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pf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主线,同时结合各项训练活动。
  
  一、阅读结合看图训练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小猫钓鱼》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插图中介绍了小猫是怎样钓鱼的?最后有没有钓到鱼?由于学生在幼儿园时早就听到过这个故事,况且课文的插图就是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小猫钓鱼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同时又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阅读结合思维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蚕姑娘》一课时,我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书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蚕姑娘是怎样慢慢变成蛾姑娘的?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蚕姑娘的变化过程。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适时解释课文中难以理解比如“盖间新房”、“开了窗”等词语。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阐明蚕姑娘的生长过程,在学生发言过程中让大家思考“你相信谁的话?为什么?”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蚕姑娘是怎样变成蛾姑娘的。这样在读中进行思维训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讨论关于蚕姑娘的变化过程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道。学生的认识只有经历了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他的认识水平才会发生质的变化,科学的世界观才会逐渐形成。
  
  三、阅读结合说话训练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的结尾部分时,我就组织学生续编故事,说说小羊到底被狼吃了没有?当学生的思維闸门一打开,他们就会想象奇特、丰富多彩,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有的说,小羊那么善良温顺,不会被狼吃掉的。狼太坏了是没有好下场的,一定会掉进河里被淹死的。有的说,小羊被他妈妈救走了,有的说,狼被猎人打死了。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说话中很有思想,认为好人有好报,恶人没好下场。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真可谓“一石三鸟”。
  
  四、阅读结合表演训练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及富有童趣,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表演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在教学《大象博士请助手》一课时,我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大象博士请助手》的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我非常满意,不仅准备了“布告”椅子等各种道具,还把小猴、小兔、小猫的动作语言,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维妙维肖。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学生理解了小猴、小兔的言行不够文明,要像小猫一样做个言行文明的人才能受到大家欢迎的道理。
  
  五、阅读结合画的训练
  
  这里讲“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教学《学画》一课时,我就布置一个特殊作业,让学生也来画“荷花”。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因索,如果让他们去画湖中千姿百态荷花,效果可能差了一点。于是我干脆绘制了一幅荷花图(只是简单的荷花、荷叶的轮廓),复制后发到每个学生的手中,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第二段后为画面添加色彩,补充内容。在学生的画笔下,“阳光照得满湖通红”表现出来了;“粉红的花瓣上清水滴滴”画出来了;“碧绿的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也栩栩如生了……看着一幅幅色彩缤纷的荷花图,我真为学生的理解想象能力叫好。在读中结合画的训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六、阅读结合写作训练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读中结合写作的训练,学生能马上把课文中的句子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加以运用,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一段话描绘得形象生动,比喻贴切,富有想象力。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要把听、说、读、写、思、画等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就会相得益彰。这样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修养就不会事件难事。当然,阅读教学中的结合点不仅仅就这“六个”方面,还有很多。只要我们老师有心,有意,就会发现更多的方法。
其他文献
我国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已将“美育”正式列入我国的教育方针,这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美育可以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势在必行,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    一、引导学生发现美    语文教材被誉为“语言的图画”、“生活的教科书”,教材中反映
期刊
感悟语文是学习语文的基石,快乐语文是学习语文的趣味,成功语文是学习语文的体验,享受语文是学习语文的目标。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感受识字教学的快乐。《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是啊,无论是在书声琅琅的课堂,还是在生龙活虎的课外,只要心中有快乐,快乐便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汉字,享受识字教学的快乐呢?    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
期刊
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工具”,学习方法是学生的“工具”,只有这两种“工具”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整体作用,对学生来讲,学习方法作为“工具”,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系统,才会形成学习能力。学生在质疑时,往往不知如何质疑,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质疑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质疑,形成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一、循循诱导,点拨促思    要想提出问题,提出好问题,就要要求学生读课文。首先,在泛读的基础上,循循诱导让学
期刊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祖国的面貌日新月异。素质教育的提倡,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实施,为教育事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迎来新的挑战。笔者作为中学语文课教师,亦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和需要做出相应的教学方法的调整,在语文课尤其是作文教学上有新的教学思维导向。  根据笔者的经验,在中学的作文教学中,如能根据地方特点,扬长避短,充分把握作文教学的契机,培养学生乡土情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关注家
期刊
“边塞诗”顾名思义,就是以边塞生活为内容的诗。自古以来,长期的边塞征战的客观实际为诗歌创造了极为广阔的题材范畴。由于古代边陲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政权之间分分合合,战战停停,戍边生活早就成了我国古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在文学上就是边塞诗了。  但是细细品味每一首边塞诗,分析其中所渗透着的复杂的情感,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种:  首先,保卫疆土、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激励着侠肝义胆的不惜为国牺牲的英雄们
期刊
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而积累和理解是运用的前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    一、通过阅读教学促进语言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如阅读短文《梅雨潭》,我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
期刊
根据现行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和当前初中语文教材的实际,语文教学的功能,就是通过教师的科学导学方式,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入细致地读解文段,从中领悟课文的文学理论、语法、修辞知识,以及艺术手法,从而理解文章所揭示的内涵,达到既获得知识,又有效地提高对文章的分析、思维、理解、记忆、概括、模拟、实践、开创等能力的目的。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了“导读讨论学习法”,达到了较好的
期刊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思考,掌握方法,具有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实质是独立思维。看一个学生有没有自学能力,只要看他能否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可知道。然而,自学能力属于学习者个体的心理活动,只有在具体认知实践中才显山露水。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重视语文学科中的显性内容,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反反复复听写,不厌其烦地讲解,使得课堂教学无滋味,教师厌教,学生厌学。那么,语文课应该
期刊
语文学习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也应当是生动有趣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之中呢?    一、给学生以语文活动的机会    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引导学生由单一的语文教学步入广阔的语文空间,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在长智力的同时养成习惯,在练就终身受用的语文本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作为现代人的社会交际素质,从而促进自我人格的全面完善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