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真美”“真美”说起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donal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师给学生布置一篇题目为《我爱家乡》的作文,其中一不足600字的学生作文里面断续出现了“家乡的树,真美”“家乡的山,真美”“家乡的河,真美”等共13个“真美”。全班45篇习作,平均用词量不足100个,通篇是大白话,很少见到成语俗语,更没有别出心裁的个性化语句。无独有偶,《中国青年报》登载文章说,一篇初中生作文,接连有“热死了”“烦死了”“紧张死了”“开心死了”……共72个“死了”,并引用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的话:“现在儿童语言变的越来越贫乏,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担忧”。也有人断言:若干年后,我们的后辈可能不再会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老子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生活的丰富决定着语言的丰富,全球每年产生的新词数以万计,而我们学生的语言何以会“贫血”呢?笔者是教师,反思后认为:学生语言贫乏,与我们基础教育评价的导向没有直接关系,不能罪责于此,因为无论是原来的《大纲》还是现在的《课标》都是十分重视学生阅读、积累和表达的,关键是执行层也就是我们教师没有按照要求去做。对此,教育者们可能颇有微词,但事实毋庸置疑。
  诗人金波曾说:“阅读,能给孩子一个诗意的童年、书香人生”。这句话听起来挺温馨的,但我们的教师不是诗人,我们的学校不是诗坛,这块“圣地”来不得半点的娇情和浪漫。教师全神贯注的是学生考试成绩而诠释的自身的地位与价值,对学生“自由自主”的阅读欣赏是排斥的,因此,学生的课内阅读大多被教师的讲解所替代或让学生走马观花地读一遍或没有读够一遍就被教师强行转入下一教学程序。教师把学生的阅读庸俗到无需智慧和努力、仅凭听讲或背诵条文就能获得高分的地步。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只是空头支票,因为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太多且都是为应试准备的,教师要批改要检查,学生疲于此,根本无暇顾及。我曾问一初二学生是否读过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一部,他说:“笑话,读得了那些书,我能还是学生?”可见学生是不读书的。没有了阅读,我们的学生就没有感悟和积累,也就没有了活用和表达的欲望,语言贫乏、能力退化已是必然。
  笔者生活在农村,在对农村中小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中发现,农村小学生每天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不超过3小时,活动空间是“三点一线”,即教室—厕所—家里;初中生不超过2小时,活动空间也是“三点一线”即教室—厕所—学生伙房。初中生从5:30-22:00中间上厕所和用饭全部是一路小跑。如果寄宿学校的早午晚饭纪律不严,为数不少的学生没买到饭就得进教室,大部分学生为赶时间一日三餐只好买个馍了事,因此,中小学生严重营养不良,也不是危言耸听。笔者的女儿在初三学习,问她班上学习委员的姓名她不知道,问她班上有多少学生她不知道,问她班主任姓啥名谁她不知道,她说只知道同桌姓名,其他的见面知道是同班的,但来去匆匆的,进到教室就要鸦雀无声,哪有时间在一起谈论。同学之间没有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语言当然不会丰富。
  诚然,口语交际课和实践活动课是学生积累、活用语言的有效载体,但学校真正开课的寥寥无几。这类课之所以能进入课程表,是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这类课之所以有名无实、做一摆设,缘于它不参与期中期末考试评比。口语交际课和实践活动课最贴近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多个回合、多个情景中生与生、生与师、生与社会和谐互动的过程,是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多角度表达的最佳途径,我们教师何时才能带领学生“走出去”、“走进去”呢?
  学生语言贫乏语文教师难脱其咎。就学生习作辅导而言,教师往往是板书作文题目后,蜻蜓点水般地说说本次作文的要求,然后大量时间让学生冥思苦想闭门造车,并美其名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作文考试的素质。学生在懵懵懂懂中完成作文,敷衍应付的现象不难预见。我想,如果教师在习作辅导中着力引导学生在阅读欣赏积累的基础上乐于表达、自由表达、有个性的表达,习作对于学生来说就不是一件苦差事,生动的作文会应运而生。当然也就不需要我们教师为自己在习作辅导中的失误找冠冕堂皇的借口了。
  笔者是明白人,知道学生语言贫乏不全是教师的错,但靠拼时间以牺牲学生的创新表达能力为代价,培养出来的可能是废品,我们于心何忍?以教师为主体,把学生当作盛知识的容器和考取分数的工具,培养出来的可能是次品,我们能心安理得?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叩开了真正的素质教育的大门,我们是否能做几次全面的深刻的反思,让学生风雨之后见彩虹呢?
  前些日子,有人主张减少汉语词量,用一个“搞”字来代替其他的很多词,本人不敢苟同。试如《水浒传》中“武松打虎”一节十分生动:老虎一“扑”,武松一“闪”;老虎一“掀”,武松一“躲”;老虎一“剪”,武松再一“閃”,虎来人往有声有色。如果换成万能动词“搞”会是怎么样一种结果:老虎一“搞”,武松一“搞”;老虎再一“搞”,武松又一“搞”,如此搞来搞去,《水浒传》还能成名著?由此可见作文是不能连用13个“真美”和72个“死了”的,要像孙悟空那样有72般变化,请教师点燃书香、留住书香,让学生的妙语把“真美”的景和“热死了”的阳光搅碎!
其他文献
“边塞诗”顾名思义,就是以边塞生活为内容的诗。自古以来,长期的边塞征战的客观实际为诗歌创造了极为广阔的题材范畴。由于古代边陲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政权之间分分合合,战战停停,戍边生活早就成了我国古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在文学上就是边塞诗了。  但是细细品味每一首边塞诗,分析其中所渗透着的复杂的情感,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种:  首先,保卫疆土、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激励着侠肝义胆的不惜为国牺牲的英雄们
期刊
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而积累和理解是运用的前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    一、通过阅读教学促进语言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如阅读短文《梅雨潭》,我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
期刊
根据现行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和当前初中语文教材的实际,语文教学的功能,就是通过教师的科学导学方式,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入细致地读解文段,从中领悟课文的文学理论、语法、修辞知识,以及艺术手法,从而理解文章所揭示的内涵,达到既获得知识,又有效地提高对文章的分析、思维、理解、记忆、概括、模拟、实践、开创等能力的目的。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了“导读讨论学习法”,达到了较好的
期刊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思考,掌握方法,具有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实质是独立思维。看一个学生有没有自学能力,只要看他能否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可知道。然而,自学能力属于学习者个体的心理活动,只有在具体认知实践中才显山露水。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重视语文学科中的显性内容,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反反复复听写,不厌其烦地讲解,使得课堂教学无滋味,教师厌教,学生厌学。那么,语文课应该
期刊
语文学习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也应当是生动有趣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之中呢?    一、给学生以语文活动的机会    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引导学生由单一的语文教学步入广阔的语文空间,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在长智力的同时养成习惯,在练就终身受用的语文本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作为现代人的社会交际素质,从而促进自我人格的全面完善已
期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主线,同时结合各项训练活动。    
期刊
所谓“对写法”是一种婉转曲达的诗歌创作手法。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中曾论及此法,谓:“分身以自省,推己以忖他;写心行则我思人乃想人必思我,己思人思己,己见人见己,亦犹甲镜摄乙镜,而乙镜复摄甲镜之摄乙镜。”因而此法又称为“双镜相摄”。  这种手法多出现在思亲怀人的作品中。由于作者往往不是从正面落笔直接抒发对有所思的深切怀念之情,而是用换位的手法,设身处地、推己度人,移情于景、移情于人,因而又称为“主
期刊
审美教育,又称为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并帮助他们按照美的规律来表现美和创造美。语文教材中包涵着大量的美育因素。是别的学科无法比拟的。因为它本身就属于艺术的范畴。可以直接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它具有生动可感的形象。完全适应审美教育的規律。通过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的鉴赏力和修养,培养学生优美的情操和艺术创造的能力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特别强调指出:“应积极提倡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为此,本文主要探讨一下在古诗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其他学科知识:    一、注意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数学知识    朗读古诗巧解几何题。
期刊
小学语文阅读的内容应当引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社会人生,同时还应引领学生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让他们体验作者的喜怒哀乐的同时自己也乐其所乐,与作者同乐。现代阅读特别强调学生与教师与作者共振。语文阅读教学不一定能把学生培养成文学家、作家,但要以高品位的文学作品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开拓教学资源,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帮他们描绘他们的人生理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