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初中学校也提高了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新课改要求信息技术课程要以提高学生信息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项目式教学法是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旨在通过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究学习,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本文就项目式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探讨,希望能够改善不足,打造高效课堂,为国家培养更高麦质的技术型人才。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项目设置,然后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独立对项目进行处理,最后完成项目的过程。该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主动性、探究性的激发,将其运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不仅符合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一、项目式教学法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优势
项目式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主线,以任务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它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为驱动,学生根据具体需求分组后,对任务进行具体分工,通过小组协作,将相关的信息收集、加工并处理,探讨涉及的知识点,再设计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并依据方案来执行,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1. 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融合多种现代教育理念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项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课堂的参与度。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参与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不断实践、验证,这就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技能有效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最终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成功获得自己想要的答案,有效地解决难题。
2. 有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初中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关键时期,学生需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努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为之后的高中学习打好基础。项目式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探索知识,培养信息意识;通过小组分工、协作来分析、思考问题,提高计算思维能力;再根据思考的结果,提出可执行的方案,并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体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项目式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 精心设计项目打造高效课堂
项目设计是项目式教学的关键环节。设计的项目能否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直接影响项目的实施效果。教师应依照课程标准,利用所学知识,挖掘贴近现实生活,既可引导学生探索、思考,又富有挑战性的项目。笔者认为设计项目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项目选择微型化
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具有局限性,每周1课时,学生不大可能花费过多的课余时间,如果项目过大,将影响项目的实施效果。因此,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大纲要求,设计项目时尽量微型化。
(2)项目主题生活化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指出,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主题生活化,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项目式学习中,促进项目的有效实施。例如,“家乡小导游”项目的主题方案可以设置为妈祖朝圣之旅、禅修文化之旅、山水风光之旅、工艺文化之旅、美丽乡村之旅等。
(3)项目学科技术化
息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各种新软件层出不穷。教师可以设计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特色和前沿技术发展的项目。
2. 合理分工协作推进项目进行
项目式教学主题确定之后,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主,各组人数为6~8人,但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适当干预,要考虑成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合理搭配,以确保各组能有效执行项目。各小组应该明确组长和成员的分工,在教师项目实施方案样表的指引下,做好项目计划表和分工表。例如,在微电影制作项目中,组长要安排好导演、编剧、演员、摄像、音视频处理等工作。小组成员通过交流讨论对项目的解决方案进行探究与思考,最终确定项目实施方案。确定方案是项目实施的关键步骤,它既能体现小组活动开展的整体构思,又是后续实践的规划和指引。
3. 实践探究制作促进项目完成
在实践探究阶段,各小组根据方案的任务分工,各自完成项目片段,再将各小组任务拼接组合,从而提高项目完成效率。如果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小组成员可以通过相互协助、共同商討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对各小组遇到的问题要适时、适度地进行引导。例如对需要帮助的个人、小组,在资源、技术或者方法上提供帮助,也可以指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或者辅助学习策略,但是对具体的问题,应尽量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解决。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要做到整体组织协调各小组活动,把握活动的进展和效果,以保证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
4. 展示交流评价提升作品品质
项目成品展示交流评价是项目式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整理论文、报告或者研究记录等类型的成果资料,各小组将研究成果通过文档、图片、视频等不同形式来展示交流。在评价阶段,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将作品上传至相关平台进行分享,然后在“问卷星”上设置评价量表。通过小组自评、互评,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教师再进行综合点评。多元化的评价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结语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项目式教学法,要关注项目主题的选定,小组的合理分工合作,项目的实施推进与作品展示交流评价,做好项目的引导者,促进项目的顺利开展。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应用实践,总结有效的应用策略,才能推动教学的成功转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从方案设计、解决问题到评价交流,既掌握了知识点、内化了学习内容,又做到了学以致用,锻炼了动手能力,提高了创新能力,提升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秀田.项目式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学周刊,2018(16):31-32.
[2]李慧琳.浅谈项目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4):57-58.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项目设置,然后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独立对项目进行处理,最后完成项目的过程。该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主动性、探究性的激发,将其运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不仅符合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一、项目式教学法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优势
项目式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主线,以任务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它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为驱动,学生根据具体需求分组后,对任务进行具体分工,通过小组协作,将相关的信息收集、加工并处理,探讨涉及的知识点,再设计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并依据方案来执行,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1. 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融合多种现代教育理念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项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课堂的参与度。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参与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不断实践、验证,这就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技能有效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最终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成功获得自己想要的答案,有效地解决难题。
2. 有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初中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关键时期,学生需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努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为之后的高中学习打好基础。项目式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探索知识,培养信息意识;通过小组分工、协作来分析、思考问题,提高计算思维能力;再根据思考的结果,提出可执行的方案,并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体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项目式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 精心设计项目打造高效课堂
项目设计是项目式教学的关键环节。设计的项目能否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直接影响项目的实施效果。教师应依照课程标准,利用所学知识,挖掘贴近现实生活,既可引导学生探索、思考,又富有挑战性的项目。笔者认为设计项目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项目选择微型化
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具有局限性,每周1课时,学生不大可能花费过多的课余时间,如果项目过大,将影响项目的实施效果。因此,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大纲要求,设计项目时尽量微型化。
(2)项目主题生活化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指出,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主题生活化,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项目式学习中,促进项目的有效实施。例如,“家乡小导游”项目的主题方案可以设置为妈祖朝圣之旅、禅修文化之旅、山水风光之旅、工艺文化之旅、美丽乡村之旅等。
(3)项目学科技术化
息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各种新软件层出不穷。教师可以设计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特色和前沿技术发展的项目。
2. 合理分工协作推进项目进行
项目式教学主题确定之后,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主,各组人数为6~8人,但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适当干预,要考虑成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合理搭配,以确保各组能有效执行项目。各小组应该明确组长和成员的分工,在教师项目实施方案样表的指引下,做好项目计划表和分工表。例如,在微电影制作项目中,组长要安排好导演、编剧、演员、摄像、音视频处理等工作。小组成员通过交流讨论对项目的解决方案进行探究与思考,最终确定项目实施方案。确定方案是项目实施的关键步骤,它既能体现小组活动开展的整体构思,又是后续实践的规划和指引。
3. 实践探究制作促进项目完成
在实践探究阶段,各小组根据方案的任务分工,各自完成项目片段,再将各小组任务拼接组合,从而提高项目完成效率。如果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小组成员可以通过相互协助、共同商討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对各小组遇到的问题要适时、适度地进行引导。例如对需要帮助的个人、小组,在资源、技术或者方法上提供帮助,也可以指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或者辅助学习策略,但是对具体的问题,应尽量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解决。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要做到整体组织协调各小组活动,把握活动的进展和效果,以保证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
4. 展示交流评价提升作品品质
项目成品展示交流评价是项目式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整理论文、报告或者研究记录等类型的成果资料,各小组将研究成果通过文档、图片、视频等不同形式来展示交流。在评价阶段,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将作品上传至相关平台进行分享,然后在“问卷星”上设置评价量表。通过小组自评、互评,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教师再进行综合点评。多元化的评价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结语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项目式教学法,要关注项目主题的选定,小组的合理分工合作,项目的实施推进与作品展示交流评价,做好项目的引导者,促进项目的顺利开展。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应用实践,总结有效的应用策略,才能推动教学的成功转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从方案设计、解决问题到评价交流,既掌握了知识点、内化了学习内容,又做到了学以致用,锻炼了动手能力,提高了创新能力,提升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秀田.项目式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学周刊,2018(16):31-32.
[2]李慧琳.浅谈项目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