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精彩的歌词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ohydromu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黄色的脸孔,有红色的污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惧/西风在东方,唱着悲伤的歌曲。
   假如你问我心目中中文流行音乐史最经典的歌词段落,这四行歌词会是我心目中愿意列为经典的例子,这是罗大佑在1983年发表的《亚细亚的孤儿》。
   1983年,罗大佑出版了第二张个人专辑《未来的主人翁》,《亚细亚的孤儿》这首歌,当时是放在A面第二首。
   《亚细亚的孤儿》这个歌名并不是罗大佑发明的,这是一本早在1945年就完成的,臺湾前辈作家吴浊流先生的长篇小说的标题。罗大佑当年是在他父亲的书架上,看到了《亚细亚的孤儿》这本书。
   当时他看到这本书,还没拿下来读,只是书名的这几个字,就已经触动了他的灵感,脑海中马上就迸出了旋律,就是这首歌副歌的那个旋律。
   我想罗大佑当时从“亚细亚的孤儿”这几个字,联想到的就不会只有吴浊流在1940年代中期,所感受到那种台湾人集体的悲哀。罗大佑想到的“亚细亚的孤儿”,肯定还会包括1970年代,整个台湾在国际社会处境的日益边缘化和孤立化。
   我们可以把这首歌的叙述背景,一路拉回到十九世纪,拉回到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一路以来的苦涩历史,它是早期罗大佑所写的最精彩的歌词。歌词的语言表面上看起来很朴素,但是所指涉的内容,会让你想很多。你看到这样的歌词,会开始思考,罗大佑到底要讲什么。高中一年级、二年级,我忘记是哪一年,总之就是十六七岁的时候吧,躺在床上,拿着一个录音带的随身听,挂着耳机,听《未来的主人翁》录音带。听到《亚细亚的孤儿》,“多少人在追寻那解不开的问题,多少人在深夜里无奈地叹息”,忽然之间就好像一道闪电劈下来,把我的脑袋劈开了一样。
   我发现,这首歌写的就是我们自己,这个发现实在太震动了。
   所以,这变成我整个听音乐的历程里面,特别难忘的一个晚上。能够用一首只有短短五六分钟的歌,去承载一百多年历史的沉重,而且去刺激你思考,这是真正能够释放出,堪称启蒙式力量的作品。我觉得这样的歌,在流行音乐史上应该是不多的。这是关于这首歌,在歌词的角度,特别了不起的地方。
   《亚细亚的孤儿》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我们听这首歌的三拍子的时候,不会想到跳舞,而会想到这好像是一个长长的送葬队伍正在走。这首歌中有几个特别不按常理出牌,但是震撼效果十足的元素。
   首先我们听到的是,在这首歌的中间,爆发出来儿童合唱团的声音。他们的嗓子是这样地纯洁,这样地干净,但是他们唱的歌词,却是这样地世故,这样地哀伤,这样地深沉。
   就在我们听到儿童合唱团的声音扬起来的同时,另外一个同样厉害的声音也进来了,就是鼓的声音。这个鼓,并不是摇滚乐常常可以听到的爵士鼓或者说架子鼓。根据《未来的主人翁》内页的形容,这个鼓是军用大鼓和小鼓,这位鼓手的名字是徐崇宪。当时在丽风录音室里面,徐崇宪回忆,他不但准备好了军鼓,而且有将近十个,从大到小材料跟音色都不太一样的鼓。他试了几种不同的鼓,最后决定了一套,然后就这么打响了可能是《亚细亚的孤儿》效果最震撼的部分,打击乐器和儿童合唱团同时轰然迸响的这个段落。
   军鼓、儿童合唱团,这首歌已经够厉害了,但还不只这样,这首歌里面唯一的独奏段落,罗大佑交给了“唢呐”。我们听唢呐这个乐器的声音,自然听得很习惯,凡是有出殡的场合,就会听到唢呐吹起来的声音。
   可是我们第一次听到,在一首流行歌里面,出现了摇滚线条的唢呐。
   1986年的5月,崔健在北京的工人体育馆“让世界充满爱”的百名歌星联演现场,第一次演唱了他石破天惊的《一无所有》这首歌。唱到中间高潮的地方,刘元拿起了一支唢呐对着电视摄影机的镜头,狠狠地吹了一段破空而出的独奏,这个是中国摇滚乐石破天惊创世纪的时刻。
   在台湾,《亚细亚的孤儿》这首歌的影响也延续了下来。1999年的时候,有几个客家庄的年轻人组成了一支叫“交工乐队”的团体。这是我心目中,近年台湾最重要的一支独立乐队。他们的乐队编制,就以唢呐作为主奏的乐器。
   流行音乐本来是所谓的大众娱乐,但是罗大佑可以用这个大众娱乐的载体来“偷渡”严肃的理念,去实现一些沉甸甸的理想。而那刚好也是一个,各种禁忌渐渐在松动,民智渐开,阅听大众对很多事情越来越饥渴的时期。所以大家对任何新鲜的文化商品,不管是一出电影、一部戏、一本书,或者是一首歌,都充满了好奇。
   因为罗大佑的努力,他慢慢获得了社会的共识,不仅被当成一个艺人,也被当成一个艺术家;一张唱片,就可以不只是一个娱乐事件,它也可以是一桩文化事件。
  选自《听说》
其他文献
搂席,是上世纪50年代,爸爸童年小伙伴坐席时发生的故事。爸爸他们一帮半大小子凑在一桌坐席,八碟八碗刚一上桌,这群“饿狼”就开抢啦!最可气的是老李大小子,筷子伸得老长,够够插插把一大碗汆丸子搂去了一大半,挨着他的王大愣看不过眼,端起汆丸子大碗就往老李大小子怀里倒,“让你搂席,我让你吃个够!”丸子汤洒满了老李大小子棉袄大襟,成溜地往下淌,丸子滾落一地,老李大小子张开大嘴就嚎,活生生把人家喜宴搅乱了!自
现代人的家,都在一格格的火柴盒里,外观千篇一律,里头的装修与格局也大同小异。幸亏游子们再健忘,可能走错楼栋,进错梯道,决不会叫错爹妈。从前我们的家不是这样的。城里的家,不是在什么胡同里,就是什么小巷深处,歪着一棵老槐或撑着两树枇杷——至于丁香和油纸伞,那是在戴望舒的雨巷才有的。风大的时候,常有一两件衣裳从横架着的竹竿上飘落,罩在路人的肩或头,有些故事由此发生。乡下的家,再穷都有自己的院落,墙头摇曳
贫穷的人说,他们是最苦的人,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心软的人说,他们是最苦的人,一直都在委曲求全。其实,人间最苦的两个人,一个是爹,一个是娘。可他们却說,自己很幸福。  父爱,是一场孤独的电影。父爱,是无声的托举与成全。有时,让人感受不到它的存在,误以为他缺席。让儿女和父亲的关系,始终淡淡的。淡到好久不见,淡到毫无挂念。  一老人去维修店修手机,店员操作一番,发现手机可以正常使用。老人知道后很难过:“手
爱是有距离的。爱一个人,你可能把她放在天边,可能把她放在眼前,她在你的记忆里,她在你的心上。很多时候,我们爱的是一种距离关系,例如,你爱的是那個人,还是你爱的是想像中的她,或者未来的她,这就是一种距离关系,在这个距离里,是你的现在和她的未来;又例如,你爱的,只是过去的她,那个活在你记忆中的她,这也是一种距离关系。在这个距离里,是你的现在和她的过去。由此一来,爱的关系,或许就是想像的共同体关系。在彼
亲爱的灏子:这封信是我送你周岁的礼物。现在你正学着走路,还没学会说话,待慢慢地长大,有了独立的思想,每每过生日打开它,细细地读一读,或许对你心智的成长有些启迪。2020年,新冠病毒席卷着全球。面对旷日弥久的疫情,各国都采取着应对措施,封关闭港、停工停学、居家隔离、防疫抗疫。人类在关注世界的同时,也在审视着自己。你是我血缘传承的纽带,你带着家族的基因来到这个世界,让我对生命有了更多的思考。7月6日8
小時候,老屋中堂的香几上,摆放着一个自鸣钟,在童年的眼睛里,显得那么神秘、孤立、庄严。  古代的人并没有钟表,是以刻度、漏斗为计时器的,每到一定的时辰,就有专人去击打钟、鼓之类以报时。到了明代,自鸣钟从西洋传入我国,因其按时自击发声,故称其为“自鸣钟”。  我们家的这座自鸣钟是铜铸的,晃荡着的钟杵总是不紧不慢,不慌不忙,不知疲倦,气定神闲地左右摆动着,还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就像一个机器人前行的
我戒烟已有时日了:272天。我以为现在自己已经慢慢习惯了,饥渴渐渐退却,不再会觉得坐立不安,好像被截去了肢体的某一部分。但其实不然,事实是:我没有一刻不觉得空落;没有一刻不觉得自己好像被剥离出那个完整的自我。只不过我现在习惯了这种感觉,仅此而已。更确切地说,我已经接受了这个痛苦的现实。我永远不会再抽烟了,永远。话虽这么说,但我内心深处并没有完全放弃对烟的渴望,这好比某种白日梦。如果我说它们是那些最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美国的一个农场里,有一个农场主为了方便拴牛,在庄园的一棵榆树上箍了一个铁圈。随着榆树的长大,铁圈慢慢嵌进了树身,榆树的表皮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痕。有一年,当地发生了一种奇怪的植物真菌疫病,方圆几十公里的榆树全部死亡,唯独那颗箍了铁圈的榆树存活了下来。  为什么这棵榆树能幸存呢?植物学家对此产生了兴趣,于是组织人员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原来是那个给榆树带来伤痕的铁圈拯救了它。榆树从锈蚀的
不同的茶类特征不一样,好茶的标准不能一概而论。一杯好茶的背后,从茶树种植、茶青采摘、茶叶制作、茶叶冲泡……每一个环节都必不可少。  那么我们在品茶的时候,尤其是一些没喝过的种类的茶,有没有什么通用的标准去判断这个茶好还是不好呢?没错,好茶的确是有通用的标准,“汤色通透明亮”是最直观判断是否是好茶的标准。不管茶汤是红、绿、黑、白、黄,关键要“透亮”,汤色透亮除了让人赏心悦目外,还说明:制茶工艺优良,
我对话语的警觉是在十几年前产生的。那是在我从医的第三年,也就是我医生生涯的最后一年,那个夏天伤寒病大流行。为了追踪传染源,我在整整一个酷热难当的夏天里,与所有的伤寒病人谈话,可是我仍然没有寻找到传染源。有一天我突然醒悟了,我发现找不到传染源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所有病人的主诉都带着强烈的个人色彩。撒谎的人在人群中占的比例并不大,但是人们不用撒谎,他们的话语综合起来就是一个巨大的不真实,在这个不真实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