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实业化”能救美国吗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yi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美债务危机将国家和区域竞争力问题再次推到聚光灯下。美国能通过“再实业化”重构自身竞争力吗?“制造业回归”前景如何?抑或美国的增长需要另辟蹊径?提升可贸易的服务业会成为新的潮流吗?
   为此,《财经》记者专访了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32岁即获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之职的迈克尔·波尔被视为当今世界竞争战略和竞争力方面的权威。他曾在1983年被任命为美国总统里根的产业竞争委员会主席,开创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并引发了美国乃至世界的竞争力讨论,其《竞争战略》(1980年)、《竞争优势》(1985年)、《国家竞争力》(1990年)等已成为各国政要和企业界人士的必读书目。
  
  “我们的技术基础亟待提高”
   《财经》: 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美国未来的就业增长要通过吸引制造业就业回归来实现。你认为这种想法可行性如何?
   迈克尔·波特:我想美国如果能有更多高端制造业的就业机会,势必会变得更有竞争力,也许这些就业机会在未来的若干年内会回归美国。
   我们必须认识到很重要的一点,美国仍然是一个超级制造大国。美国制造业的产值很高,而且还在增加。制造业的销售额并没有降低,而是在升高,降低减少的是制造业的就业。目前美国制造业的机械化程度非常高,这意味着在大多数情况下,美国并不是从事简单、低端制造业的地方。这一部分制造业仍将继续由其他国家来完成,比如墨西哥、中国或者其他地方。
   高端制造业涉及更多的先进技术和技能,我认为这一部分应该是美国尤为关注的。如果美国能将本土商业环境变得更具吸引力,这一部分就业是可以回归的。
  
   《财经》:你如何评价美国现在的经济结构?据我们观察,目前美国经济仍然过度依赖消费,投资不足。这对重振制造业的计划会有什么影响?
   迈克尔·波特:在美国,消费确实在GDP中所占比重很大。我想经济结构自身已经开始调整,我们的经济不应该是依赖借贷来实现过度消费这么一种模式。
   现在我们正在努力调整,使消费与收入相匹配,消费者能够不再通过贷款购买更多东西。这种调整还在持续,我认为这也是美国目前积极健康的方面之一——调整过度消费的阶段。
   但是到目前为止,商业方面对于在美国投资还是有诸多顾虑。一方面是我们目前正在研究的竞争力问题,一方面也是因为经济增长还很脆弱。这些顾虑主要是不确定美国市场是否已经整装待发。我想这个问题会自己慢慢化解。
   我们(哈佛)商学院认为,最根本、最长远的问题是,美国能否从根本上提高生产力。我们如何能提高工人技能,如何降低法规的复杂程度,如何把医保的成本降低,还有其他那些美国目前开支过多的方面。这是我们国家目前面临的最根本的挑战。
  
   《财经》: 你曾提到过,高端技术人才原本是美国的强项之一,但现在正在逐渐变弱。
   迈克尔·波特:确实如此。现在唯一能够让美国维持高工资水平的办法就是不断提高生产力,并将业务延伸到海外,历史上一直如此。部分原因是美国拥有高效发达的物流体系,商业环境也使经商较为容易。更重要的是,美国拥有大批高端技术人才,他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和培训。
   当下的情况是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术不断更新,越来越复杂,但我们的教育系统和培训体系并没有跟上更新的步伐。许多到美国留学的人才在获得高等学位以后,又回到自己国家去了。这导致真正掌握高端技术的美国公民数量在减少。
   我们在向校友发放的调查中询问他们,为什么不在美国本土进行商业活动?他们的回答是在美国难以发现所需的重要技能。
  另一个有趣的数字是,我所在的马萨诸塞州,有14万左右的就业缺口,这些缺口因为缺少高端技术人才而无法被快速填补。
   因此,我们的就业出现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增长、复苏得相对缓慢;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的技术基础亟待提高。如今美国劳动力中退休的那一部分员工所掌握的技能,普遍高于新加入劳动大军的人群。这是美国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
  
   《财经》: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应当如何实现“重振制造业,提高就业”?
   迈克尔·波特:首先,美国大部分地区正在恢复竞争力,特别是制造业方面。我想说明一点,并不是说我们相信制造业是更好的,能提供高端服务,尤其是可贸易的高端服务业,也是很好的。高端服务业能提供高工资,创造更高的生活水平。我们都明白,全球经济中正在出现越来越多的服务业,所以提供服务并不是坏事,我想说的是我们想要在此基础上,使美国制造业恢复其原有的地位。
   要实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简化税收体系,降低平均税率。其次,我们应当鼓励培训,美国政府在这一方面削减了很多。我们现在的培训很少,在这方面的支出也减少了许多,这是在美国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削减预算带来的负面结果之一。
   我们认为,这些问题不应当都依赖政府去解决,特别是提高工人技能这方面。企业也应当尽其所能来实现这一点。比如通过一些培训项目提高员工技能,和当地的技校、社区大学合作,确保技术人才的培养等。
   在技术领域,企业能发挥更多作用,而且它们也应当扮演更强势的角色。长久以来,美国企业因为拓展全球事业而减少了对当地商业环境的改善。这一点应当得到重视,企业有责任让美国商业环境变得更好、更高效。因为这首先会使企业受益,其次才是整个国家的商业领域。
  
  “现在的贸易体系对美国不公平”
  《财经》:像你刚才提到的,发展服务业中的可贸易部分,也被认为是重振经济的一种方法。这一部分产业的就业在过去20年一直增长。
   迈克尔·波特:服务业在整体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其中可贸易的部分也在不断增长。尽管许多服务只能在当地提供,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将有更多的服务变成可贸易部分。
   美国的服务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我认为美国还将巩固这种地位,这也意味着创造更多高端、高回报的服务业就业。过去的观点认为服务业的薪水很低,但实际上当今薪水最高的行业就是服务业。
  
   《财经》:你认为美国服务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迈克尔·波特:目前美国服务业增长的主要障碍是贸易壁垒。因为WTO体系和许多其他贸易协定,商品市场已经相当开放,特别是制造业商品这一部分。但是对于服务业而言,大多数国家的市场通道还被本国政府紧紧把持着。
   美国应当继续提倡全球贸易体系的开放,因为对美国而言,如果想继续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制造业产品,就需要对外出口服务。
  我们是能够把一部分制造业就业重新带回美国,但未来就业的主要增长还是靠服务业,所以我们还是要确保美國服务业在全球的地位。
   现在的会计服务、咨询、设计、软件等等,美国服务业的许多领域都处在世界领先地位,但在继续扩张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多障碍,比如其他国家对本地市场的保护,以及知识产权问题。
   举个例子,许多服务业都涉及知识产权的问题,像软件业,美国有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软件在全球各地被盗版,被免费使用。这就说明现在的国际贸易体系对美国而言十分不公平。
   美国现在有巨大的贸易逆差,我们许多公司在进行国际贸易的时候还面对市场壁垒,知识产权保护匮乏等问题。所以现在要讨论的问题是如何真正打开全球市场,使美国服务业在现有的领域里能够继续扩张的问题。
  
   《财经》:相较于美国,中国目前仍保持着全方位的低成本优势,而且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其市场需求也在进一步扩大,因此有观点认为,制造业不仅不会向美国本土回归,反而会出现新一波重工业东移,对此你怎么看?
   迈克尔·波特:我不认为会有新一波东移。中国正在逐渐丧失低成本优势,特别是那些大城市,成本上升得非常快。同时,中国的技术人才也出现短缺,管理水平还不稳定。
  当然,工资上涨对中国工人来说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他们拥有更多更好的机会。中国成本上升的速度比美国要快得多,未来这种低成本优势会进一步削弱,这对美国吸引一部分就业来说是有好处的。
   同时,中国应当对现在的经济战略进行反思。目前中国给世界上其他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中国实行的许多政策都饱受争议,比如货币政策。中国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国际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同时,也为其他国家带来利益,使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也能得到提高。这些都需要中国调整现有的战略。
   中国实现了自己的繁荣,但如果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变成单赢关系的话,中国所面临的政治压力会很大,这从长久来说是不利的。如果中国最终希望在全球经济中获得受人尊敬的地位,中国领导人应当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其他文献
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在2008年9月发端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社会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了。    推行法治的两难与范式创新  这等于把欧洲500年的进程浓缩到50年里重演,把三种不同的秩序类型镶嵌到一个体系里重组。为此需要法律范式(paradigm)的创新    不确定性与法律效力的软化   中国法律秩序的存在方式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两难困境。一方面,不得不通过规范的刚性约束力来缩减外部环境的
期刊
中国加入WTO十年有余,这十年,中国经济规模实际已翻了一番以上,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十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贸易增长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幅提升。  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贸易壁垒已经削弱。因此,本土企业必须面对越来越多国际企业的竞争。国内企业也由此变得更加高效,尤其是制造企业。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  令人瞩目的是国企盈利能力的增强。上世纪90年代,朱基在任时关闭了许多无盈利能力
期刊
我刚刚完稿了一部书,写的是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联,有50多万字。戈尔巴乔夫时期是比较复杂的,我不可能讲得特别详细,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大致历程,他的改革措施是怎么提出来的,有什么样的效果。  中国学术界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评价存在一些争论,否定性的评价居多。  第一种观点是指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的剧变和解体,他们有一个理由,说如果戈尔巴乔夫不改革的话,他现在可能还是总书记,苏
期刊
欧元区的领导人已经召开了一次次的会议,试图为弥漫于欧洲的主权债务和银行业危机寻找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聚焦点又转回到了这场危机的起始点——希腊。欧元区否定了希腊政府提出的预算削减方案,从而让该国的经济与社会危机再次处于悬而未决状态。希腊危机的拖延再次象征成为欧洲失败的象征。欧元区必须再一次就债务重组和向雅典提供进一步支持做出艰难的决定。欧洲人必须再一次承认,情况比他们原来所想的要
期刊
不久前,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突然离世,美国深刻意识到——不仅要与美国的盟友合作,还要在处理亚洲重大威胁时与中国携手。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实现亚洲整体战略平衡至关重要。    事实上,奥巴马政府对亚洲的总体态度在2010至2011年期间,发生了相当大的演变。而奥巴马前一段前往火奴鲁鲁、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参加一系列重要会议,充分展示了这一结果。此行成效非凡,其信息经得起仔细推敲,清晰地传达出协调一致的外
期刊
关于政府和市场的分界,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争议比较大的是政府稳定经济的职能。   对于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这次金融危机,学界和商界一致同意,政府起码是有一定责任的。弗里德曼已经证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上世纪“大萧条”的主要原因。具体而言,在市场流动性紧缺的时候,美联储减少货币供应30%,造成银行的大面积倒闭,银行体系的崩溃引发了“大萧条”。   2008年的金融危机美联储也有不可推卸的责
期刊
“中国给世界的最大挑战,很可能是在经济和理念领域,而非军事领域。中国对世界的负面影响很可能并非来自于中国的恶意,而是来自于中国过分偏重经济增长带给全球超出预期的巨大溢出效应。”  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教务长兰普顿(David Lampton)教授在接受《财经》特派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兰普顿曾多年担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在奥巴马竞选总统期间担任其竞选团队的外交
期刊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成为摄影史上的神话很久了,我和许多摄影师一样,曾经迷信过他,又质疑和反叛过他。但无可否认的是,他的魅力一直存在,他的作品百看不厌,简单的构图与光影、未必重大的历史内容,却被一种神秘加持着,在诗意与现实之间维持着非常巧妙的平衡,不知言语如何名状之。  2004年他和我敬慕的另一位欧洲人——诗人米沃什差不多同时离开这个世界,我写过一首诗《凉风左右至》纪念他们俩。  卡蒂埃·布列松是
期刊
“二战”结束以来,实际上所有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都消失了,主要原因就是低效和低增长。如今来看,市场、价格信号、分散管理、刺激措施以及回报驱动的投资几乎是各国经济的普遍特征。这并非因为市场经济在道德上更胜一筹。而是因为,与其他工具相比,市场工具在刺激措施、效率和创新方面拥有巨大优势。   但市场并不完美,它时常表现不佳,而且有着根本性的弱点。具体来说,大多数的国家都有其重要的经济和社会目标,在当今
期刊
胡德夫一直在寻找回家的路。  原住民歌手胡德夫是台湾民歌运动的先行者。在上世纪70年代初,台湾刚从阴冷窒息的黑暗年代中看到几丝黎明的微光;1974年,胡德夫举办了台湾第一场民歌演唱会“美丽的稻穗”,此后他和好友李双泽推动年轻人“唱自己的歌”。1977年李双泽意外过世,他孤独地前行,并且把主要精力投入原住民运动。  此后30年,胡德夫一直在歌唱原住民的命运,积极参与各种社会行动。他是歌曲《美丽岛》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