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观察能力,奠定习作教学基础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_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是学生认识新事物的主要渠道。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就有一个以“观察”为主题的“习作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本单元学习,学会观察细节,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作为语文教学的全新尝试,教师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前提下,以单元教学目标为导向,抓住单元特性,适当调整作文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习作要点,注重素材的积累,将课堂所学运用于实际习作之中,提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质量。

一、拓展多元性观察途径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让他们能正确而全面地认识事物,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充分调动自身感官,观其形,闻其味,触其体,实现立体的、全方位的观察。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初试身手”板块的教学目标之一,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认识芒果。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芒果带到课堂上,让学生用手去触摸,用鼻子去闻,甚至用嘴尝尝味道,加深学生的认识。还可以举一反三,让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并用文字进行描述。
  初试:家里有一个大西瓜,绿油油的外壳,里面的心是红色的,闻起来很香,味道甜甜的,很好吃。
  实践证明,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身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官进行观察,从观察的单一性转变为多样性,更全面、更立体地认识新事物。在引导学生充分调动感官观察的前提下,教师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将多种感觉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观察更加深入。
  为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观察西瓜,教师给每一小组提供一个西瓜。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西瓜的外表特征,有学生说“它的颜色是绿色的”,有学生说“它是圆的”,还有学生说“它的表皮有波浪形的纹路,像绿色的海浪”。然后,教师又鼓励学生摸一摸西瓜的表皮,并用文字记录下感觉。接着,教师切开一个个西瓜,让学生品尝味道,评价西瓜的味道并用文字记录。最后将课堂所见、所触、所尝汇总,形成一段观察西瓜后的细节描写。
  修改后:家里有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它圆圆的身子像一颗球,摸起来滑滑的,很舒服。仔细一看,它的表皮有一道道绿色的波纹,似浪花一般美丽。切开西瓜,红彤彤的果肉非常诱人。我迫不及待拿起一片西瓜,一口咬下去,满口都是甜甜的味道,好吃极了。
  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学生学会在观察时灵活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全面而细致地认识事物。这样的观察,不仅提升了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程度,更提升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二、开展体验性观察过程


  语文课程要求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文字和语言来表达自身所感所悟所想。为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方法,灵活运用语言于实践,编者设置了相关训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精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留心生活细节,积极与同学进行学习与交流,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所闻所看所感运用于习作,有助于习作能力的提升。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课文《搭船的鸟》之后,引导学生课后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并完成一个月的观察记录。学生纷纷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动物或是植物进行观察,其中24个学生选择观察小动物,16个学生选择观察植物。有一名学生还特地将水葫芦带到了教室,由此,水葫芦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全部学生的观察对象。学生见证水葫芦的花开花谢,这一过程仅仅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水葫芦花凋谢后,有学生感慨:“好快呀,昨天上午才看着开花,今天就凋零了。”有学生说:“我昨天还闻到了花朵的味道,淡淡的,很清香。”可见,学生对于水葫芦的观察,细致入微。这样的观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用眼睛去看,用鼻子去闻,用手去触摸,去感受和认识新事物,从细节出发,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为今后的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谓“初试身手”,是学生通过交流、总结和提炼相关认知而进行的语言实践。第一个例子的作者描写了在买菜路上看到一只蜗牛在过马路,文本语言细腻,使学生体会到只要用心观察生活,就能从普通的事情中发现新的惊喜。在第二个例子中,作者通过“看”“闻”“摸”等角度,描绘了芒果的各个细节,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认识芒果。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校园,观察校园的花草树木,引导学生发挥思维的能动性,灵活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虽然是“初试”,但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也能让学生写出不错的片段。
  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个性出发适时引导,帮助学生取长补短,鼓励学生通过相互学习丰富观察角度,提升自身的习作能力。
  通过一次次“观察”实践,学生“观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会主动留心身边事,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又在观察中灵活调动自身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感官,形成立体的、全面的认识。学生在观察中积累生活经验,为日后的习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假以时日,学生的习作能力定能有较大提升。

三、提升整合性觀察思维


  习作例文出现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属于首次。习作例文的字词与内容并不是教学的重点,而应当引导学生着重学习作者采用的观察角度以及语言描写方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应当注重习作例文与习作练习的整合,将单元习作的观察方式加以整合,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击破习作难点,培养学生习作自信心,开阔学生习作思维。
  在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板块收录了《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例文。这两篇文章分别以日常生活随处可见的动物和水果为出发点,运用趣味性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也启发了学生的习作思路。在《我家的小狗》这一例文中,透过作者的文字可以发现,主角小狗“王子”会通过叫声表达不同的情绪,它还喜欢跟火车比谁跑得更快。而在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中,作者通过外形、颜色、味道等多个角度描绘杨梅细节,教材编者更是通过旁批提示学生观察的细致及其好处,并在文后练习中要求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填写杨梅的特点。为完成习题,学生反复阅读例文,又根据练习要求从外形、颜色、味道等多个角度寻找杨梅的特点。在例文的示范下,学生意识到观察可以有多种角度,如此一来,则开阔了学生的观察思维,帮助学生树立多角度观察意识,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
  仿写是学生习作的重要步骤。教材中所提供的习作例文,不仅是优秀的习作示范,更是具有代表性的评改范例。教师要善于运用例文,帮助学生开拓习作思路,取长补短,不断提升习作能力。
  总而言之,观察是习作的重要手段,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留心观察生活细节,才能发现生活的奇妙,为习作积累丰富的素材;而习作能力的提升又反过来促进细致观察,丰富观察的角度。小学三年级正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识字能力与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也积累了一定的习作素材。通过学习“观察”的方法,在教师的合理引导和习作训练后,学生的习作兴趣被充分调动了,习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作者简介:浙江省瑞安市飞云第二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儿童是诗,诗是儿童.组诗教学可以拓展儿童诗教学的空间,丰富童诗教学的内涵,使课堂显得更加丰满而灵动,使学生对诗歌的感受也更加深刻而多元.笔者结合儿童诗主题阅读《春天在
期刊
《爱如茉莉》一文描述了父母之间相濡以沫的关爱,一如平淡无奇的茉莉,洁白纯洁,素雅温馨。本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细节的品味,领悟为什么妈妈说“真爱如茉莉”。一、巧抓细节“品”真爱  《爱如茉莉》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写,那简单、平淡的动作和话语,那淡淡的神情,都犹如一朵朵茉莉幽幽绽放,最终产生爱如茉莉、文如茉莉的艺术效果。于是我让大家默读课文的第6-17小节,找出使自己感动的细节,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期刊
散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大板块,应该通过散文学习培养学生基本的理解与感悟能力,使学生形成善于从优秀作品中体会作者情感、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多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对现今初中散文教学产生了些许认识,即应该以创设有效课堂导入为主要抓手,在开课伊始就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散文时注重体会,以此求得对文章的深入理解。这是一个涉及散文教学实效性的问题,而这
期刊
“先学后教,融合式对话教学”即以先学后教为模式,以经典教材为媒介,在师生之间展开民主平等的课堂对话教学.“融合意识”首先体现在对教材文本的融合上,不同的文本应有不同
期刊
“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课堂教学的艺术灵魂就是课堂节奏。课堂教学在动静相生、张弛有度、疏密有致、收放有序的多节奏和谐转化中,会流淌出语文课的灵魂之美。一、以树为“标识”,以读代写,动静相生中课堂节奏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教学《城市的标识》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为达成教学目标“体会文中各种富有特色的树的描写方法,感受树为城市注入灵魂,成为独有‘标识’这一特点”,在教学时以读带写设计各种教学活动。 
期刊
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年龄小,眼界较为狭隘,对语言文字知识掌握的程度不高。传统教学模式往往采用灌输式,让学生记忆文字内容,此教学模式与新时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符。随着素质教育下对人才的培养需求,情境教学模式进入教育领域。情境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改变人们对语文教学的错误认识。在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中采取情境教学模式,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能让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关键,在语文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言与思维是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提出了“言思
期刊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可是每每谈起作文,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会谈之色变,追根究底,根源在于“写”上。如何指导学生能文从字顺地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不再害怕“写”呢?我想,兴趣的激发、方法的指导至关重要。笛卡尔曾说:“用几何图形表达事情是极为有利的,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比几何图形更容易进入人们的思维。”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通过使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构
期刊
教材解析是实施教学的前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材解析往往是由教学参考书以及应试来替代的,权威的指导加上考试的需要,使得语文教师对教材的解析有一些有名无实,更多的是“
期刊
统编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线组织单元结构,致力于建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对语文要素进行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系统编排.就单元而言,统编教材系统编排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