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历史回顾与现实启示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uangss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农村扶贫开发一直都是我们党和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发展贫困地区,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才可以全面贯彻落实农村扶贫开发措施。基于此,本文以建国以来我国农村扶贫开发为研究对象,主要介绍了建国以来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历史回顾,而且提出了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的现实启示,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建国;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历史回顾;现实启示
  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已经达到14亿,大多数都是贫困人口,所以中国共产党落实宗旨的关键内容就是积极开展各项农村扶贫工作,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都结合各个阶段农村贫困情况的特征,科学制定了对应的扶贫策略,以推动农村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一、建国以来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历史回顾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扶贫工作经历了日益演变的历史过程。结合每个时期的每种情况,大致可以划分成六个阶段,分别是规模较小的救济式扶贫;以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农村扶贫;以“输血”为主导的农村扶贫;以“造血”为核心的农村扶贫;综合性农村扶贫开发;精准性农村扶贫。通过这些阶段的农村扶贫工作的不断推进,获得了重大的成就,几乎已经完全消除了我国农村绝对贫困的问题,大大增强了贫困人口、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一)第一个阶段:规模较小的救济式扶贫(1949年-1978年)
  造成我国农村贫困、农民受压迫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以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在我国各地区开展了土地改革,让很多农民都拥有土地所有权,促使农民摆脱贫困。[1]但是,因为历史因素,农村以及农民的贫困情况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所变化,而该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党和政府都没有足够的能力对贫困人口进行大型的扶贫救助,仅仅只能采用小型的救济扶贫方式进行。因此,该阶段农村扶贫必须要采用适合的方法来开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极力促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交通、灌溉设施;其次,在全国范围内构建有效的农村信用合作体系,积极发展农村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客观地讲,从1949年到1978年,尽管农村扶贫速度不快,尚未从实质上改善农民以及农村的贫困现状,但是党领导人民为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已经做出很大的贡献。我国农村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条件都有显著的提升,为将来的农村扶贫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第二个阶段:以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农村扶贫(1978年-1985年)
  我国历史上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就是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提出推进经济建设。党充分认识到若不能使我国所有农民都脱离贫困,就容易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改革开放以后,我党长期将农村扶贫工作作为核心的任务,让扶贫工作和改革开放可以在同一时间进行。由于当时农民都希望可以拥有土地资源,我国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与此同时,摒弃了原来以计划经济为核心的政策,构建完善的农产品交易体制,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的主动性,使贫困农民得以脱贫致富。
  (三)第三个阶段:以“输血”为主导的农村扶贫(1986年-1993年)
  尽管之前的扶贫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绝大多数地区凭借自身的发展优势,经济得到快速增长,贫困人口数量得以降低,但少数地区由于经济、社会、自然、历史等方面的制约,发展相对落后,农村贫困情况仍然迫切需要解决。[2]为了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党和政府在1986年将摆脱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经济文化滞后状态纳入到国家“七五”计划中。在超过15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带明确划定了国家重点贫困县,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安排了足够的专项资金,并对传统的救济式扶贫进行彻底改革,利用发展特色产业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贫困人口、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四)第四个阶段:以“造血”为核心的农村扶贫(1994年-2000年)
  从1994到2000年间,主要是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扶贫攻坚阶段。因为我国的农村剩余人口主要集中在中部和西部的一些自然环境条件差的地区,比如:黄土高原以及大石山区等等。因此,政府必须要加大该区域的扶贫投资力度,制定扶贫工作责任制,除些以外,还要建立、健全东部发达地区帮扶中西部久发达地区的扶贫协作制度,采取不同的扶贫策略,比如:利用科学技术扶贫以及转移劳动力等等。1994年政府出台很多政策,这些可以促进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稳定发展。
  (五)第五个阶段:综合性农村扶贫开发(2001年-2010年)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贫的速度较慢,贫困人口约3000万。随着贫困人口数量的减少,农村脱贫难度也越来越大。[3]不管是党还是政府,都必须要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党中央在2001年出台了有关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的纲领性文件,在此文件的正确指导下,农村扶贫工作已经逐渐进入大扶贫阶段。经过各方不断努力,贫困人口人均收入有了显著提升,绝对贫困人口逐步减少。
  (六)第六个阶段:精准性农村扶贫(2011年-今天)
  十八大后,针对扶贫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特点,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带领全党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目前,我国仍然有少部分貧困人口尚未脱贫,这些剩下的绝对贫困人口有着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贫困程度深、发展能力弱,扶贫工作依然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所以,要想真正的消除贫困,必须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实施精准扶贫策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这个阶段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通过一系列措施,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改革开放40年来,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可以满足贫困人口的精神需求以及自身状况。然而因为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失衡以及环境约束的影响,农村扶贫开发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二、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的现实启示
  要想推进农村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必须要制定政府、社会、个体共同参与的扶贫模式,摒弃传统的政府独立扶贫模式。然而在讨论农村扶贫可行性策略时,政府政策供给以及制度安排依旧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4]纵观建国以来我国农村扶贫开发政策,对新时代完成扶贫开发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启示。
  (一)建立和健全扶贫目标瞄准制度,完成识别扶贫对象的工作
  结合新时代扶贫开发的特征,必须要优化和清楚界定扶贫对象,保证扶贫资源可以惠及到真正贫困的人口。[5]并且针对贫困人口必须要认真遵循分类指导的基本原则,对于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必须要尽可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其脱离贫困;对于不具备良好开发条件的贫困地区,也要采取适合的措施來帮助其脱离贫困。
  (二)构建一套完善的长效扶贫制度,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为了可以从根本上实现贫困地区稳定脱贫的目标,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农村扶贫开发长效制度,增强本身的稳定发展能力。[6]其核心环节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健全人力资源开发制度,增强人力支撑。这就需要重视贫困地区的教育资金投入,确保贫困人口可以享受教育权利,而且还要优化就业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健全产业化扶贫制度,增强产业支撑。除了需要依赖扶贫大型企业,还要确保整村推进工作正常实施,进而形成系统全面的区域产业带格局。结合精准扶贫,实施贫困村产业推进行动,引导带动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增加贫困户收入。
  (三)构建一套完善的扶贫政策协调机制,形成扶贫合力
  扶贫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通过各级、各部门各项政策的协调配合,才能实现扶贫效益的最大化,最终形成扶贫合力。比如:财政政策要对特困地区增加政策优惠力度和资金投入;社保政策要尽可能增加农村低保、新农合在贫困地区的覆盖范围等等,最终形成互促互补的新型扶贫政策体系。
  三、结语
  总而言之,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在总人口中仍旧占据大多数,所以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都高度重视农村扶贫开发问题,通过深入分析各个阶段的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特征,制定相应的扶贫措施,进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经济稳定发展,帮助贫困人口脱离贫困,走上致富的道路,实现小康生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冉连.建国以来我国扶贫政策:回顾、反思与展望——基于1949—2017年的政策文本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12):60-68.
  [2]刘天琦.我国农村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与运行机制的优化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3]李昱.十八大以来党的扶贫政策、实践与启示[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7.
  [4]朱婷.多源流理论视角下我国农村扶贫政策变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5]朱小玲,陈俊.建国以来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历史回顾与现实启示[J].生产力研究,2012(05):30-32+261.
  [6]刘淑波.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回顾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由于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的特性,使得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异常激烈,地位也是越来越高。工商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提升工商管理的水平,能够使企业适应新的形式,有效的推动企业的发展。本论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中小企业工商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希望为研究中小企业工商管理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
期刊
摘 要: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突飞猛进。林业经济在不断发展,林业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不仅得到了经济效益,还可以发挥环境保护的作用。因此,林业部门应充分意识到林业事业的地位,主动研究林业造林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营林生产管理措施,对林业资源进行有效的维护,发展绿色经济,进而促进国内林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提高林业;营林方法;生产措施  引言  林业的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重
期刊
摘 要: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工会是基层群众的组织,使得基层群众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电力生产运行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为了满足新时期的发展需求,电力工会组织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加强职工劳动保护权的维护力度,实现电力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文章主要研究了新时期电力企业进行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新时期
期刊
摘 要:森林防火是林业保护资源、维护安全的重要工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森林防火工作难于得到有效地落实。尤其是林区内存在的意识、素质等内部原因更是造成森林防火工作重点环节上缺失,导致森林防火任務难于实现,不能起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对群众生命和财产的维护。应从森林火灾内外因素的分析入手,结合林企的实际工作,以加强宣传工作、加大处罚力度、控制火源等一系列措施,达到对森林防火工作的保护,进而实现林企森林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展,法律事务工作已成为国有大中型企业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加强公司法律事务工作,提升法律风险防控能力,不仅对企业自身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更是国有企业践行核心价值观全面推进依法治企的表现。笔者结合自身国企法务工作经历,从企业的法律事务管理现状出发,指出国有企业法务工作的难点所在,并提出具体应对措施。  关键词:国有企业;法务工作;难点;
期刊
摘 要:城市河道整治是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阐述了生态护坡内涵与技术优势,以具体的城市河道整治工程为例,重点研究了生态护坡技术的实践应用,并提出了几点注意事项。  关键词;河道整治;生态护坡;实践应用  从本质上分析,生态护坡核心就是对水环境、水资源以及水安全等各项要素的全面性分析,以达成防洪、排涝等实际需要为基本,在城市河道整治工作中融入生态效益,构建接近于自然的护坡
期刊
摘 要:百色起义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成为我党独立领导的具有巨大影响意义的武装革命斗争,而龙州起义是作为百色起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为邓小平领导下的一次成功的光辉事件,这两次起义为新中国的建设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百色起义、龙州起义以不争的事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邓小平在左右江根据地将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践行得淋漓尽致,成功的起义足以证明了走中国革命道路的的必
期刊
摘 要:在城市交通压力日益增加的影响下,各个城市地铁客流量日益增加,特别在大城市中,此种现象更加明显。为有效促进地铁运营效率,需要科学分析大客流现状,并制定科学的组织策略和管理策略。本文结合西安市地铁大客流现状,提出两点组织策略。  关键词:地铁车站;大客流;组织对策  前言  当前,随着人们出行需求日益增加,促使城市地铁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各个地区的地铁线路基本上呈现网络化发展,同时客流量增加趋
期刊
摘 要: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监察法》的实施,检察机关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与监委的沟通协调,确保职务犯罪案件的审查起诉和判决。本文从检察机关办理新形式下的职务犯罪案件时,对证据、审查等方面,及与检察委对接等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特别是《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衔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司法改革;证据审查;审查起诉;存在问题;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新的起点上持续深化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战略高度,对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做好新时代干部管理、监督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有效地提高了新时代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干部的工作质量和水平,切实推动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的形成。  关键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和原则;程序;监督管理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