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的第一次大转折,有教育家甚至认为这种转变的跨度是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比高考、中考的变化还要巨大得多。的确,幼儿园的小朋友成长为学校的小学生。角色变了,要求变了,家长的期望值也变了。然而,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在环境设置、学习安排和生活制度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在我国, 幼儿园的教育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 学校教育则以正规的课业学习为主要形式, 并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来保证, 这种差异在客观上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坡度。为了孩子能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夹缝中自由呼吸, 在幼儿入小学之前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 这已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识。作为一名大班幼儿教师, 我就如何做好幼小衔接这一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培养幼儿独立意识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为了孩子们顺利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 老师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 加强规则意识。在学习方面, 除了幼儿园的课桌摆放形式有所改变, 课节时间延长, 游戏时间、活动数量减少外, 更要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 握笔和坐姿正确。一开始握笔就提出要求, 正确示范, 让孩子有正确的模仿, 然后通过练习书写自己的名字等活动,巩固幼儿的养成习惯。平时认真观察, 发现个别幼儿的不良姿势, 要及时纠正。另外, 应安排丰富有趣的活动吸引幼儿早起早到。在生活自理方面, 常看到有的学生不会整理书包, 上课时找不到所要的书或练习本, 接连丢失学习用品等, 因此, 在幼儿园就要教他们自己学会削铅笔整理书包, 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学习用品。持之以恒是常规培养的关键, 应经常对幼儿进行常规检查, 可通过各种游戏巩固幼儿己有的常规, 还可利用班内幼儿乐意担任值日生的热情, 让值日的幼儿提醒同伴遵守常规。
二、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自信心
小学每节课 40 分钟左右,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 这对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 孩子可能不适应。从大班开始, 就应帮助孩子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可以通过听故事、做手工、写字、画画等游戏 来帮助孩子增强注意力。
还要培养孩子对失败的承受力。因为孩子上了小学以后, 很可能会遇到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 经得起挫折是成长的必要。家长多给孩子创造一点“受挫折的机会”。当孩子遇到挫折想放弃时, 家长应怀着极大的兴趣与孩子一起探讨, 以增强孩子的信心, 让孩子在解决难题中感受到乐趣。
三、、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
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的重要衔接工作。从小中班开始,就应重视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在语言教学中, 经常组织幼儿对一些兒童文学作品听、看、讲述, 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语言、词汇、了解作品, 再通过看图说话、情景表演、木偶剧等表演出来,使幼儿得到更多锻炼语言的机会。发展与人交往能力是增强幼儿集体观念、群体意识的有效途径, 有助于幼儿上小学时更易融入新的环境。我发现那些乐于将自己的玩具、图书、食品与人分享, 对人热情有礼的孩子常常成为许多孩子的玩伴, 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 通过组织如“大带小”、“同级班联谊”等活动, 使孩子们大胆与各类伙伴交往, 既增强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又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四、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小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 必须要完成。家长要有充分的耐心鼓励孩子去做大人交办的事情, 教育幼儿有始有终地做完一件事。进入大班后, 我会经常布置一些任务让幼儿回家完成, 改变以前写通知的形式, 让孩子当小传令兵, 把任务转达给家长听, 如用废旧材料做玩具, 听说新闻等。这样的作业, 既加强了幼儿的任务意识, 又能培养幼儿准确传达他人意图的能力, 增强幼儿的任务感。入小学后, 孩子们就能清楚地向家长传达学校的信息, 并能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任务。
五、激发幼儿升小学的强烈愿望
对大班幼儿, 教师应及时的向幼儿“吹风”告诫他们快要做小学生了, 自觉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在思想上开始对幼儿进行上学的“预热”准备。让他们知道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生活特点及“小朋友”与“小学生”差异所在。讲解小学生的行为准则, 其次是进行纪律意识的强化教育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 加强幼儿意志品质的锻炼, 逐渐改变作息时间上的差异, 让幼儿从心理上和生理上适应。 对即将开始的新的学习生活充满自信, 并以渴望的心情期待着它的到来。
一、培养幼儿独立意识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为了孩子们顺利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 老师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 加强规则意识。在学习方面, 除了幼儿园的课桌摆放形式有所改变, 课节时间延长, 游戏时间、活动数量减少外, 更要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 握笔和坐姿正确。一开始握笔就提出要求, 正确示范, 让孩子有正确的模仿, 然后通过练习书写自己的名字等活动,巩固幼儿的养成习惯。平时认真观察, 发现个别幼儿的不良姿势, 要及时纠正。另外, 应安排丰富有趣的活动吸引幼儿早起早到。在生活自理方面, 常看到有的学生不会整理书包, 上课时找不到所要的书或练习本, 接连丢失学习用品等, 因此, 在幼儿园就要教他们自己学会削铅笔整理书包, 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学习用品。持之以恒是常规培养的关键, 应经常对幼儿进行常规检查, 可通过各种游戏巩固幼儿己有的常规, 还可利用班内幼儿乐意担任值日生的热情, 让值日的幼儿提醒同伴遵守常规。
二、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自信心
小学每节课 40 分钟左右,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 这对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 孩子可能不适应。从大班开始, 就应帮助孩子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可以通过听故事、做手工、写字、画画等游戏 来帮助孩子增强注意力。
还要培养孩子对失败的承受力。因为孩子上了小学以后, 很可能会遇到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 经得起挫折是成长的必要。家长多给孩子创造一点“受挫折的机会”。当孩子遇到挫折想放弃时, 家长应怀着极大的兴趣与孩子一起探讨, 以增强孩子的信心, 让孩子在解决难题中感受到乐趣。
三、、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
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的重要衔接工作。从小中班开始,就应重视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在语言教学中, 经常组织幼儿对一些兒童文学作品听、看、讲述, 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语言、词汇、了解作品, 再通过看图说话、情景表演、木偶剧等表演出来,使幼儿得到更多锻炼语言的机会。发展与人交往能力是增强幼儿集体观念、群体意识的有效途径, 有助于幼儿上小学时更易融入新的环境。我发现那些乐于将自己的玩具、图书、食品与人分享, 对人热情有礼的孩子常常成为许多孩子的玩伴, 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 通过组织如“大带小”、“同级班联谊”等活动, 使孩子们大胆与各类伙伴交往, 既增强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又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四、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小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 必须要完成。家长要有充分的耐心鼓励孩子去做大人交办的事情, 教育幼儿有始有终地做完一件事。进入大班后, 我会经常布置一些任务让幼儿回家完成, 改变以前写通知的形式, 让孩子当小传令兵, 把任务转达给家长听, 如用废旧材料做玩具, 听说新闻等。这样的作业, 既加强了幼儿的任务意识, 又能培养幼儿准确传达他人意图的能力, 增强幼儿的任务感。入小学后, 孩子们就能清楚地向家长传达学校的信息, 并能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任务。
五、激发幼儿升小学的强烈愿望
对大班幼儿, 教师应及时的向幼儿“吹风”告诫他们快要做小学生了, 自觉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在思想上开始对幼儿进行上学的“预热”准备。让他们知道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生活特点及“小朋友”与“小学生”差异所在。讲解小学生的行为准则, 其次是进行纪律意识的强化教育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 加强幼儿意志品质的锻炼, 逐渐改变作息时间上的差异, 让幼儿从心理上和生理上适应。 对即将开始的新的学习生活充满自信, 并以渴望的心情期待着它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