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对NGO之道

来源 :国际公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Y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些企业界人士眼中,经常把NGO机构放在某种边缘地界,似乎是有它不多,无它不少。但是近年来,却有不少企业被各类环保、公众权益保护等NGO盯上,许多企业由于平时大多忽视NGO的存在,既没有和NGO遭遇的思想准备,更没有和NGO打交道的实际经验,一旦被盯上,难免手忙脚乱,全然不知应对,有时举措不当,反而激化舆论,使这些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声誉一落千丈。比如曾出现的金光纸业在云南森林问题上受到的舆论谴责,正是缘起于绿色和平组织的质疑和抗议。
  那么,企业要处理好与各类NGO的关系,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首先,既然要和NGO打交道,就应该全面了解NGO的基本类别和运作情况,并分别予以考量。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一些行业性的协会、学会外,NGO主要由慈善扶贫、环境保护、公众权益保护三大类别的民间组织所构成。虽然均属NGO,但它们的宗旨、成员、组织架构和运作风格大不相同。即便是同一类别的NGO,情况也千差万别。
  对此,必须全面了解,认真研究,包括这些NGO长期关注的领域、以往已有的活动和舆论传播的特点。从目前情况来看,不少企业对慈善扶贫一类的NGO还有所了解,但对环境保护、公众权益保护类别的NGO就知之甚少。这可能和这些NGO大多属于纯粹民间组织、有的甚至还未正式登记注册有关。但不要忘记了,越是“草根”,往往越能获得民众的广泛呼应。
  其次,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企业可以选择一些NGO,主动沟通联络,逐步建立起某种合作关系。之所以要有所选择,乃是因为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NGO已达数千家,全部覆盖,既无可能,也无必要。
  而这种选择的依据,一是考察某些NGO在其所属类别中是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及近年来的活跃程度;二是要考虑到企业和某些NGO的利益相关性,包括企业经营领域和某些NGO关注话题的相关性。当然,对这种相关性,也应该以一种前瞻的眼光去考量,切忌就事论事,目光短浅。
  事实上,企业的经营活动固然需要某些NGO的理解和帮助,而许多NGO要想长期进行运作,也离不开企业在资金、工作条件乃至道义等方面的有力支持。这就使双方的合作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完全有可能取得“双赢”的结果。
  现在有些知名企业采用适当资助某些NGO开展工作的方式,在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深化了和这些NGO的关系,应该说是一种颇有战略眼光的举措。这一举措的前提,自然是企业本身的合法经营,并能在慈善、环保、公众权益等方面担负起所应担负的责任。如果企业仅仅想通过资助某些NGO的方式来沽名钓誉,或换取某种光环,或逃避舆论批评,则都是舍本取末的做法。
  最后,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眼下我国NGO数量既多,成份亦杂。有相当一部分NGO采用的是比较松散的组织形式,尚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往往是个别负责人在起支配作用。换言之,NGO在社会生活中经常充当“意见领袖”的角色,但其内部还有“意见领袖”。而这些“意见领袖”完全有可能出于个人的偏好,或因为特定的利益驱动,用某种片面性的言论来误导舆论,并不能真正代表民意,甚至不能代表其所领导的NGO大多数成员的真实意愿。
  指出这一点,目的在于提醒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在与NGO打交道时,应该多一份清醒,多一份谨慎,尤其对那些拟与之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NGO,必须认真考察,深入把握,从而知道平时该和什么人联络以及怎样联络。
  同时,企业既不要因为得到了某些NGO(其实很可能只是其某位负责人)的倾力支持和捧场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突然受到某些NGO偏激的批评指责而惊慌失措。这类批评指责,往往并不能代表社会公众的呼声,充其量也只是这一NGO部分成员的意见。
  当然,为了防止舆论被误导,企业方面必须迅速作出反应。但同样应该注意的是,在遭遇来自NGO的批评指责时,当事企业自己出面辩解往往效果甚微,请政府有关部门出来表态也未必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最有效的方法是以NGO对NGO,以“意见领袖”制“意见领袖”,即邀请在社会公众中有着良好信誉和话语权的同类NGO来充当“第三方”,及时发表比较客观公正的言论,从而引导舆论。而这类能够在舆论危机中充当“第三方”角色的NGO,理应早就纳入企业“利益相关者”关系的管理之列。
其他文献
无数的历史经验证明,世界经济越是走到了彷徨的拐点,以电影为代表的娱乐产业就会愈加繁荣。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来,《阿凡达》、《加勒比海盗》等大片屡创佳绩的事实再次证明,人类需要娱乐来作为“疗伤”的良药,而电影艺术相对于其他娱乐,真的很便宜。  而这种娱乐在中国这个拥有最多观众的市场,却衍生出了另一个形态,并且逐渐开始对传统的银幕式电影产生冲击,这就是眼下如火如荼的所谓“商业微电影”。就此,本文将深入阐
期刊
7月25日,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CIPRA)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大力在北京会见了香港公共关系专业人员协会(PRPA)张一心会长。  会谈中,赵大力感谢PRPA为促进两岸三地公共关系行业交流所做的贡献,并感谢PRPA积极参与CIPRA2014年国际公关大会及第11届最佳公关案例大赛。赵大力表示,香港公共关系发展较成熟且国际化水平较高,对内地公共关系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赵大力希望香港公关专
期刊
各国和地區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表面上强调的合作共赢,背后都有着一番基于自身利益和诉求的争斗与博弈  2011年11月3-4日,法国南部城镇戛纳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这次不是因为早已闻名全球的电影节,而是包括全球最重要国家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齐聚这里,政治领袖受到的关注程度远胜于影星大腕。  戛纳当地的阴雨天仿佛全球经济危机的阴霾,笼罩着整个欧洲大地,元首和政府首啮们当然无暇欣赏优美的蓝色海岸
期刊
專家指出,畅快的沟通其实非常简单,非常高的沟通意愿,加上换位思考,同时以理性、柔和的方式,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最近,淘宝发生“暴动”事件,马云在觉得所有卖家都伤不起时,需要好好反思一下淘宝与商户之间的沟通问题。淘宝事件折射出一个明显的社会问题——沟通缺位。  沟通缺失淘宝“伤”城  10月10日,淘宝商城宣布,正式升级商家管理体系,为了促使商家更加严肃对待在商场的经营行为,淘宝商城将原有的
期刊
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非政府组织(NGO)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媒体报道其公益项目的热情也逐渐高涨。这既得益于全社会公益氛围的提升,也归功于NGO对自身传播管理的重视  NGO是英文“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的缩写,一般译为“非政府组织”,即那些既非政府部门,又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主要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的协会、社团、慈善基金会等民间机构。它们把自己定位在“第三部门”,以
期刊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立20周年了。2()年来,协会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在国内已成为有一定名气的社团。在国际上也被同行们公认为颇有成绩的NGO组织之一。作为协会的发起人之一,我责无旁贷地应当为文祝贺,庆祝我们的心愿已达、我们的成绩斐然。  就我个人来说,对公共关系行业也是从无知到有识。记得1979年,中美建交之初我在驻美使馆工作,其时工作繁忙,来馆访问者不乏公关界人士。我由于职责所在,常与他们
期刊
近30年来,中国公关咨询业(主要指公关公司)的发展一直呈现两条线索,即国际公关公司的本土化和本土公关公司的国际化,概括地说就是“跨国本土化(glocalization)”。  横跨海峡的公关盛事  1996年秋,时任台湾财团法人公共关系基金会执行长、世界新闻传播学院公共传播学系系主任的张依依教授来北京,约请大陆公关学者撰写论文参加第二年首次在台北举办的“海峡两岸公共关系学术暨实务研讨会”。由于同为
期刊
成立于1989年的中国扶贫基金会,作为最具官方背景的非政府公益组织,20多年来,始终以“遵循善心,播善扶贫,修炼自身,成就他人”为使命,在公益经营管理等各个层面不断探索,在经营慈善的道路上日益专业化,2007年被民政部评为最高等级——5A级基金会。随着各种扶贫项目的开展,扶贫基金会不断得到越来越多的受众的认可,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也得到大幅提升。  项目推动传播  扶贫基金会品牌处处长丁亚冬告
期刊
南都公益基金会(简称“南都基金会”),成立于2007年5月11日,这是一家经民政部批准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业务主管单位为民政部。南都基金会原始基金1亿元人民币,来源于上海南都集团有限公司。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南都基金会副秘书长刘洲鸿,他与我们一起分享南都基金会的成长经历。  据刘洲鸿介绍,南都基金会的定位是支持民间组织的发展,基金会本身不会直接做项目,不属于运营机构。基金会的三大资助方向是:发起、
期刊
提起根与芽,或许很多人并不清楚这是怎样一个NGO组织,但说到珍·古道尔博士,就很少有人不知:美国《时代》称其为20世纪“世界最杰出的野生动物学家”,曾获联合国颁发的马丁一路德·金反暴力奖(此前该奖项仅有两个人士获得过——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联合国评选出11位和平大使,唯一一位环保界人士就是珍·古道尔。  1991年,珍·古道尔创立了根与芽环境教育项目,致力于鼓励青少年行动起来,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