。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享有发言的机会,而不能将机会只留给成绩优异、积极发言的学生。在學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细心聆听,并适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启发。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不以权威自居,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教学是知识传递、信息分享的过程,教师要围绕主题提问,引发学生商讨交流,让学生不断获得进步。
  二、创设教学情境,强化问题意识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需依托工具、语言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想象,促进他们对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理解把握。情境的创设要围绕教学主题,以促进学生的思考。
  1.创设生活情境。
  学生要学好历史这门学科,离不开平时的生活积累。教师要联系学生熟知的事物创设情境,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提升。例如,在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原始农耕生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视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半坡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半坡遗址出土了芥菜和白菜的碳化种子说明了什么?除种植之外,半坡人还有什么生产活动?有的学生还会联系图片发挥自己的想象,提出问题:半坡人的食物有哪些?半坡居民使用哪些农具进行生产?他们使用的渔猎工具有哪些?他们居住的房子是怎样的?教师以情境引导学生调动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发挥自己的想象,提出生活化问题。
  2.在新旧知识连接处创设情境。
  新旧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善于温故知新,以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的学习,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教师借助旧知的复习引导学生思考: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物质基础,统治者在政治上采取怎样的策略巩固其封建统治呢?
  3.利用重难点问题创设情境。
  重难点内容是教学的主干内容,有一定的思考价值,教师要针对重难点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例如,在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的教学中,教师针对教学重难点提出问题:秦统一初期出现了哪些不利于稳定与发展的因素?有的学生说文字不统一,有的学生说货币不统一,有的学生说思想不稳定……教师追问:秦朝统治者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在重难点处提问,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三、开展多元评价,培养问题意识
  教学评价有监督、促学、激励的作用,教师要丰富评价形式,优化评价方式,强化以评促学的效用,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提升。传统评价重视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训练,而对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漠不关心,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要开展主体多元的评价,除教师外,学生、家长、同伴都应是评价的主体,这样,可以使评价更全面、更科学。评价重心要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采取多样的评价方式。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生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将问题融入历史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实践、摸索,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提升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從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来看,刚刚迈入青春期,思想叛逆。在经济上,不能独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人生态度上,“三观”还未完全正确树立;思想上,犹如“墙头草,左右摇”,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在这一关键时期,知识的传递固然重要,但是,良好素质的培养、正确“三观”的树立、理想目标的选择,以及关于怎样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指引和教育,则显得更为重要。  作为一线教师,在这里,我
期刊
河南省地质遗迹资源数量丰富、类型多样,通过全省范围内的多次地质遗迹资源调查,按类型划分共3大类9类33亚类;自2000年起,河南省共建设世界地质公园4家、国家地质公园15家,省级地质公园18家,均居全国前列。新时期随着"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要求的提出,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作为自然保护地类型之一面临新的规划,以期解决基础研究薄弱、相应全省规划缺乏、管理机构重
政治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科。相关调查研究指出,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究其原因多和教师采取的单一沉闷的教学方式有一定联系。对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即根据教学内容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分析问题,进一步提高政治课堂教学质量。  一、转变教学观念,给予积极评价  高中政治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打破传统“一言堂
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国南方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是国共两党领导下的人民大革命,革命虽集中于江之南,却唤起了河之北安阳人民挽救危亡的家国情怀。  一、工人运动  20世纪20年代,安阳是近代资本主义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产业工人达到九千余人。1924年,杨介人受中共北方区委派遣来到安阳,领导工人运动。很快,京汉铁路总工会彰德车站分会得以恢复。1925年春,杨介人数次去六河沟煤矿发动工人
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实际上是对史实的理论化学习,即,将历史事件重新梳理并做更加深层次的定义和了解。结合实际的教学过程,呈现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是教学方
智能手机是指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独立的运行空间,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并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手机类型的总称。笔者在本文就智能手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相关方法,以供参考。  一、利用智能手机布置家庭作业  教师可以在智能手机安装类似于QQ或者微信的APP,然后建立班级群号,在群里分享与地理有关的信息,布置家庭作业等。例如,讲述《地形和地势》这节课时,因中国地
分析目前高中阶段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得知,完成学生知识水平的有效培养,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开展高中阶段历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每一位学生充分掌握以及了解历史知识,同时还需要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历史内涵,养成非常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  一、促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促使学生责任意识得到强化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
期刊
客观题是高考历史题型中的重要题型。在历史高考试卷中,客观题的分值比重比较高,对客观题解答的准确性影响到学生的分值。客观题的考查形式非常灵活,但是客观题具有自身的特点,并且形成一定的规律。在历史客观题解答中,应该注重审题,完善审题思路,提高解题技巧。  一、历史客观题解题困惑  在对客观题的解答中,有些学生不能对信息做出充分的判断,不能结合材料分析问题,也不能联系课本内容,逻辑思维混乱,容易受到错误
从历史阅读教学角度看,随着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增长,历史学科也需要不断补充历史原始资料和历史故事,这就对学生阅读资料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阅读历史资料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意识到阅读能力对于提高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这样,能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启发学生对历史现象与事实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一、农村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历史这门学
战略模糊性是组织传播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组织传播现象。加强组织的伦理文化建设,澄清管理者的伦理价值观念,把握决定瞬间的伦理机智,组织传播中的战略模糊性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