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体,习言得意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g_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寓言教学 文体意识 语用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后人将其解释为“寄寓之言”。其语言简明而生动,颇受学生喜爱。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方法莫过于引导学生围绕寓言的寓意展开分析讨论,最后以归纳出寓言中蕴含的道理来收尾。然而寓言教学本身,仅将重点置于品味寓言寓意中,是远远不够的。
  从文体的角度而言,寓言向来言简意赅、篇幅短小,其语言生动,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异常鲜明,常借助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为培养第二学段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寓言时可立足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下面笔者将以《揠苗助长》为例,谈谈寓言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精读文本,树立文体意识
  《揠苗助长》这一则寓言讲述了一农夫希望禾苗快些长成,将田里的禾苗一棵一棵拔高,致使禾苗尽数枯死的故事。用以告诫后人应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不可急于求成。寓言故事本身言简义丰,在教学时如何彰显寓言这一文体特征,值得教师思考。寓言教学应引导学生既得其言又得其意,即引导学生品味寓言的语言表达,感受寓言这一文体的语言特色;同时引导学生感知寓意,掌握寓言在说理方面的文体特点。
  (一)紧扣人物形象
  寓言故事常借助语言、动作或心理描写来塑造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因而在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紧扣寓言中描绘农夫的词句,来品味农夫的形象特色。如“焦急”“一棵一棵地往上拔”等描绘农夫心理、动作的词句,虽然只是寥寥数笔,却勾勒出一位心系禾苗、急于求成的农夫形象。盼望着禾苗长得快些的农夫,他的动作和神态到底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把握关键词进行诵读、品味,悟其“焦急”。随即再重点体会“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中叠词的妙处,以及“筋疲力尽”“兴致勃勃”这两个成语背后展现出的农夫的内心。眼前拔禾苗的农夫与眼见禾苗全部枯死的农夫,其心理变化又是如何呢?寓言中为何不面面俱到讲述呢?关注寓言人物形象的塑造,正好能為学生读透寓言、感知寓意搭建桥梁。
  (二)领悟寓言深意
  寓言故事和寓意之间总有线索相勾连。寓意高度抽象,第二学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学寓言时,教师应尽量为学生提供支架,引导其由浅入深地感悟寓意。在《揠苗助长》一文中,禾苗的生长规律不失为联结故事和寓意的一条线索。农夫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长高,事实真是如此吗?教学时笔者创设了相应的情境:和农夫聊一聊,揠苗为何不能助长,反而促使禾苗一夜之间全部枯死?倘若你见到这位农夫,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以学生与农夫对话的形式,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白违反禾苗的生长规律才是农夫最大的错处。引导学生以禾苗生长规律不可违背来劝导农夫,这是对文本的迁移,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发展其思维能力。
  二、指导策略,强化语用意识
  阅读教学应多关注学生语言理解、运用的能力,丰富其语言积累,培养语感,促使其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文体的特征人手,挖掘出这一类文本的共性和个性。
  (一)学习遣词造句
  寓言故事的遣词造句精练而富于魅力。每一则寓言都饱含着作者的言语智慧。寓言的谋篇布局虽有共性,但是在遣词造句、细节描写等方面却有独具匠心之处。所以,寓言教学也应关注寓言中个性鲜明的词句。《揠苗助长》一文,着重农夫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如“一棵一棵地拔起”“巴望”“总觉得”……寥寥数语,就足以刻画人物形象。这些语言也应让学生多加揣摩。
  (二)复述寓言故事
  第二学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他们已能阅读浅近的寓言。讲述寓言故事不仅可以培养其阅读兴趣,还可助其重构文本。在练讲故事中抓关键词梳理情节,体会语言的多变,进一步加深对寓言的理解。学生复述寓言有助于其内化寓言特色的语言,理解寓言,可谓一箭双雕。此时,再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故事内容,加之推理,学生便自然领悟了寓意。
  三、培育素养,厚积长效意识
  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对语文课程价值的要求,教师应该从语文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紧扣语文核心素养,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力、迁移学习力、思维想象力等。
  (一)培养思维能力
  正如前文所言,第二学段的儿童正处于思维的过渡阶段,而寓言教学旨在从具体形象中抽象出道理。《揠苗助长》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关联性。教学伊始,质疑课题必不可少。如农夫为何“揠苗”?农夫如何“揠苗”,“揠苗”又是如何“助长”的?从“揠”和“助”之间联系的探讨,到“人”和“物”之间关系的揭示,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提升其思维能力。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和“寓意”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由“故事”到“寓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二)锻炼迁移能力
  习得寓言的阅读方法是寓言教学的目的。笔者认为可通过课前预习结合检查反馈的方式促使学生进行充分的自学;课中总结寓言的学习方法,关注其寓理于言的启迪性、遗词造句的生动性等;课后则布置学生采用课堂习得的阅读方法去学习另一则寓言,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引领学生进入更为广阔的寓言世界,深入更为宏大的语文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一类文本的阅读方法。
  寓言美在文简,美在意深。在寓言教学中,教师只有立足文体,引导学生习寓言语言之特色、得寓意之精华,才能掌握寓言教学的精髓,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费时低效现象依然存在,教者在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采用“小板块式”进行教学,效果显著。“板块式教学”最早由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提出。所谓“板块教学”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环节,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黄河的主人》是一篇寓意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势不可挡的滚滚黄
数学学习的过程应当是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索的过程,应当是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思辨和达成共识的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引下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和有序推进的过程。那么,在一节数学课中该如何真正实现学生的“当家做主”呢?笔者就以下两个案例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借以抛砖引玉。  自主预习,让课堂的精彩如约而至  案例:《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新授课)  师:课前让大家仔细回顾了上学的路线,现在可以说说吗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句话就可以充分说明课堂上应当充满琅琅书声。但是,曾几何时,我们语文课堂的读书声渐行渐远了。  请把读书的快乐还给孩子!把读书声还给语文课堂!  开口读书,是学习语言文字,驾驭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出声的读,方能读准字音,大声朗读,方能有抑扬顿挫。  开口读书,反复读书,能促使自己以一种专心致志的状态来理解文章,字字词词句句在读中细细品味。坚持反复大声
百年名校——江苏省兴化市实验小学坚持“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的教育理念,着眼于孩子的真实,坚持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品质,在工作中前行,实践中摸索,不断强化工作措施、改进工作方法,以提升学校的德育工作水平。十八大以来,围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省、市关于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总体要求,学校因时而谋,据势而为,为统一思想、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由校长室牵
余秋雨曾对文化作如下定义: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学校文化落脚于人,落脚于校园日常生活的点滴,悄无声息地去影响师生的行为方式和精神面貌。因此,我们在校园文化的积累和引导过程中,以学校绿色理念为目标,让学生体验面向心灵的校园生活,把每一件事情做出教育的味道,让每一处布置润泽师生的言行。希望每一个师生具有健康、阳光、乐观的外在气质,具有端正、勤勉、
摘要:“导学检测”教学范式包含预习、展示、探究、练习、检测五个环节,整个过程以导学案为教学抓手,以当堂检测效益为目标引领,通过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该教学范式体现了“以导为辅、以学为主”的宗旨,通过以导助学、以测促学,实现导学融合。  关键词:小学数学 以导助学 以测促学  新课程倡导:知识的习得要靠学生自己去有意义建构,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向学生的自
【摘要】猜想是科学进步的动力,是科学创新的火苗。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引擎,是探究式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失去猜想,科学探究便迷失了方向,培养学生猜想意识与能力是每位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科學教学中要用智慧猜想点燃科学探究,引导学生乐意猜想、善于猜想。  【关键词】科学探究 快乐猜想 自由猜想 科学猜想 智慧猜想  “探究式学习”是小学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引擎,是探究式学习不可或缺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新课标规定:低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其中1200个会写,识字量占小学六年识字总量的60%,平均计算下来,每学期大约要认识500个左右的汉字。识字成为学生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习的主要任务。但识字效率不高,学生识字能力不强,仍然是识字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一、学生识字“学与教”的现状  从学生学习行为看,学生在生字学习上效果不佳,主要受学生的心理发展制约,体现在三个方面:
2015年,江苏省兴化市小学语文二级名师工作室成立。来自全市八所学校的十位青年骨干教师,他们怀着一颗成长之心而来,聚集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旗帜下,研究儿童,推敲课堂。工作室领衔人吴小健老师,先后被评为泰州市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他一直潜心于小学阅读教学和儿童阅读的研究,曾获省级赛课一等奖,数十篇文章发表于《中国教育报》《小学语文教学》等报刊。在他的带领和推动下,工作室开始启程。近一
【情景呈现】  板块一:  师:(出示: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这句话中有一些表示颜色的词,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生: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  师:这三个表示颜色的词语当中,你最想读哪一个词?为什么?  生:我最想读蓝湛湛,天空很蓝很蓝,很漂亮。  师:是啊,看,(图片)晴朗的天空很蓝很蓝,这就叫——  生(齐):蓝湛湛。  板块二:  师:这三个词语有一个共同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