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时代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分析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gla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信息多元化、知识碎片化、教学模式全新化、师生关系新型化趋势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然而,在中小学存在对信息化素养不够重视、教师信息化意识不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差的问题,学校要采取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夯实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基础、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激活评价机制等有效策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互联网 ”时代;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信息技术的快速發展,给人们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尤其在教育领域,随着“班班通”在普通中小学安家落户,以网络和计算机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操作便捷,而且信息涵盖量大,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逐渐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面对这种新形势,教师面临很大的挑战,新时代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能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大胆构建“互联网 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就此话题,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互联网 ”时代下面临的挑战
  1.信息多元化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教师在特定的环境下拿着教本进行授课,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听教师的讲解或者通过阅读教材。而“互联网 教育”新模式,它打破了空间限制,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再单一,他们只需要一个移动终端、一张网就能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可以通过互联网、微信、QQ等就能接触到大量的信息。面对多元化的信息,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采取多种手段来获取信息,要更新陈旧的教学观念,重新明确自身的定位,以便更好地应对新时代的挑战。
  2.知识碎片化
  庞大的互联网赋予学习无限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学生在散步、吃饭、上下学的路上都可以在零零碎碎的时间里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这种非正式学习有一种势不可挡的发展态势。虽然这种学习获取的知识是五花八门,但大多数都是浅尝辄止。因此学到的知识也是碎片化的,是众多零散知识点,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很难保证学习的深度与价值。但是,书籍不同于网络,它提供的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只有我们学习的知识系统化,才能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思维框架。基于此种情况,中小学教师要善于将学生获取的碎片化知识进行有效甄别,让学生尽可能在碎片化时间中汲取有益的知识,这成为当前中小学教师工作中不得不面对的严峻挑战。
  3.教学模式全新化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及数字化趋势明显加强。“互联网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和与思维方式,他们追求更为高效的信息传输模式。以前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严重束缚学生的发展,假如教师对教学模式不及时调整,将会制约学生的发展,学习效率难以提升。所以教师不能只靠专业知识进行教学,还要不断学习,向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积极转变教学模式。过去的三尺讲台、一支粉笔就能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时代已经翻过篇了,早已被时代淘汰,当下在线教学、多媒体授课成为新型教学模式的主导。教师要借助“互联网 ”带来的机遇,重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努力提升信息技术素养,优化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正确自如地运用数字化平台。
  4.师生关系新型化
  在“互联网 ”背景下,师生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课堂的主宰者,要与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从知识传授者转型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转型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资深辅助者。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与关怀,把思考的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大胆阐述个人观点,尝试体验自主学习的愉悦,充分彰显课堂主人的作用,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促进教学的发展。这也是新背景下教师面临的挑战之一。
  二、“互联网 ”时代下教师信息化素养现状
  1.对信息化素养不够重视
  目前从学校领导到一线教师,普遍存在非常明显的信息化弊端,如学校不重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要求教师参与学习;学校信息化教学设备投入不足,即便是有投入,但束之高阁,未能有效利用;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例不多;教师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微课比赛、信息技术课例比赛、课件制作以及信息技术论文评优活动,积极性不高,大多数教师选择放弃比赛。鉴于此,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从学校领导到教师都要对信息化技术予以足够的重视,才能为学校信息化推广提供有力的发展空间,才能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普及信息化技术。
  2.教师信息化意识不强
  当前,在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绝大多数教师信息化意识不强。尽管部分教师具备信息化意识,但在学校大环境的影响下,运用信息化技术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再加上学校教学设施落后、信息设备陈旧、软件系统过时、学校领导不予重视以及相关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等因素,严重束缚了青年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发展,导致课堂效果不明显。同时,因为学校针对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没有相关的要求与考核,对教师来说可有可无,所以绝大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不敏感,更不会对应用信息技术予以足够的重视,进而导致学校信息化设施与信息技术应用效果不佳。
  3.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较差
  虽然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新课改大力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但是在农村中小学,由于多数教师年龄偏大,信息技术接受能力较差,计算机知识又比较匮乏,信息化操作能力较低,因此,在课堂中不能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这类教师就连简单的搜索也很难完成,更不用说利用网络下载课件、制作课件或者利用网络整合课程资源。
  三、加快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有效策略
  1.加大培训力度
其他文献
劳动教育既是一门课程,又是一项德育实践。要充分认识劳动教育在小学生品德养成中的积极作用,开展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人。
中小学学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对象,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爱国意识、爱国情感,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建立、健全自身的价值观,不仅如此,在具体活动的开展过程中
初中阶段是个体社会化最重要的时期,而个体社会化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初中生的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同伴交往。随着初中生同伴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同伴
近年来,有关校园欺凌的研究不断升温。高中生的心理发展处于幼稚感与成人感的矛盾期,行为能力和理性能力发展程度较高,欺凌行为不同于低龄群体。基于案例分析发现,高中阶段的
在学生发展需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生在校自习时段的管理面临变革。学校在外出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适合学校实际的创新之路,配套的预约答疑
学校德育只有真正结合学生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和学校的育人优势,找准德育的关键点,抓住德育的着力点,才能使学校德育工作纲举目张,牵一发而动全身,真正收到实效。本文整合初
[摘 要] 初中学校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养等的教育,应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宏观教育理念出发,制定与学生政治认知、学习状况相符的培养目标,对其展开科学理念、思想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的全方位教育,增强学生爱国主义观念、道德文化修养及民族自豪感。本文探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中,加强思政理论知识、专业实践等的引导教育,不断强化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道德理念与奉献精神。
课题研究活动中,不少课题主持人对自己主持研究的课题始终感到迷茫,不知研究的课题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他们认为只要搞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就能做好课题,做好日常工作就是在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知识获取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教与学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知识获取的渠道更加灵活与多样。线上教育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知识。线上教育打破传统模式下教室讲台的概念,网络成为主要的传输工具。线上教学与家校合作育人将是教育全面进步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线上教学;家校合作;育人;困境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为抗击疫情、
农村小规模学校,班级人数普遍在30人以内,有些甚至是个位数,这为开展小班教学提供了基础条件。相对于大班额教学而言,农村小规模学校要开展好小班教学,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