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个谎言(上)

来源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chang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的文字如同恒星,穿越浩渺的空间与无垠的时间,仍能熠熠发光直至永恒。若你有足够的感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热爱中长篇小说创作,这里将是你发光的舞台—让你的小说如银河星系般铺展,你会被证明是新生的未来之星。
  前些日子和同学聊到,不知道那些久未联系的同学现在过得怎么样。
  一个班里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人,有积极活泼、一直跟大家保持联络的人,也有不怎么说话、比较沉默的人。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渐渐少了联络。想起以前班上会有那种爱说谎的同学,他会编造一些无关紧要的谎言,进一步发展到偷同学的东西,被同学揭发后被其他人孤立。现在距离中学时光已经有十余年,那时的高中生已经变成了工作数年的社会人士,那么那些被孤立的人现在变成了怎样的大人呢?是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像大部分同龄人一样结婚生子为了生活奔波,还是仍旧不改爱撒谎的毛病,在生活里编造着大大小小的谎言,抑或消失的时候盗用别人身份编造谎言这样戏剧化的桥段?
  在一切都变得非常便利的年代,我们仍旧会有与别人失联的时候,会幻想很多种可能性,我们从人生不同的分岔口走出去,最终走到了不同的目的地。
  出于这样的念头,我写了这篇小说,以谎言出发挖掘记忆里的秘密,想通过那些曲折蜿蜒的路径,找寻内心的自己。
  十几岁时爱听的歌现在翻出来仍旧爱听,但是对比十几岁的自己好像有了很多变化,除了自己的变化,身边的人也都在变。而回头想十几岁时候的事时,可能我们的记忆也会把过去很多事情美化,当时觉得不开心的时刻、无法释怀的情绪现在回想起来都是一种获得。而过去无法接受的谎言可能到了现在又觉得可以理解。
  想记录下这個阶段这种心情的变化,或许再过五年再过十年,回头看这个节点又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不知道看的人自己有没有撒过谎;是微不足道的,还是严重到无法言说的;会怎么理解谎言;会接受怎么样的谎言。想到这些就觉得未知的一切充满需要探索的空间,一切都变得很有趣。
  一
  “小悦,你听说过她的事吗?”
  方文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一张高中时的大合照,她指着右上角的短发女生问道。我凑过去看,大合照里单独看一个人有点模糊,齐刘海,短发,圆圆的眼镜下是一张没有笑容的脸。努力在记忆里搜索,高中时班上确实有这样一个女孩子,无论是上学路上还是课间,她总是一个人,留着齐刘海,沉默寡言。调皮的男生背地里叫她女鬼。我对她的印象就只有这些。
  “她怎么了?”
  “我前阵子去参加一个工作上的酒会,当时有个人听说我是四中毕业的,就来跟我打听了一个人。”方文坐在对面的沙发上换了个姿势。感觉要开始讲述一个漫长的故事,“那个人问我认不认识林佳。我说认识啊。她当时是我们班宣传委员,高中毕业后去了美国读书。听说在美国结婚了。前阵子同学群里还在分享她的结婚照。对方一脸诧异。当时的场合我们也没多聊,后来我们加了微信,他发给我一张照片。”
  方文把手机递过来,我看到的是一张合照,照片里的男生灿烂地笑着,女生的嘴角虽然有笑,但始终是一副冷淡的表情。虽然距离高中毕业已经好几年了,但我依然能分辨出这个人显然不是林佳,而是方文开始在合照里指给我看的那个齐刘海女孩。
  “加我微信的是照片里的男孩,他说自己在找合照里的女生。唯一知道的信息就是她叫林佳,是四中毕业的。不过现在他应该也知道了她根本不是林佳。”
  我用吸管捣了捣杯底的柠檬片,吸了一口柠檬茶,努力回想起更多的信息。
  “我记得你以前有一阵子总跟她在一起。”方文的话突然打断了我的思路。
  “啊,有吗?”这和我的记忆出现了分岔,“我连她叫什么名字都不记得了。只记得她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也不说话。”
  “有啊,高三上学期有一段时间我们要去实验室做实验,那阵子你们常常一起聊着天去实验室,然后一起回教室。”方文总是能记得很多细枝末节的东西。听到她如此详细的描述。我也在慢慢补全我的记忆。回想过去的事就像在脑海中拼拼图,找到一块碎片然后将它拼到正确的位置。
  二
  从教学楼走到实验楼,这中间有一条长长的走道。在教室里找书磨蹭了半天。然后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到实验室,发现大家两两一组已经坐好。我找到最后面的空位坐下,发现身边的女生是平时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人,应该是高二重新分班时转来的,我们没有说过话,我也不知道她的名字。
  “嗨,我是左悦,你叫什么?”
  女生听到我的声音,抬起头看了我一眼。她的齐刘海在眉毛以下,低着头的时候遮住了眼睛,我看不清她的表情,直到她抬起头才看到眼镜下清澈的眼神。她声音很小,我盯着她有些发千的嘴唇,差点要从唇型猜测她说的是什么。想起来班上有人在背后叫她女鬼,大概是因为她留着齐刘海又总是沉默寡言吧。实验课结束,我起身准备回教室,她低下头从校服口袋里掏出什么递给我。
  “你吃不吃糖?这个蛮好吃的。”
  塑料纸包着的糖果,我接过后直接打开放进了嘴里。甜丝丝的草莓味在嘴里扩散开,让人心情变得很好。
  “下次我也带另一种糖给你尝尝,牛奶糖你爱吃吗?”
  “好呀。”
  看到她扬起嘴角笑了起来,眼睛弯弯的,和平时看到的没有表情的她完全不同。原来她笑起来是这样的,我在心里这样想着。
  从交换糖果到后面偶尔聊起爱听的歌,从教室到实验室这段路是我们唯一产生交集的地方。回到教室,她又在座位上沉默地坐着,又变回了那个没有表情的她。
  最后一堂实验课,老师简单地圈完了考试重点,剩下半堂课让我们自习。我瞥了一眼旁边的她,发现她正在书上画画。在书页旁边的空白处。她画了一条鱼在波浪状的水花里游弋。弯弯曲曲的线条在笔下成了生动的画。我很喜欢她画中的自由。
  她偏了偏头,看到了一直盯着她画画的我,突然害羞起来。
  “你画画好厉害。专门学过吗?”   “自己画着好玩而已。你喜欢吗?”
  “喜欢!这个你能送给我吗?”
  “只是用圆珠笔在课本上随便画的你也要吗?”她不得其解地偏头想了一会儿。然后把那一页撕了下来,“不介意的话,这个给你。”
  然后她郑重地在撕下来的这幅画后面写上了名字。
  三
  和方文告别后我特地回了趟父母家,从书房抽屉里找到一个什锦饼干盒。打开饼干盒。里面都是中学时留下的各种卡片信件,我在饼干盒里找到对折的一页课本,打开来,里面的蓝色圆珠笔画仍旧清晰,那条鱼仍旧在海浪里自由自在地游动,即便是现在看来仍旧觉得很好看。将那幅画翻转过来,看到上面写着的名字:卜阳。原来她的名字是这样,是照射进来的阳光的意思。
  在校友录里搜索“卜阳”这个名字,一无所获。又在校友群里打听了一番,大家都对这个名字毫无印象。总以为社交网络无所不能,才发现一个人要人间蒸发其实也如此轻而易举。
  不会轻易放弃的方文再次发来消息,说是打听到了卜阳的消息。
  “我又去找了找毕业时的东西,突然想起来她高考考得还不错,但奇怪的是她没有读大学。”
  “会不会是家里的原因?大家对她真是毫无印象啊,无论是名字还是照片。”
  “当然啊,她就是我们班上的幽灵。”
  “啊?”
  “不是每个班上都会有的吗。被别人孤立或是孤立别人独来独往的那种人。”
  “我后来在家里找到了她当时送给我的画,如果不是留下了这张画,一切真是都没了痕迹。”
  “其实一个人要消失很容易的,你翻翻你的电话簿就知道。我前阵子换手机时重新整理了电话簿,翻着那些电话号码看到名字觉得很陌生,一直在想我和这些人是在什么情况下交换的电话号码。”
  “嗯,对了,你有真的林佳的消息吗?”
  “有,她现在在美国。高中毕业后她就去了美国,一直在那里待着,年初结婚的,和国内的同学联系也不多。”
  “因为知道林佳在国外才冒用了这个名字吗……不过她冒用这个名字,有做坏事吗?比如骗了钱跑掉什么的。”
  “那个男生也没多说,只发了那张合照。不过看照片,两人当时在交往吧,才会有那样的合照。”
  “不过女生都没有笑意诶。”
  “所以才消失了吧。”
  放下手机,蜷在沙发里揉了揉眼睛,回想方文那句“所以才消失了吧”的意思。这种听起来仿若社会新闻的事件突然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顿时充满了错愕感。看着放在茶几上的那张画,因为经过多年纸张已经泛黄,但圆珠笔的油墨痕迹还能分辨出笔触的轻重。我把整个人陷在沙发里,右手捏了捏鼻粱,闭上了眼睛。
  四
  高考结束后的暑假总是特别漫长,好像整个夏天都不会结束一般。六月考试结束我就开始了每天骑自行车去图书馆看书的生活。我总是躲在图书馆看半天书,然后去图书馆后门的面摊吃我最爱的牛肉面,再骑着自行车去附近的游泳馆游泳。从游泳馆出来总是会在门口的小卖部买冰镇橘子汽水,然后坐在小卖部旁边的大遮阳伞下,用细细的吸管喝着,等待阳光慢慢把湿漉漉的头发晒干。最后把汽水瓶还回小卖部,再骑着自行车回家。偶尔也会约方文在游泳馆旁边的老式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再一起游泳,我们俩还会坐在遮阳伞下分吃一包油乎乎的熟食。
  那个无忧无虑的夏天就像从树叶缝隙中漏进来的阳光一样平常又珍贵。
  某天我如往常一般从图书馆出来后去后门的面摊吃午餐,结果面摊意外没有开门,于是我走到旁边的巷弄觅食,看到一家馄饨店就走了进去。店老板是个笑容和善的阿姨,她招呼我坐在里面,一直跟我说里面开了空调比较凉快,我找到空位坐下后看到在旁边弯着腰收拾餐桌的是系着围裙的短发女生。为了收拾起来方便她用发夹把短发別在了耳后。短发女生利索地收拾完隔壁的桌子,端着刚煮好的馄饨送到我面前。我这才发现,短发女生就是卜阳,那个做实验时坐在我旁边、递给我糖果的女生。
  她低着头没注意到我,而仿佛发现了别人秘密的我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不该主动打招呼,只能埋头大口大口地吃着。我迅速吃完掏出零钱放在桌上,再迅速地离开。还没走出多远,卜阳小跑着追上来,拍了拍我的肩膀。
  “Hello!你忘了东西。”
  回头看,卜阳握着的拳头慢慢打开,放在手心里的又是一颗糖果。
  “原来你发现我了。”我接过糖果撕开包装纸将糖果塞进嘴里,“这是你家的店吗?”
  “嗯,我平时都在店里帮忙,不过你是唯一一个知道的。”
  “所以这算我们俩的秘密吗?”
  听到我说的话,卜阳愣了一秒,然后笑了起来。
  “好啊,那这就是我们的秘密了。”卜阳伸出手,比出小手指做拉钩状,“我们就拉钩说定了。”
  当拥有了共同的秘密,我们就好像成了同一阵线的朋友。
  从游泳馆游完泳之后,我买了两瓶汽水骑着自行车又去了卜阳家的店里,卜阳正坐在店里休息。我比了个手势让她出来。
  “现在不忙吧?要不要去那边休息下。”
  我指了指对街的河堤,然后拍了拍自行车后座。卜阳解下围裙,摸了摸齐刘海,坐了上来。我载着她到了对街的河堤,我们俩在堤边坐着,喝着汽水。
  “好甜,气都跑掉了,更甜了。”
  “我还是最喜欢橘子味。”
  “你怎么又过来了?”卜阳喝下一大口汽水后,擦了擦额头上渗出的汗珠。
  “我从那边游完泳,回来时正好路过这边,就想着可以请你喝个汽水。”
  “谢谢你。好像你是班上跟我聊得最多的同学了。”
  我们俩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汽水一口口喝完,天色慢慢变得昏黄。那天的卜阳一直在淡淡地笑,我们聊了现在却绝口不提未来,那时的我们期冀未来却都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是什么形状的。
  (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
“你同她的隔离是海一样地宽广。”  “縱使是海一样地宽广,  我也要日夜搬运着灰色的砖泥,  在海上建筑起一座桥梁。”  “百万年恐怕这座桥也不能筑起。”  “但我愿在几十年内搬运不停,  我不能空空地怅望着彼岸的奇彩,  度过这样长、这样长久的一生。”  荐诗丨 李可以  偶然间翻到冯至的这首《桥》,在还未开始“读”之前就被攫住。于我而言,诗先是“词语”,再是“画面”,最后才是“语言”。所以读一
期刊
爱书之人读书如同行山,穿越陡峭或蜿蜒的山间小径,留下深深浅浅的足迹,才能看到远方美丽的风景。我们常常会为足迹的重叠而欣喜,因为寻觅与分享,是读书最大的愉悦。  他是一个很特殊的作者,曾经在犹太人集中营里面待过三年,甚至去过最为恐怖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他侥幸活下来了,可他的亲人却没有这样的幸运。在被解救之后,这个背负着幸存者痛苦的人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把他的经历变成了一本可以证明人性力量的伟大著述。 
期刊
主持:颜陌  嘉宾:李帆,男,28岁,物理学者杨惠婷,女,26岁,英语教师文梦佳,女,22岁,瑜伽老师陈彦蓉,女,23岁,社区工作者  颜陌:感谢大家接受我的采访。本期的主题是“真实”。我们这期的嘉宾,职业大不相同,年龄却比较接近,都是90后,应该很有话聊。一般我们理解的真实就是不虚假,和客观事实相符合,表达了一件事情的真相。佛家认为,很多事情要用心去感受才是最真实的。金钱、财富都是生活的物质表象
期刊
头一次给你写信  乞谅并祝好  祝你安好  祝你阖宅安好  希望你这一向好  希望你这一向一切都好  祝你一年诸事顺遂  祝新禧  祝你明年百事如意  祝你近好  祝你路上好  匆匆祝你近好  匆匆祝你路上好  匆匆祝你這一向一切都好  你近来想必健康  祝你一切顺手  祝秋祺  祝俪安  祝你太太好  荐诗丨 光诸  很荣幸在这里给大家介绍年轻女诗人路雅婷的作品。这首诗相当简单、直接,但仔细看,
期刊
千人一面最是无趣,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一个话题,千种声音,一切有趣想法和鲜明观点都可以在这个互动平台上恣意发声。观点激荡、错落纷杂之态,即我们智慧萌芽之时。  我感觉自己是个很软弱的人,所以我的疼痛经常伴随着泪水。  听说我从小就爱哭。  刚出生的时候,家里条件不是很好。妈妈那时候在机械厂上班,专门负责打包电焊条,工作三班倒,没有产假休。因为生我在家待了一个礼拜,机械厂就把她辞退了,在那个时候,即
期刊
许多次,我惊讶于这间屋子的昏暗  如此稠密、光滑,长着羽毛。  柔软的宁静沿花壁纸蠕动。  ——最后的拆迁之地,在高楼的棱角和噪声之间,  在冷漠的反光里缩小、缩小,  直到潜入深深的水底。我们喝咖啡  度过一个下午,或者让几张碟片拽到凌晨六点。  身边互相缠绕的水草  ——书、音乐、靠枕和灯  ——恣意生长、生长。  而阳光从斜挂的窗帘缝里射进来,只够着阳台的一半。  ——漫长的黄昏还是早晨? 
期刊
爱了,就把爱情坚持到底。  我们的一生短如一瞬,  我们采蜜,为爱情输税  又输血;瞧,我们半透明的阴影,  晕眩于烈日的寂静;  我们的翅膀为爱情而弯折。  谁教我们把爱巢筑在  天堂的高度,好听到风声  在下面嗖嗖地吹过去,像  不怀好意的预言?大地上,  花的影子也嗖嗖地吹过去,  像光线的乳房,而月亮和我们  脸贴脸,让我们沿花茎攀升。  佯装的疯传染了所有的花朵,  爱就是一根扎进肉里的
期刊
我试着理解比如说“何时”,  比如说“去哪儿”,比如说“什么”,比如说信手涂写,  比如说阅读字典,比如说学习中世纪拉丁语  读斯宾格勒,读怀特海,  威廉·詹姆斯我爱他,游蛙泳  思考一小时,“我为什么会在这里”?  或者在排队的时候思考,比如在等69路电车  或者68路或者67路,在斯维斯维尔市,  它将把我带到别处,我带着一本教材  讲的是前苏格拉底时代,它写得真差,  不管作者是谁,我交叉
期刊
“不动笔不读书”,要知道语文老师阅读一篇文章的方法,奥秘就藏在他们的读书笔记之中。这里有他们原始阅读状态的直观呈现,你可尽情地从他们的视野中汲取养分。  亲爱的朋友:  又是青年节的月份了。对于这一个节日其实好似已经不再属于我,可是想到那么多封来信——青年朋友的,仍想写几句话。  最不喜欢一般社会上的中年人或老年人,讲起少年或青年人时,总常引用的两句诗——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好似只有
期刊
卖懒卖时间卖我  卖勤勉无所得  今日特供  卖一颗星星  卖无数次日落  卖重力,卖沉  卖有风的车站  太清醒的干燥不卖  太珍贵的潮湿不卖  卖一切我有的  卖一切你有的  陽光好得像在下雪  荐诗丨 光诸  法夏是一个学中文的大学生,她拥有一种同龄人少有的特质:一般来说年轻人写诗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法夏似乎已经真正识得了“愁滋味”。她能用非常确定的语气写一些人生的根本问题,又准又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