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创新古诗词教学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we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古诗词是文学作品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古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古诗词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在古诗词教学中,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及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注重基础教学,提升学生能力;深度学习诗词,促进学生发展;关注个体发展,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兴趣 深度学习 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提升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词教学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习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通过古诗词的教学,让学生们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汲取民族文化智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思想文化修为,从而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激发学生兴趣,构建高效课堂
  古诗词距离学生的年代久远,学习时也有一定的难度。要提高古诗词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意愿,教师才能顺利引领他们步入古诗词的殿堂领略其中的精彩。学习古诗词,需要以课堂为主阵地,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1.趣味预习,激发兴趣
  通过趣味性课前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古诗词,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例如笔者在教授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先介绍杜甫的生平经历,再讲解安史之乱等时代背景,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收集作者的资料,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上台汇报,让大家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2.巧妙导入,引发兴趣
  如果说正式授课是大餐,那么导入就是餐前的小吃。小吃好吃,才能激起人的无限食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导入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初中生思维比较活跃,大都喜欢音乐,特别是流行音乐。在导入新课时,精选与所教授的古诗词内容相关的音乐导入,能瞬间吸引学生,顺利导入新课。例如笔者在教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选取了著名歌手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进行播放,学生们听到音乐后跟着优美的旋律哼唱起来,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很快进入了古诗词的学习。
  3.比赛背诵,增加兴趣
  初中生好胜心强。教师要抓住他们这个心理特征,多在课堂上利用比赛背诵的方法激发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笔者在教授一些比较短小的诗词时,要求学生当堂背诵,看谁背得又快又准。凡是在比赛中胜出的,都會表扬奖励。同时注意表扬奖励一些接收程度慢,但又非常认真背诵的同学,以此激励学生,增加上课乐趣,激发学生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二、注重基础教学,提升学生能力
  要提升古诗词教学的效率,需要夯实学生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了,才可以快速鉴赏,提升能力,提升思维,才能慢慢地提升语文素养。
  1.多读多诵,学会品析
  对于学习古诗词来说,朗读是非常重要的。古诗词本来就是吟唱出来的,我们学习怎么能忽视了吟咏诵读在教学中的作用?古诗词可以通过诵读译读等方式进行朗读,读通读顺,甚至熟读成诵。在广泛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会品析古诗词,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例如播放名家朗读,配合恰当的配乐或者视频,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所鉴赏诗歌的情境。
  2.学生仿作,提高能力
  通过在实践中对诗歌写作技巧的运用,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和把握。例如在学习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之后,引申到白居易等人的《长相思》,在让学生总结这些诗词的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仿作。对学生们的仿作进行展示和鼓励。
  3.作品比较,提升能力
  作品比较可以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更好地了解同一时期作者诗歌的主要情感,例如学完《望岳》后,让学生对杜甫初期作品加以归纳整理,了解他晚期的生活及心理,更好地理解杜甫诗歌的情感。可以将杜甫的《望岳》和《春望》进行比较。《望岳》写于开元盛世,《春望》写于安史之乱前期。《望岳》中是一个年轻气盛、意气风发、胸襟开阔、有一腔理想与抱负的杜甫。而《春望》中是一个焦灼忧虑、忧国思家的杜甫。通过作品比较,学生可以感受到杜甫从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到垂暮之年的低沉悲愤。
  三、深度学习诗词,促进学生发展
  在激发学生学习诗词兴趣和注重诗词基础教学之外,还要积极开发学生的思维,对古诗词进行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1.开发学生的思维
  在古诗词教学中要积极开发学生的思维。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是问号。只有善于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学生多角度质疑问难,多角度思考问题解答疑难。例如在教学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学生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为什么诗人明明处于情境之中又没有车马喧的烦恼呢?2.“心远”怎样理解?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一种怎样的情怀?通过上述问题的探讨,很好地开发了学生的思维。
  2.把握古诗词的情境
  要深入体悟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就要深刻理解作者在诗词中所用到的意象,并反复揣摩,进而理解作品中通过一系列事物构筑的情境。例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这首诗开篇就以“黑云压城”来比喻战局危急之势;又以“金鳞甲光”来表现军威之豪。接着用“角声满天”,写战争激烈之状;用“塞土燕脂”,状战时秋暮之色;又以“红旗半卷”,显其轻兵夜进之捷;还拿“霜重鼓寒”,暗示冒寒苦战之失利。最后,在写完战事全过程之后,又用引用“黄金台”“玉龙剑”来表明忠君报国之志。
  3.感悟古诗词的主题
  任何一首古诗词,都有一个主题。或忧国伤时,或建功立业,或思乡怀人,或寄情山水,或送别祝福。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词的主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感悟作者的诗词主题呢?一是通过作者的生平经历、时代背景、思想主张、诗词风格等方面去感悟。例如南宋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压。因此辛弃疾的作品主题多是抒发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二是关注古诗词的标题。部分古诗词的标题隐含着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通过“送”和“归京”抒发了作者与朋友分别的依依不舍和因离别引发的惆怅之情。三是把握中心主旨句。例如王安石《泊船瓜洲》的主旨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关注个体发展,提升语文素养
  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通过诵读从而达到读中感悟;通过独立思考从而形成独立见解;通过尝试创作从而达到提升语文素养。
  1.诵读为本,读中感悟
  古诗词简洁精炼,很多含有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学习古诗词时要多朗读。朗读时,一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诗词。二要做到读准节奏,注意句子的停顿。三要做到朗读的抑扬顿挫,读出重音。四要读出感情,每首古诗词都主题鲜明饱含深情,朗读时要注意朗读语气,读出感情。最后背诵下来。读时要用笔画出重点难点疑点,通过老师的点拨和同学们的合作探究共同解决。朗读时要注重感悟诗词的内容和意境,感悟诗词的包含的哲理和情感。
  2.独立思考,形成见解
  初中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前让学生认真预习,收集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提出问题。上课时要认真思考,可以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不要用参考答案限制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谈自己的见解。通过阅读思考,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领会古诗的主题。上课时,学生要独立思考,敢于提出个人见解,不要人云亦云。老师要鼓励学生,只要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即可。在活动中,让学生独立思考,形成个人见解并且大声地说出来。
  3.尝试创作,提升素养
  教师在平时的古诗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创作。学生在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学习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创作古诗词。首先老师要鼓励学生,让大家树立信心。其次老师要对创作古诗词进行指导。让学生归纳一下古诗词常用的手法和技巧,在创作中要大胆使用。要引导学生们平时注重积累素材,及时把自己的情感和体会写下来。对于学生创作的古诗词,老师不要求全责备,应多鼓励多表扬,对于亮点要多指出。老师也可以跟学生一起创作古诗词,老师要积极展示自己创作的古诗词作品,从而给学生树立榜样,身教重于言傳。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从而达到提升初中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菊先.语文教育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张立文.儒学的人文精神[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
  [3]刘勰.文心雕龙[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4]魏新康.创新教育论[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茂名市东湾学校)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教育最开始是在家庭,家庭的教育通常对个体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农村地区通常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如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较为落后且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无法确保家庭教育的有效落实,并影响到学生的良好发展。而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其对人们的生活与学习方式都造成了相应的改变。基于此,家庭教育中需注重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开展,促使教学资源的深入改革。  【关键词】互联网 农村 高中生 家庭教育 困境
【内容摘要】信息融合发展背景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正在逐渐改革和创新,走上与网络教学相融合的发展道路。因此,本文基于双课堂在高中语文专题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阐述了双课堂的理念和功能,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应用路径。以期为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理论参考。  【关键词】双课堂;高中语文;专题教学  引言  在线学习成为当前较为普遍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和交流。双课堂则是实现了线上与线下课
【内容摘要】语文这门学科不仅内容丰富,同时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我们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语文的陪伴。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有句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就是说通过阅读可以增长一个人的见识,提高个人修养,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可以增强社会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 思辨思维 策略  引言  初中学生的语文课内容相对于小学时期内容会更丰富,知识点会更多
【内容摘要】文学性作品中,很多语言都有着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表示空间的词语更承载着丰富的语境内涵,教师要善于联系语境、链接历史、聚焦意象等不同方式,引导学生品析和揣摩表示空间词语的独特价值,发展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言语品质。  【关键词】空间语言 丰富意蕴 开发空间 言语品质  文本创作中,任何人、景、物、情都必须要依附于具体的空间物质而存在,时空是艺术构思和作品得以存在和呈现的载体。文本表示时空的关
【内容摘要】在当前新课标的深入与推进作用下,初中阶段教学工作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教师以引导者身份强化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结合科学的教学目标进行学习,从而达到促进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强化学生学习效果的教育目标。本文将通过科学设计教学问题、利用情境创设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问题、与实际生活结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等六个探究方向,对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措施
【内容摘要】初中语文教学经过了一定的改革,教师开始重视名著阅读教学。名著教学对于学生的综合语文学习能力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陶冶情操并且开拓学生的视野。利用名著阅读,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且让学生产生对于文学作品的认同感和兴趣。本文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 开展  名著属于各个国家经过长久的沉淀留下来的文学知识宝藏,需要进行有
【内容摘要】初中科学的学习、研究、发展过程中,科学语言的特殊性,使科学阅读有其与众不同的地方,这就是建立模型法的应用。建立模型法不是事物的全部,这种方法需要思考、概括、迁移,从而形成特征化的描述语言,这种阅读是科学的特色。   【关键词】阅读能力 观察 实验 图文并茂 建立模型法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们带来了海量的信息,学会阅读能帮助我们进行有效的收集、整理、加工、选择信息,从而高效
【内容摘要】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也是一个文明古国。在高中课堂中教师应当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教授,将课堂教学带入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不仅可以学到更多有用的课堂理论知识还可以学习到中国传统文化,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课堂的学习中教师需要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课堂内容的拓展,帮助学生打开狭隘的思维。注重学生在课后的积累情况,
因为飞机晚点,所以我们18∶45才上飞机,在边检前你需要填两个表格《出境登记表》和《健康登记表》,如实填写。飞机是斯航的飞机A380,建议你在换登机牌时向工作人员询问紧急出口的位置,因为要飞将近12个小时,腿会很累。斯航的空姐长的还可以,就是身上赘肉比较多。飞机起飞后空姐会给你一个中英文对照的菜单,你要什么指给她看就可以了。想喝水的话可以说:tea(茶)或是coffe(咖啡)或是juice(果汁)
【内容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区域认知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带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掌握理论知识的具体含义。这一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处于一个浅层的学习状态中,仅仅掌握了理论知识的表层含义,并未深入挖掘。而且并不能充分挖掘知识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这一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地理综合素养的提升,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将深度学习落实于地理的区域认知教学中。体现学生的课堂的主体地