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乎性情,更关乎情怀——对话作家张楚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inhard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见到张楚是今年3月初,在河北省图书馆举办的一次讲座上.印象深刻的是,现场的读者不仅有年轻人,还有不少老年读者.讲座结束后,老阿姨们热情地围住张楚索要签名.rn正像他绵密的写作风格,讲座上,他细致地描述了他如何从一个爱读书的少年成长为一名作家.让文学评论者们津津乐道的是,张楚从一个“70后”,一个与文学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存在“光年般”距离的“小镇青年”,成为时有作品刊于《收获》《人民文学》的知名作家.但其本人却很少对加诸在他身上的“70后” “小镇青年”等标签做出陈述,只坚称自己为“文艺青年”,并将其写作定义为“一个老文艺青年的梦想”.
其他文献
若即若离  1  走着走着,雨丝飘落下来  走着走着,阳光倾洒下来  用一段湖水替代鸟鸣  听流出的时间  树木葱茏,风清凉鱼贯而来  撩动衣角和水草,摇曳起舞  阴山无人,在虚幻的夏意里沉浸  仿佛回到少年的秋天  被香烟点燃的黄昏  翅膀里回不去的故乡  那个秋天是金黄色的  通红的晚霞那么远,又是那么近  2  未开灯,站在窗口  清风,一阵凉,一阵热  越来越遥远的留白,是夏的况味  花静
期刊
人们常说“命运是灰色的”,在这里诗人却对命运进行了另外的一番解释,给命运涂抹上了另一种色调:绿色。  冯至先生曾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如果要问他的诗究竟具有怎样的特点,拥有什么样的价值,是什么让以严谨与严格著称的鲁迅先生也为其诗做出了如此高的评价,大概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悲悯的情怀与忧郁的气质,二是对于自然景物观察的精细,三是对于人与天、古与今、梦想与现实等哲学问题的思考
期刊
魏清河乃河北大城人氏,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他说,他始终对人物画由衷地喜爱。他的水墨人物画多取材于农村生活,那些嫁娶、祝寿、庙会、唱戏、接神等民俗场面,不仅仅是模仿、再现,更是去观察、去比较、去揣摩、去体味和发挥,人物或幽默、或含情、或稚趣,令人有置身其中的真实感,显示了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笔墨风情。  他画得喜性,善于表现丰收之乐、胜利之乐、田园之乐、节庆之乐
期刊
陈凤壬的绘画构图巧妙而严谨,绘画功力深厚,造型精确而富有美感,更重要的是,在他的画幅中始终散溢着静谧、典雅、超拔的气息.作家李浩赞誉他的画中有种“安静之美,超然之美”
期刊
1  1999年,我从老家调到贺兰山下的移民区工作。  一辆卡车,一晚上把我们一家子送到了400公里以外的一个名叫闽宁村的地方。  我记得是八月份,虽然是秋天了,但这里依然很热。满目的荒凉里唯一的一栋教学楼矗立在荒原之上,毫无疑问这是移民的希望,我将在这里为他们的孩子服务。  新开辟的土路黄雾乱飞。被推土机推起来的庄台子高于荒原之上,庄台子之下是一大深坑,就像把土地随意撕开的重伤。偶尔有几个人出没
期刊
玩具的启示1980年,哈佛大学的机器人专家托马斯·麦克马汉着迷上了一种简单的玩具,这种名为威尔逊步行者的东西很像一只企鹅,它能在无动力的情况下用它的两只脚摇摇晃晃地走
1  在西藏,一把草,把我引向茂盛,一口氧气,把我引向生命,一份执着,把我引向高空。  在西藏,一块石头把时间注释,一只苍鹰飞过山峰,一座铁塔,折射出太阳的光芒。  在西藏,一个电力施工者,站在东达山垭口的铁塔下,张大嘴喘气,缓慢说出,缺氧,不缺斗志。  西藏,西藏,一个灵魂高飞的地方,一个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2  谁能说清西藏的山有多大?有多高?  进入西藏,双脚扎扎实实站在茫茫的雪域高原之上
期刊
孙中山一生为革命奔走呼号,对南京情有独钟.他在中称赞道:“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而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
摘要:作为传承中国文化的最主要的载体就是经典古诗文。它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原创性和源泉性的根本,应该与学校的教育紧密的结合,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就对它有所了解,有所领悟。  关键词:学习古诗文兴趣 ; 新课改 ; 古诗阅读赏析  古代许多著名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作,这些诗作是我国灿烂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最经典的诵读文章。这些诗句严谨工整,意境深邃,造诣极深,蕴涵着中
一  回到家板凳还没坐热,父亲就起身要去白杨林。  行走在夕阳里,父亲的头发上不时闪烁着银针似的光。父亲的左腿裤管空空的,在风里飘着。只不过才离开十多天,父亲像是和这条走了无数次的小路有了疏离感,速度比起以往明显慢了不少。我不知道父亲为啥那么喜爱白杨林。  自记事起,每天吃过晚饭,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儿牵扯,父亲都要去白杨林转转,后来几乎成了他每天雷打不动的习惯。  白杨林位于村子的西北部。村子西北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